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用于电针及灌胃干预的大鼠动眼神经损伤模型
1
作者 魏鑫甜 苏畅 +1 位作者 范义飞 周凌云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93-1600,共8页
目的本研究复制现有大鼠颅内动眼神经损伤模型,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眶腔内钳夹动眼神经的方法,评价两种模型各自的优势。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实验动物,对2种不同动眼神经损伤模型制备方法进行术后不同干预对照研究。蝶腭孔入路组:自眼眶上... 目的本研究复制现有大鼠颅内动眼神经损伤模型,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眶腔内钳夹动眼神经的方法,评价两种模型各自的优势。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实验动物,对2种不同动眼神经损伤模型制备方法进行术后不同干预对照研究。蝶腭孔入路组:自眼眶上缘开口,钳夹动眼神经入眶起始段10 s。颅底入路组:咬除颞骨,钳夹动眼神经幕下段10 s。以模型大鼠成功率、存活率、生存状态为观察指标,评价大鼠模型对灌胃及眶内电针干预的适用性。结果成功率:造模24 h后蝶腭孔入路组成功12只,成功率92.31%(12/13);颅底入路组成功12只,成功率34.29%(12/35)。存活率:灌胃7天后:蝶腭孔入路组存活6只,存活率100.00%(6/6);颅底入路组存活4只,存活率66.67%(4/6)。眶内电针7天后:蝶腭孔入路组存活5只,存活率83.33%(5/6);颅底入路组存活3只,存活率50.00%(3/6)。大鼠生存状态(0-20分,分值越小状态越好):造模24 h后蝶腭孔入路组状态评分4.11±0.90,颅底入路组状态评分12.39±1.378;灌胃7天后蝶腭孔入路组状态评分2.50±1.05,颅底入路组状态评分14.50±0.58。眶内电针干预7天后蝶腭孔入路组状态评分2.00±1.22,颅底入路组状态评分15.33±0.58。造模24 h后蝶腭孔入路组模型鼠成功率、存活率和大鼠生存状态均优于颅底入路组(P<0.05);灌胃及眶内电针干预7天后蝶腭孔入路组大鼠存活率和生存状态优于颅底入路组大鼠(P<0.05)。结论经蝶腭孔入路制备的动眼神经损伤模型鼠更适用于灌胃及眶内电针干预后动眼神经损伤后神经修复基础研究,颅底入路制备的动眼神经损伤模型鼠更适用于动眼神经颅内段损伤后的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损伤模型 大鼠模型 神经修复 眶内电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联合高压氧治疗动眼神经损伤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翟名燕 张霆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38-740,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联合高压氧治疗动眼神经损伤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本组480例动眼神经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40例和观察组240例;对照组采用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联合高压氧治疗动眼神经损伤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本组480例动眼神经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40例和观察组240例;对照组采用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两组患者均以14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力恢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联合高压氧治疗动眼神经损伤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樟柳碱 穴位注射 高压氧 动眼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夹闭与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7
3
作者 谭海斌 黄光富 +3 位作者 张天 刘进平 李自力 王振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比较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两种方法治疗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mAA)所致动眼神经麻痹(ONP)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5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76例PcomAA同时伴有ON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 目的 比较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两种方法治疗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mAA)所致动眼神经麻痹(ONP)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5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76例PcomAA同时伴有ON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夹闭132例,血管内栓塞治疗4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动脉瘤大小、是否破裂、治疗间隔时间以及治疗时间、术前ONP程度及术后12个月的ONP恢复程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方法分析影响ONP恢复程度的因素.结果 176例PcomAA瘤患者中,最终ONP完全恢复137例(77.8%),部分恢复25例(14.2%),无恢复14例(8.0%).(1)手术夹闭组132例中,有SAH 73例,无SAH 59例,最终ONP完全恢复123例(93.2%),部分恢复7例(5.3%),无恢复2例(1.5%);血管内栓塞组44例中,有SAH 26例,无SAH 18例,最终ONP完全恢复14例(31.8%),部分恢复18例(40.9%),无恢复12例(27.3%).(2)对ONP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的治疗方法是ONP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OR=36.368,95%CI:7.556- 47.603,P<0.01).结论与血管内栓塞比较,手术夹闭使 PcomAA导致的ONP恢复疗效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眼神经损伤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开颅夹闭术 血管内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窦脑膜瘤致单纯动眼神经麻痹一例
4
作者 陈璐 鲁明 +1 位作者 万宇 樊东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657-658,共2页
患者男,48岁,主因“复视1年,右侧上睑下垂6个月”于2013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就诊人院。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左视时视物成双,右眼逐渐不能内收;症状进行性加重,逐渐出现右侧上睑下垂。1个月前患者自觉右侧面... 患者男,48岁,主因“复视1年,右侧上睑下垂6个月”于2013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就诊人院。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左视时视物成双,右眼逐渐不能内收;症状进行性加重,逐渐出现右侧上睑下垂。1个月前患者自觉右侧面部感觉异常。病程中无头痛、恶心、呕吐,无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既往高脂血症2~3年,未规律治疗;吸烟30年,40支/d;否认特殊药物及毒物接触史。家族史无特殊。神经系统查体:意识清楚,语言流利,高级皮质功能正常,脑膜刺激征阴性。视野无异常,右侧上睑下垂,睑裂4.0mm(左侧睑裂8.0mm),右侧上睑缘遮盖瞳孔约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海绵窦 动眼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