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69篇文章
< 1 2 2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种脂蛋白(a)免疫测定法在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朱旭 钟远红 +1 位作者 王健 程歆琦 《临床检验杂志》 2025年第4期253-260,共8页
目的对6种脂蛋白(a)[Lp(a)]免疫测定法检测系统进行性能验证,对比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并探讨其在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选择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AsCVD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 目的对6种脂蛋白(a)[Lp(a)]免疫测定法检测系统进行性能验证,对比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并探讨其在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选择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AsCVD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200例血清样本分别使用6种检测系统进行Lp(a)水平测定,其中包括2种以nmol/L为单位的Lp(a)颗粒浓度测定法(罗氏和迈瑞Ⅱ),和4种以mg/L为单位的Lp(a)质量浓度测定法(迈瑞、美康、九强和积水)。所有检测方法均进行精密度评价。将各检测系统测定结果与Lp(a)测定平均值相比较,绘制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图和Bland-Altman偏倚图以评估检测准确度,采用一致性相关系数(CCC)分析不同系统间的一致性。此外,不同检测方法在临床上评估AsCVD的一致性使用加权Kappa统计方法进行比较,同时评估研究组和健康对照组Lp(a)颗粒浓度、质量浓度的阳性率及Lp(a)质量浓度高估率和低估率。结果6种Lp(a)检测方法的精密度为0.6%~2.1%。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显示,各回归方程的Spearman相关系数均>0.970,回归直线的截距和斜率分别为-43.311~39.456.0.547~5.500。Bland-Altman偏倚图显示,6种检测方法与Lp(a)测定平均值的平均相对偏差在-25.939%~40.205%。Lp(a)质量浓度检测系统中迈瑞、美康结果呈正偏差,九强、积水结果呈负偏差。一致性分析显示,与Lp(a)平均值相比,罗氏和迈瑞Ⅱ具有极好的一致性(CCC:0.992~0.993);迈瑞、美康和九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CCC:0.950~0.986),积水具有中度一致性(CCC:0.935)。研究组中Lp(a)阳性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美康>九强>迈瑞>罗氏=迈瑞Ⅱ>积水。不同组别中迈瑞、美康、九强和积水相较于Lp(a)颗粒浓度测定法的总符合率分别为97.33%、93.33%、97.33%和98.00%,Kappa值分别为0.910.0.798、0.912和0.927。结论2种Lp(a)颗粒浓度测定法相关性和一致性较好,4种Lp(a)质量浓度测定法间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于Lp(a)颗粒浓度测定法,4种Lp(a)质量浓度测定法在评估AsCVD时会导致Lp(a)水平的高估或低估。准确测定Lp(a)浓度对评估AsCVD患者的总体风险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a) 免疫测定法 方法学评价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及残粒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芳 李兴升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110-114,共5页
目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仍是世界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而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TRL)及残粒可通过参与泡沫细胞形成、诱发炎症状态、促进血栓形成等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 目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仍是世界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而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TRL)及残粒可通过参与泡沫细胞形成、诱发炎症状态、促进血栓形成等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TRL、残粒水平及其变异性的升高与ASCVD发生风险增加密切相关;以甘油三酯为标志物的新型降脂药物可显著降低TRL及残粒水平,并且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 脂蛋白残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血脉”整体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理论发挥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铜五 陈向心 +8 位作者 陆毅 郝秀炜 王洋 关乐 刘悦 张哲 闵冬雨 杨关林 孔德昭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6期1-4,共4页
《黄帝内经》有云:“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血”,维系着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脉”,则具有推动和约束血液在脉道运行的作用;“血”与“脉”相互作用,二者相合,共同维持着机体的生命活动。传承《黄帝内经》的... 《黄帝内经》有云:“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血”,维系着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脉”,则具有推动和约束血液在脉道运行的作用;“血”与“脉”相互作用,二者相合,共同维持着机体的生命活动。传承《黄帝内经》的思想和理论,杨关林教授从中医学“整体观”出发,结合前人“痰瘀”相关学说,整体审视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提纲挈领地提出“血脉病”这一概念。血脉病,指气血运行失常,导致血脉痹阻的一类疾病,包含心脉病、脑脉病和肢脉病等多系统疾病。血脉病的发生与脾虚受损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创新性的将血脉病分为“血浊脉滞”“血瘀脉壅”“血毒脉损”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并根据不同阶段的病机和临床表现提出“健脾益气,化痰降浊”“健脾益气,化痰祛瘀”“化痰祛瘀,清热解毒”三种不同的治法并建立出相应中药组方,构建血脉病全程防治体系,提升中医药防治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血脉病 中医药 脾虚受损 防治体系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清miR-103b检测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母迷迷 吴嘉 +5 位作者 王苏梦 张乐乐 张钰 薛丽君 丁小宇 汪俊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66-171,共6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sis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患者血清miR-103b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的ASCVD患者以及同期体检的健康人...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sis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患者血清miR-103b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的ASCVD患者以及同期体检的健康人对照血清标本各8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血清miR-103b的表达水平;运用ROC曲线、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miR-103b对ASCVD的预测及评估价值。结果qRT-PCR结果显示,与健康人对照组[0.0002(0.00008,0.0004)]相比,ASCVD患者血清miR-103b的表达水平[0.0009(0.0005,0.0033)]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069,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miR-103b与心肌肌钙蛋白I(r=0.322,P<0.05)、心肌肌钙蛋白T(r=0.298,P<0.05)、肌酸激酶MB同工酶(r=0.393,P<0.05)、总胆固醇(r=0.290,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268,P<0.001)均呈正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313,P<0.001)呈负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03b水平区分ASCVD患者及健康人对照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 ROC)为0.854(95%CI:0.791~0.917),敏感性为73.26%,特异性为83.92%。结论ASCVD患者血清miR-103b的表达水平上调,可作为ASCVD潜在的辅助诊断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微小核糖核酸 miR-103b 分子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医生签约管理模式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防控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张建国 卜少阳 +3 位作者 酆鹏飞 吴建广 闫芳芳 罗金兵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2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签约管理模式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因素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旗下营卫生院收治的470例高危ASC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签约管理模式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因素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旗下营卫生院收治的470例高危ASC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家庭医生签约管理模式。比较两组体质量指数(BM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H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指标水平及吸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BMI、HDL-C、非HDL-C、SBP、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BMI与干预前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非HDL-C、SBP、DBP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HDL-C水平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吸烟率低于对照组(P=0.016)。结论:家庭医生签约管理模式在ASCVD危险因素防控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控制患者的血脂和血压水平,降低吸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生签约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不同类型绿色暴露对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影响路径
6
作者 黄建中 许燕婷 +1 位作者 王兰 何周倩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78,共7页
【目的】城市绿色空间的健康效应已被广泛认可,但现有研究忽视不同类型的绿色暴露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路径差异性。【方法】以上海市212个街道为研究对象,运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不同类型的绿色暴露(植被覆盖率、公园可达性、... 【目的】城市绿色空间的健康效应已被广泛认可,但现有研究忽视不同类型的绿色暴露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路径差异性。【方法】以上海市212个街道为研究对象,运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不同类型的绿色暴露(植被覆盖率、公园可达性、街道绿视率和人均绿地面积)对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街道绿视率、植被覆盖率能够通过改善居民日常体力活动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而不同类型的绿色暴露均不能通过影响PM_(2.5)颗粒物浓度和极端高温天气对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产生影响。同时,建筑密度、道路密度和土地利用混合度对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均有直接的影响,但仅建筑密度能通过体力活动水平间接地影响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结论】通过揭示不同类型的绿色暴露对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影响路径,为城市规划与设计中提升居民日常绿色暴露水平、促进公众健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城市 绿色空间 暴露类型 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影响路径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蓄积指数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桐桐 钱航 +5 位作者 李云鹏 邬闻文 闵新文 杨汉东 陈俊 李东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3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脂肪蓄积指数(LAP)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2021年6月至2022年4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国药东风总医院体检的2266名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在职员工,根据10年内ASCVD发生风险水平将其分为低危组(... 目的探讨脂肪蓄积指数(LAP)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2021年6月至2022年4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国药东风总医院体检的2266名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在职员工,根据10年内ASCVD发生风险水平将其分为低危组(1334名)、中危组(434名)及高危组(498名)。收集并比较三组临床资料、实验室生化指标及LAP的差异,分析LAP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其与10年内ASCVD风险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分布及年龄、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重指数、臀围、肌酐、空腹血糖、LAP、白细胞计数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P与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吸烟、饮酒、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压、体重指数、臀围、肌酐、空腹血糖及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_(s)>0,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_(s)<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LAP是10年内ASCVD风险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线性趋势检验显示,LAP分级(L1:≤14.88;L2:>14.88~26.58;L3:>26.58~44.90;L4:LAP>44.90)与10年内ASCVD风险水平具有线性关系(P<0.05),且为正相关(r>0,P<0.05)。结论LAP是10年内ASCVD发生风险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其呈线性关系,临床应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脂肪蓄积指数 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 线性趋势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饮食管理
8
作者 刁文华 《中国食品》 2025年第6期72-74,共3页
在当前的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患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已成为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治疗心血管疾病主要依赖药物和手术,饮食管理往往被忽视。实际上,饮食是一种精确的“健康调节器”,能够从根本上调节血脂、血压和血糖水平,为心血管... 在当前的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患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已成为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治疗心血管疾病主要依赖药物和手术,饮食管理往往被忽视。实际上,饮食是一种精确的“健康调节器”,能够从根本上调节血脂、血压和血糖水平,为心血管系统构建坚实的防御屏障。本文主要探讨了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饮食管理策略,以期为相关人群提供饮食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御屏障 心血管疾病 饮食管理 心血管系统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 调节血脂 血糖水平 重大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郭斌 岳增辉 +3 位作者 易丽贞 刘欣 王彭汉 黄麟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37-140,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稳定性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等。目前,针灸在防治ASCVD尤其冠心病方面已受到高度关注,但由于ASCVD的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稳定性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等。目前,针灸在防治ASCVD尤其冠心病方面已受到高度关注,但由于ASCVD的复杂和高风险特点,针灸防治ASCVD亟需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本文从ASCVD西医评价指南、中医辨证分型、针灸防治方面进行梳理,为不同类型或风险层次人群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 针灸 评估体系 诊疗方案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病机制与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 被引量:10
10
作者 钟巧青 朱凌燕 +1 位作者 张国刚 杨天伦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12期1069-1072,共4页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而糖尿病又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过程。然而,与之相关的一些机制并未受到重视,现有的治疗策略中更多的是强调如何用药物控制好血糖。研究表明,未合并糖尿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而糖尿病又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过程。然而,与之相关的一些机制并未受到重视,现有的治疗策略中更多的是强调如何用药物控制好血糖。研究表明,未合并糖尿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患者经过调脂、降压、控制多重危险因素等处理后,其心血管复杂并发症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已经明显降低,而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其治疗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本文就合并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理生理、临床特点以及治疗对策进行探讨,以加深临床工作者对合并糖尿病的ASCVD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 临床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男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他汀类药物疗效分析及不良反应探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杰 王晓娜 +2 位作者 范文倩 肖文凯 盛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究在高龄男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中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高龄男性ASCVD患者310例,根据数次入院随访服用他汀类药物情况分为他汀组195例和非他汀组115例,分析2组全因死... 目的探究在高龄男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中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高龄男性ASCVD患者310例,根据数次入院随访服用他汀类药物情况分为他汀组195例和非他汀组115例,分析2组全因死亡及主要终点事件。结果他汀组和非他汀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04.10个月(95%CI:97.46~110.75)和97.14个月(95%CI:89.61~104.67)。他汀组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非他汀组(P<0.05)。校正他汀类药物、高血压等混杂因素后,肾功能不全是全因死亡、主要心血管事件、不稳定性心绞痛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HR=1.944,P=0.004;HR=2.095,P=0.004;HR=2.179,P=0.014;HR=3.172,P=0.019);而在校正混杂因素后,他汀类药物治疗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有关(P=0.015)。他汀组LDL-C水平明显低于非他汀组,HDL-C、LDL-C达标率、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率明显高于非他汀组(P<0.05,P<0.01)。结论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高龄男性ASCVD患者LDL-C水平,减缓HDL-C下降趋势,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胆固醇 LDL 胆固醇 HD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评价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邸海燕 刘巍 胡文宇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4期115-115,共1页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颈动脉内粥样斑块的形成,评价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对我院住院治疗的105例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脑梗死患者进行颈部超声检查,测定患者颈动脉的内膜-中膜厚度。结果所有105例患者中共...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颈动脉内粥样斑块的形成,评价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对我院住院治疗的105例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脑梗死患者进行颈部超声检查,测定患者颈动脉的内膜-中膜厚度。结果所有105例患者中共有63例(60.00%)患者颈动脉内形成斑块,冠心病和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为73.91%和66.67%,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略低,分别为54.29%和53.13%;<60岁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为41.30%,而≥60岁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则高达79.66%。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与心血管相关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超声对颈动脉斑块的形成进行检查,有助于对心血管疾病及进诊断、及时预防、及时治疗,可以有效的减少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相关疾病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认知的质性研究
13
作者 向毅明 谢薇 +2 位作者 刘慧 刘青 张红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对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风险认知并对其采取行动的过程,为下一步制订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提供依据。方法2024年1-5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在湖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对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风险认知并对其采取行动的过程,为下一步制订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提供依据。方法2024年1-5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在湖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内分泌内科住院的16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对其进行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T2DM患者对CVD的风险认知可归纳为3个主题:风险知识来源及感知不全(知识来源单一、信息甄别困难、风险感知薄弱);认知偏差(乐观偏差认知、悲观偏差认知);风险控制(行为自律、执行情绪化、动机缺乏)。结论T2DM患者对CVD风险认知不足与偏差并存,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可通过系统性宣教、心理支持及社会联动,改善患者的CVD风险认知,提高其自我管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风险认知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儿童青少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14
作者 彭李奥 柳鸣毅 +4 位作者 敬艳 孔年欣 刘松 尹子康 蔡静洁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9-545,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对儿童青少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效果,为临床指导儿童青少年进行HIIT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搜集评估HIIT干预对儿童青少年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 目的:系统评价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对儿童青少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效果,为临床指导儿童青少年进行HIIT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搜集评估HIIT干预对儿童青少年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4年3月31日。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共367例研究对象。与对照组相比,HIIT能降低体脂百分比[MD=-1.70,95%CI(-2.42,-0.99),P<0.001],降低总胆固醇水平[MD=-0.37,95%CI(-0.67,-0.07),P=0.02],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MD=-0.33,95%CI(-0.56,-0.10),P=0.005],降低甘油三酯水平[MD=-0.33,95%CI(-0.41,-0.24),P<0.001]。亚组分析结果表明:每周3次HIIT,对体脂百分比干预效果优于每周2次。与折返跑相比,自行车训练方式(85%~95%VO_(2peak))在BMI和体脂百分比方面的干预效果更为显著。结论:HIIT能够改善儿童青少年体脂百分比、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儿童青少年进行12周以上,频率为3次/周,强度在85%~95%VO_(2peak)的HIIT更有可能实现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高强度间歇训练 危险因素 儿童 青少年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室壁运动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15
作者 任泰林 王若楠 +2 位作者 吴秋岩 唐逊 李思进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79-384,共6页
心肌室壁运动功能障碍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结构及功能损伤的重要早期病理生理过程,并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门控心肌灌注显像是目前评价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肌活力的重要的无创性影像学技术,其通过后处理软件可获得左心室整体及... 心肌室壁运动功能障碍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结构及功能损伤的重要早期病理生理过程,并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门控心肌灌注显像是目前评价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肌活力的重要的无创性影像学技术,其通过后处理软件可获得左心室整体及局部功能参数。随着心脏专用SPECT、采集方案、图像重建算法及人工智能的发展,心肌室壁运动功能的评估在心血管疾病精准诊疗中的应用不断拓展。本文就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室壁运动在以缺血性心脏病为主的各类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风险分层、预后评估等应用价值和研究进展方面展开综述,总结其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为心血管疾病的精准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灌注显像 心血管疾病 室壁运动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Smad信号通路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16
作者 邹珊芸 卢健棋 +1 位作者 肖湘 毛美玲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11期49-54,共6页
TGF-β/Smad信号通路是一条经典的信号传导途径,在调控细胞生长与分化、组织修复和维持稳态、免疫应答等生命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对早期胚胎发育尤为重要。虽然该通路在肿瘤学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但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 TGF-β/Smad信号通路是一条经典的信号传导途径,在调控细胞生长与分化、组织修复和维持稳态、免疫应答等生命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对早期胚胎发育尤为重要。虽然该通路在肿瘤学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但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探讨TGF-β/Smad信号通路在心血管疾病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如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肌病和心脏瓣膜病等,以期为未来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SMAD信号通路 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以及中医药关联中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于佳汐 王洋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1期25-30,共6页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SC-Exos)可以从各种组织器官中进行分离,其具有抗纤维化、修复受损心肌、促进血管生成等作用,发挥了对心脏的保护作用;中医药对外泌体具有靶向调控作用,发挥了中医整体理论及中药治疗的优势。文章就MSC-Exos...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SC-Exos)可以从各种组织器官中进行分离,其具有抗纤维化、修复受损心肌、促进血管生成等作用,发挥了对心脏的保护作用;中医药对外泌体具有靶向调控作用,发挥了中医整体理论及中药治疗的优势。文章就MSC-Exos的来源、功能等以及在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最前沿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间充质干细胞 miRNA(microRNA)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肾代谢综合征中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因果关系分析
18
作者 宋菲 胡梦巾 +1 位作者 夏经钢 尹春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5年第3期236-240,共5页
目的采用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方法,探讨心血管疾病(CVD)与慢性肾脏病(CKD)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方法本研究基于公开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库,采用双样本MR分析方法推断因果关系。主要分析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同时辅以M... 目的采用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方法,探讨心血管疾病(CVD)与慢性肾脏病(CKD)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方法本研究基于公开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库,采用双样本MR分析方法推断因果关系。主要分析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同时辅以MR-Egger回归、加权中位数法和加权众数法进行敏感性分析,以验证结果的稳健性。结果MR分析结果显示,基因预测的心力衰竭与CKD风险呈显著正相关(OR=1.197,95%CI 1.090~1.314,P<0.001);心房颤动(房颤)亦与CKD发生风险显著相关(OR=1.088,95%CI 1.037~1.140,P=0.001)。然而,冠心病、卒中及外周血管疾病与CKD之间未发现因果关系。结论本研究通过MR分析为CVD对CKD的因果关系提供了遗传学证据,特别是心力衰竭和房颤与CKD风险的显著关联。这一发现为心肾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管理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提示在CKD防治中应重点关注特定类型CVD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肾代谢综合征 心血管疾病 慢性肾脏病 因果关系 孟德尔随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髓过氧化物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19
作者 阿迪拉·吾拉穆 李小雷 +1 位作者 马依彤 阿迪拉·阿扎提 《山东医药》 2025年第1期129-133,共5页
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是一种主要存在于中性粒细胞的促氧化酶,在单核细胞中表达较少,是髓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作为一种关键的炎症和氧化应激标志物,MPO在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是一种主要存在于中性粒细胞的促氧化酶,在单核细胞中表达较少,是髓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作为一种关键的炎症和氧化应激标志物,MPO在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具有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靶点和风险评估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深入了解MPO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可以为开发新的治疗药物和干预措施提供潜在的靶点,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心血管疾病,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过氧化物酶 心血管疾病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冠心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酰胺单核苷酸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20
作者 杨莎莎 胡清凤 王辉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3-526,共4页
心血管系统在人体的正常代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见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包括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1])。尽管近几十年来CVD治疗的方案有所改善,但CVD仍然是全球人口死... 心血管系统在人体的正常代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见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包括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1])。尽管近几十年来CVD治疗的方案有所改善,但CVD仍然是全球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世界经济论坛的统计数据显示,CVD导致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50%以上,预计到2030年,CVD将导致超过2220万人死亡^([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单核苷酸 心血管疾病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