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于多组学数据解析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卒中的免疫特征。方法通过孟德尔随机化联合转录组数据筛选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卒中的相关基因。采用基因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和基因集变异分析(gene set variatio...目的基于多组学数据解析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卒中的免疫特征。方法通过孟德尔随机化联合转录组数据筛选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卒中的相关基因。采用基因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和基因集变异分析(gene set variation analysis,GSVA)解析基因和通路功能。通过基因/蛋白质相互作用检索工具(search tool for the retrieval of interacting genes/proteins,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通过Cytoscape软件筛选核心基因;使用单细胞测序(SingleR、CellChat包)分析细胞分化轨迹与通信网络;采用估算核糖核酸转录本相对子集细胞识别工具(cell-type identification by estimating relative subsets of ribonucleic acid transcripts,CIBERSORT)基于转录组数据推断免疫细胞组分与亚群丰度,并计算基因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共筛选出133个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卒中相关基因,功能富集显示其参与血管平滑肌发育(基因本体论:0097084)等生物过程。细胞通信分析显示,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卒中相关基因通过分泌型磷蛋白1和半乳糖凝集素通路的8组配体-受体调控小胶质细胞、单核细胞等免疫细胞的细胞通信。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核心基因解旋酶(senataxin,SETX)、含缬酪肽蛋白(val osi n containing protein,VCP)、Fcγ受体ⅡB(Fc fragment of IgG receptorⅡb,FCGR2B)、分化簇44(cl 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4,CD44)与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卒中呈正因果关系;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2,CXCR2)和自噬适配体蛋白1(sequestosome 1,SQSTM1)与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卒中呈负因果关系。上述核心基因参与调控免疫细胞分化并影响辅助型T2细胞调节、抗原炎症反应抑制等生物过程。CIBERSORT评估显示CD8+T细胞、活化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巨噬细胞M0、静息肥大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卒中相关,其中SETX表达与中性粒细胞浸润呈正相关(ρ=0.29);CD44表达与活化NK细胞浸润呈正相关(ρ=0.29),与中性粒细胞浸润呈负相关(ρ=-0.41)。结论SETX、VCP、FCGR2B、CD44、CXCR2和SQSTM1等核心基因通过调控中枢与外周免疫细胞分化及血管平滑肌功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卒中的病理过程,是其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LAA型急性缺血性卒中并接受急诊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共326例,根据术中是否应...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LAA型急性缺血性卒中并接受急诊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共326例,根据术中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183例)和非替罗非班组(143例)。以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0~2分(功能独立)作为主要结局指标;以术后90 d mRS评分0~1分(优秀预后)、术后90 d mRS评分0~3分(较好预后)、术后即刻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mTICI)≥2b级(血管再通)作为次要结局指标;将术后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术后24 h内颅内出血发生率、术后90 d全因死亡率作为安全性指标。结果主要结局方面,两组术后90 d mRS评分0~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3,P=0.402);次要结局方面,两组术后90 d mRS评分0~1分(χ^(2)=0.359,P=0.549)、术后90 d mRS评分0~3分(χ^(2)=2.513,P=0.113)、术后即刻mTICI分级≥2b级(χ^(2)=0.763,P=0.3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方面,两组术后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χ^(2)=0.257,P=0.612)、术后24 h内颅内出血发生率(χ^(2)=3.561,P=0.059)、术后90 d全因死亡率(χ^(2)=0.370,P=0.54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并非术后90 d功能独立的影响因素。结论LAA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急诊血管内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未能有效改善预后,但并不增加颅内出血或死亡风险。展开更多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三酰甘油-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TyG)指数、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ascular disease,CSVD)影像负荷评分对静脉溶栓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三酰甘油-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TyG)指数、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ascular disease,CSVD)影像负荷评分对静脉溶栓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早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确诊为AIS且进行静脉溶栓的379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CSVD影像负荷评分,根据溶栓14 d后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率分为预后良好组(≧18%)和预后不良组(<18%),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估静脉溶栓的患者早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收缩压、AIP指数、TyG指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CSVD影像负荷评分≧2分(P<0.05)是影响AIS溶栓患者的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CSVD影像负荷评分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21,灵敏度为80.4%,特异度为74%;AIP AUC为0.951,灵敏度为89.2%,特异度为91.7%;TyG指数AUC为0.918,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82.7%结论AIP、TyG指数、CSVD影像负荷评分可作为评价静脉溶栓后AIS患者早期预后的有效工具。展开更多
本文报道1例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该患者在进行TCD微栓子监测时发现“栓子雨”现象,7 T HR-MRI检查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存在不稳定斑块。患者经双联抗血小板、强化降脂、补液扩容治疗后病情稳定。本病例的诊疗经过...本文报道1例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该患者在进行TCD微栓子监测时发现“栓子雨”现象,7 T HR-MRI检查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存在不稳定斑块。患者经双联抗血小板、强化降脂、补液扩容治疗后病情稳定。本病例的诊疗经过提示,对于高危非致残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尽早明确病因及发病机制,早期给予个体化治疗,以有效预防卒中复发。展开更多
目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是脑卒中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文中旨在探讨脑动脉粥样硬化评分(cerebral atherosclerosis score, CAS)与轻型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early neurological de...目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是脑卒中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文中旨在探讨脑动脉粥样硬化评分(cerebral atherosclerosis score, CAS)与轻型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 N D )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 0 1 3年1 月至2 0 1 5年1 2 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轻型缺血性卒中[ 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评分(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 IH S S )≤3 分] 患者2 6 5 例,其中非E N D 组2 2 6 例,EN D 组3 9 例.END定义为人院72 h 内任一时刻复评NIHSS评分较人院时增加2分或2分以上.所有患者均行颅脑MRI、MRA、颈部CTA检查,计算CAS[ 包括大脑中动脉(M1、M2、M3) 、大脑前动脉(A1、A2 ) 、大脑后动脉(P1、P2 ) 、基底动脉、颈内动脉、颈总动脉、椎动脉、无名动脉、锁骨下动脉( 椎动脉起始部以前)狭窄≥ 5 0 % 的血管段均计1 分,C A S为上述总分],分析CAS与轻型缺血性卒中E N D 的联系.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曲线下面积评估CAS对E N D 的预测能力,并计算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基线 NIHSS 评分( OR = 2 .2 7 2 ,9 5 % CI:1 .3 5 2 - 3 .8 2 3 )、CAS 评分(0 R = 1.5 3 5 ,95%CI:1.162-2.011)是E N D 的危险因素.CAS判断E N D 的最佳截断点为2 分,灵敏度64.1% ,特异度68.1% . 结论对于CAS≥2 分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应高度警惕E N D 的发生.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基于多组学数据解析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卒中的免疫特征。方法通过孟德尔随机化联合转录组数据筛选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卒中的相关基因。采用基因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和基因集变异分析(gene set variation analysis,GSVA)解析基因和通路功能。通过基因/蛋白质相互作用检索工具(search tool for the retrieval of interacting genes/proteins,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通过Cytoscape软件筛选核心基因;使用单细胞测序(SingleR、CellChat包)分析细胞分化轨迹与通信网络;采用估算核糖核酸转录本相对子集细胞识别工具(cell-type identification by estimating relative subsets of ribonucleic acid transcripts,CIBERSORT)基于转录组数据推断免疫细胞组分与亚群丰度,并计算基因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共筛选出133个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卒中相关基因,功能富集显示其参与血管平滑肌发育(基因本体论:0097084)等生物过程。细胞通信分析显示,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卒中相关基因通过分泌型磷蛋白1和半乳糖凝集素通路的8组配体-受体调控小胶质细胞、单核细胞等免疫细胞的细胞通信。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核心基因解旋酶(senataxin,SETX)、含缬酪肽蛋白(val osi n containing protein,VCP)、Fcγ受体ⅡB(Fc fragment of IgG receptorⅡb,FCGR2B)、分化簇44(cl 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4,CD44)与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卒中呈正因果关系;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2,CXCR2)和自噬适配体蛋白1(sequestosome 1,SQSTM1)与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卒中呈负因果关系。上述核心基因参与调控免疫细胞分化并影响辅助型T2细胞调节、抗原炎症反应抑制等生物过程。CIBERSORT评估显示CD8+T细胞、活化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巨噬细胞M0、静息肥大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卒中相关,其中SETX表达与中性粒细胞浸润呈正相关(ρ=0.29);CD44表达与活化NK细胞浸润呈正相关(ρ=0.29),与中性粒细胞浸润呈负相关(ρ=-0.41)。结论SETX、VCP、FCGR2B、CD44、CXCR2和SQSTM1等核心基因通过调控中枢与外周免疫细胞分化及血管平滑肌功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卒中的病理过程,是其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文摘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LAA型急性缺血性卒中并接受急诊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共326例,根据术中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183例)和非替罗非班组(143例)。以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0~2分(功能独立)作为主要结局指标;以术后90 d mRS评分0~1分(优秀预后)、术后90 d mRS评分0~3分(较好预后)、术后即刻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mTICI)≥2b级(血管再通)作为次要结局指标;将术后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术后24 h内颅内出血发生率、术后90 d全因死亡率作为安全性指标。结果主要结局方面,两组术后90 d mRS评分0~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3,P=0.402);次要结局方面,两组术后90 d mRS评分0~1分(χ^(2)=0.359,P=0.549)、术后90 d mRS评分0~3分(χ^(2)=2.513,P=0.113)、术后即刻mTICI分级≥2b级(χ^(2)=0.763,P=0.3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方面,两组术后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χ^(2)=0.257,P=0.612)、术后24 h内颅内出血发生率(χ^(2)=3.561,P=0.059)、术后90 d全因死亡率(χ^(2)=0.370,P=0.54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并非术后90 d功能独立的影响因素。结论LAA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急诊血管内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未能有效改善预后,但并不增加颅内出血或死亡风险。
文摘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三酰甘油-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TyG)指数、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ascular disease,CSVD)影像负荷评分对静脉溶栓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早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确诊为AIS且进行静脉溶栓的379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CSVD影像负荷评分,根据溶栓14 d后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率分为预后良好组(≧18%)和预后不良组(<18%),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估静脉溶栓的患者早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收缩压、AIP指数、TyG指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CSVD影像负荷评分≧2分(P<0.05)是影响AIS溶栓患者的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CSVD影像负荷评分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21,灵敏度为80.4%,特异度为74%;AIP AUC为0.951,灵敏度为89.2%,特异度为91.7%;TyG指数AUC为0.918,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82.7%结论AIP、TyG指数、CSVD影像负荷评分可作为评价静脉溶栓后AIS患者早期预后的有效工具。
文摘本文报道1例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该患者在进行TCD微栓子监测时发现“栓子雨”现象,7 T HR-MRI检查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存在不稳定斑块。患者经双联抗血小板、强化降脂、补液扩容治疗后病情稳定。本病例的诊疗经过提示,对于高危非致残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尽早明确病因及发病机制,早期给予个体化治疗,以有效预防卒中复发。
文摘目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是脑卒中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文中旨在探讨脑动脉粥样硬化评分(cerebral atherosclerosis score, CAS)与轻型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 N D )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 0 1 3年1 月至2 0 1 5年1 2 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轻型缺血性卒中[ 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评分(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 IH S S )≤3 分] 患者2 6 5 例,其中非E N D 组2 2 6 例,EN D 组3 9 例.END定义为人院72 h 内任一时刻复评NIHSS评分较人院时增加2分或2分以上.所有患者均行颅脑MRI、MRA、颈部CTA检查,计算CAS[ 包括大脑中动脉(M1、M2、M3) 、大脑前动脉(A1、A2 ) 、大脑后动脉(P1、P2 ) 、基底动脉、颈内动脉、颈总动脉、椎动脉、无名动脉、锁骨下动脉( 椎动脉起始部以前)狭窄≥ 5 0 % 的血管段均计1 分,C A S为上述总分],分析CAS与轻型缺血性卒中E N D 的联系.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曲线下面积评估CAS对E N D 的预测能力,并计算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基线 NIHSS 评分( OR = 2 .2 7 2 ,9 5 % CI:1 .3 5 2 - 3 .8 2 3 )、CAS 评分(0 R = 1.5 3 5 ,95%CI:1.162-2.011)是E N D 的危险因素.CAS判断E N D 的最佳截断点为2 分,灵敏度64.1% ,特异度68.1% . 结论对于CAS≥2 分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应高度警惕E N D 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