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沙坦和卡托普利对兔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谈红 潘其兴 +2 位作者 魏敏 赵爱贞 曾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1-424,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干预作用。方法:31只雄性新西兰兔分为正常对照组(4只)、高胆固醇组(7只)、氯沙坦组(6只)、卡托普利组(7只)和联合用药(氯沙坦+...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干预作用。方法:31只雄性新西兰兔分为正常对照组(4只)、高胆固醇组(7只)、氯沙坦组(6只)、卡托普利组(7只)和联合用药(氯沙坦+卡托普利)组(7只),饲养16周处死动物,分别测定(或计算)内皮素、一氧化氮、主动脉中胆固醇含量、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比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凋亡率等指标。结果:与高胆固醇组比较,各服药组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和主动脉胆固醇含量显著减少,以联合用药组疗效最佳,内皮素水平下降,一氧化氮含量增加;氯沙坦组及联合用药组VSMC凋亡率增加。结论:氯沙坦和卡托普利可显著延缓高胆固醇饮食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其作用机制与促进VSMC凋亡和内皮功能保护有关;小剂量联合用药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斑块形成 动脉硬化 氯沙坦 卡托普利 联合用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