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动约束求解的协同设计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祥 袁国华 +1 位作者 周雄辉 阮雪榆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918-919,922,共3页
协同设计是由多功能小组共同参与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设计方式 ,良好的任务关联和分解是协同设计的前提和保证 ,任务分解使多功能小组之间必然存在许多的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可以通过约束网络图清晰地表达 ,这样设计问题就成为一个... 协同设计是由多功能小组共同参与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设计方式 ,良好的任务关联和分解是协同设计的前提和保证 ,任务分解使多功能小组之间必然存在许多的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可以通过约束网络图清晰地表达 ,这样设计问题就成为一个约束求解问题 ,本文在分析了约束求解的研究现状和不足的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 约束网络 任务关联 约束求解 动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设计动约束求解策略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祥 周雄辉 阮雪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008-1010,共3页
将协同思想应用到产品开发过程中 ,由多功能小组共同参与 ,对设计任务进行有效的任务关联和分解 ,分析产品的信息流确定子任务之间的关系 ,通过约束网络图描述各子设计任务间的联系 .为了对耦合关系的设计任务进行有效求解 ,提出了一种... 将协同思想应用到产品开发过程中 ,由多功能小组共同参与 ,对设计任务进行有效的任务关联和分解 ,分析产品的信息流确定子任务之间的关系 ,通过约束网络图描述各子设计任务间的联系 .为了对耦合关系的设计任务进行有效求解 ,提出了一种基于动约束的约束求解策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设计 约束网络 动约束 制造业 设计任务 约束求解策略 约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辗扩机圆度辊随动约束力与随动位置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鄢奉林 华林 吴永桥 《塑性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4-96,119,共4页
为保证环件圆度、提高环件精度,必须对冷辗扩机圆度辊进行力和位置的实时控制与调节,这是冷辗扩工艺控制中的一个难点。根据冷辗扩原理,分析了冷辗扩过程中圆度辊的随动约束力和随动位置与轧制力及环件瞬时外圆半径的关系,得到了一个数... 为保证环件圆度、提高环件精度,必须对冷辗扩机圆度辊进行力和位置的实时控制与调节,这是冷辗扩工艺控制中的一个难点。根据冷辗扩原理,分析了冷辗扩过程中圆度辊的随动约束力和随动位置与轧制力及环件瞬时外圆半径的关系,得到了一个数学模型,为圆度辊机构的设计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辗环机 圆度辊 动约束 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优化问题的动约束组合同伦算法
4
作者 王艳 王秀玉 刘庆怀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92-896,共5页
对带有不等式约束的光滑优化问题,当可行域非空且满足正独立条件时,通过选取适当的新的动边界,构造了新的同伦方程,证明了同伦方程解的存在性、有界性和收敛性,获得了优化问题的K-K-T点.
关键词 同伦方法 伪锥条件 动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动应力、位移和稳定性约束的离散变量桁架结构布局优化设计算法 被引量:4
5
作者 石连栓 王跃方 孙焕纯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7-532,共6页
给出了在动应力、动位移和动稳定约束下离散变量结构布局优化设计问题的数学模型,用“拟静力”算法,将具有动应力约束、动位移约束和动稳定约束的离散变量结构布局优化设计问题化为静应力、静位移和静稳定约束的优化问题,然后利用两级... 给出了在动应力、动位移和动稳定约束下离散变量结构布局优化设计问题的数学模型,用“拟静力”算法,将具有动应力约束、动位移约束和动稳定约束的离散变量结构布局优化设计问题化为静应力、静位移和静稳定约束的优化问题,然后利用两级优化算法求解该模型.优化过程由两级组成,拓扑级优化和形状级优化.在每一级,都使用了综合算法,并且在搜索过程中都根据两类设计变量的相对差商值进行搜索.对包含稳定约束和不包含稳定约束的优化结果做了比较,结果显示稳定性约束对优化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变量 结构优化 布局优化 应力/位移约束 稳定约束 相对差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动应力和动位移约束的离散变量结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9
6
作者 石连栓 孙焕纯 冯恩民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95-700,共6页
讨论了动应力、动位移约束下离散变量结构拓扑优化设计问题· 首先给出问题的数学模型 ,然后用拟静力算法 ,将结构惯性力极值作为静载荷施加到结构上 ,求得结构的动位移和动内力 ,将考虑动应力约束和动位移约束的离散变量结构拓扑... 讨论了动应力、动位移约束下离散变量结构拓扑优化设计问题· 首先给出问题的数学模型 ,然后用拟静力算法 ,将结构惯性力极值作为静载荷施加到结构上 ,求得结构的动位移和动内力 ,将考虑动应力约束和动位移约束的离散变量结构拓扑设计问题化为静应力和静位移约束的优化问题 ,然后利用两类变量统一考虑的离散变量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的综合算法进行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变量 结构优化 拓扑优化 应力约束 位移约束 拟静力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响应约束的结构材料优化设计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志军 荣见华 +1 位作者 黄方林 岳海玲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2-220,共9页
针对于随机荷载作用下动响应为约束的结构材料优化问题,基于结构拓扑优化思想,提出了一种变动响应约束的结构材料优化方法。采用分式有理式和幂函数识别结构材料单元特性参数,以微观单元拓扑变量倒数为设计变量,导出了频率及振型对微观... 针对于随机荷载作用下动响应为约束的结构材料优化问题,基于结构拓扑优化思想,提出了一种变动响应约束的结构材料优化方法。采用分式有理式和幂函数识别结构材料单元特性参数,以微观单元拓扑变量倒数为设计变量,导出了频率及振型对微观单元设计变量的一阶导数,进而得到了随机荷载作用下结构均方响应的一阶近似展开式。结合变约束限的思想,建立了以结构质量作为目标函数,均方响应作为约束条件的连续体微结构拓扑优化近似模型,并采用对偶方法进行求解。对典型结构进行了考虑单个和多个动响应约束的结构材料优化设计,优化所得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结构 拓扑优化 响应约束 材料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解带动不平衡约束的卫星舱布局问题的启发式算法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景发 高泽旭 +3 位作者 龙羽正 姚永雷 刘文杰 刘朝霞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32-1239,共8页
以卫星舱中承载板上物件的三维布局为背景,研究一类带动不平衡约束的圆柱体形和长方体形待布物的混合布局问题.采用两阶段法进行求解,首先引入基面分配策略,将待布物分配到承载板上、下基面上;然后采用禁忌搜索算法对每一基面上的待布... 以卫星舱中承载板上物件的三维布局为背景,研究一类带动不平衡约束的圆柱体形和长方体形待布物的混合布局问题.采用两阶段法进行求解,首先引入基面分配策略,将待布物分配到承载板上、下基面上;然后采用禁忌搜索算法对每一基面上的待布物进行布局优化:对传统禁忌搜索算法中的邻域格局提出启发式的产生策略,并对禁忌对象和格局接受原则进行有效改进,将改进的禁忌搜索算法与局部搜索的梯度下降法相结合,提出一种启发式的布局方法——基于梯度下降的禁忌搜索算法.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文中算法的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衡约束 装填问题 禁忌搜索 启发式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作动器输出约束的圆柱壳基础主被动联合隔振系统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明月 孙玲玲 王晓乐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1-48,共8页
针对圆柱壳内动力装置的减振降噪问题,建立由动力装置振源、隔振支承及圆柱壳基础组成的自适应前馈控制主被动混合隔振系统模型。在频域分析中引入剪断算法及泄漏算法以计及作动器的输出约束。考虑被动弹性支承的分布参数特性,以输入到... 针对圆柱壳内动力装置的减振降噪问题,建立由动力装置振源、隔振支承及圆柱壳基础组成的自适应前馈控制主被动混合隔振系统模型。在频域分析中引入剪断算法及泄漏算法以计及作动器的输出约束。考虑被动弹性支承的分布参数特性,以输入到圆柱壳基础的总功率最小、径向力最小及径向速度最小为控制策略,运用子结构导纳法推导总体系统的动态特性传递矩阵方程。研究表明:两种算法均能收到良好的主动控制力约束效果,并可有效抑制最小化径向力及最小化径向速度策略下的"功率循环"现象发生。采用径向速度最小化策略会改变壳体基础的边界条件配置,使得功率流谱中基础模态峰值右移。外扰引起的被动隔振器纵向及弯曲谐振使得高频域系统功率流谱中个别峰值峭立突出,成为诱发高频声辐射的关键模态,应严格限制。旨在为下一步的试验工作及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 自适应前馈控制 隔振 圆柱壳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式海上基地连接构件恶劣海况下水动力响应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林键 王元战 +1 位作者 肖忠 李怡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97-1004,共8页
以移动式海上基地(MOB)作为研究对象,提出其柔性连接构件在恶劣海况下的动约束力简化计算方法,并采用该方法计算、分析了MOB连接构件动约束力随不同参数的变化规律。该算法采用修正后的Morison方程替代势流理论计算MOB所受波浪力,对目... 以移动式海上基地(MOB)作为研究对象,提出其柔性连接构件在恶劣海况下的动约束力简化计算方法,并采用该方法计算、分析了MOB连接构件动约束力随不同参数的变化规律。该算法采用修正后的Morison方程替代势流理论计算MOB所受波浪力,对目前常用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简化。将该算法与基于势流理论算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与合理性。采用该算法计算了不同海况等级、波浪入射方向、连接构件刚度条件下的MOB柔性连接构件动约束力,结果表明:在x方向上动约束力随浪向角的增加而减小,在y、z方向上动约束力随浪向角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海况等级越高连接构件动约束力越大;随着连接构件刚度的增加动约束力近乎线性递增;相同条件下不同连接构件受力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式海上基地 半潜式海洋平台 柔性连接构件 动约束 恶劣海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功率约束的控制分配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飞 慕春棣 朱纪洪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8-183,共6页
根据飞机作动系统的工作原理,针对液压源能量有限的现状,提出作动系统的功率约束条件。同时考虑操纵面的物理约束,提出了功率受限的操纵面控制分配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功率受限的操纵面控制分配方法将控制律设计与操纵面任务分... 根据飞机作动系统的工作原理,针对液压源能量有限的现状,提出作动系统的功率约束条件。同时考虑操纵面的物理约束,提出了功率受限的操纵面控制分配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功率受限的操纵面控制分配方法将控制律设计与操纵面任务分配分割为两个模块独立运行,以动态逆控制律为基础,建立控制指令和操纵面间的动态映射关系,考虑操纵面的物理约束并以功率最小作为优化指标,将控制分配问题转化为一个二次规划问题,通过数值求解实现控制系统功率受限下的控制分配。仿真结果表明,考虑功率约束的控制分配方法,可以在系统满足一定稳定性及飞行品质要求的前提下,分配和管理多个冗余操纵面达到指令要求,同时实现系统消耗总功率最小,保证了作动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分配 约束 功率最优化 二次规划 态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弹性结构空间形态的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小刚 金星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9-304,共6页
计算力学领域柔软弹性结构的非线性分析是特别复杂的课题 ,更加困难与令人易于受挫的研究方向就是柔软弹性结构在各种复杂外力作用下的成形分析 (Form Finding)或者平衡构形曲线的寻找。迄今为止的研究者大都局限于周边固定约束下求解... 计算力学领域柔软弹性结构的非线性分析是特别复杂的课题 ,更加困难与令人易于受挫的研究方向就是柔软弹性结构在各种复杂外力作用下的成形分析 (Form Finding)或者平衡构形曲线的寻找。迄今为止的研究者大都局限于周边固定约束下求解柔软弹性结构的平衡曲线 ,因此其计算方法不具备广泛适用性。本文提出的动边界支座位移非线性迭代法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工程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梁结构 非线性有限元 支座约束 平衡构形曲线 柔弹性结构 空间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机载光电平台万向架及其关键技术 被引量:8
13
作者 程刚 杜言鲁 +3 位作者 齐媛 王明超 宁飞 李冰崖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7-582,共6页
介绍了国外新型机载光电平台万向架及其涉及的关键技术。结合机载光电系统装备产品发展趋势,叙述了机载光电系统万向架平台技术现状,从万向架平台配置、隔振形式以及稳定精度等方面做了介绍;从任务集成、高精度稳定以及运动补偿等方面... 介绍了国外新型机载光电平台万向架及其涉及的关键技术。结合机载光电系统装备产品发展趋势,叙述了机载光电系统万向架平台技术现状,从万向架平台配置、隔振形式以及稳定精度等方面做了介绍;从任务集成、高精度稳定以及运动补偿等方面分析了机载光电系统对万向架平台提出的更大任务传感器布局空间、更强的运动补偿功能以及更高的环架稳定性能等要求;研究了国外新型的无约束驱动-主动随动和并联式-主动随动机载光电万向架平台创新技术,结果表明,国外新型机载光电平台万向架在任务负载/万向架质量比大于1的基础上,实现了3轴优于5μrad的稳定性能;最后提出了新型机载光电万向架平台关键支撑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光电平台 万向架 约束-主 并联式-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射阵机载雷达距离模糊非平稳杂波补偿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永伟 谢文冲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6-493,共8页
端射阵天线是指波束指向垂直于阵列法线方向的一类特殊雷达天线,由于其具有低剖面和定向辐射特性,因而特别适合用于机载雷达的补盲.由于端射阵通常呈前视放置,因而与传统前视侧射阵机载雷达一样,不可避免地要面临杂波的距离非平稳问题.... 端射阵天线是指波束指向垂直于阵列法线方向的一类特殊雷达天线,由于其具有低剖面和定向辐射特性,因而特别适合用于机载雷达的补盲.由于端射阵通常呈前视放置,因而与传统前视侧射阵机载雷达一样,不可避免地要面临杂波的距离非平稳问题.本文基于端射阵机载雷达杂波谱特性,提出了一种距离模糊下端射阵近程杂波补偿新方法.该方法以最远可检测距离单元为参考单元并增加了动目标约束保护条件,克服了存在距离模糊时基于杂波谱配准(Registration-Based Compensation,RBC)原理的传统补偿方法存在的目标相消以及计算量大的问题;同时针对可能存在的目标约束失配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基于虚拟波束的扩展补偿方法.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射阵 距离模糊 非平稳杂波补偿 目标约束 虚拟波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时内插的端射阵机载雷达杂波补偿新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永伟 谢文冲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15-2122,共8页
端射阵天线因其低风阻和高增益特性而特别适用于机载雷达的前后向补盲,而天线的前后视放置则不可避免地要面临杂波的距离非平稳问题。该文基于端射阵机载雷达杂波谱特性,针对传统空时内插法(STINT)不能直接适用于距离模糊情况下端射阵... 端射阵天线因其低风阻和高增益特性而特别适用于机载雷达的前后向补盲,而天线的前后视放置则不可避免地要面临杂波的距离非平稳问题。该文基于端射阵机载雷达杂波谱特性,针对传统空时内插法(STINT)不能直接适用于距离模糊情况下端射阵杂波补偿这一情况,提出一种基于空时内插的端射阵杂波补偿新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了各距离门的模糊杂波,以远程平稳杂波脊主瓣区所对应的圆弧为插值参考子空间并细化了动目标约束的约束对象,实现了对距离模糊情况下端射阵非平稳杂波的有效补偿。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射阵 空时内插 非平稳杂波补偿 目标约束 距离模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services selection algorithm in Web services composition supporting cross-enterprises collaboration 被引量:7
16
作者 胡春华 陈晓红 梁昔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2期269-274,共6页
Based on the deficiency of time convergence and variability of Web services selection for services composition supporting cross-enterprises collaboration,an algorithm QCDSS(QoS constraints of dynamic Web services sele... Based on the deficiency of time convergence and variability of Web services selection for services composition supporting cross-enterprises collaboration,an algorithm QCDSS(QoS constraints of dynamic Web services selection)to resolve dynamic Web services selection with QoS global optimal path,was proposed.The essence of the algorithm was that the problem of dynamic Web services selection with QoS global optimal path was transformed into a multi-objective services composition optimization problem with QoS constraints.The operations of the cross and mutation in genetic algorithm were brought into PSOA(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forming an improved algorithm(IPSOA)to solve the QoS global optimal problem.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lgorithm can better satisfy the time convergence requirement for Web services composition supporting cross-enterprises collaboration than the traditional algorith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 services composition optimal service selection 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PSOA) cross-enterprises collabo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tortional buckling analysis of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ox beams considering effect of stud rotational restraint under hogging moment
17
作者 JIANG Li-zhong NIE Lei-xin +2 位作者 ZHOU Wang-bao WU Xia LIU Li-l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9期3158-3170,共13页
Restrained distortional buckling is an important buckling mode of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ox beams(SCCBB)under the hogging moment.Rotational and lateral deformation restraints of the bottom plate by the webs are ess... Restrained distortional buckling is an important buckling mode of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ox beams(SCCBB)under the hogging moment.Rotational and lateral deformation restraints of the bottom plate by the webs are essential factors affecting SCCBB distortional buckling.Based on the stationary potential energy principle,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s for the rotational restraint stiffness(RRS)of the web upper edge as well as the RRS and the lateral restraint stiffness(LRS)of the bottom plate were derived.Also,the SCCBB critical moment formula under the hogging moment was derived.Using twenty specimens,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method is compared with the finite-element method.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method can effectively and accurately reflect the restraint effect of the studs,top steel flange,and other factors on the bottom plate.Both the RRS and the LRS have a nonlinear coupling relationship with the external loads and the RRS of the web’s upper edge.Under the hogging moment,the RRS of the web upper edge has a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SCCBB distortional buckling critical moment.With increasing RRS of the web upper edge,the SCCBB critical moment increases at first and then tends to be st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ox beams distortional buckling elastic rotational restraint boundary lateral restraint stiffness buckling mo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omaly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kinematics model and nonholonomic constraint of vehicle 被引量:1
18
作者 任孝平 蔡自兴 +1 位作者 陈白帆 余伶俐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4期1128-1132,共5页
A method used to detect anomaly and estimate the state of vehicle in driving was proposed.The kinematics model of the vehicle was constructed and nonholonomic constraint conditions were added,which refer to that once ... A method used to detect anomaly and estimate the state of vehicle in driving was proposed.The kinematics model of the vehicle was constructed and nonholonomic constraint conditions were added,which refer to that once the vehicle encounters the faults that could not be controlled,the constraint conditions are violated.Estimation equations of the velocity errors of the vehicle were given out to estimate the velocity errors of side and forward.So the stability of the whole vehicle could be judged by the velocity errors of the vehicle.Conclusions were validated through the vehicle experiment.This method is based on GPS/INS integrated navigation system,and can provide foundation for fault detections in unmanned autonomous veh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ematics model nonholonomic constraint error mapping state esti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