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韦力源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8期20-23,共4页
目的:分析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河池市宜州区中医医院收治的22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11例。研究组给予支... 目的:分析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河池市宜州区中医医院收治的22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11例。研究组给予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颅夹闭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神经因子、疼痛应激因子水平及内皮功能。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NSE、S100-β、M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神经肽Y(NPY)、β内啡肽(β-EP)、缓激肽(BK)、P物质(SP)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NPY、β-EP、BK、S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一氧化氮合酶(NOS)、内皮素-1(ET-1)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NOS、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因子水平,减轻其疼痛应激程度,促进内皮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颅内动脉瘤破裂 疼痛应激因子 神经因子 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与七氟烷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高毅 冷玉芳 +4 位作者 张保朝 司小萌 温昌明 孙丽 孙军 《安徽医学》 2020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七氟烷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全麻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1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73例)和七氟烷组(73例),均采用右美托...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七氟烷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全麻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1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73例)和七氟烷组(73例),均采用右美托咪定、芬太尼和咪达唑仑进行诱导麻醉。术中,丙泊酚组给予持续靶控输注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维持麻醉,七氟烷组给予持续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联合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比较两组停用麻醉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完全苏醒时间差异,检测两组麻醉前(T1)、复苏后12 h(T2)、24 h(T3)、48 h(T4)、72 h(T5)时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水平;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于术后3个月时对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丙泊酚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完全苏醒时间分别为(9.9±2.3)min、(13.4±2.8)min、(21.3±3.7)min,七氟烷组分别为(10.1±2.4)min、(12.9±2.7)min、(20.9±3.9)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 1时点血清SOD、CA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5时点SOD、CAT水平均低于T1(P<0.05),其中丙泊酚组明显低于七氟烷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GOS预后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与七氟烷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全麻维持,麻醉效果及预后相近,但七氟烷较丙泊酚更能减轻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对减轻脑组织损伤有潜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七氟烷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氧化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婷婷 李春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3期2466-2467,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的8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的8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2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围手 综合性护理 常规护理 住院时间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术期患者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水珍 李少 江晓燕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3期106-108,194,共4页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围术期的干预效果及其对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60例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采取快速康...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围术期的干预效果及其对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60例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住院时间、下床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复发颅内出血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颅内出血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以缩短患者的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预后有着较好的影响,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接受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姜楠 朱慧 任蕾娜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8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对接受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3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分析对接受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3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试验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在试验组3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痊愈的患者有8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12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者有8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者有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在对照组3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痊愈的患者有0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10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者有7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者有13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6.7%。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接受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 全程护理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李超 张奕雯 +1 位作者 熊兰 凡子莲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20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甲组(n=40)和乙组(n=40).对甲组患者进行... 目的:探讨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甲组(n=40)和乙组(n=40).对甲组患者进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对乙组患者进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术后住院治疗的总时间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其术后住院治疗的总时间更短,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缩短患者治疗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颅内动脉瘤破裂 蛛网膜下腔出血 开颅动脉瘤夹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5
7
作者 庹必灿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15期136-136,138,共2页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采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基础护理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l...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采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基础护理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能缩短患者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 围手 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使用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雷波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9期9-10,共2页
目的 :探讨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使用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乐山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4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入院后的48h内,对其均使用支架... 目的 :探讨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使用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乐山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4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入院后的48h内,对其均使用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这些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在这46例患者中,身体恢复良好的患者有35例(占76.09%),存在轻度残疾的患者有7例(占15.22%),存在重度残疾的患者有3例(占6.52%),处于植物生存状态的患者有1例(占2.17%)。结论 :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使用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破裂 入院后的48h内 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周春霞 《华夏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究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aSAH)的效果。方法:选取78例p-aSA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9例。A组采用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B组采用常规颅内夹闭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动脉瘤腔填... 目的:探究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aSAH)的效果。方法:选取78例p-aSA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9例。A组采用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B组采用常规颅内夹闭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动脉瘤腔填塞程度、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动脉瘤腔填塞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IgA、IgG、IgM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p-aSAH患者效果显著,同时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能保护免疫功能不受损伤,有利于患者预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颅内夹闭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不同通气方法用于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邢书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全麻不同通气方法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SA I~Ⅱ级择期行未破裂脑动脉瘤栓塞术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即喉罩组( H组)和气管插管组( T组),每组50例。术中记录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停药后呼... 目的:观察比较全麻不同通气方法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SA I~Ⅱ级择期行未破裂脑动脉瘤栓塞术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即喉罩组( H组)和气管插管组( T组),每组50例。术中记录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停药后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时间以及喉罩或气管导管拔除时患者是否出现躁动、呛咳以及术后有无咽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结果插管(罩)前后比较,喉罩组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组明显升高( 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股动脉插管开始行脑动脉瘤栓塞时SBP、DBP、HR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T组BP、HR明显升高( 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通气全麻行脑动脉瘤栓塞术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通气全麻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比较研究 气管插管全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行尼莫地平联合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对患者脑血管痉挛及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忠保 杜永强 +2 位作者 彭胜林 柳茂成 尹勇 《北方药学》 2022年第6期64-66,共3页
目的:研究在颅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在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实施尼莫地平+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方式展开本研究,分析我院经治的颅脑动脉瘤破裂后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后的患... 目的:研究在颅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在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实施尼莫地平+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方式展开本研究,分析我院经治的颅脑动脉瘤破裂后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后的患者62例,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其中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32例予以尼莫地平+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就两组临床疗效、脑血管痉挛情况、脑氧供需平衡情况以及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情况展开评价。结果:(1)观察组临床疗效高达96.87%,对照组为76.66%,P<0.05。(2)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脑脊液压力以及红细胞计数较低,脑血管痉挛较轻,P<0.05。T_(1)和T_(4)时段两组血氧饱和度(SjvO_(2))、血氧分压(PjvO_(2))、动脉血氧含量(CaO_(2))以及静脉血氧含量(CjvO_(2))无统计学差异,P>0.05。T_(2)和T_(3)时观察组患者以上各指标数值降低后再升高,和对照组相较,P<0.05。(3)治疗后不同时段,观察组患者NIHSS分值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轻,预后情况较好,数据和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破裂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脑动脉瘤患者,在术后给予尼莫地平+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效果较好,且可以避免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并维持脑氧供需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尼莫地平 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 脑血管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接受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aSAH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对其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吕名扬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3期179-180,共2页
目的:探究对接受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hemorrhage,aSAH)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对其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在宜兴市官林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8例aSAH患者作为研... 目的:探究对接受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hemorrhage,aSAH)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对其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在宜兴市官林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8例a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49)与对照组(n=49)。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在围手术期分别对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与常规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的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7 d,研究组患者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接受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aSAH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能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针对性护理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丽 贾俊青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行常规西医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护理8周后,比较两组生活自理能力(B...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行常规西医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护理8周后,比较两组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1/35),低于对照组的22.8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实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中西医结合护理 生活自理能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进行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欧伟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5期140-141,共2页
目的 :观察对患者施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过程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其进行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进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4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这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 :观察对患者施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过程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其进行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进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4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这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患者。在术中为对照组患者应用生理盐水进行控制性降压,为观察组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进行控制性降压,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术中进行股动脉插管时(T3)和动脉瘤栓塞时(T4)其平均动脉压、心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患者施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过程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其进行控制性降压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七氟醚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对接受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的患者进行镇静镇痛的效果
15
作者 彭涛 陈东亮 +2 位作者 陈世兰 谢庆海 林通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5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用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对接受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的患者进行镇静、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近年来在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用丙泊酚对对... 目的:探讨用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对接受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的患者进行镇静、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近年来在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用丙泊酚对对照组患者进行镇静、镇痛,用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镇静、镇痛,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唤醒的时间及接受机械通气的时间相比,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静注丙泊酚的次数和丙泊酚的用量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躁动评分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用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对接受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的患者进行镇静、镇痛的效果显著,能为其提供良好的镇静、镇痛支持,减少丙泊酚的用量,降低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不会延长其术后唤醒及进行机械通气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镇静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栓塞术治疗患者血清miR-124、miR-27a-3p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伦 段建 幸文利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3期65-68,共4页
目的观察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介入栓塞术治疗前后血清miR-124、miR-27a-3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动脉瘤性SAH经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患者200例,根据术后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182例和... 目的观察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介入栓塞术治疗前后血清miR-124、miR-27a-3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动脉瘤性SAH经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患者200例,根据术后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182例和死亡组18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3、7 d的血清miR-124、miR-27a-3p。绘制术后3、7 d血清miR-124、miR-27a-3p预测患者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价值。根据临界值,比较术后3、7 d不同血清miR-124、miR-27a-3p水平患者的28 d生存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3、7 d血清miR-124水平均升高、miR-27a-3p水平均降低,且死亡组变化更明显(P均<0.05)。术后3 d血清miR-124、miR-27a-3p预测患者死亡的AUC均小于术后7 d,术后7 d血清miR-124、miR-27a-3p联合预测患者死亡的AUC为0.906(95%CI:0.834~0.954),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4.44%、76.67%。根据临界值,术后3 d不同血清miR-124、miR-27a-3p水平者28 d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血清miR-124>10.31、miR-27a-3p≤0.06者28 d生存率均低于血清miR-124≤10.31、miR-27a-3p>0.06者(P均<0.05)。术后3、7 d miR-124水平升高、miR-27a-3p水平降低均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老年动脉瘤性SAH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血清miR-124水平升高、miR-27a-3p水平降低,且死亡患者变化更明显,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生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miR-27a-3p miR-124 生存分析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两种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7
作者 方孟秋 王崇科 +2 位作者 黄永建 何咸锰 黄毅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7期73-74,共2页
目的:对比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崇左市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83例高分级a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3例患者分为介入组(n=62... 目的:对比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崇左市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83例高分级a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3例患者分为介入组(n=62)和夹闭组(n=21).对介入组患者进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对夹闭组患者进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良好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接受治疗后,介入组患者治疗的良好率高于夹闭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夹闭组患者,P<0.05.结论:与采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相比,采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高分级aSAH的效果更好,可有效地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颅内动脉瘤夹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