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多序列与动态增强扫描对动脉易损斑块的评估 被引量:3
1
作者 赵炳辉 李明华 +2 位作者 赵清 赵俊功 肖云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2,28,共5页
目曲探讨高强场磁共振(MRI)多序列与动态增强扫描对动脉易损斑块的评估价值。方法支选取4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给予高脂饮食,2周后行右侧髂总动脉和髂外动脉拉伤,继续高脂饮食6—20周之后,分别行MRI多序列与多期动态增强扫描。MRI... 目曲探讨高强场磁共振(MRI)多序列与动态增强扫描对动脉易损斑块的评估价值。方法支选取4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给予高脂饮食,2周后行右侧髂总动脉和髂外动脉拉伤,继续高脂饮食6—20周之后,分别行MRI多序列与多期动态增强扫描。MRI增强前后采用T1W抑脂序列,分别于增强前、注射对比剂Gd-DTPA后1、5、15和25min进行扫描,并对病理与MRI影像结果进行分析。结幂80个位于右侧髂总动脉和髂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易损斑块34个(42.5%),稳定斑块46个(57.5%)。MRI多序列扫描对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评估准确度为73.8%,对易损斑块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3%和67.4%。易损斑块与稳定斑块的MRI强化方式不同,MRI多序列与动态增强检查相结合对易损斑块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94.1%和82.6%,均明显高于MRI多序列扫描(P〈0.05)。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对易损斑块的检出和定性具有重要价值,不同的强化方式有助于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易损斑块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对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高筱雅 陈晖 王慧杰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5期41-44,共4页
目的分析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arterial thrombosis,CAT)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对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120例再发性CAT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颈动脉超声及颈部CT结果将入选患者分... 目的分析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arterial thrombosis,CAT)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对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120例再发性CAT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颈动脉超声及颈部CT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伴易损斑块,40例)与对照组(非易损斑块,80例)。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水平、血压、颈动脉易损斑块厚度及180天内复发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hs-CRP、纤维蛋白原、Hb Alc水平及高血压患者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后7、14及30天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各时间段复发率和入院后30天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重度及以上斑块患者的复发率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轻、中度斑块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重度及以上斑块患者的复发率与轻、中度斑块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重度及以上斑块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轻、中度斑块患者(P<0.05)。结论再发性CAT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可较大程度地影响脑血管事件发生,临床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发性 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易损斑块 脑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停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张艳影 石振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8期3509-3514,共6页
目的探讨停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9月沈阳医学院附属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ACI患者235例,入院后均行常规治疗,出院后嘱长期口服阿托伐他汀和阿... 目的探讨停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9月沈阳医学院附属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ACI患者235例,入院后均行常规治疗,出院后嘱长期口服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根据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以出院后长期口服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的患者为观察组(n=102);以出院1周后长期自行停用阿托伐他汀,仅应用阿司匹林和基础疾病治疗药物的患者为对照组(n=133)。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发病时及发病6、12个月时的血脂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斑块指数以及发病12个月内的脑梗死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在TC、TG、LDL-C、HDL-C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其中,发病6、12个月观察组患者TC、TG、LDL-C低于对照组,发病12个月观察组患者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MT、斑块面积、斑块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在IMT、斑块面积、斑块指数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其中,发病6、12个月观察组患者IMT、斑块面积、斑块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脑梗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并能稳定颈动脉易损斑块,老年ACI患者盲目停用阿托伐他汀可增加脑梗死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 停药 动脉易损斑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孙强 郝文莉 +1 位作者 邢惠娟 刘晓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474-1475,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 目的研究分析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普罗布考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个时间段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易损斑块检出率为66.67%、35.89%,对照组分别为79.48%、56.41%,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6个月、12个月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12月后血脂中TC、LDL-C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应用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可快速降低LDL-C、TC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普罗布考 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阻运动对力竭游泳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瑶 马骏 +6 位作者 杨丰 张群辉 钟俊达 黄建玉 郭丹霞 姜文才 徐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436-3440,共5页
目的探讨力竭游泳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抗阻运动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形态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30只ApoE-/-小鼠随机分3组,对照组(Ctl组)、力竭组(Exh组)、抗阻+力竭组(Res+Exh组),全程高脂喂养,全部小鼠行颈总动脉套管术,术后... 目的探讨力竭游泳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抗阻运动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形态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30只ApoE-/-小鼠随机分3组,对照组(Ctl组)、力竭组(Exh组)、抗阻+力竭组(Res+Exh组),全程高脂喂养,全部小鼠行颈总动脉套管术,术后Exh组进行2周力竭游泳运动,Res+Exh组先进行8周抗阻运动后实施2周力竭游泳运动。比较实验前后小鼠体质量变化。取颈总动脉,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斑块大小、Masson染色观察胶原成分;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观察脂质沉积;免疫组化检测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在局部的表达。计算各组斑块的易损指数。取血清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结果实验前后3组小鼠体质量比较,Ctl组和Exh组增加大于Res+Exh组(P=0.009);3组TG、TC、LDL-C、HDL-C比较,Ctl组血脂水平高于Exh组和Res+Exh组,Res+Exh组低于Ex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斑块大小、纤维帽厚度、易损指数3组比较,Res+Exh组面积较Ctl组和Exh组小,Exh组纤维帽厚度小于Ctl组和Res+Exh组,Res+Exh组斑块面积最小,纤维帽厚度较Exh组厚,易损指数Exh组明显高于Ctl组和Res+Exh组,Res+Exh组高于Ct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力竭游泳运动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抗阻运动减少易损斑块的破裂,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竭运动 抗阻运动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PLA2、D-二聚体及Galectin-3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武金娥 冯家豪 +1 位作者 曹苗苗 强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9期1466-1470,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磷脂酶A2(Lp-PLA2)、D-二聚体、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关系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的患者248例,并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 目的:探究血清磷脂酶A2(Lp-PLA2)、D-二聚体、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关系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的患者248例,并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易损斑块组(89例)、稳定斑块组(89例)和对照组(70例)。比较各组血清Lp-PLA2、D-二聚体及Galectin-3水平及与检测参数的相关性;评估Lp-PLA2、D-二聚体及Galectin-3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临床价值。结果:各组血清Lp-PLA2、D-二聚体、Galectin-3水平差异明显(P<0.05),且对照组<稳定斑块组<易损斑块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Lp-PLA2、D-二聚体、Galectin-3与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坏死核心、钙化组织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纤维脂质、纤维组织呈明显负相关(P<0.01)。ROC曲线显示,Lp-PLA2、D-二聚体、Galectin-3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具有一定预测价值(AUC=0.939、0.977、0.920,P<0.01),且3项联合(AUC=0.986,P<0.01)预测价值较高。结论:血清Lp-PLA2、D-二聚体及Galectin-3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相关性明显,且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可用于在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 血清磷脂酶A2 D-二聚体 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管内超声图像自动识别易损斑块 被引量:8
7
作者 张麒 汪源源 +3 位作者 马剑英 钱菊英 施俊 严壮志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507-2519,共13页
为克服手工判别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耗时耗力、主观性强、重复性差等缺点,研究了基于血管内超声自动识别易损斑块的方法。首先将Contourlet变换与Snake模型相结合进行斑块的图像分割,提取内腔轮廓与外弹力膜。接着实现经典形态特征的... 为克服手工判别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耗时耗力、主观性强、重复性差等缺点,研究了基于血管内超声自动识别易损斑块的方法。首先将Contourlet变换与Snake模型相结合进行斑块的图像分割,提取内腔轮廓与外弹力膜。接着实现经典形态特征的计算机自动提取,并提取纹理、弹性两类新特征以量化斑块属性,其中纹理特征包括一阶统计量和灰度共生矩阵特征,弹性特征的提取则基于非刚性图像配准。最后设计Fisher线性判别、支撑向量机、广义相关学习矢量量化3种分类器进行分类判决。对124例斑块(36例易损,88例非易损)的实验结果表明:20个形态特征、24个纹理特征和6个弹性特征在两类斑块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三类特征由支撑向量机进行分类时效果最好,在测试集上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和约登指数分别达到91.7%、97.7%、96.7%和89.4%,表明利用血管内超声图像中斑块的三类特征能自动、准确地识别易损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 特征提取 模式识别 图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VSMCs凋亡与RANTES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丁艳萍 彭昱东 +3 位作者 周恒 周心涛 李海禹 曾秋棠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4-278,295,共6页
目的研究血浆和斑块局部受激活后调节性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egulated on activated normal T cellexpressed and secreted factor,RANTES)表达水平与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cells,VSMCs)凋亡... 目的研究血浆和斑块局部受激活后调节性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egulated on activated normal T cellexpressed and secreted factor,RANTES)表达水平与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cells,VSMCs)凋亡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40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①空白组(Blank组)和②对照组(Control组):均普通饲料喂养;③稳定斑块组(AS组)和④易损斑块组(VAP组):均高脂饮食。Control和VAP组给予药物触发(蝰蛇毒+组织胺),Blank和AS组给予生理盐水。测定各组血脂和血浆RANTES水平,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RANTES转录和表达水平,TUNEL染色后计算各组斑块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凋亡率及其与RANTES水平的相关系数。结果高脂喂养组家兔血脂水平较普通喂养组明显升高(P<0.01)。VAP组RANTES表达水平和凋亡率明显高于AS组(P<0.01)、Control组(P<0.01)和Blank组(P<0.01);AS组明显高于Control组(P<0.01)和Blank组(P<0.01);但Blank组和Contro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VSMCs凋亡率与RANTES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RANTES过表达可能通过加重斑块局部的炎症反应而诱导斑块内VSMCs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凋亡 受激活后调节性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 易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