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用于电针及灌胃干预的大鼠动眼神经损伤模型
1
作者 魏鑫甜 苏畅 +1 位作者 范义飞 周凌云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93-1600,共8页
目的本研究复制现有大鼠颅内动眼神经损伤模型,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眶腔内钳夹动眼神经的方法,评价两种模型各自的优势。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实验动物,对2种不同动眼神经损伤模型制备方法进行术后不同干预对照研究。蝶腭孔入路组:自眼眶上... 目的本研究复制现有大鼠颅内动眼神经损伤模型,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眶腔内钳夹动眼神经的方法,评价两种模型各自的优势。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实验动物,对2种不同动眼神经损伤模型制备方法进行术后不同干预对照研究。蝶腭孔入路组:自眼眶上缘开口,钳夹动眼神经入眶起始段10 s。颅底入路组:咬除颞骨,钳夹动眼神经幕下段10 s。以模型大鼠成功率、存活率、生存状态为观察指标,评价大鼠模型对灌胃及眶内电针干预的适用性。结果成功率:造模24 h后蝶腭孔入路组成功12只,成功率92.31%(12/13);颅底入路组成功12只,成功率34.29%(12/35)。存活率:灌胃7天后:蝶腭孔入路组存活6只,存活率100.00%(6/6);颅底入路组存活4只,存活率66.67%(4/6)。眶内电针7天后:蝶腭孔入路组存活5只,存活率83.33%(5/6);颅底入路组存活3只,存活率50.00%(3/6)。大鼠生存状态(0-20分,分值越小状态越好):造模24 h后蝶腭孔入路组状态评分4.11±0.90,颅底入路组状态评分12.39±1.378;灌胃7天后蝶腭孔入路组状态评分2.50±1.05,颅底入路组状态评分14.50±0.58。眶内电针干预7天后蝶腭孔入路组状态评分2.00±1.22,颅底入路组状态评分15.33±0.58。造模24 h后蝶腭孔入路组模型鼠成功率、存活率和大鼠生存状态均优于颅底入路组(P<0.05);灌胃及眶内电针干预7天后蝶腭孔入路组大鼠存活率和生存状态优于颅底入路组大鼠(P<0.05)。结论经蝶腭孔入路制备的动眼神经损伤模型鼠更适用于灌胃及眶内电针干预后动眼神经损伤后神经修复基础研究,颅底入路制备的动眼神经损伤模型鼠更适用于动眼神经颅内段损伤后的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损伤模型 大鼠模型 神经修复 眶内电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