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危妊娠晚期胎儿胎心率、主动脉弓峡部及脐静脉导管的血流参数变化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
1
作者 韩明妍 王鑫楠 +3 位作者 王洪 杜薇 杜建文 胡媛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5年第1期40-46,共7页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晚期胎儿的胎心率、主动脉弓峡部(aortic arch isthmus,Aol)及脐静脉导管(umbilical venous catheter,UVC)的血流参数变化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晚期胎儿的胎心率、主动脉弓峡部(aortic arch isthmus,Aol)及脐静脉导管(umbilical venous catheter,UVC)的血流参数变化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9例高危妊娠晚期孕妇作为高危组,另选取同期住院的129例正常妊娠晚期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2组胎儿的胎心率、Aol的血流参数[收缩期末反流流速(end-systolic reflux velocity,ESR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计算PSV/ESRV]、UVC的血流参数[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静脉前负荷指数(preload index,PLI)、心室收缩峰值血流速度(peak velocity during ventricular systole,S)、静脉峰值流速指数(peak velocity index vein,PVIV)、心室舒张期峰值速度(peak velocity during ventricular diastole,D)、心房收缩期流速(velocity during atria systole,A)];随访妊娠结局,比较分析高危妊娠晚期胎儿妊娠结局良好组与妊娠结局不良组的胎心率、Aol和UVC的血流参数差异,并分析其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及诊断价值。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高危组胎儿的胎心率高于对照组[(155.39±29.44)次/min与(141.38±17.20)次/min,t=4.667,P<0.001],Aol的ESRV高于对照组[(36.67±3.50)ml/min与(28.73±3.31)ml/min,t=18.720,P<0.001],PSV/ESRV低于对照组(2.93±0.59与4.16±0.76,t=14.520,P<0.001),UVC的PI、PVIV、PLI均高于对照组,A、S、D均低于对照组,且妊娠结局不良发生率高于对照组(39.53%与5.43%,χ^(2)=43.059,P<0.001)。在高危妊娠晚期胎儿中,妊娠结局不良组胎儿的胎心率高于妊娠结局良好组[(161.72±29.66)次/min与(139.23±17.14)次/min,t=7.457,P<0.001],Aol的ESRV高于妊娠结局良好组[(37.89±3.34)ml/min与(31.55±3.21)ml/min,t=10.794,P<0.001],PSV/ESRV低于妊娠结局良好组(2.73±0.59与3.51±0.69,t=6.639,P<0.001),UVC的PI、PVIV、PLI均高于妊娠结局良好组,A、S、D均低于妊娠结局良好组(P值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危妊娠晚期胎儿的胎心率异常、Aol和UVC的血流参数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高危妊娠晚期胎儿的胎心率异常、Aol和UVC的血流参数对不良妊娠结局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UC值均>0.700),Aol的ESRV诊断价值最高(AUC=0.876),UVC的PI诊断价值次之(AUC=0.842),胎心率异常的诊断价值低于前两者(AUC=0.762)。结论高危妊娠晚期胎儿的胎心率异常、Aol和UVC的血流参数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高危妊娠孕妇 动脉弓峡部 脐静脉导管 彩色多普勒超声 胎心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中远端主动脉弓部阻断的效果观察
2
作者 孔佳杰 李召彬 +4 位作者 席树强 靳泽岳 杨帆 朱喆 柳磊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中实施远端主动脉弓部阻断的治疗效果。方法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1例,均接受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术中均采用远端主动脉弓部阻断技术阻断主动脉弓部,停循环温度为28℃中... 目的观察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中实施远端主动脉弓部阻断的治疗效果。方法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1例,均接受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术中均采用远端主动脉弓部阻断技术阻断主动脉弓部,停循环温度为28℃中度低温。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手术时间(8.2±1.8)h,其中术中停循环时间(4.5±0.8)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42.5±9.6)min、术中体外循环时间(206.8±16.6)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135.7±22.0)min。21例患者中,19例患者治愈出院,2例患者术后死亡。治愈出院的19例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1例因急性肾功能衰竭行床旁血滤治疗,1例因术后出血进行二次开胸止血。术后死亡的2例患者中,1例因冠脉事件死亡、1例因感染中毒性休克死亡。19例患者出院后复查主动脉CTA结果显示,支架人工血管通畅,未见钳夹损伤、变形或扭曲,远端吻合口附近无内漏形成,7例支架血管置入部位夹层假腔完全血栓化、11例部分血栓化、1例全程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假腔完全血栓化。结论在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过程中,采用远端主动脉弓部阻断技术阻断主动脉弓部,可以避免深低温停循环,有效缩短了术中停循环时间,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部阻断技术 远端主动脉弓部阻断技术 全弓替换手术 支架象鼻手术 中度低温停循环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主动脉弓部病变人群的解剖特征分析
3
作者 牛泽林 曹龙 +4 位作者 殷健瀚 马天峰 王嘉宾 张宏鹏 郭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33-1437,共5页
目的分析中国主动脉弓部病变人群的解剖特征,为国产化腔内器械的研发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6月1日至2024年1月1日全国17个中心开展的WeFlow-Arch支架系统首个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中的83例主动脉弓部病变患者的数据。根据病变类型... 目的分析中国主动脉弓部病变人群的解剖特征,为国产化腔内器械的研发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6月1日至2024年1月1日全国17个中心开展的WeFlow-Arch支架系统首个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中的83例主动脉弓部病变患者的数据。根据病变类型分为动脉瘤组67例和溃疡组16例。将术前CT血管造影数据导入专业图像处理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基于血管中心线测量并比较主动脉的相关解剖参数,评估Zenith支架和Relay支架在中国患者中的解剖适应性。结果Zenith支架和Relay支架在中国患者中的解剖适应性分别为39.8%和63.9%。动脉瘤组与溃疡组在主动脉弓分型、主动脉直径及距离、弓上分支血管直径及长度、时钟位置及角度、左右股动脉直径、近端主动脉及主动脉整体弯曲指数等解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瘤组升主动脉弯曲指数明显低于溃疡组(1.17±0.06 vs 1.22±0.08,P=0.010),支架假体近似覆盖区域弯曲指数明显高于溃疡组(2.97±0.46 vs 2.66±0.36,P=0.020)。结论不同主动脉弓部病变在升主动脉和支架覆盖区域的弯曲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需关注其对预后的潜在影响。国外相关器械在中国患者中的解剖适应性较差,研发适合中国患者的国产腔内器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动脉 动脉弓 解剖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弓分支伴支气管动脉变异一例
4
作者 包廷先 李杨 +1 位作者 李婴媞 张文军 《解剖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笔者在对1例支气管扩张伴咯血的患者(男性,56岁)行支气管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时,偶然发现患者存在迷走型右锁骨下动脉、双侧颈总动脉共干及双侧支气管动脉共干多项变异并存,并均起源于主动脉弓。该类型变异未见报道,为积累国人解剖... 笔者在对1例支气管扩张伴咯血的患者(男性,56岁)行支气管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时,偶然发现患者存在迷走型右锁骨下动脉、双侧颈总动脉共干及双侧支气管动脉共干多项变异并存,并均起源于主动脉弓。该类型变异未见报道,为积累国人解剖学数值资料,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颈总动脉 支气管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 动脉弓分支 支气管扩张伴咯血 解剖学 偶然发现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主动脉弓离断合并动脉导管闭合1例
5
作者 杨光旭 陈金蒜 +1 位作者 王意丹 彭格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05-1006,共2页
1病例简介男,3个月。主诉:呼吸急促1周,加重2 d。体格检查:呼吸24次/min、心率110次/min,左上肢血压96/54 mm Hg、右上肢血压94/40 mm Hg、双下肢血压无法检测出,双肺呼吸音清,双侧胸骨第二肋间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超声(图1A... 1病例简介男,3个月。主诉:呼吸急促1周,加重2 d。体格检查:呼吸24次/min、心率110次/min,左上肢血压96/54 mm Hg、右上肢血压94/40 mm Hg、双下肢血压无法检测出,双肺呼吸音清,双侧胸骨第二肋间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超声(图1A、B)诊断:主动脉弓离断(interruption of the aortic arch,IAA)A型,全心增大、肺动脉内径增宽、右心室壁增厚、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重度肺动脉高压、降主动脉由侧支动脉供血可能。CT血管成像(图1C、D)证实为IAA A型,降主动脉多由多支肋间动脉供血,无动脉导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弓综合征 动脉导管闭合 超声心动描记术 CT血管造影术 婴幼儿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弓分支合并双侧椎动脉变异一例
6
作者 高丽颖 吴秀娇 +1 位作者 冯一飞 窦姗姗 《解剖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66-466,共1页
本例标本为中年男性,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发现了罕见的主动脉弓复杂变异,包括右锁骨下动脉、右颈总动脉和双侧椎动脉的起源变异。在解剖过程中未见变异血管的走行和分支异常。
关键词 右颈总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 中年男性 动脉弓 局部解剖学教学 起源变异 双侧椎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先吻合主动脉弓分支的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7
作者 李兴 贾亚男 +1 位作者 王雪霞 郭立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847-852,共6页
目的 分析优先吻合主动脉弓分支的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3年5月间邢台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依照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目的 分析优先吻合主动脉弓分支的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3年5月间邢台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依照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优先吻合主动脉弓分支的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三明治技术行主动脉根部重建术治疗。详细记录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主动脉窦部直径,主动脉瓣反流量。并详细记录患者并发症、死亡情况,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中D二聚体(D-D)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随访一年并评估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主动脉阻断时间[(105.84±17.74)min比(123.81±11.28)min]、术后主动脉窦部直径[(35.03±1.82)mm比(37.42±2.01)mm]、停循环时间[(20.31±3.85)min比(24.78±3.25)min]、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66.58±8.89)h比(73.43±9.87)h]、体外循环时间[(201.21±18.93)min比(218.78±21.09)min]、主动脉瓣反流量[(0.64±0.21)cm^(3)比(1.12±0.26)cm^(3)]、血中D-D[(0.31±0.08)μg/L比(0.67±0.12)μg/L]及CRP[(7.03±1.05)μg/L比(9.29±1.15)μ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二次开胸止血、血液透析、气管切开、神经系统并发症等发生率、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半年时除死亡者外,其余患者治疗一年后心功能均为Ⅰ~Ⅱ级。结论 优先吻合主动脉弓分支的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术在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时可有效改善患者手术操作技术、心脏保护、术后恢复和术后炎症凝血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吻合主动脉弓分支 全弓置换 支架象鼻术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侧肱动脉入路左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合并牛型主动脉弓1例报告 被引量:4
8
作者 郭连瑞 谷涌泉 +5 位作者 佟铸 李学锋 郭建明 高喜祥 张建 汪忠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5期475-478,共4页
2013年10月我科收治1例63岁女性左颈动脉狭窄,有左侧脑梗死病史并频繁出现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术前CTA检查为牛型主动脉弓,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但位于C2水平不适合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采用全麻... 2013年10月我科收治1例63岁女性左颈动脉狭窄,有左侧脑梗死病史并频繁出现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术前CTA检查为牛型主动脉弓,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但位于C2水平不适合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采用全麻下经右侧肱动脉入路穿刺,造影导管选入左颈外动脉,加硬导丝引导F6长鞘选入左颈总动脉建立手术通路,然后常规进行保护伞下的颈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成形术。手术成功,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术后1个月随访,TIA症状完全消失,颈动脉超声提示左颈内动脉支架术后血流通畅。我们认为经右侧肱动脉入路行支架成形术治疗牛型主动脉弓变异的左侧颈内动脉狭窄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动脉支架置入术 动脉入路 牛型主动脉弓 动脉弓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臂动脉旁路手术联合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弓夹层(附10例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袁慧锋 韩新巍 +2 位作者 任建庄 焦德超 周朋利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7期58-59,共2页
目的:观察头臂动脉旁路手术联合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弓夹层的效果。方法主动脉弓夹层患者10例(无近端主动脉、头臂动脉受累),均采用头臂动脉旁路手术联合腔内隔绝术治疗。手术在无体外循环( CPB)下进行,其中4例行颈总动脉-升主... 目的:观察头臂动脉旁路手术联合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弓夹层的效果。方法主动脉弓夹层患者10例(无近端主动脉、头臂动脉受累),均采用头臂动脉旁路手术联合腔内隔绝术治疗。手术在无体外循环( CPB)下进行,其中4例行颈总动脉-升主动脉搭桥术,2例行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搭桥术,4例行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搭桥术。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50~350 min,住院时间15~31 d。患者出院前复查主动脉CT血管造影( CTA)示破口完全封堵,人工血管内血流通畅,无支架移位、扩张、内漏形成。术后3个月复查CTA示8例假腔内完全血栓形成,1例假腔内部分血栓形成。本组1例死于肝肾功能衰竭。结论头臂动脉旁路手术联合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弓夹层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夹层 动脉弓夹层 头臂动脉旁路手术 动脉弓夹层腔内隔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支架体外预开窗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
10
作者 姜鹏 李裕 梅菲 《巴楚医学》 2024年第2期21-23,共3页
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主动脉疾病患者,尤其是在累及弓部及弓上分支的情况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胸主动脉血管腔内修复术(TEVAR)是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在3D打印技术的支持下,进行覆膜支架体外预开窗技术,有助于TE... 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主动脉疾病患者,尤其是在累及弓部及弓上分支的情况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胸主动脉血管腔内修复术(TEVAR)是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在3D打印技术的支持下,进行覆膜支架体外预开窗技术,有助于TEVAR术中的准确定位,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少且术后恢复快。本文将详细介绍覆膜支架体外预开窗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的详细操作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弓部疾病 胸主动脉血管腔内修复术 预开窗技术 3D打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窗支架技术治疗复杂主动脉弓降部病变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运涛 李俊涛 +5 位作者 王亚朋 彭鹏 李峰 周汝元 葛圣林 冯俊波 《安徽医学》 2021年第6期656-659,共4页
目的探讨单独开窗、开窗联合分支支架技术治疗复杂胸主动脉弓降部病变的早期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例复杂主动脉弓降部病变患者,10例采用单独体外开窗技术重建主动脉弓上分支动脉,8例为... 目的探讨单独开窗、开窗联合分支支架技术治疗复杂胸主动脉弓降部病变的早期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例复杂主动脉弓降部病变患者,10例采用单独体外开窗技术重建主动脉弓上分支动脉,8例为体内开窗联合分支支架技术重建弓上分支动脉。观察术后破口封闭、降主动脉重塑及分支动脉血运情况。术后每半年门诊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体格检查、化验和影像检查。结果18例患者手术顺利,无死亡,无围术期严重并发症,随访率100%。所有患者无院外胸痛、腹痛及晕厥主诉。术后6个月全部患者经CTA证实,主体支架形态良好,分支动脉通畅,无内漏、移位。结论开窗联合分支支架技术能为部分复杂胸主动脉弓降部病变实现微创治疗,近期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夹层 动脉弓 动脉 动脉弓 动脉开窗术 支架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主动脉弓矫治术患儿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莲叶 曲斌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4期48-49,共2页
对6例双主动脉弓患儿行矫治术,结果均成功离断左前弓,无术中并发症,术后1例并发乳糜胸行导管结扎术后痊愈。本组住院15~35 d痊愈出院。提出术前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控制感染,补充营养;术后加强呼吸道护理,监测上下肢血流情况,早期防治... 对6例双主动脉弓患儿行矫治术,结果均成功离断左前弓,无术中并发症,术后1例并发乳糜胸行导管结扎术后痊愈。本组住院15~35 d痊愈出院。提出术前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控制感染,补充营养;术后加强呼吸道护理,监测上下肢血流情况,早期防治并发症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主动脉弓 双主动脉弓矫治术 血管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位主动脉弓的分型及治疗策略探讨
13
作者 朱俊明 钟永亮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9期773-777,共5页
颈位主动脉弓(cervical aortic arch, CAA)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主动脉弓高位畸形,其主动脉弓的位置异常延伸至锁骨上窝或颈部。CAA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主动脉弓胚胎发育异常和染色体微缺失有关。单纯CAA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且无需特... 颈位主动脉弓(cervical aortic arch, CAA)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主动脉弓高位畸形,其主动脉弓的位置异常延伸至锁骨上窝或颈部。CAA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主动脉弓胚胎发育异常和染色体微缺失有关。单纯CAA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且无需特殊治疗,若合并动脉瘤、主动脉缩窄、血管环压迫症状等则常需手术治疗。由于此类病变解剖复杂、手术难度大,其手术方案应根据其分型、解剖变异及相关合并畸形个体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位主动脉弓 动脉弓畸形 分型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弓分支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解剖学变异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14
作者 田红燕 刘亚 +4 位作者 刘亚民 王军 马强 范粉灵 秦曙光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讨论数字减影(DSA)下主动脉弓及其分支的解剖变异情况,为血管疾病介入诊断和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从本院2000年2月~2008年6月行血管造影的所有患者中,选取造影片中主动脉弓及其分支的DSA图像资料完整者共534例,进行观察分析... 目的:讨论数字减影(DSA)下主动脉弓及其分支的解剖变异情况,为血管疾病介入诊断和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从本院2000年2月~2008年6月行血管造影的所有患者中,选取造影片中主动脉弓及其分支的DSA图像资料完整者共534例,进行观察分析,描述所见主动脉弓及其分支的不同变异情况,统计发生率。结果:主动脉弓分支结构"正常"者占92.17%;左椎动脉迷走者占4.49%;左颈总动脉与头臂干共干者占1.50%;无头臂干,主动脉弓各分支均起自主动脉弓者占1.68%;右位主动脉弓者占0.19%。上述各种类型又有不同的变异亚型。结论:中国人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变异种类繁多,影响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 动脉弓 分支 变异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弓分支变异的MRA解剖学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淑华 狄玉进 +3 位作者 徐金法 白敏 陈军 布春青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分析主动脉弓分支变异的解剖学特征,探讨MRA评价主动脉弓分支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00例在我院磁共振室接受主动脉弓及其以上MRA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类型主动脉弓分支变异的发生情况,并... 目的:应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分析主动脉弓分支变异的解剖学特征,探讨MRA评价主动脉弓分支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00例在我院磁共振室接受主动脉弓及其以上MRA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类型主动脉弓分支变异的发生情况,并讨论主动脉弓分支变异的临床意义。结果:1300例患者中,形态正常者1207例(92.85%),即头臂干(BT)、左颈总动脉(LCCA)、左锁骨下动脉(LSA)从右向左分别发自主动脉弓,存在变异者93例(7.15%)。共发现9种不同类型的变异,包括LCCA与BT共干发自主动脉弓43例(3.31%),左椎动脉(LVA)于LCCA和LSA之间直接发自主动脉弓28例(2.15%),右颈总动脉(RCCA)直接发自主动脉弓伴迷走右锁骨下动脉(RSA)7例(0.54%),LCCA与RCCA共干发自主动脉弓伴迷走RSA 3例(0.23%),LCCA与BT共干,伴LVA直接发自主动脉弓5例(0.38%),LVA与LSA共干发自主动脉弓3例(0.23%),RCCA发自主动脉弓,右椎动脉(RVA)发自RCCA伴迷走RSA 2例(0.15%),LCCA,RCCA,LVA,RSA均发自主动脉弓1例(0.08%),LCCA与BT共干发自主动脉弓,LVA缺如,伴原始三叉动脉1例(0.08%)。结论:主动脉弓分支变异种类繁多,MRA能很好的评价主动脉弓分支数量及其形态与开口位置,对临床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弓 分支 解剖变异 磁共振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主动脉弓血液流动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宋江湖 陈国定 任延平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5-409,共5页
流固耦合作用对血液的流动速度、回流速度和壁面剪应力有较大的影响。但迄今已有的研究工作较少考虑血液-血管相互作用和生理脉动作用的影响,可能难以真实地反映血液在主动脉弓中的流动情况。将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联系起来,... 流固耦合作用对血液的流动速度、回流速度和壁面剪应力有较大的影响。但迄今已有的研究工作较少考虑血液-血管相互作用和生理脉动作用的影响,可能难以真实地反映血液在主动脉弓中的流动情况。将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联系起来,根据生理脉动流条件,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流固耦合作用下主动脉弓中的血液流动问题。研究表明,流固耦合作用对血液流动速度、回流速度和壁面剪应力的变化趋势影响较小,对血液回流速度幅值、壁面剪应力幅值影响较大。结果表明:在心脏收缩与舒张转换期,主动脉内的血液向心室方向反流;考虑流固耦合作用总体上降低血液回流速度的幅值;在流固耦合作用下,壁面最大剪应力幅值比非流固耦合偏低约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弓 流固耦合 剪应力 回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弓离断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13
17
作者 曹涌 景华 +1 位作者 李德闽 董国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334-336,共3页
关键词 动脉弓离断 动脉高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分支支架血管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全主动脉弓重建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良万 戴小福 +3 位作者 卢琳 杨国锋 张贵灿 曹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12期890-893,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三分支支架血管进行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全主动脉弓重建的可行性。方法对3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需全主动脉弓重建的患者实施术中直视下三分支支架血管置入。当鼻咽温度降至23℃时,停止下半身灌注,于无名动脉近端横断升主动... 目的探讨应用三分支支架血管进行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全主动脉弓重建的可行性。方法对3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需全主动脉弓重建的患者实施术中直视下三分支支架血管置入。当鼻咽温度降至23℃时,停止下半身灌注,于无名动脉近端横断升主动脉,经此切口将三分支支架血管置入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真腔内,并将其分支支架血管依次置入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和无名动脉。将主干支架血管近端与无名动脉近端的升主动脉切口重建后与替换近端升主动脉的人造血管端端吻合。结果3例患者术中顺利地置入三分支支架血管。术后无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术后电子束CT检查结果示:主干支架血管及其分支支架血管通畅,三分支支架血管均无扭曲,三分支支架血管置入部位的主动脉夹层假腔闭合。结论应用三分支支架血管直视置入进行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全主动脉弓重建是可行的。这种方法避免于常规全主动脉弓替换术中的主动脉弓三分支血管吻合和左锁骨下动脉远端较深部位的远端人造血管一降主动脉的吻合,从而简化了全主动脉弓的重建,并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 全主动脉弓重建 三分支血管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彭月华 高兴才 +3 位作者 汤跃卿 袁风林 杨涛 彭梅先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0年第10期731-734,共4页
目的总结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方法正中开胸,股动脉、右房插管转流,不游离主动脉弓及头臂血管,鼻温18℃,停循环,于无名动脉近端2cm部分切开升主动脉,直视下置入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于... 目的总结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方法正中开胸,股动脉、右房插管转流,不游离主动脉弓及头臂血管,鼻温18℃,停循环,于无名动脉近端2cm部分切开升主动脉,直视下置入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于主动脉弓和近端降主动脉及三支头臂血管内,行左颈总动脉、右无名动脉气囊导管选择性脑灌注,吻合支架血管近端与升主动脉人工血管,恢复全身灌注。观察并发症及疗效。出院时和3个月复查CT血管造影(CTA)。结果本组无死亡,手术过程顺利,脑及右上肢停循环6-7min,左上肢及降主动脉停循环25-27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81-96min,体外循环时间145-190min。术后64排CTA示1例左锁骨下动脉支架外左侧少量血流流向降主动脉,3个月时消失;术后短暂、轻度精神症状1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与血管吻合无关。术后1周及3个月CTA示支架血管位置满意,各头臂血管血流通畅。结论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术中置人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临床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夹层 A型 覆膜支架 三分支 动脉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主动脉弓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及漏诊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沈蓉 张玉奇 +3 位作者 蔡及明 张志芳 吴兰平 武育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12期1545-1548,共4页
目的:评价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双主动脉弓的诊断价值,分析超声心动图漏诊的原因,旨在提高超声对双主动脉弓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本文总结了32例经CT、心血管造影及磁共振检查确诊为双主动脉弓的患儿,并与其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结... 目的:评价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双主动脉弓的诊断价值,分析超声心动图漏诊的原因,旨在提高超声对双主动脉弓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本文总结了32例经CT、心血管造影及磁共振检查确诊为双主动脉弓的患儿,并与其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结果:32例患儿中,超声诊断符合9例(占28%),超声漏诊23例(占72%);23例漏诊患者中,7例超声诊断为左位主动脉弓,16例超声诊断为右位主动脉弓。32例中双侧主动脉弓均开放者14例,其中左、右侧主动脉弓均发育者10例,超声诊断符合5例;一侧主动脉弓发育良好,一侧主动脉弓缩窄者4例,超声诊断符合1例。32例中双主动脉弓左弓闭锁者17例,其中右弓发育良好者13例,超声诊断符合1例;右弓有缩窄者4例,超声诊断符合2例;32例中双主动脉弓右弓闭锁者1例,其左侧弓发育良好,超声未诊断。32例双主动脉弓患儿中,31例合并心内畸形,20例伴有气道狭窄。结论:超声心动图能较准确地诊断双主动脉弓,但易漏诊,当胸骨上窝切面能同时显示左颈总动脉和右颈总动脉时应警惕双主动脉弓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主动脉弓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