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远端桡动脉入路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初步探讨
1
作者 李茂港 曹刚 +1 位作者 曾欢 马麟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61-765,共5页
目的探讨远端桡动脉入路(distal radial access,DRA)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连续纳入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在赣州市立医院接受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由1名神经介入... 目的探讨远端桡动脉入路(distal radial access,DRA)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连续纳入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在赣州市立医院接受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由1名神经介入经验丰富的神经介入医师实施DRA行CAS。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及并发症数据。结果最终纳入14例患者,年龄(65.4±7.8)岁。13例患者成功实施右侧DRA行CAS,仅1例改为交叉至右股动脉入路后成功植入支架。术后2例患者出现DRA相关轻微血肿,未予处理,随后自行消散;1例术中出现一过性脑缺血缺氧发作,后完全恢复正常。未发生DRA相关术后麻木、疼痛、严重血肿、48 h内桡动脉闭塞,未发生脑卒中、死亡。结论DRA行CAS安全有效,是CAS可选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烟壶 远端桡动脉入路 动脉支架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循环串联病变患者急诊颈动脉支架置入后支架内再闭塞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广英 张琰 +5 位作者 于萍 刘基 赵振宇 王贤军 孙洪扬 宫健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88-894,共7页
目的探讨前循环串联病变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后支架内再闭塞的可能影响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20年6月—2022年9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前循环串联病变且术中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上述患者手术... 目的探讨前循环串联病变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后支架内再闭塞的可能影响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20年6月—2022年9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前循环串联病变且术中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上述患者手术操作过程、血管再通、术后并发症以及预后情况。同时依据90 d功能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1例前循环串联病变且接受急诊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术后有16例(14.4%)患者发生支架内再闭塞。分析发现支架内再闭塞患者术后残余狭窄程度较高且多数患者术前未进行充分的抗栓治疗。同时依据90 d功能预后,将111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66例)与预后不良组(45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支架内再闭塞(OR 0.315,95%CI 0.106~0.932,P=0.037)及术前梗死核心区体积(OR 0.978,95%CI 0.959~0.997,P=0.023)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前循环串联病变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后再闭塞可能与术后残余狭窄程度高、抗栓治疗不充分等因素相关,而术前梗死核心区体积以及支架内再闭塞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病变 动脉支架 再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内旋磨术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军山 余力 +7 位作者 宋耀明 马剑英 栾波 张明多 董勇 荣晶晶 潘宏伟 王长录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9-675,共7页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变形、支架损毁、导丝嵌顿等原因下行冠状动脉支架内旋磨术的安全性。方法:纳入2016~2022年国内7家大型心脏中心因上述原因行冠状动脉支架内旋磨术的冠心病患者...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变形、支架损毁、导丝嵌顿等原因下行冠状动脉支架内旋磨术的安全性。方法:纳入2016~2022年国内7家大型心脏中心因上述原因行冠状动脉支架内旋磨术的冠心病患者共19例,回顾性收集其基线资料、术中资料、手术并发症、住院期间手术相关不良事件(4a型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全因死亡)及出院后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脑卒中、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发生情况。结果:19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0(64,73)岁,男性13例,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6.89±8.76)%。术中采用桡动脉入路13例,11例患者在干预期间仅用1个旋磨头,6例患者使用2个旋磨头,2例患者使用3个旋磨头,平均需(7.00±4.23)次旋磨通过病变,19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即刻管腔获得面积为(1.23±0.78)mm^(2)。旋磨后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旋磨术后发生冠状动脉慢血流1例,经药物治疗后改善;旋磨头嵌顿3例,经操作后成功拔出。术中未发生冠状动脉穿孔、冠状动脉夹层、冠状动脉痉挛、紧急转外科开胸手术、死亡等事件,住院期间也未发生手术相关不良事件。术后随访3~24个月,1例患者接受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其余患者未发生MACE。结论:本小样本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既往PCI术后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内再狭窄以及即刻PCI术中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变形、支架损毁、导丝嵌顿等情况,冠状动脉支架内旋磨术是一种可行的选择,手术成功率高,安全性良好,长期随访未发生M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支架 旋磨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ABCD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1
4
作者 卢婷 王建红 +3 位作者 薛朝杨 范羽 温贤秀 杨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5-1038,共4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术后1年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建立并发症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CAS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13例。根...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术后1年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建立并发症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CAS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13例。根据CAS术后复查时间的先后顺序以3:1的比例分为建模组235例和验证组78例,建模组根据有无并发症分为无并发症组182例和并发症组53例。比较建模组与验证组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logistic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采用逻辑评分法构建模型,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验证模型。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抗血小板药物未遵医嘱服用、体质量指数异常、吸烟史、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CAS术后1年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65.656,95%CI:12.052~357.683,P=0.000;OR=2.298,95%CI:1.023~5.163,P=0.044;OR=5.965,95%CI:2.527~14.079,P=0.000;OR=6.290,95%CI:1.828~21.645,P=0.004)。建模组AUC为0.827,验证组AUC为0.806。结论 抗血小板药物未遵医嘱服用、体质量指数异常、吸烟史、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CAS术后1年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的ABCD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性,可为临床早期识别和预防CAS术后并发症的高危人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卒中 危险因素 动脉支架置入术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放射性多发颈部动脉狭窄合并脑梗死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明丽 沈佐廷 +3 位作者 杨晓玲 魏珍玉 钟萍 李土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4,共6页
鼻咽癌放射治疗容易导致颈动脉损伤,随着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可逐渐出现严重的颈动脉狭窄且易导致急性脑梗死事件。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目前治疗严重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该研究报道了1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颈部动脉多发狭窄合... 鼻咽癌放射治疗容易导致颈动脉损伤,随着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可逐渐出现严重的颈动脉狭窄且易导致急性脑梗死事件。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目前治疗严重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该研究报道了1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颈部动脉多发狭窄合并急性脑梗死并接受多次单侧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的病历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诊治经过及相关特征,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狭窄 鼻咽癌 放射治疗 动脉支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唐瑜挺 孙非凡 +1 位作者 董凌嘉 陈茂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08-713,共6页
颈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现阶段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方式主要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长期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手术的长期效果和患者的预后,临床上... 颈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现阶段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方式主要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长期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手术的长期效果和患者的预后,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作者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从ISR发生机制、危险因素、治疗选择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对ISR的诊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脉支架置入术 支架内再狭窄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外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特发性三叉神经痛一例
7
作者 何建霄 李薪阳 +1 位作者 孙起军 毛明利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37-540,共4页
三叉神经痛(TN)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疼痛。作者报道1例颈外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特发性TN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分析其疼痛病因,考虑与上颌动脉血流改善后压迫冲击三叉神经有关。应用卡马西平治疗后患者T... 三叉神经痛(TN)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疼痛。作者报道1例颈外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特发性TN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分析其疼痛病因,考虑与上颌动脉血流改善后压迫冲击三叉神经有关。应用卡马西平治疗后患者TN有效缓解,出院1周后随访未诉其他不适,TN控制良好。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故报道该病例供临床医师参考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外动脉狭窄 动脉支架置入术 三叉神经痛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高静 刘寅 +1 位作者 李玉茜 郑君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预测因素 临床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冠状动脉造影 肝肾功能不全 凝血机制障碍 流行病学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8例分期行颈动脉支架置入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早中期结果
9
作者 杨阳 向俾桃 +2 位作者 丘俊涛 王巍 罗新锦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45-45,共1页
目的:评估分期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的近中期结果,对比常温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已实现颈动脉再血管化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纳入近6年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和CABG的患者208例。评估CABG... 目的:评估分期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的近中期结果,对比常温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已实现颈动脉再血管化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纳入近6年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和CABG的患者208例。评估CABG后近中期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支架置入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动脉支架置入术 早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股动脉入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导引导管支撑力的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士运 周欣梅 +3 位作者 文晓东 蒋媛静 冯文勇 罗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82-487,共6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造成卒中的比例约占卒中病因发生率的25%,几项大型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中安全、有效,并使之成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代替疗法...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造成卒中的比例约占卒中病因发生率的25%,几项大型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中安全、有效,并使之成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代替疗法。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导引导管的支撑力对于维持输送系统的稳定以保证介入材料通过,以及颈动脉支架释放至关重要,但可检索到的关于导引导管支撑力的形成及其影响机制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拟对目前已有导引导管支撑力的相关研究进汇总,对经股动脉入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导引导管支撑力的影响机制进行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入路 动脉支架置入术 导引导管 支撑力 动脉支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持续性低血压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隗立兵 王春梅 +4 位作者 黄莹 宁雅婵 宋礼坡 郭连瑞 谷涌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51-653,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产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北京宣武医院接受CAS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共106例,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法分析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结...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产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北京宣武医院接受CAS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共106例,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法分析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 CAS术后106例患者中30例发生持续性低血压,发生率为28.3%。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65岁、无高血压病史、狭窄部位在球部、对侧颈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有溃疡斑块,与术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65岁、有溃疡斑块,为术后持续性低血压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5岁、有溃疡斑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CAS术后容易发生持续性低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支架成形术 低血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纪林 高润霖 +5 位作者 杨跃进 乔树宾 徐波 秦学文 姚民 刘海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A09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和防治策略。方法:对手术中发生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4 例患者的血管病变特点、手术操作过程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与血管病变特点,球囊扩张后血管损伤... 目的:探讨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和防治策略。方法:对手术中发生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4 例患者的血管病变特点、手术操作过程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与血管病变特点,球囊扩张后血管损伤的程度和支架是否置放满意以及手术中抗血小板和抗凝血酶治疗是否充分等多种因素有关。采用同一型号或大一型号的球囊反复高压扩张支架内血栓部位,同时加强术中和术后抗血小板和抗凝血酶治疗,可防止再次血栓形成。结论: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是多因素的,使用球囊高压扩张支架内血栓部位是最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 急性 血栓形成 原因 防治 再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彭应龙 宋莉 +3 位作者 佟小强 杨敏 牛国晨 邹英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35-539,共5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中血压及心率变化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3年1月—2012年1月收治颈动脉狭窄患者155例,行支架治疗。回顾性分析和比较术前、术中患者心率和血压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收缩压从术前平均(142.62±... 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中血压及心率变化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3年1月—2012年1月收治颈动脉狭窄患者155例,行支架治疗。回顾性分析和比较术前、术中患者心率和血压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收缩压从术前平均(142.62±18.51)mmHg(95.00~177.00 mmHg)下降为(132.38±37.31)mmHg(69.00~258.00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术中心率从平均(71.75±10.37)次/min(50~102次/min)下降为61.802±19.298次/min(0~150次/min),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患者术后高血压、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分别为17.4%、30.3%、38.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S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因素包括球囊大小、支架大小等,其次可能与对侧颈动脉狭窄和糖尿病相关。结论 CAS可使血压及心率发生变化,主要出现收缩压及心率下降,也可出现血压升高。上述改变主要与球囊大小、支架大小密切相关;还可能与对侧颈动脉狭窄和糖尿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脉支架成形术 血流动力学改变 心率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文献评价与现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宋刚 焦力群 +5 位作者 凌锋 谌燕飞 王亚冰 马妍 韩涛 尹国阳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13-117,共5页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tomy,CEA)已经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1-3].但是近几年随着影像技术、介入材料的发展,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已被美国颈动脉和椎动脉疾病治疗指南推荐为CEA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tomy,CEA)已经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1-3].但是近几年随着影像技术、介入材料的发展,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已被美国颈动脉和椎动脉疾病治疗指南推荐为CEA的替代疗法[4].为了解中国CAS的发展现状,总结经验,笔者汇总分析1997年1月-2012年3月中国CAS的手术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脉支架置入术 中国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 被引量:12
15
作者 贾子昌 卞焕菊 +4 位作者 韩金涛 赵海燕 栾景源 王昌明 李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33-736,共4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后,发生脑高灌注综合征(hyper perfusion syndrome,HPS)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以及防治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8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后,发生脑高灌注综合征(hyper perfusion syndrome,HPS)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以及防治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8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接受CAS治疗的226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发生HPS的5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基线资料、影像学特点以及围手术期管理与HPS的关系。结果: 226例行CAS手术的患者中5例发生了HPS(2.21%,5/226),其中2例为高灌注性脑出血(0.88%,2/226), 5例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58~74岁。发生HPS时间在术后第4小时至术后第3天,症状为头痛2例,谵妄1例,左侧肢体偏瘫1例,昏迷(最终死亡)1例。结论: HPS是CAS术后少见但后果严重的并发症,应增强对其危险因素的认识,预防其发生,一旦发生则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高灌注综合征 动脉支架成形术 高灌注性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材料冠状动脉支架膨胀行为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庆宝 王伟强 +2 位作者 齐民 梁栋科 杨大智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0-134,共5页
冠状动脉支架作为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中保持病变血管畅通的核心器件,其在手术过程中受球囊作用的扩张特性以及球囊撤出后的反弹行为对支架植入术的成功有着重要的影响。利用有限元的方法系统,建立专有支架单独膨胀和血管支架膨胀模... 冠状动脉支架作为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中保持病变血管畅通的核心器件,其在手术过程中受球囊作用的扩张特性以及球囊撤出后的反弹行为对支架植入术的成功有着重要的影响。利用有限元的方法系统,建立专有支架单独膨胀和血管支架膨胀模型,分析了316L不锈钢和L605钴铬合金两种材料支架筋尺寸和支架扩张尺度的变化及血管对其膨胀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支架所选材料是决定支架膨胀行为的主要因素,L605材料支架所需的临界内压力及反弹行为明显大于316L不锈钢支架;材料一定时,增加支架筋的宽度或厚度提高支架迅速扩张临界内压力;支架轴向长度的变化只与结构和最终膨胀状态相关。有限元模拟对支架性能的评价和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 有限元分析 膨胀行为 316L不锈钢 CoCr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25例效果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卫杰 刘洁怡 +1 位作者 耿昌明 孔晓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9-363,共5页
目的评价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特点、安全性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6年5月采用CAS术治疗25例颈动脉狭窄>85%患者,术中针对病变狭窄特点应用远端脑保护装置,注重个体化手术细节和围术期处... 目的评价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特点、安全性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6年5月采用CAS术治疗25例颈动脉狭窄>85%患者,术中针对病变狭窄特点应用远端脑保护装置,注重个体化手术细节和围术期处理方案,观察血运重建、脑保护装置内脱落栓子情况,控制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5例患者脑保护装置均通过重度狭窄后成功释放,球囊预扩张、支架释放后形态满意。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试验研究(NASCET)方法检测显示,平均颈动脉狭窄程度由术前(91.0±3.1)%降至术后(21.0±5.1)%,保护伞均顺利回收,其中6个伞中发现脱落组织碎片。围术期未出现症状性脑出血、脑梗死、髙灌注综合征、死亡等严重事件。25例患者随访1年,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死亡发生。结论 CAS术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时需注意术中个体化细节管理及围术期处理,选择合适的脑保护装置,以确保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部分重度狭窄患者的术后疗效更直观而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颈动脉狭窄 远端脑保护装置 动脉支架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激光精密切割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卓 王佳玲 +1 位作者 李雨田 卜宪章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2-115,共4页
系统地研究了影响冠脉支架激光精细雕刻切口质量的因素,包括激光器切割工艺参数:波长1064nm,光斑直径2~3mm,脉宽12~15!s,脉冲频率1000~1200Hz,平均功率15W,脉冲能量10~15mJ;切割速度:30cm/min;辅助气体O2压力0.2~0.4MPa;喷嘴与工... 系统地研究了影响冠脉支架激光精细雕刻切口质量的因素,包括激光器切割工艺参数:波长1064nm,光斑直径2~3mm,脉宽12~15!s,脉冲频率1000~1200Hz,平均功率15W,脉冲能量10~15mJ;切割速度:30cm/min;辅助气体O2压力0.2~0.4MPa;喷嘴与工件表面距离L=4.09mm。建立了激光切割过程温度场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冠脉支架筋宽理论值与实际切割值存在±0.01mm误差,由阿贝-赫梅特判据判定激光切割系统存在周期性系统误差。确定了316L不锈钢冠脉支架Nd-YAG激光器精细加工工艺参数,实现了冠状动脉支架精度为0.01mm的激光精密切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 激光切割 不锈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宏伟 陈家祥 +5 位作者 王书智 马跃虎 张娣 姜亮 胡蓝月 顾建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78-882,共5页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南京市第一医院6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共78条患肢、85枚支架)行下肢动脉CTA检查,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南京市第一医院6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共78条患肢、85枚支架)行下肢动脉CTA检查,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4种血管重建技术,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部分D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5例患者(81枚支架)顺利完成检查得出清晰图像,其中43枚支架无狭窄,32枚支架内不同程度狭窄(2-4级),6枚支架闭塞。检查结果与患肢临床症状存在相关性。31例患者(34枚支架)与2周内的DSA造影相比较,3枚支架狭窄程度与DSA判断不同,以DSA为标准,符合率为91.2%。结论下肢动脉CTA检查安全、无创、显影清晰,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患肢在治疗后的支架通畅情况,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复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支架 计算机体层摄影 踝臂指数 最大密度投影 多平面重建 曲面重建 容积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站式”颈动脉支架植入及冠状动脉搭桥杂交手术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杨 李洪利 +6 位作者 焦力群 尚学斌 齐德林 刘燕晖 冯磊 李超 丁瑞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53-957,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颈动脉严重狭窄的同期杂交手术方法并文献复习,提高对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诊疗水平。方法报告1例"一站式"颈动脉支架植入(CAS)及冠状动脉搭桥(CABG)杂交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严重狭窄病例,检索中国...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颈动脉严重狭窄的同期杂交手术方法并文献复习,提高对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诊疗水平。方法报告1例"一站式"颈动脉支架植入(CAS)及冠状动脉搭桥(CABG)杂交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严重狭窄病例,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结合文献分析,总结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诊疗经验。结果本例男,64岁,因"间断胸闷1月余"入院,经冠脉造影、颈动脉超声及脑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提示冠心病(三支病变)合并双侧颈动脉严重狭窄,右侧脑半球缺血严重。局麻下先行右侧颈动脉CAS,再转为全麻行非体外循环辅助CABG,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无胸闷及头颈部不适。通过数据库检索,共纳入14篇文献,报道了590例患者,男427例(72.4%),女163例(27.6%);均经CAS及CABG同期杂交手术治疗,先行CAS,再行CABG,两个手术间隔时间不超过24 h;术后发生脑卒中21例(3.5%),围术期心肌梗死11例(1.8%),住院死亡26例(4.4%);术后随访结果满意。结论 "一站式"CAS及CABG杂交手术对于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但需要在杂交手术室进行,且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手术 动脉支架植入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 文献复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