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压力波形分析技术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魏海燕 史宏伟 鲍红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63-865,共3页
目的应用动脉压力波形分析技术(FloTrac/Vigileo系统)来观察心脏手术患者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20例拟在心肺转流(CPB)下择期行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A、B两组,全麻后行ANH,目标血细胞比容(Hct)为32%,放血速... 目的应用动脉压力波形分析技术(FloTrac/Vigileo系统)来观察心脏手术患者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20例拟在心肺转流(CPB)下择期行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A、B两组,全麻后行ANH,目标血细胞比容(Hct)为32%,放血速度分别为20ml/min(A组)和40ml/min(B组)。于ANH前(T0)、ANH开始后5min(T1)、10min(T2)、ANH结束时(T3)、ANH结束后10min(T4)记录HR、MAP、CVP及FloTrac/Vigileo系统测得的心脏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每搏量变异度(SVV)等指标。结果两组ANH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但SVV在T1~T3时较T0时明显增高(P<0.01),而且B组SVV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心脏手术患者术前进行ANH是安全的,动脉压力波形分析技术能对其进行方便的监测。SVV能预测机体对输液治疗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每搏量变异度 动脉压力波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瓣膜手术麻醉期监测动脉压力波形的临床意义(附5例报道)
2
作者 赵晓琴 黄宇光 +1 位作者 罗爱伦 任洪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09-110,共2页
心脏瓣膜手术麻醉期监测动脉压力波形的临床意义(附5例报道)赵晓琴1黄宇光2罗爱伦2任洪智例1女,3岁,因“主动脉瓣狭窄(AS)合并瓣上轻度狭窄”,在体外循环(CPB)下行瓣交界切除术,瓣上狭窄未处理,复跳后动脉压力波... 心脏瓣膜手术麻醉期监测动脉压力波形的临床意义(附5例报道)赵晓琴1黄宇光2罗爱伦2任洪智例1女,3岁,因“主动脉瓣狭窄(AS)合并瓣上轻度狭窄”,在体外循环(CPB)下行瓣交界切除术,瓣上狭窄未处理,复跳后动脉压力波仍示压力曲线上升支缓慢延长,升支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替换术 麻醉期 动脉压力波形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中动脉压力波形异常的原因及对策
3
作者 王晋举 吴亚峰 +1 位作者 李绍满 佘莉萍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25年第8期828-833,共6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CAG)及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异常动脉压力波形的原因。方法纳入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接受CAG和PCI的760例患者,对收集的异常动脉压力波形从形态特征和原因2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共记录到848次异常波...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CAG)及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异常动脉压力波形的原因。方法纳入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接受CAG和PCI的760例患者,对收集的异常动脉压力波形从形态特征和原因2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共记录到848次异常波形,根据形态分类为8种。最常见的3种为嵌顿波193次(22.76%)、非典型波179次(21.11%)和衰减波132次(15.57%)。异常波形发生的原因分为5类,技术操作因素445次(52.49%)、血管因素214次(25.23%)、患者个体因素101次(11.91%)居前3位。其中,冠状动脉开口病变、痉挛在具体的异常原因中占比最多为183起(21.57%)。结论准确识别异常波形对预防CAG和PCI中的并发症至关重要,技术操作因素是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动脉压力波形 压力阻尼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不同外周动脉波形重建主动脉波形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礼胜 宋代远 +1 位作者 刘文彦 王瑜璠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8-192,共5页
采用盲系统辨识技术可以通过两路外周动脉压力波形重建主动脉波形,但如何选择外周动脉需要进行研究.本文使用基于子空间方法的盲系统辨识算法,同步采集人体左右两侧的桡动脉压力波形和足背动脉压力波形,按照4种不同组合进行主动脉压力... 采用盲系统辨识技术可以通过两路外周动脉压力波形重建主动脉波形,但如何选择外周动脉需要进行研究.本文使用基于子空间方法的盲系统辨识算法,同步采集人体左右两侧的桡动脉压力波形和足背动脉压力波形,按照4种不同组合进行主动脉压力波形重建,使用动态时间规整方法评判重建效果,确定外周动脉波形辨识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足背动脉与桡动脉组合对主动脉压力波形重建无显著性影响(P>0.5),而仅使用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无法有效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系统辨识 子空间方法 动脉压力波形 外周动脉压力波形 动态时间规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样频率与数据长度对中心动脉波形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徐礼胜 姜志豪 +1 位作者 姚阳 刘文彦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5-629,共5页
传递函数法重建CAP (central aortic pressure)多是基于自回归各态历经(auto regressive e Xogenous,ARX)模型或傅里叶变换,未考虑采样频率、数据长度.为了研究采样频率和数据长度对重建CAP的影响,基于ARX模型和傅里叶变换,重建CAP并分... 传递函数法重建CAP (central aortic pressure)多是基于自回归各态历经(auto regressive e Xogenous,ARX)模型或傅里叶变换,未考虑采样频率、数据长度.为了研究采样频率和数据长度对重建CAP的影响,基于ARX模型和傅里叶变换,重建CAP并分析误差.结果表明,采样频率100 Hz,数据长度大于3 s时,基于ARX模型重建CAP效果较好(均方根误差(306. 6±80. 0) Pa,波形匹配度89%);基于傅里叶变换的算法对采样频率不敏感,数据长度为6 s时效果较好(均方根误差(493. 3±320. 0) Pa,波形匹配度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动脉压力波形 传递函数 ARX模型 傅里叶变换 采样频率 数据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后有创动脉留置针的设计和使用方法介绍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洪磊 徐旭娟 +1 位作者 陆凤英 许旸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3-744,共2页
目前置入有创动脉留置针完全依赖操作者的感觉和经验,操作过程中会有血液回流,污染管道。本研究组研制了一种改进后有创动脉留置针,本文介绍了其设计原理和使用方法,其利用监护仪上的有创动脉压力波形,数字化引导穿刺,缩短了操作时间,... 目前置入有创动脉留置针完全依赖操作者的感觉和经验,操作过程中会有血液回流,污染管道。本研究组研制了一种改进后有创动脉留置针,本文介绍了其设计原理和使用方法,其利用监护仪上的有创动脉压力波形,数字化引导穿刺,缩短了操作时间,增加操作者的信心,极大增加操作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外周 有创动脉留置针 有创动脉压力波形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臂保护板在心脏手术有创血压监测中的应用
7
作者 杨兰 陈敏 钱蒨健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7年第11期2887-2888,共2页
关键词 有创血压监测 心脏手术 动脉压力波形 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外科手术 保护 手臂 静脉血回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