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述要
1
作者 欧阳昕 刘中勇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68-70,75,共4页
当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受到世界关注,其研究日益推向深入,学术成果日新月异。现依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研讨的内容,概述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双心疾病等... 当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受到世界关注,其研究日益推向深入,学术成果日新月异。现依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研讨的内容,概述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双心疾病等疾病研究动态,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学术年会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杰 吴东峰 +2 位作者 吴坚 廖钦晨 吴玉娟 《内科》 2018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EAD)患者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96例(LEAD组)以及下肢动脉正常的其他疾病患者10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EAD)患者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96例(LEAD组)以及下肢动脉正常的其他疾病患者10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LEAD患者血清Hcy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结果 LEAD组患者的Hcy、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4+/CD3+CD8+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CD3+CD8+T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LEAD患者血清Hcy水平与血CD3+、CD3+CD4+以及CD3+CD4+/CD3+CD8+呈正相关(r=0.356,0.568,P均<0.01),与血CD3+CD4+/CD3+CD8+呈正相关(r=0.526,P<0.01)。结论 LEAD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的紊乱,其CD4+T细胞异常与LEAD的发病有关,Hcy可通过影响CD4+细胞进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同型半胱氨酸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罗布考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蒋美媛 《内科》 2012年第3期295-298,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而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是全身动脉硬化发生的标志性改变。以往认为AS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下,缓慢发展而不可逆转。但近年研究证明,在一定条件下,AS可以延缓或停止发展...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而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是全身动脉硬化发生的标志性改变。以往认为AS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下,缓慢发展而不可逆转。但近年研究证明,在一定条件下,AS可以延缓或停止发展,甚至可逐渐逆转。动脉粥样斑块也可稳定或消除。本文将国内外应用普罗布考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作用机制、部分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普罗布考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三酯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地位及治疗措施——2011年ESC/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解读 被引量:4
4
作者 赵水平 《中国社区医师》 2011年第36期11-11,共1页
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主要诱因之一,血脂异常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除了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一些常见类型的血脂异常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以高甘油三酯(TG)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 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主要诱因之一,血脂异常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除了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一些常见类型的血脂异常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以高甘油三酯(TG)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主要特征的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质三联征。今年6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F-AS)联手发布的血脂异常管理指南对高TG带来的心血管风险与管理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高甘油三酯 血脂异常 管理指南 欧洲心脏病学会 EAS ES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遏制危险因素 防患于未然 首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在京完成
5
作者 凌寒 栗子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35期4-4,共1页
“医务工作者要积极行动起来,将‘预防’理念转变为实际行动,在唤醒对自身健康重视的同时,提高全社会的心血管风险意识,这是历史机遇,也是医生的历史责任。”近日,记者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 “医务工作者要积极行动起来,将‘预防’理念转变为实际行动,在唤醒对自身健康重视的同时,提高全社会的心血管风险意识,这是历史机遇,也是医生的历史责任。”近日,记者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定稿会上听到与会专家呼吁,应加强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对可控性危险因素进行综合控制.进而真正从源头上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一级预防 危险因素 专家 中国 心血管疾病 首部 医务工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药物治疗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小鹰 《中国社区医师》 2012年第2期11-11,共1页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使下肢组织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的疾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病率随增龄而增高,女性高于男性。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吸烟、...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使下肢组织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的疾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病率随增龄而增高,女性高于男性。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均增加患病的危险性。因此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治疗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及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改善跛行症状的药物、治疗严重肢体缺血的药物和治疗急性肢体缺血的溶栓药物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药物治疗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抗血小板药物 缺血症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任洪成 庄金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5-349,共5页
2016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脏病学会(AHA /ACC)指南[1]中的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disease,PAD)特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2010年全球PAD患者约2.02亿,其中约69.7%来自中低收入国家[2].中国 PAD 患者超过 3000万,5年病死率约 30... 2016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脏病学会(AHA /ACC)指南[1]中的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disease,PAD)特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2010年全球PAD患者约2.02亿,其中约69.7%来自中低收入国家[2].中国 PAD 患者超过 3000万,5年病死率约 30%[3].目前对 PAD 采取以去除危险因素为基础的综合治疗[4],无症状或间歇性跛行患者首选药物或运动疗法,保守治疗无效和严重肢体缺血者考虑血运重建疗法.腔内治疗因创伤小、疗效确切,逐渐成为 PAD血运重建的主要方法,但腔内治疗术后再狭窄的难题一直都备受关注.金属裸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尽管可提高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术后的通畅率,但随之而来的是内皮延迟愈合、慢性炎症反应、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支架断裂、支架内血栓形成等致支架内再狭窄的难题[ 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球囊治疗 下肢 球囊扩张成形术 支架内血栓形成 美国心脏协会 外周动脉疾病 中低收入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梁 周志斌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期45-48,共4页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是一种具有超高分辨率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其抑制血流信号后能清晰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纤维帽、脂质核心、壁内血肿及管腔狭窄情况。HR-VWI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关键影像学信息,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是一种具有超高分辨率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其抑制血流信号后能清晰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纤维帽、脂质核心、壁内血肿及管腔狭窄情况。HR-VWI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关键影像学信息,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本文就HR-VWI成像原理及其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评估、在颅内动脉夹层及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在症状性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应用、在脑小动脉病变及腔隙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动脉夹层 动脉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级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多学科共识 被引量:4
9
作者 凌寒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7期3-3,共1页
5月19日,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发起,同时联合国内心血管、神经科、外周血管病、肾科权威专家共同讨论,并最终达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在京发布。业内人士认为,该《共识》的... 5月19日,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发起,同时联合国内心血管、神经科、外周血管病、肾科权威专家共同讨论,并最终达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在京发布。业内人士认为,该《共识》的出台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国医生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的关注度,而且将为临床医生进行疾病预防提供行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一级预防 中国医师协会 临床医生 外周血管病 内科医师 业内人士 行为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泽替米贝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有效
10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5期558-558,共1页
美国和西班牙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依泽替米贝(zetia)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有效。 研究人员整理了2002-2009年的367例新的依泽替米贝使用者资料(以前他们从未使用过他汀类药物)。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依泽替米贝 治疗 他汀类药物 2009年 研究人员 西班牙 使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合并抑郁的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宁 苑杰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8期13-13,15,共2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与抑郁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两大重要问题,两者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由于其复杂的发病机制,目前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合并抑郁发病机制的研究是少而不充分的。本文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合并抑郁的生物学机制进行综述...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与抑郁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两大重要问题,两者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由于其复杂的发病机制,目前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合并抑郁发病机制的研究是少而不充分的。本文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合并抑郁的生物学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抑郁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需重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累积暴露
12
作者 黄进宇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5期633-635,639,共4页
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负担不断上升,优化血脂管理刻不容缓。2018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18岁成人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35.6%[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ASCVD最重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之一。近期,我国发布《中国血脂管... 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负担不断上升,优化血脂管理刻不容缓。2018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18岁成人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35.6%[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ASCVD最重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之一。近期,我国发布《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对全面提升临床血脂管理水平,推动ASCVD防控必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该版指南仍推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作为血脂干预的首要靶点并较既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危险分层确定其靶目标值,并且趋于达到更严格的LDL-C控制目标,尤其是对于ASCVD超高危和极高危患者。2024年ESC公布的新版血脂管理指南[2]也强调LDL-C目标值的进一步降低,特别是对极高危患者,推荐更积极的降脂策略,并纳入新型药物和个体化治疗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及残粒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芳 李兴升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110-114,共5页
目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仍是世界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而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TRL)及残粒可通过参与泡沫细胞形成、诱发炎症状态、促进血栓形成等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 目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仍是世界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而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TRL)及残粒可通过参与泡沫细胞形成、诱发炎症状态、促进血栓形成等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TRL、残粒水平及其变异性的升高与ASCVD发生风险增加密切相关;以甘油三酯为标志物的新型降脂药物可显著降低TRL及残粒水平,并且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 脂蛋白残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血脉”整体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理论发挥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铜五 陈向心 +8 位作者 陆毅 郝秀炜 王洋 关乐 刘悦 张哲 闵冬雨 杨关林 孔德昭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6期1-4,共4页
《黄帝内经》有云:“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血”,维系着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脉”,则具有推动和约束血液在脉道运行的作用;“血”与“脉”相互作用,二者相合,共同维持着机体的生命活动。传承《黄帝内经》的... 《黄帝内经》有云:“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血”,维系着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脉”,则具有推动和约束血液在脉道运行的作用;“血”与“脉”相互作用,二者相合,共同维持着机体的生命活动。传承《黄帝内经》的思想和理论,杨关林教授从中医学“整体观”出发,结合前人“痰瘀”相关学说,整体审视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提纲挈领地提出“血脉病”这一概念。血脉病,指气血运行失常,导致血脉痹阻的一类疾病,包含心脉病、脑脉病和肢脉病等多系统疾病。血脉病的发生与脾虚受损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创新性的将血脉病分为“血浊脉滞”“血瘀脉壅”“血毒脉损”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并根据不同阶段的病机和临床表现提出“健脾益气,化痰降浊”“健脾益气,化痰祛瘀”“化痰祛瘀,清热解毒”三种不同的治法并建立出相应中药组方,构建血脉病全程防治体系,提升中医药防治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血脉病 中医药 脾虚受损 防治体系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清miR-103b检测的临床价值
15
作者 母迷迷 吴嘉 +5 位作者 王苏梦 张乐乐 张钰 薛丽君 丁小宇 汪俊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66-171,共6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sis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患者血清miR-103b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的ASCVD患者以及同期体检的健康人...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sis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患者血清miR-103b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的ASCVD患者以及同期体检的健康人对照血清标本各8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血清miR-103b的表达水平;运用ROC曲线、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miR-103b对ASCVD的预测及评估价值。结果qRT-PCR结果显示,与健康人对照组[0.0002(0.00008,0.0004)]相比,ASCVD患者血清miR-103b的表达水平[0.0009(0.0005,0.0033)]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069,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miR-103b与心肌肌钙蛋白I(r=0.322,P<0.05)、心肌肌钙蛋白T(r=0.298,P<0.05)、肌酸激酶MB同工酶(r=0.393,P<0.05)、总胆固醇(r=0.290,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268,P<0.001)均呈正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313,P<0.001)呈负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03b水平区分ASCVD患者及健康人对照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 ROC)为0.854(95%CI:0.791~0.917),敏感性为73.26%,特异性为83.92%。结论ASCVD患者血清miR-103b的表达水平上调,可作为ASCVD潜在的辅助诊断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微小核糖核酸 miR-103b 分子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病机制与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 被引量:10
16
作者 钟巧青 朱凌燕 +1 位作者 张国刚 杨天伦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12期1069-1072,共4页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而糖尿病又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过程。然而,与之相关的一些机制并未受到重视,现有的治疗策略中更多的是强调如何用药物控制好血糖。研究表明,未合并糖尿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而糖尿病又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过程。然而,与之相关的一些机制并未受到重视,现有的治疗策略中更多的是强调如何用药物控制好血糖。研究表明,未合并糖尿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患者经过调脂、降压、控制多重危险因素等处理后,其心血管复杂并发症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已经明显降低,而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其治疗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本文就合并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理生理、临床特点以及治疗对策进行探讨,以加深临床工作者对合并糖尿病的ASCVD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 临床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7
作者 郭斌 岳增辉 +3 位作者 易丽贞 刘欣 王彭汉 黄麟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37-140,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稳定性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等。目前,针灸在防治ASCVD尤其冠心病方面已受到高度关注,但由于ASCVD的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稳定性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等。目前,针灸在防治ASCVD尤其冠心病方面已受到高度关注,但由于ASCVD的复杂和高风险特点,针灸防治ASCVD亟需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本文从ASCVD西医评价指南、中医辨证分型、针灸防治方面进行梳理,为不同类型或风险层次人群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 针灸 评估体系 诊疗方案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他汀类药物应用的现况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薇 刘伟信 +4 位作者 钱晨光 翟亚川 王秋华 佀燕云 冀巍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10期186-188,共3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现状,分析他汀类药物在ASCVD人群未使用和依从性差的原因。方法:在东城区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1 03... 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现状,分析他汀类药物在ASCVD人群未使用和依从性差的原因。方法:在东城区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1 030例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030例患者中,从未应用过他汀83例(8.1%),依从性差302例(29.3%),依从性好645例(62.6%)。从未服用他汀类药物主要原因是认为血脂不高没有必要应用(54.2%),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为记忆力差(49%)。结论:目前北京市东城区社区ASCVD患者的他汀使用率和依从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医生的培训和患者的健康教育,努力缩小临床和指南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他汀 依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107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晶晶 刘玲利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2期220-221,共2页
目的:研究对107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将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14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UC组)与延续性护理组(CN组... 目的:研究对107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将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14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UC组)与延续性护理组(CN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对症治疗与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CN组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FBS、TC、TG、HDL-C、LDL-C的水平及其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接受护理后,CN组患者FBS、TC、TG与LDL-C的水平均低于UC组患者,其HDL-C的水平与对护理的满意率均高于UC组患者,P <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可显著改善其血糖和血脂的水平,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延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共病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20
作者 张璐瑶 任中干 +5 位作者 刘奎 华传曾 孙培珍 邓涛 员婷 范冬 《安徽医学》 2024年第9期1079-1087,共9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共病患者的血浆代谢物变化及可能代谢通路。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消化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共病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的...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共病患者的血浆代谢物变化及可能代谢通路。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消化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共病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的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共病患者15例为观察组,依据年龄、性别、病程等指标1∶1匹配拒绝使用降脂药物治疗患者15例为对照组,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分析两组患者血浆代谢差异成分,通过无监督主成分分析(PCA)、有监督偏最小二乘法分析(PLS-DA)等多维统计分析,以变量重要性因子>1、差异倍数>1.0和P<0.05为筛选条件筛选差异代谢物,对差异性代谢物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30 d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LDL-C和HDL-C水平的差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差异代谢产物共290个;正离子模式下筛选出131种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代谢物89种,下调代谢物42种;负离子模式下筛选出159种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代谢物125种,下调代谢物34种。KEGG通路分析发现,花生四烯酸代谢,赖氨酸降解,鞘脂代谢,甘油磷脂代谢,丁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及酪氨酸代谢等7条通路可能为瑞舒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共病的潜在作用通路,其中花生四烯酸代谢、赖氨酸降解、鞘脂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通路最为显著(P均<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可调节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共病患者血浆代谢物水平,其发挥作用可能与花生四烯酸代谢、赖氨酸降解、鞘脂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等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2型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血浆 非靶向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