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与hs-CRP、Apo-B、ox-LDL、MMP-9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晏子俊 张良明 +6 位作者 陈彦清 徐文豪 张月辉 兰玉平 袁晓燕 徐关丽 徐兴梦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2期1713-1717,1722,共6页
目的: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S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B,Apo-B)、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 目的: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S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B,Apo-B)、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CAP)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25例ASCI患者为观察组,另同期选取12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hs-CRP、Apo-B、ox-LDL及MMP-9水平,并对病例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血清hs-CRP、Apo-B、ox-LDL及MMP-9水平与ASCI患者CAP形成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血清hs-CRP、Apo-B、ox-LDL及MMP-9水平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中伴CAP形成的患者血清hs-CRP、Apo-B、ox-LDL及MMP-9水平比无CAP形成的患者显著升高(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OR=4.76,95%CI:2.35~9.18)、Apo-B(OR=3.16,95%CI:1.59~7.32)、ox-LDL(OR=1.48,95%CI:1.15~2.01)及MMP-9(OR=3.86,95%CI:1.63~9.14)水平是ASCI患者CAP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hs-CRP、Apo-B、ox-LDL及MMP-9的水平可反映ASCI患者CAP的炎症程度以及斑块的不稳定程度;ASCI患者血清hs-CRP、Apo-B、ox-LDL及MMP-9水平显著升高,其与ASCI患者CAP的形成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断ASCI及CAP形成的重要血清学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 超敏C反应蛋白 载脂蛋白-B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评估后循环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责任斑块的价值
2
作者 李帅 金韵 +3 位作者 田霞 张雪凤 彭雯佳 田冰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8-734,共7页
目的利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D hr-VW-MRI)分析后循环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特征,明确其在责任斑块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93例后循环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目的利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D hr-VW-MRI)分析后循环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特征,明确其在责任斑块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93例后循环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平均年龄为(62.94±9.70)岁,男67例、女26例。基于T1加权成像(T1WI)和T1WI增强图像分析斑块的影像学特征,包括最狭窄层面管腔面积、最狭窄层面最大管壁厚度、最狭窄层面最小管壁厚度、狭窄率、斑块负荷、血管重构指数、偏心指数、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及斑块内出血情况。对比分析责任斑块组与非责任斑块组影像学特征的差异,其中责任斑块定义为患者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症状,且头颅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加权成像(T2-FLAIR)上相对应的责任血管供血区出现高信号,即新鲜梗死;非责任斑块定义为患者出现可疑缺血性脑卒中/TIA的临床症状,但头颅MRI DWI和T2-FLAIR上相对应的责任血管供血区均未出现异常高信号。结果责任斑块组患者61例,非责任斑块组患者32例。责任斑块组的高脂血症患者所占比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及斑块内出血发生率均高于非责任斑块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OR=1.799,95%CI 1.303~2.484,P<0.001)、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OR=1.076,95%CI 1.027~1.128,P=0.002)及斑块内出血(OR=30.708,95%CI 2.563~367.925,P=0.007)与责任斑块独立相关。结论NIHSS评分、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及斑块内出血是后循环非狭窄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责任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指标可能有助于识别此类责任斑块,并能够识别具有此类特征斑块的个体,从而为早期预防性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非狭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后循环 缺血卒中 责任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评估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后循环缺血进展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国军 季立标 朱银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76-579,共4页
目的探讨3.0 T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评估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情进展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门诊及住院的后循环TIA患者30例,均经头部MR血管... 目的探讨3.0 T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评估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情进展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门诊及住院的后循环TIA患者30例,均经头部MR血管成像证实存在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用3.0 T HR-MRI对椎-基底动脉斑块进行检查,评估斑块性质及稳定性,根据斑块稳定性结果分为稳定组(16例)与不稳定组(14例)。随访24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首次就诊至发生后循环梗死的时间及比例。结果不稳定组发生后循环梗死时间明显短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7.0,20.0)个月比24.0(22.5,24.0)个月,Z=-2.755,P<0.05]。稳定组和不稳定组发生后循环梗死的比例分别为5/16、8/1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HR-MRI评估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对后循环缺血疾病的进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 后循环缺血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在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ESUS中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田霞 田冰 +4 位作者 张雪凤 李帅 彭雯佳 陆建平 邵成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25年第4期466-471,共6页
目的:利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D hr-VW-MRI)评估不明原因栓塞性脑卒中(ESUS)与脑小血管疾病(SVD)患者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形态学特征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111例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目的:利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D hr-VW-MRI)评估不明原因栓塞性脑卒中(ESUS)与脑小血管疾病(SVD)患者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形态学特征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111例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基于T1加权成像(T1WI)和T1WI增强图像,测量斑块的影像学特征。比较ESUS组和SVD组各项斑块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结果:ESUS组患者47例,SVD组患者64例。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责任斑块体积(OR=1.097,95%CI 1.004~1.199;P=0.041)、斑块整体强化率(OR=1.124,95%CI 1.026~1.232;P=0.012)与ESUS独立相关。结论:责任斑块体积、斑块整体强化率是ESUS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持高危非狭窄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ESUS的一个潜在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非狭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不明原因栓塞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在卒中动脉管壁成像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张俊芳 吴云成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6期512-516,共5页
近年来,高分辨率磁共振(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愈来愈受重视,HR-MRI已经逐渐被引入颅脑动脉管壁成像的研究当中,为卒中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本文就高分辨率磁共振在... 近年来,高分辨率磁共振(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愈来愈受重视,HR-MRI已经逐渐被引入颅脑动脉管壁成像的研究当中,为卒中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本文就高分辨率磁共振在卒中动脉管壁成像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 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 动脉管壁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