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压迫止血器在脑血管造影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楠 张广平 李慎茂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93-596,共4页
目的评价动脉止血压迫器在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后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经股动脉途径行脑血管造影术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43例术后采用天津怡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YM-GU-1229型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B组48例采用传... 目的评价动脉止血压迫器在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后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经股动脉途径行脑血管造影术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43例术后采用天津怡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YM-GU-1229型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B组48例采用传统人工手法压迫止血法:C组59例先采用手法压迫20 min,再结合动脉止血压迫器压迫止血。3组术后抗凝、抗血小板、降脂等其他常规处置相同。比较3组术后止血效果、制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组止血方法进行比较,其中止血时间A组为(2.19±1.5)min,B组为(3.81±2.5)min,C组为(3.69±1.7)min,A组比其他两组略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下肢制动时间A组为(8.2±2.1)h,B组为(23.6±23)h,C组为(7.5±1.6)h,B组明显长于另两组;止血成功率3组分别为97.8%、97.9%、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A组高于其他2组,C组最少。结论单纯应用压迫器止血虽卧床时间减少,但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为高;手法压迫并发症少,但是卧床时间长,患者耐受程度低;手法压迫联合压迫器压迫止血的效果好,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止血压迫器 手法压迫 脑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止血贴压迫器在经桡动脉行心血管疾病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徐春美 张小群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19期40-42,共3页
目的了解动脉止血贴压迫器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后对桡动脉止血的效果。方法 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610例,按入院先后将61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绷带加压包扎组)291... 目的了解动脉止血贴压迫器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后对桡动脉止血的效果。方法 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610例,按入院先后将61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绷带加压包扎组)291例和观察组(动脉止血贴压迫器组)319例,所有患者均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常规组采用绷带加压包扎止血,观察组采用动脉止血贴压迫器止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术侧手掌肿胀度及包扎处过敏情况等。结果常规组患者的压迫止血时间为(7.7±0.3)min,观察组为(2.2±0.8)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P<0.05);常规组患者的完全止血时间为(11.5±0.7)h,观察组为(3.4±0.6)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P<0.05)。两组患者术侧手掌的肿胀程度均以轻中度为主,均有1例发生重度肿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7.59,P>0.05)。常规组12例患者对绷带过敏,并有5例出现大小不等水泡,经处理后痊愈;观察组无一例出现过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2,P<0.01)。结论使用动脉止血贴压迫器是一种较绷带加压包扎法更为安全、快捷的桡动脉止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止血压迫 动脉介入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