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髂动脉内膜损伤后PDGF-BmRNA在血管壁原位表达增强 被引量:6
1
作者 季军 方卫华 +1 位作者 司履生 令文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03-605,共3页
目的 :探讨内膜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增殖的体内机制。方法 :用球囊导管损伤兔髂动脉内膜建立VSMCS增殖模型 ,以自行设计、合成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β(PDGF -B)cDNA探针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了损伤后不同时期VSMCS表达PDGF -Bm... 目的 :探讨内膜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增殖的体内机制。方法 :用球囊导管损伤兔髂动脉内膜建立VSMCS增殖模型 ,以自行设计、合成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β(PDGF -B)cDNA探针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了损伤后不同时期VSMCS表达PDGF -BmRNA与VSMCS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和内膜横断面积增加关系。结果 :血管损伤后VSMCS表达PDGF -BmRNA增强 ,计数内膜 (0 2 5mm×mm)× 4面积中PDGF -BmRNA阳性细胞数分别为 1、2和 4周的 31 93± 14 6 3 ,2 6 5 0± 9 2 5和 2 4 85± 13 6 5。其表达与VSMCS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和内膜面积的增加密切相关。结论 :血管内膜损伤后VSMCS自泌性产生PDGF -B是VSMCS增殖和内膜增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设计的探针为原位研究兔VSMCSPDGF -BmRNA的表达提供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损伤 PDGF-B 原位杂交 MRNA VSM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内膜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姚玉宇 冷静 +2 位作者 彭韬 尹航 黄峻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 :探讨动脉内膜损伤后狭窄的发生机制。方法 :用 2 4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腹主动脉下端内膜损伤后狭窄模型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 ,检测增殖内膜中血管平滑肌 (VSMCs)增殖、凋亡及相关基因c fos、c my... 目的 :探讨动脉内膜损伤后狭窄的发生机制。方法 :用 2 4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腹主动脉下端内膜损伤后狭窄模型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 ,检测增殖内膜中血管平滑肌 (VSMCs)增殖、凋亡及相关基因c fos、c myc、p5 3和PCNA的表达。 结果 :术后 1~ 2周PCNA达到高峰 ,与 4周~ 12周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TUNEL在术后4个月内保持低水平 ,损伤后 4个月内VSMCs凋亡低于增殖水平。术后 1~ 2周 ,c fos、c mycmRNA表达强阳性 ,在 3个月后未见表达。p5 3只在 1周内有弱阳性而其余各时间点未见表达。 结论 :VSMCs增殖和凋亡的失衡与动脉内膜损伤后狭窄密切相关 ,c fos和c myc参与了VSMCs凋亡和增殖的调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损伤 血管损伤 平滑肌 基因表达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胸主动脉内膜损伤后血管中的基质Gla蛋白的mRNA动态表达及曲匹地尔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程焰 辛华雯 +1 位作者 曾繁典 唐朝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胸主动脉内膜损伤后血管中的基质Gla蛋白(matrixGlaprotein,MGP)mRNA动态表达及曲匹地尔(Tra)对其的影响。方法在球囊剥脱大鼠主动脉内皮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后1d,7d,14d和21d... 目的研究大鼠胸主动脉内膜损伤后血管中的基质Gla蛋白(matrixGlaprotein,MGP)mRNA动态表达及曲匹地尔(Tra)对其的影响。方法在球囊剥脱大鼠主动脉内皮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后1d,7d,14d和21d处死动物,以异硫氰酸胍一步法提取大鼠胸主动脉mRNA,用合成的两段针对基质Gla蛋白基因的引物进行逆转录PCR(RT-PCR),同时以GAPDH作为对照,检测血管中平滑肌细胞的MGP的表达。结果血管损伤后的1d,7d和14d,MGPmRNA的表达逐步升高,血管损伤后14d左右其表达开始降低。Tra(40mg·kg-1·d-1,ip)在各个时间点均能明显阻抑该蛋白的mRNA的表达。结论血管内膜损伤后,MGPmR-NA表达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动态变化,Tra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化及增殖可能与其抑制MGP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匹地尔 动脉内膜损伤 血管 基质GLA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内膜损伤模型中合成型平滑肌细胞的培养 被引量:2
4
作者 姚玉宇 冷静 +1 位作者 尹航 黄峻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6,共2页
目的 建立更接近在体情况的合成型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的培养体系。方法 培养细胞取材于兔动脉内膜损伤后的增生内膜。结果 培养细胞 10天后光镜下表现典型的“峰”、“谷”样排列 ,免疫组化证实是 VSMC,电镜下细胞表现有合成型细... 目的 建立更接近在体情况的合成型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的培养体系。方法 培养细胞取材于兔动脉内膜损伤后的增生内膜。结果 培养细胞 10天后光镜下表现典型的“峰”、“谷”样排列 ,免疫组化证实是 VSMC,电镜下细胞表现有合成型细胞的特点。结论 直接对合成型 VSMC的培养优于单纯中膜 VSMC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培养 动脉内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动脉内膜损伤后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研究
5
作者 刘闺男 刘利 +1 位作者 齐国先 曾定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 :观察血管内膜损伤后 c- m yc反义 RNA在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生、迁移及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血管再狭窄中的作用。方法 :选雄性日本大白兔 36只 ,经球囊造成腹主动脉内膜损伤的同时 ,局部给予 c- myc反义 RNA、正义 RN... 目的 :观察血管内膜损伤后 c- m yc反义 RNA在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生、迁移及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血管再狭窄中的作用。方法 :选雄性日本大白兔 36只 ,经球囊造成腹主动脉内膜损伤的同时 ,局部给予 c- myc反义 RNA、正义 RNA及盐水 ,高胆固醇喂养 12周处死。测量内膜厚度 ,计数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阳性细胞数。结果 :盐水及正义 RNA对照组动脉内膜明显增厚 (317μm) ,PCNA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 (6 2 % ) ,可见明显的粥样斑块灶形成。而反义 RNA治疗组内膜增厚度为 2 17μm,PCNA阳性细胞为 30 .5 %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c- myc反义 RNA具有显著抑制 VSMC增生 ,减轻粥样斑块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损伤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血管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对3基因突变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宋兴辉 周海鸥 +3 位作者 孙阳 金晓蕾 孙文夏 潘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87-1891,共5页
目的:探讨高脂高胆固醇饮食性因素对3个脂代谢相关基因突变小鼠血脂代谢及动脉内膜损伤的影响。方法:分析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喂养的3基因突变(ApoE-/-/LDLR-/-/Leprdb/db)小鼠血脂、血糖水平和主动脉内膜病变的特点。结果:高脂高胆固醇饮... 目的:探讨高脂高胆固醇饮食性因素对3个脂代谢相关基因突变小鼠血脂代谢及动脉内膜损伤的影响。方法:分析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喂养的3基因突变(ApoE-/-/LDLR-/-/Leprdb/db)小鼠血脂、血糖水平和主动脉内膜病变的特点。结果: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喂养的3基因突变小鼠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普通饮食组。该饮食喂养2周和5周龄小鼠血浆TC、TG的浓度分别达(106.75±3.40)mmol/L和(9.12±1.35)mmol/L,高出普通饮食组4.33和2.36倍。主动脉内膜出现灶状内皮肿胀、脱落、单核/淋巴细胞黏附以及泡沫细胞形成。随喂养周数的增加出现内弹力板排列不整、部分断裂、内皮和平滑肌细胞内脂质沉积,并发生内膜增生型病变增多、范围扩大。血脂紊乱的加重与动脉内膜的损伤呈正相关。高脂高胆固醇饮食组小鼠的血脂紊乱和动脉内膜损伤均较普通饮食组严重,并伴有明显的肝细胞脂肪病变。结论:高脂高胆固醇饮食促进了3基因突变小鼠血脂代谢紊乱及主动脉内膜损伤的发生,提前并加重了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高胆固醇饮食 脂代谢相关基因 基因突变 动脉内膜损伤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创伤性动脉病变的介入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6
7
作者 李京雨 张强 +1 位作者 徐力扬 刘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 评价介入放射方法诊断治疗肢体创伤性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 8例肢体动脉创伤伴有远端肢体缺血改变,其中2例伴大出血,伤者接受了选择性患肢动脉造影检查;7 例随后进行了动脉病变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动脉分支或主...  目的 评价介入放射方法诊断治疗肢体创伤性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 8例肢体动脉创伤伴有远端肢体缺血改变,其中2例伴大出血,伤者接受了选择性患肢动脉造影检查;7 例随后进行了动脉病变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动脉分支或主干栓塞、动脉内溶栓和血管内支架置放。结果 血管造影精确显示了动脉破裂、假性动脉瘤、血栓形成或动脉内膜损伤等病变性质。3例假性动脉瘤、3例动脉血栓病变综合应用介入治疗方法取代外科手术获得满意疗效。1例溶栓后证实动脉破裂和1例造影证实动静脉瘘后转手术治疗。结论 介入放射与外科方法相结合能明显提高肢体动脉创伤的诊断治疗水平,有效挽救伤者肢体和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病变 创伤性 诊断与治疗 肢体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 假性动脉 动脉造影检查 动脉内膜损伤 动脉创伤 治疗方法 动脉破裂 内支架置放 动脉内溶栓 诊断治疗 放射方法 缺血改变 动脉分支 血管造影 病变性质 血栓形成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外伤性脑梗塞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金国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15-116,共2页
通过十四例外伤后脑梗塞案例分析,对外伤与脑梗塞的关系进行阐述,认为外伤性脑梗塞的主要原因是脑动脉血栓形成和栓塞。动脉内膜损伤致血栓形成多在四小时后;颅内出血致血管痉挛造成脑血栓多在1至3周之间;外伤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造... 通过十四例外伤后脑梗塞案例分析,对外伤与脑梗塞的关系进行阐述,认为外伤性脑梗塞的主要原因是脑动脉血栓形成和栓塞。动脉内膜损伤致血栓形成多在四小时后;颅内出血致血管痉挛造成脑血栓多在1至3周之间;外伤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造成栓塞即刻发生,结合年龄大小、有无心血管疾患以及脑梗塞的部位,便可弄清损伤与脑梗塞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梗塞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外伤后脑梗塞 动脉内膜损伤 心血管疾患 案例分析 血栓形成 血管痉挛 颅内出血 四小时 脑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生理学
9
《中国医学文摘(基础医学)》 CSCD 2005年第2期113-118,共6页
0500773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瘦素与神经肽Y浓度测定的意义,0500774 动脉内膜损伤后阿托伐他汀对粥样斑块及血一氧化氮及内皮素的影响,0500775 丹参酮ⅡA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凋亡的影响,0500776 抗氧化剂PZ51对SHRs... 0500773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瘦素与神经肽Y浓度测定的意义,0500774 动脉内膜损伤后阿托伐他汀对粥样斑块及血一氧化氮及内皮素的影响,0500775 丹参酮ⅡA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凋亡的影响,0500776 抗氧化剂PZ51对SHRsp血管内皮细胞作用,050077全反式维甲酸对结肠癌不同增殖潜能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动脉内膜损伤 心肌细胞肥大 血管紧张素Ⅱ 全反式维甲酸 血浆瘦素 阿托伐他汀 丹参酮Ⅱ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