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骶尾部压疮的临床效果分析
1
作者 张昊飞 刘晓京 +1 位作者 梁育儒 杜志新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2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骶尾部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邯郸邯钢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骶尾部压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臀上动... 目的:探讨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骶尾部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邯郸邯钢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骶尾部压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皮瓣成活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皮瓣成活面积大于对照组,皮瓣成活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骶尾部压疮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皮瓣成活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尾部压疮 臀上动脉穿支 皮瓣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癌复发后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范腾飞 任振虎 +4 位作者 杨雯君 张胜 胡镜宙 吴汉江 张陈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36-1038,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癌复发后软组织缺损采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thoracic dors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TDAP)修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6月口腔癌复发后行TDAP修复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患者7例,其中6例穿支血管来自... 目的:探讨口腔癌复发后软组织缺损采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thoracic dors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TDAP)修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6月口腔癌复发后行TDAP修复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患者7例,其中6例穿支血管来自胸背动脉,1例穿支血管来自胸外侧动脉。皮瓣不带或仅携带部分背阔肌,不损伤胸背神经,切取皮瓣面积最小6 cm×12 cm,最大8 cm×15 cm。TDAP修复舌癌术后复发2例,舌癌再发2例,颊癌再发1例,下颌牙龈癌及口底癌术后复发各1例,所有患者无肺、肝等远处转移。结果:7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成活率100%,无1例出现血管危像。受区与供区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10个月,皮瓣质地好,均不臃肿,不需要二期整形,皮瓣供区及肩膀关节功能良好。结论:TDAP质地非常柔软,血管蒂长,组织量大,供区疤痕隐蔽,且供区功能损失小等优点适合用于口腔癌复发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 口腔癌复发 缺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长小腿内侧胫后动脉穿支逆行神经筋膜皮瓣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8
3
作者 朱邦中 曹东升 《安徽医学》 2010年第5期415-417,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超长小腿内侧胫后动脉穿支和带神经筋膜皮瓣的血供特点及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以胫后动脉内踝上发出的皮动脉穿支为筋膜皮瓣转轴点,在小腿内侧设计超长的筋膜蒂皮瓣,皮瓣大小范围5.0cm×10.5cm... 目的探讨超长小腿内侧胫后动脉穿支和带神经筋膜皮瓣的血供特点及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以胫后动脉内踝上发出的皮动脉穿支为筋膜皮瓣转轴点,在小腿内侧设计超长的筋膜蒂皮瓣,皮瓣大小范围5.0cm×10.5cm~25.0cm×6.0cm。转移修复足踝部、足底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临床应用8例筋膜皮瓣长度均在16cm以上。结果术后8例皮瓣均成活,创面修复效果好,随访6~12个月,伤肢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皮瓣感觉获得一定程度恢复,足底负重行走及耐磨功能正常。结论以内踝上4.0~7.0cm处胫后动脉较粗大的筋膜蒂穿支血管,切取位于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距离长,面积大,血供可靠,切取便利,不损伤主要血管,成活率高。可修复较长距离的足底、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小腿内侧皮瓣 胫后动脉穿支 足底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护理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丽红 郑秀先 +1 位作者 魏立繁 黄金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4期238-239,共2页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30例骶尾部巨大褥疮患者,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并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3.33%,患者满意度为100.00%。结论对于骶尾部...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30例骶尾部巨大褥疮患者,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并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3.33%,患者满意度为100.00%。结论对于骶尾部巨大褥疮患者来讲,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护理效果,而且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臀上动脉穿支皮瓣 骶尾部 巨大褥疮 综合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动脉穿支筋膜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肿瘤切除后创面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振 刘继军 郑磊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20期3682-3683,共2页
目的探讨以腓动脉穿支筋膜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肿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6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足踝部肿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共17例,肿瘤类型包括黑色素瘤11例、皮肤鳞癌5... 目的探讨以腓动脉穿支筋膜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肿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6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足踝部肿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共17例,肿瘤类型包括黑色素瘤11例、皮肤鳞癌5例、腱鞘巨细胞瘤1例,创面位于小腿下1/3段2例、踝关节周围4例、足跟部9例、足背部2例。均以腓动脉穿支筋膜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术后随访,观察皮瓣存活情况。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16例,创面均I期愈合。术后皮瓣远端表浅坏死1例,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时间16~33个月,平均24个月,皮瓣外观较满意,质地优良,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11例黑色素瘤患者中3例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中1例死于肺转移,余16例患者足踝部功能恢复良好,下肢负重、行走正常。结论采用腓动脉穿支筋膜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1/3处、踝关节周围、足跟、足背处肿瘤切除后创面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部肿瘤 动脉穿支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创面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再造手术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燕 马彤昭 +1 位作者 石立元 强万敏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14期1335-1338,共4页
目的总结即刻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乳房再造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例即刻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乳房再造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措施及相关护理经验。结果 15例患者... 目的总结即刻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乳房再造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例即刻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乳房再造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措施及相关护理经验。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乳房再造满意度高,1例患者发生部分皮瓣坏死,2例患者发生静脉淤血。结论重视患者的术前宣教和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皮瓣的变化、预防并发症、做好出院计划,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有效提高乳房再造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乳房再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淑敏 马晓燕 金薇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2206-2208,共3页
关键词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游离移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例基底动脉穿支动脉瘤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军 李雪源 冯雷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8期61-64,共4页
目的总结基底动脉穿支动脉瘤患者的病例特点和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基底动脉穿支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案及远期疗效。结果3例患者均为破裂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Ⅱ级1例、Ⅳ级2例。2例患者初次... 目的总结基底动脉穿支动脉瘤患者的病例特点和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基底动脉穿支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案及远期疗效。结果3例患者均为破裂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Ⅱ级1例、Ⅳ级2例。2例患者初次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复查高质量的DSA和3D旋转造影后确诊;1例在初次血管造影中发现动脉瘤。3例患者均使用双支架套叠术治疗。术后发生桥脑穿支梗死1例。随访3~9个月,所有患者恢复良好,动脉瘤未见复发。结论基底动脉穿支动脉瘤诊断较为困难,对于首次造影阴性、高度怀疑后循环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应在1~2周内积极复查造影以辅助诊断;介入治疗可能是治疗基底动脉穿支动脉瘤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基底动脉穿支动脉 介入治疗 架套叠治疗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下深动脉穿支皮瓣乳房再造术围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10
9
作者 丁贞瑜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12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腹壁下深动脉穿支皮瓣 乳房再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乳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气管食管瘘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寇秀娟 陈晓红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2年第7期395-396,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6岁。1年前因声门型喉癌(T4N1M0),Ⅱ型糖尿病入院,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后全面下行喉全切除术和双侧颈部淋巴结Ⅱ、Ⅲ和Ⅳ区的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喉中分化鳞状细胞癌。术后第10天出现咽瘘,检查发现残咽前壁和...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6岁。1年前因声门型喉癌(T4N1M0),Ⅱ型糖尿病入院,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后全面下行喉全切除术和双侧颈部淋巴结Ⅱ、Ⅲ和Ⅳ区的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喉中分化鳞状细胞癌。术后第10天出现咽瘘,检查发现残咽前壁和气管膜部大片坏死,仔细清理坏死组织,观察缺损为宽4cm,长3cm缺损,其中气管膜部缺损为3cm。患者颈部无法进食,平卧后胃酸反流,夜间窒息性咳嗽,经造瘘口佩戴套囊套管,每日清创换药,待局部创面清洁后全麻下行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术过程:术前超声标记血管走行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食管瘘(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 外科皮瓣(Surgical Flaps) 内乳动脉穿支皮瓣(internal MAMMARY artery PERFORATOR fl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烟窝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护理
11
作者 龚年仲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4年第3期57-58,共2页
总结了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腕部及手桡侧创面的护理措施。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房间准备及皮肤准备,术后体位的安置、皮瓣的观察与护理、疼痛护理及预防感染等。认为及时进行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腕部及手桡侧创面患者的护理工作,不... 总结了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腕部及手桡侧创面的护理措施。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房间准备及皮肤准备,术后体位的安置、皮瓣的观察与护理、疼痛护理及预防感染等。认为及时进行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腕部及手桡侧创面患者的护理工作,不仅有利于做好术前和术后的护理,还有利于做好功能锻炼的宣教工作,让患者在心理和手部外观上全面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穿支 皮瓣 手部 创面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
12
作者 李国花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1年第1期42-43,共2页
总结了18例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健康宣教。认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进行有效的体位训练,注重术野皮肤的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安置正确的体位,加强皮瓣血液循环的观察,帮... 总结了18例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健康宣教。认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进行有效的体位训练,注重术野皮肤的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安置正确的体位,加强皮瓣血液循环的观察,帮助患者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腓肠动脉穿支 皮瓣移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肠肌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解剖及其在修复口咽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磊 朱瑾 +5 位作者 王卫红 夏斌 刘屿 施延安 钱叶梅 李静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8-331,共4页
目的:探讨腓肠肌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口咽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在5具尸体上对腓肠肌区域进行模拟手术解剖出主要供血血管及穿支,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对解剖图片进行分析。2020年9月~2022年9月,8例口咽部恶性肿瘤... 目的:探讨腓肠肌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口咽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在5具尸体上对腓肠肌区域进行模拟手术解剖出主要供血血管及穿支,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对解剖图片进行分析。2020年9月~2022年9月,8例口咽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使用腓肠肌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结果:腓肠肌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蒂平均长度(10.82±0.89) cm,腓肠肌内侧动脉起始端血管平均直径为(3.13±0.31) mm。共8例口咽部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腓肠肌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后缺损,所有皮瓣均完全成活,供区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腓肠肌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可取血管蒂长,管径合适,供区无明显并发症,是修复口咽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较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部恶性肿瘤 腓肠肌内侧动脉穿支皮瓣 尸体解剖 组织缺损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结合综合干预对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修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嘉洲 姚强 曲鑫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目的分析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结合综合干预对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进行治疗,住院期间患者均进行综合干预,均随访3个月。比较腓... 目的分析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结合综合干预对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进行治疗,住院期间患者均进行综合干预,均随访3个月。比较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结合综合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术后1、2、3 d皮温情况,随访3个月后记录患者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和Maryland足部评分。结果 50例患者移植皮瓣均成活,随访3个月后,所有患者术区无水肿、破溃,移植皮瓣质地、色泽等与周围皮肤接近,蒂部平整,外表美观,AOFAS评分:足部对线(7.36±2.43)分,内翻加外翻(5.29±0.63)分,屈曲加伸展(7.43±0.42)分,踝-后足稳定性(6.83±0.57)分,最大步行距离(4.25±0.47)分,疼痛(32.74±4.57)分,地面步行(4.36±0.53)分,自主活动、支撑情况(8.32±1.35)分,反常步态(6.61±1.36)分,总分(83.19±5.83)分。随访3个月后,50例患者Maryland足部评分得分为(87.27±4.37)分,其中得分优31例,得分良19例;所有患者足部深感觉均恢复,中心感觉恢复为S^(3),边缘浅感觉恢复较佳,边缘部位感觉恢复多为S^(4),其他术区浅感觉呈区域性恢复,两点辨别觉为(20.16±2.31)mm。术后1 d,50例患者皮温间隔4 h高于间隔1、2 h,间隔8 h高于间隔1、2、4 h(P<0.05);术后2 d,50例患者皮温间隔4 h高于间隔1、2 h,间隔8 h高于间隔1 h(P<0.05);术后3 d,50例患者皮温间隔8 h高于间隔2、4 h(P<0.05)。结论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结合综合干预可有效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控制患者术后皮温,促进患者足部行走和感觉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软组织缺损 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 修复 综合干预 修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动脉穿支皮瓣联合混合植骨技术Ⅰ期治疗跟骨骨折术后创伤性骨髓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杭虹 黄凯 +2 位作者 林炳远 郭峭峰 朱燕生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3期399-400,共2页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皮瓣联合混合植骨技术Ⅰ期治疗跟骨骨折术后创伤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40例跟骨骨折术后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在Ⅰ期扩创彻底清创的基础上,采用自体髂骨混合载抗生素人工骨植入,...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皮瓣联合混合植骨技术Ⅰ期治疗跟骨骨折术后创伤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40例跟骨骨折术后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在Ⅰ期扩创彻底清创的基础上,采用自体髂骨混合载抗生素人工骨植入,创面则利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后通过对骨髓炎治愈情况、皮瓣成活情况及患肢功能等进行疗效综合评估.结果本组40例患者均获得>24个月长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8.5个月.患者皮瓣成活良好,形态满意.骨髓炎均有效治愈,无复发情况,患肢功能活动恢复良好.结论腓动脉穿支皮瓣联合混合植骨技术Ⅰ期治疗跟骨骨折术后创伤性骨髓炎,治疗周期短,简便安全,疗效良好,是治疗跟骨骨折术后创伤性骨髓炎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创伤性骨髓炎 动脉穿支皮瓣 混合植骨 Ⅰ期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间背侧动脉穿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林琅山 陈峰 杨正禄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3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骨间背侧动脉穿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带蒂皮瓣修复,观察组患者采用骨间背侧动脉穿支游离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手功... 目的探讨骨间背侧动脉穿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带蒂皮瓣修复,观察组患者采用骨间背侧动脉穿支游离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手功能评分(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感觉恢复、血液恢复)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感觉恢复、血液恢复评分分别为(36.23±2.16)、(17.58±1.21)、(16.23±2.01)、(7.23±1.3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8.23±3.27)、(11.02±1.81)、(10.87±3.17)、(5.11±1.1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优良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间背侧动脉穿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效果显著,该方式修复安全性较高,有助于术后手指功能恢复,具有切取方便、质地优良、供区损伤小的优点,在创伤修复方面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背侧动脉穿支游离皮瓣修复 传统带蒂皮瓣修复 手指 软组织 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癌根治术后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进行舌再造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燕君 赵钟茹 +3 位作者 赵凌梅 徐芳 袁华 谢玲 《护士进修杂志》 2018年第15期1430-1433,共4页
目的探讨舌癌患者舌颌颈联合根治术后同期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术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对8例舌癌根治术后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进行舌再造的患者术前进行心理干预,术中加强无瘤操作原则、无菌消毒隔离技术,准确、细致、敏捷... 目的探讨舌癌患者舌颌颈联合根治术后同期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术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对8例舌癌根治术后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进行舌再造的患者术前进行心理干预,术中加强无瘤操作原则、无菌消毒隔离技术,准确、细致、敏捷地配合制备皮瓣以及显微操作。结果 8例舌癌患者行舌颌颈联合根治术后同期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后无感染发生,移植皮瓣全部成活。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医护人员术中默契的配合是手术顺利的关键,严格的无瘤原则、无菌消毒隔离技术以及娴熟的操作技术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根治术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 舌再造 手术配合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化”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浩浩 陈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68-871,共4页
目的:探讨仅解剖旋髂浅动脉(SCIA)浅支作为血管蒂的"简化"旋髂浅动脉穿支(SCIAP)皮瓣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6例舌癌患者术中制备SCIAP皮瓣时舍弃SCIA深支,仅解剖浅支作为皮瓣的血管蒂,并以之修... 目的:探讨仅解剖旋髂浅动脉(SCIA)浅支作为血管蒂的"简化"旋髂浅动脉穿支(SCIAP)皮瓣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6例舌癌患者术中制备SCIAP皮瓣时舍弃SCIA深支,仅解剖浅支作为皮瓣的血管蒂,并以之修复病灶切除术后的舌缺损。术后随访3~6月评价修复效果。结果:6例患者均存在SCIA浅支。切取SCIAP皮瓣的平均面积为41(24~54) cm~2,血管蒂平均长度为6.5(6.0~7.5) cm。SCIA浅支平均管径为0.9(0.5~1.2) mm,旋髂浅静脉平均管径为1.6(1.0~2.0) mm。5例SCIAP皮瓣修复成功,术后复查皮瓣形态佳,口腔功能恢复良好。1例因术中血管危象导致SCIAP皮瓣修复失败,术中更改为左前臂皮瓣修复舌缺损,并将SCIAP皮瓣修成全厚皮片修复前臂供区缺损。所有患者髂部术创拉拢缝合,均达成一期愈合,且术创瘢痕隐蔽。结论:“简化”的SCIAP皮瓣制备过程简单,足以胜任一般的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且髂部供区瘢痕隐蔽,并发症少,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 旋髂浅动脉 缺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三地普 黄春辉 +1 位作者 廖莉 赵小瑜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7期1161-1162,共2页
目的观察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的疗效。方法 骶尾部压疮患者12例,术前采用超声多普勒血管探测仪定位臀上动脉的皮肤穿支,依据穿史位置设计穿支皮瓣,游离穿支皮瓣,向扩创后的压疮区推进,修复压疮。供瓣区减张缝合,或行... 目的观察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的疗效。方法 骶尾部压疮患者12例,术前采用超声多普勒血管探测仪定位臀上动脉的皮肤穿支,依据穿史位置设计穿支皮瓣,游离穿支皮瓣,向扩创后的压疮区推进,修复压疮。供瓣区减张缝合,或行皮肤移植。结果12例患者中皮瓣局部坏死1例,延迟愈合,其余均存活良好,压疮得以修复结论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损伤小,操作相对简单,预后好,供瓣区大多数不需要皮肤移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上动脉穿支 皮瓣修复 压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不同创面准备联合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治疗感染性踝内侧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春华 曾德斌 +2 位作者 吴志梅 韩饶霞 黄剑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6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与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治疗感染性踝内侧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疗效。方法30例感染性踝内侧软组织缺损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与B组,每组15例。A组...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与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治疗感染性踝内侧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疗效。方法30例感染性踝内侧软组织缺损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与B组,每组15例。A组患者采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VSD联合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观察两组患者皮瓣成活情况、感染控制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皮瓣全部成活,手术时间为90~150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110 min,皮瓣切取面积为7.0 cm×5.0 cm~12.5 cm×6.0 cm。供区植皮或直接缝合,供区愈合良好,术后无1例发生感染,有2例出现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换药后愈合。A组住院时间为(19.26±2.60)d,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7.46±3.04)d;B组住院时间为(26.26±2.80)d,抗生素使用时间为(25.73±3.28)d。A组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与VSD联合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治疗感染性踝内侧软组织缺损创面均疗效确切,临床应用过程中需结合患者的身体素质、经济实力及创面情况等因素具体分析而确定采用哪种治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 抗生素骨水泥 负压封闭引流 感染性踝内侧软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