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胶菌HP3利用溴胺酸生长的温度效应 被引量:2
1
作者 黄丽萍 周集体 +3 位作者 田颖 杨凤林 杜翠红 张劲松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7-440,共4页
动胶菌 HP3是一株从某溴胺酸生产车间排放废水的污泥中筛选的、能以溴胺酸为惟一碳源和氮源的菌株 .正交试验表明 ,在 p H、盐质量浓度、供氧量和温度等影响 HP3菌生长的诸因素中 ,温度的影响最显著 .建立了温度 -菌体比生长速率关系方... 动胶菌 HP3是一株从某溴胺酸生产车间排放废水的污泥中筛选的、能以溴胺酸为惟一碳源和氮源的菌株 .正交试验表明 ,在 p H、盐质量浓度、供氧量和温度等影响 HP3菌生长的诸因素中 ,温度的影响最显著 .建立了温度 -菌体比生长速率关系方程 ,并探讨了温度影响菌体比生长速率的过程 .发现 HP3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 30 2 .3K,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 .2 1 5 1 h-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胶菌HP3 温度效应 溴胺酸 正交试验 比生长速率 碳源 氮源 pH值 污水处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动微凝胶调驱体系室内评价 被引量:19
2
作者 田鑫 任芳祥 +4 位作者 韩树柏 汪小平 张立娟 李小佳 刘霞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6-129,共4页
为了认识可动微凝胶这一新型调驱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指导矿场调驱实施工作,采用激光纳米粒度测量仪、布氏黏度计及人造岩心,对可动微凝胶这一新型调驱体系进行了室内实验评价,研究了可动微凝胶的表观形态、粒径大小、黏度及封堵性能。... 为了认识可动微凝胶这一新型调驱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指导矿场调驱实施工作,采用激光纳米粒度测量仪、布氏黏度计及人造岩心,对可动微凝胶这一新型调驱体系进行了室内实验评价,研究了可动微凝胶的表观形态、粒径大小、黏度及封堵性能。结果表明,纳米级可动微凝胶其初始粒径为几十纳米,水化10 d后粒径溶胀为几百纳米,粒径随溶胀时间增加而变大。体系的黏度较低,黏度随质量浓度变化较小,随温度升高,黏度下降。体系的封堵能力与渗透率关联较强,粒径一定的体系在一定的渗透率范围内可产生有效封堵,在岩心中具有封堵、突破、深入、再封堵的逐级封堵调剖特性。实验结果说明可动微凝胶具有遇水溶胀的特点,溶胀后的可动微凝胶可对高渗层进行有效封堵,具有较好的深部调驱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凝 粒径 黏度 注入性 封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稠油油藏可动凝胶调驱参数优化--以SZ36-1油田为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琦 姜汉桥 +1 位作者 朱学谦 李俊键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65,共4页
SZ36-1海上稠油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开发,表现出含水率上升快、水驱动用效果差的问题,须采用可动凝胶调驱作为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可动凝胶调驱质量传输流体力学、化学动力学的深入研究,初步建立了可动凝胶体系深部调驱数学模型,... SZ36-1海上稠油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开发,表现出含水率上升快、水驱动用效果差的问题,须采用可动凝胶调驱作为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可动凝胶调驱质量传输流体力学、化学动力学的深入研究,初步建立了可动凝胶体系深部调驱数学模型,描述了可动凝胶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复杂渗流行为。编制了数值模拟软件,对SZ36—1海上稠油油藏凝胶调驱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当地层原油粘度小于70mPa·s,油藏综合含水率小于60%,最佳凝胶用量为0.2倍孔隙体积时,最适宜用可动凝胶调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特性 数学模型 数值模拟 参数优化 稠油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动微凝胶油藏适应性及调驱机制 被引量:6
4
作者 牛丽伟 李建冰 +3 位作者 卢祥国 李玮 吴行才 孙哲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7-113,共7页
针对深部调驱矿场实际需求,利用仪器检测和理论分析方法研究可动微凝胶(SMG)的渗透率极限、岩心孔喉与SMG粒径匹配关系、SMG注入、运移和封堵性能,通过微观驱油实验进一步分析其调驱机制。结果表明:根据岩心渗透率极限与质量分数拟合的... 针对深部调驱矿场实际需求,利用仪器检测和理论分析方法研究可动微凝胶(SMG)的渗透率极限、岩心孔喉与SMG粒径匹配关系、SMG注入、运移和封堵性能,通过微观驱油实验进一步分析其调驱机制。结果表明:根据岩心渗透率极限与质量分数拟合的曲线方程可预测渗透率极限;SMG质量分数为1%前提下,当孔隙半径中值/颗粒半径大于2.65时,可满足SMG颗粒在油藏运移初步条件;SMG颗粒在微观上通过对孔喉进行堵塞-突破-再堵塞-再突破的过程,增加大尺寸孔隙喉道渗流阻力,促使注入水转向进入中小尺寸孔隙喉道,驱替其中剩余油,达到扩大波及体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凝 深部调驱 适应性 微观实验 机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动凝胶体系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 被引量:6
5
作者 崔英怀 朱维耀 +1 位作者 孙玉凯 马庆坤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83-285,共3页
为进一步研究油田开发渗流中可动凝胶驱的力学行为特征,在实验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渗流机理、渗流规律的分析,研究可动凝胶体系非线性渗流力学行为,揭示可动凝胶体系的渗流特征。结合实验,对可动凝胶流动机理和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根据质... 为进一步研究油田开发渗流中可动凝胶驱的力学行为特征,在实验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渗流机理、渗流规律的分析,研究可动凝胶体系非线性渗流力学行为,揭示可动凝胶体系的渗流特征。结合实验,对可动凝胶流动机理和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根据质量传输流体力学、化学动力学的深入研究,系统地建立了可动凝胶体系驱油渗流数学模型。从而,系统的刻画了可动凝胶体系驱油这一复杂渗流流动数学描述难题,完善可动凝胶体系渗流的理论,为今后可动凝胶体系驱油数值模拟研究和现场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牛顿 非线性 渗流特征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稠油油藏水驱开发初期可动凝胶调驱效果——以华北油田泽70断块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杨胜建 王家禄 +2 位作者 刁海燕 张海鹏 王树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7-59,115,共3页
常规稠油油藏原油粘度较高,水驱开发效率较低,导致最终采收率不高。为探索改善常规稠油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新技术,开展了可动凝胶调驱技术改善稠油开发效果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油田开发初期这是一种有效的开发方式。针对华北油田... 常规稠油油藏原油粘度较高,水驱开发效率较低,导致最终采收率不高。为探索改善常规稠油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新技术,开展了可动凝胶调驱技术改善稠油开发效果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油田开发初期这是一种有效的开发方式。针对华北油田泽70断块常规稠油油藏水驱开发特征,在开发初期开展了可动凝胶调驱先导试验,并推广到整个区块。应用可动凝胶调驱1a后,注入压力明显提高,吸水剖面得到改善,生产井含水率上升速度得到有效控制,综合含水率由47.5%下降到37.4%,采油速度由0.82%提高到2.1%,阶段累积增产油量为12787t,提高采收率为1.58%,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水驱开发 流度控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统注入下可动凝胶选择性相对进入深度理论计算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秦国伟 蒲春生 +1 位作者 吴梅 许洪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47,114,共4页
针对笼统注入方式下可动凝胶的选择性问题,分析了可动凝胶在地层中的流动形态,建立了非均质油藏径向流和线性流下的可动凝胶选择性相对进入深度数学模型;同时根据可动凝胶在地层中的渗流特征,结合数学模型,对不同情况下可动凝胶选择性... 针对笼统注入方式下可动凝胶的选择性问题,分析了可动凝胶在地层中的流动形态,建立了非均质油藏径向流和线性流下的可动凝胶选择性相对进入深度数学模型;同时根据可动凝胶在地层中的渗流特征,结合数学模型,对不同情况下可动凝胶选择性相对进入深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可动凝胶的选择性相对进入深度均随着渗透率级差的增加而减小;但在相同条件下,线性流的选择性相对进入深度远远低于径向流的。在高、低渗透层阻力系数相同的情况下,选择性相对进入深度均会随阻力系数增大而增加;在阻力系数不同的情况下,当低渗透层阻力系数恒定时,选择性相对进入深度随高渗透层阻力系数的增大而增加;高渗透层阻力系数恒定时,则是随低渗透层阻力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另外,井网类型对可动凝胶的选择性相对进入深度影响很小,甚至没影响。这些理论计算分析为笼统注入可动凝胶在油田中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流 线性流 阻力系数 笼统注入 选择性相对进入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动凝胶深部调驱的数学模型及快速求解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戈 冯其红 +3 位作者 同登科 刘洋 刘斯达 陈永保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58,共4页
可动凝胶深部调驱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滞后干工艺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指导调驱技术的实施,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在黑油模型的基础上,将各化学组分用水相中的各组分浓度表示,建立了可动凝胶深部调驱的油、水两相数学模型,分别用IMPES方... 可动凝胶深部调驱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滞后干工艺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指导调驱技术的实施,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在黑油模型的基础上,将各化学组分用水相中的各组分浓度表示,建立了可动凝胶深部调驱的油、水两相数学模型,分别用IMPES方法、流线模拟方法和分数步预测-校正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对比了3种求解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所建数学模型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IMPES方法计算结果弥散严重;流线模拟方法的优势在于计算精度高,且能够模拟实际质点的运移轨迹;分数步预测-校正方法的优势在于计算速度快,且计算精度能够满足实际需要。将流线模拟方法和预测-校正法的计算结果与全隐式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误差在5%以内,计算速度分别提高了23.2%和42.1%。参数敏感性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调驱 数值模拟 流线模拟方法 分数步预测-校正方法 参数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动凝胶调驱快速模拟方法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冯其红 张戈 +1 位作者 陶云 武卫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66,70,共5页
为了解决目前可动凝胶深部调驱数值模拟计算速度慢、数值弥散现象严重的问题,针对高含水期油田开采的特点,建立了可动凝胶调驱的油水两相八组分数学模型。采用流线方法将求解饱和度的三维问题转化为一维问题求解。流线上的饱和度方程属... 为了解决目前可动凝胶深部调驱数值模拟计算速度慢、数值弥散现象严重的问题,针对高含水期油田开采的特点,建立了可动凝胶调驱的油水两相八组分数学模型。采用流线方法将求解饱和度的三维问题转化为一维问题求解。流线上的饱和度方程属于典型的对流扩散方程,采用算子分离算法将该方程分解成一个双曲型方程和一个抛物型方程,并采用各自稳定性好的差分格式分别求解,提高了求解的速度和精度。设计了一个正韵律剖面模型,对影响可动凝胶调驱的注入参数和地层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浓度、聚胶比、注入体积、成胶时间的增加,采收率提高幅度均有所增加;纵向窜流程度增加,可动凝胶调驱效果变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剖 数值模拟 流线模型 剖面模型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可动微凝胶体系的渗流行为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叶银珠 王正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前,新型可动微凝胶深度调驱已成为老油田大幅度提高石油采收率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室内驱替实验,研究了新型可动微凝胶(SMG)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机理,并建立渗流模型,给出方程解析解;定义有效渗滤系数为新型可动微凝胶体系的表征... 目前,新型可动微凝胶深度调驱已成为老油田大幅度提高石油采收率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室内驱替实验,研究了新型可动微凝胶(SMG)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机理,并建立渗流模型,给出方程解析解;定义有效渗滤系数为新型可动微凝胶体系的表征量,并对模型参数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对分析计算SMG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注入浓度分布、注入压力变化,明确体系作用有效范围等,具有一定的方法参考和理论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可微凝 深度调驱 渗流行为 渗滤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交联可动凝胶在油田调剖堵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赖南君 梅雪 +3 位作者 郭方元 杨海恩 黎晓茸 陈洪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39,8-9,共4页
通过室内实验,研制出了一种绿色交联可动凝胶,用于油藏调剖堵水。凝胶主剂为疏水缔合聚合物,浓度为3000mg/L;交联剂是铝离子与柠檬酸根络合而成的柠檬酸铝,络合反应中铝离子与柠檬酸根的最佳摩尔比为1.5:1,加量为140mg/L;缓凝剂为150mg/... 通过室内实验,研制出了一种绿色交联可动凝胶,用于油藏调剖堵水。凝胶主剂为疏水缔合聚合物,浓度为3000mg/L;交联剂是铝离子与柠檬酸根络合而成的柠檬酸铝,络合反应中铝离子与柠檬酸根的最佳摩尔比为1.5:1,加量为140mg/L;缓凝剂为150mg/L的酒石酸钠;稳定剂为800mg/L的硫脲。该绿色交联可动凝胶强度3.12×104mPa·s,成胶时间36h,稳定时间可达160d;适合于中低温油藏调剖堵水,抗盐性较好。室内实验表明,绿色交联可动凝胶具有很强的封堵能力和剖面改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交联 环境保护 柠檬酸铝 调剖堵水 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盐可动凝胶配方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云 罗文利 +1 位作者 王强 刘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9-154,共6页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聚合物分子量、聚合物浓度、交联剂用量及pH值等因素对耐高温有机交联剂HT-2008与高分子量星形抗温耐盐聚合物CA-2588形成的凝胶黏度和成胶时间的影响,确定了尕斯库勒E_3~1油藏高温高盐可动凝胶调驱体系的基本配方...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聚合物分子量、聚合物浓度、交联剂用量及pH值等因素对耐高温有机交联剂HT-2008与高分子量星形抗温耐盐聚合物CA-2588形成的凝胶黏度和成胶时间的影响,确定了尕斯库勒E_3~1油藏高温高盐可动凝胶调驱体系的基本配方及性能;环境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高分子量星形抗温耐盐聚合物CA-2588和耐高温有机交联剂HT-2008能够形成稳定的互穿网络体型结构,该可动凝胶体系,在矿化度为117 000 mg/L(且钙镁离子含量高达3 340 mg/L)、pH值为7.80、实验温度为126℃条件下,5 d时的黏度达到最高值43 900mPa·s,180 d时凝胶黏度为43 500 mPa·s,耐温耐盐性能好,稳定性好;在尕斯库勒油田E_3~1油藏进行深部调驱现场应用后,取得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斯库勒油田E_3~1油藏 星形抗温耐盐聚合物 耐高温有机交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动凝胶纵向非均质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岳晓云 王家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1期66-70,共5页
由于注入水的长期冲刷,储集层的孔隙结构及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层间和层内的非均质性加剧,影响后期开发效果。可动凝胶能调整地层的非均质性,在纵向非均质摸型上进行可动凝胶油藏物理模拟实验,通过布置高精度的压差传感器,了解可动凝胶... 由于注入水的长期冲刷,储集层的孔隙结构及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层间和层内的非均质性加剧,影响后期开发效果。可动凝胶能调整地层的非均质性,在纵向非均质摸型上进行可动凝胶油藏物理模拟实验,通过布置高精度的压差传感器,了解可动凝胶体系调整非均质地层渗透率和压力场动态分布的能力,对比水驱、聚合物驱和可动凝胶封堵对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可动凝胶封堵比水驱提高采收率8.7%,比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1.6%。由压力场变化分析可知:聚合物驱确实能改变油藏内流体流动方向,提高波及范围,驱替出水驱不能波及到的低渗透油藏内的油;可动凝胶成胶后,封堵高渗区,可改变油藏内流体流动方向,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非均质模型 聚合物 波及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21可动凝胶调驱剂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巨登峰 张玮 +1 位作者 张克永 谭哲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5期73-75,共3页
研制了由 0 .0 6 %~ 0 .2 %的增粘悬浮剂、0 .0 8%~ 0 .14%的有机复合交联剂和 0 .0 2 %~ 0 .0 4%的结构调节剂等组成的PT2 1可动凝胶调驱剂。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表明 ,该调驱剂不仅能够封堵注水井的高渗透层段 ,起到剖面调整、改善... 研制了由 0 .0 6 %~ 0 .2 %的增粘悬浮剂、0 .0 8%~ 0 .14%的有机复合交联剂和 0 .0 2 %~ 0 .0 4%的结构调节剂等组成的PT2 1可动凝胶调驱剂。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表明 ,该调驱剂不仅能够封堵注水井的高渗透层段 ,起到剖面调整、改善注入流体的渗流作用 ,而且在后续水驱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运移行为 ,并可对层内剖面实现动态调整 ,达到提高波及面积的目的。该调驱剂使用方便 ,效益高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驱剂 配方 优选 驱油实验 矿场试验 非均质砂岩油藏 华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动凝胶深部调驱技术在复杂断块油藏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叶银珠 王正波 王继强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51,共5页
复杂断块油藏具有断层多、断块小、砂体横向分布稳定性差、油水对应关系复杂和井网控制程度低等多种特点,实际开发效果常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文章以渤海湾地区某典型区块的复杂断块普通稠油油藏为例,从生产特征曲线分析、含水和产油阶... 复杂断块油藏具有断层多、断块小、砂体横向分布稳定性差、油水对应关系复杂和井网控制程度低等多种特点,实际开发效果常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文章以渤海湾地区某典型区块的复杂断块普通稠油油藏为例,从生产特征曲线分析、含水和产油阶段变化、动液面及产吸剖面差异、各断块油层动用程度等多个角度,系统分析和评价了该典型区块可动凝胶深部调驱的实际开发动态及效果。明确了该类油藏深部调驱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产油递减速度快、油层能量亏空严重、层间吸水差异加大以及不同部位和区域动用程度差别明显等四大关键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挖潜建议。研究方法及结论对其他类似区块凝胶调驱的开发效果评价及挖潜措施制定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调驱 复杂断块 效果评价 挖潜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动凝胶调驱技术在普通稠油油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杜玉洪 吴行才 +1 位作者 陈洪 曾庆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7-101,共5页
针对蒙古林稠油油藏粘度高,注水开发后含水上升快,产量迅速递减的实际,提出了应用可动凝胶调驱技术。介绍了蒙古林普通稠油油藏高含水开发条件下开展的从实验室到矿场实施、到效果评价的可动凝胶调驱先导试验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概况,说明... 针对蒙古林稠油油藏粘度高,注水开发后含水上升快,产量迅速递减的实际,提出了应用可动凝胶调驱技术。介绍了蒙古林普通稠油油藏高含水开发条件下开展的从实验室到矿场实施、到效果评价的可动凝胶调驱先导试验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概况,说明了可动凝胶调驱技术同时具有剖面调整、储层深部液流转向以及驱替的作用,可以作为一种驱替方式有效解决非均质性较强的普通稠油油藏后期水驱开发问题。矿场先导试验实施5年来已累积增油5.88×104t,获得良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稠油油藏 调驱 提高采收率 先导试验 配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动凝胶型聚合物驱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道信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1-123,127,共4页
可动凝胶型聚合物驱油在实际生产措施过程中,不同的注入参数对开发效果的影响较大。本文在考虑可动凝胶聚合物强度、粘度变化的同时,考虑了可流动性等重要因素,形成了三维三相十组分可动凝胶型聚合物驱数值模拟器。针对胜利油田凝胶型... 可动凝胶型聚合物驱油在实际生产措施过程中,不同的注入参数对开发效果的影响较大。本文在考虑可动凝胶聚合物强度、粘度变化的同时,考虑了可流动性等重要因素,形成了三维三相十组分可动凝胶型聚合物驱数值模拟器。针对胜利油田凝胶型聚合物驱先导试验区,进行了注入参数的敏感性数值模拟研究,生产历史拟合符合率高。并模拟分析了可动凝胶型聚合物注入体积、段塞组合、残余阻力系数及注入不可动凝胶对比等敏感性参数,预测了不同注入参数的影响效果,对进一步开展可动凝胶型聚合物驱油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聚合物 不可 油藏数值模拟 注入参数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动凝胶调驱提高石油采收率机理及矿场实践 被引量:12
18
作者 吴行才 王洪光 +1 位作者 李凤霞 曾庆桥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3,75,共6页
针对蒙古林严重非均质层状普通稠油油藏,在各种物理模型上研究了可动凝胶的调驱作用。实验用原油38℃密度0.8878 g/cm^3,黏度255.4 mPa.s。可动凝胶由800 mg/L聚合物(北京恒聚EORPAM-4)和17.8 mg/L羧酸铬乳液在清水中配成。并联双管... 针对蒙古林严重非均质层状普通稠油油藏,在各种物理模型上研究了可动凝胶的调驱作用。实验用原油38℃密度0.8878 g/cm^3,黏度255.4 mPa.s。可动凝胶由800 mg/L聚合物(北京恒聚EORPAM-4)和17.8 mg/L羧酸铬乳液在清水中配成。并联双管模型水驱至含水98%后注入0.2 PV可动凝胶,再水驱时高渗管(2.58μm2)产液量大幅下降,采出程度有所增大,低渗管(0.151μm^2)产液量和采出程度大幅上升。在仿真微观模型上观测到了可动凝胶堵塞大孔道,扩大波及范围,残余油向出口富集等现象。在直径5 cm、长87.21 cm、水测渗透率0.639μm^2的长填砂管中,注入0.3 PV可动凝胶及后续注水初期注入压力迅速升高,此后缓慢下降并稳定在较高水平,原油采收率提高6.6%。从2002年开始到2008年6月,在蒙古林油田先后开展了可动凝胶调驱先导试验、扩大试验、Ⅰ区推广、工业推广,预计提高采收率4.18%-5.14%。讨论了可动凝胶的生产特征:注入压力上升,转注水后趋于稳定;堵塞大孔道;注采剖面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铬凝 调驱 物理模拟 作用机理 矿场实践 蒙古林油田 普通稠油油藏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可动凝胶+活性水调驱技术 被引量:6
19
作者 韩树柏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1期90-93,共4页
根据稠油注水开发的海1块储层特征、原油物性和注入水性进行室内配方筛选,并对成胶性能各种影响因素程度进行评价,筛选出了稠油注水的调驱体系。运用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理论和经验公式,结合现场动静态资料,对调驱措施效果、开发水井改善... 根据稠油注水开发的海1块储层特征、原油物性和注入水性进行室内配方筛选,并对成胶性能各种影响因素程度进行评价,筛选出了稠油注水的调驱体系。运用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理论和经验公式,结合现场动静态资料,对调驱措施效果、开发水井改善情况、注水利用率及提高采收率等情况进行了综合研究。调驱后水驱动用程度和水驱采收率均得到了提高,为油田转换开发方式、提高油田采收率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注水开发油藏 +活性水 调驱技术 提高采收率 海1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动泡沫冻胶体系渗流特征及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宾飞 叶金桥 +2 位作者 李兆敏 王弘宇 张习斌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6-574,共9页
将泡沫与弱冻胶相结合,制备了可动泡沫冻胶体系。利用MCR302流变仪测定了可动泡沫冻胶的粘弹性和流变性,通过单管和三管渗流实验研究了可动泡沫冻胶的渗流特征与调剖性能,并采用并联岩心驱替法考察了注入时机和渗透率级差对体系调驱效... 将泡沫与弱冻胶相结合,制备了可动泡沫冻胶体系。利用MCR302流变仪测定了可动泡沫冻胶的粘弹性和流变性,通过单管和三管渗流实验研究了可动泡沫冻胶的渗流特征与调剖性能,并采用并联岩心驱替法考察了注入时机和渗透率级差对体系调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可动泡沫冻胶体系在剪切速率180 s^(-1)下表观黏度大于200 m Pa×s,具有较好的抗剪切性和粘弹性,且在多孔介质内能自由运移;与普通泡沫相比,可动泡沫冻胶能更好地改善高、中、低渗岩心分流量的差异,且耐冲刷性强,其残余阻力因子10倍于普通泡沫;与刚性泡沫冻胶相比,可动泡沫冻胶的选择性更强,能逐步运移至地层深部,实现深部调驱,避免了对地层的过度伤害;可动泡沫冻胶调驱体系适用于水驱开发中期含水率60%(wt)左右的油藏,同时对渗透率级差在2~13.7的非均质油藏具有较好的调驱增产效果;当渗透率级差达到18.1时,调驱效果变差,低渗岩心采收率大幅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冻 流变性 渗流特征 调驱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