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动电位法研究镍的钝化行为实验改进谈大学化学实验改革 被引量:1
1
作者 程瑾宁 徐仲 +1 位作者 胡会利 张天云 《大学化学》 CAS 2007年第1期50-53,共4页
利用电化学分析仪测定镍在硫酸溶液中的钝化行为,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极化曲线,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重点就如何在实验过程中引发学生的开创性思维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实验改革 钝化行为 大学化学 动电位法 电化学分析仪 硫酸溶液 极化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动电位极化法的HRB500钢筋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林碧兰 徐玉野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45-50,共6页
采用循环动电位极化技术研究了HRB500钢筋在不同pH和Cl-含量的模拟混凝土孔隙液(SCP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并与HPB235钢筋作了对比.结果表明:当pH=12.5~10.5,或pH=12.5且NaCl含量为0~0.1%,或pH=11.5且NaCl含量≤0.01%,或pH=10.5且NaCl含... 采用循环动电位极化技术研究了HRB500钢筋在不同pH和Cl-含量的模拟混凝土孔隙液(SCP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并与HPB235钢筋作了对比.结果表明:当pH=12.5~10.5,或pH=12.5且NaCl含量为0~0.1%,或pH=11.5且NaCl含量≤0.01%,或pH=10.5且NaCl含量≤0.005%时,HRB500钢筋具有明显的钝化和再钝化现象,腐蚀特性随pH和Cl-变化不大,且与HPB235钢筋相近;随着腐蚀性的加强,HRB500钢筋对pH和Cl-的腐蚀敏感性大于HPB235钢筋;随着pH值的减小,钝化膜破坏的临界Cl-含量大幅度下降;腐蚀环境下HRB500与HPB235钢筋接触时,HRB500钢筋为阳极被加速腐蚀,HPB235钢筋为阴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B500钢筋 腐蚀 模拟混凝土孔隙液 循环电位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EPR法)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查小琴 梁健 +2 位作者 张欣耀 张亚军 张利娟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7-350,共4页
应用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EPR法)评价不锈钢复合板和低铬铁素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结果表明,以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测得的反向扫描与正向扫描电流密度最大值之比(ir/ia)评价堆焊不锈钢复合板00Cr17Ni14Mo2/20R复层晶间敏感性与传... 应用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EPR法)评价不锈钢复合板和低铬铁素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结果表明,以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测得的反向扫描与正向扫描电流密度最大值之比(ir/ia)评价堆焊不锈钢复合板00Cr17Ni14Mo2/20R复层晶间敏感性与传统H2SO4-CuSO4-Cu法测定的结果吻合甚好;评价爆炸复合板复层06Cr13R低铬铁素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与草酸浸蚀法测定的也一致.说明该法可以成功用于定性、定量地评价不锈钢复合板和低铬铁素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电位再活化(EPR) 晶间腐蚀 不锈钢复合板 低铬铁素体不锈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评价UNS N08811的晶间腐蚀敏感性 被引量:3
4
作者 钟强 钱炯 +5 位作者 周宇宾 朱建平 王宝顺 吕越 张洁洁 WANG Chun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3-27,45,共6页
目前对UNS N08811合金晶间腐蚀性能的研究较少。为此,采用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DLEPR),表征UNS N08811合金的晶间腐蚀敏感性,研究介质成分、试验温度、扫描速率及钝化回扫电位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优选出合适的试验参数(试验介质:0.5 ... 目前对UNS N08811合金晶间腐蚀性能的研究较少。为此,采用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DLEPR),表征UNS N08811合金的晶间腐蚀敏感性,研究介质成分、试验温度、扫描速率及钝化回扫电位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优选出合适的试验参数(试验介质:0.5 mol/L H_(2)SO_(4)+0.005 mol/L KSCN,试验温度:30℃,扫描速率:6V/h,钝化回扫电位:0.4 V)。使用优化后的DL-EPR法和化学浸泡法测试不同敏化时间对UNS N08811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结果一致表明:随着敏化时间的延长,UNS N08811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逐渐增大;优化后的DL-EPR法可快速定量评价UNS N08811合金的晶间腐蚀敏感性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S N08811 双环电化学电位再活化 晶间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电位脉冲法检测汽轮机转子钢的敏化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胜寒 丁兆勇 王秀梅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2-313,共2页
采用恒电位脉冲技术(Potentiostatic Pulse Test,简称PPT)对转子钢的敏化进行检测,并与传统的动电位再活化(Electrochemical Polarization Reactivation,简称EPR)法进行了比较。由于转子钢敏化度有的较高,经过双环EPR实验后在电极表面... 采用恒电位脉冲技术(Potentiostatic Pulse Test,简称PPT)对转子钢的敏化进行检测,并与传统的动电位再活化(Electrochemical Polarization Reactivation,简称EPR)法进行了比较。由于转子钢敏化度有的较高,经过双环EPR实验后在电极表面发生较严重的孔蚀,这必然使得EPR法测定不准确,而经恒电位脉冲法实验后的同一电极则未发现明显的孔蚀现象,从而保证了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并且恒电位脉冲法具有测定速度快、对试样损伤小,测定结果更准确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转子 电位脉冲技术 电位再活化 敏化 转子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钼杂多酸-L-半胱氨酸自组装超分子pH敏感膜电位传感器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升富 杜丹 邹其超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5-258,共4页
采用动电位静电吸附法制备了 Keggin型磷钼杂多酸 -L-半胱氨酸自组装超分子膜修饰金电极(PMo1 2 -L-Cys/ Au膜电极 ) ,探讨了成膜机理 .水平衰减全反射 (ATR) FTIR光谱技术研究表明 ,超分子膜的形成是通过 PMo1 2 O3- 40 阴离子与 L -Cy... 采用动电位静电吸附法制备了 Keggin型磷钼杂多酸 -L-半胱氨酸自组装超分子膜修饰金电极(PMo1 2 -L-Cys/ Au膜电极 ) ,探讨了成膜机理 .水平衰减全反射 (ATR) FTIR光谱技术研究表明 ,超分子膜的形成是通过 PMo1 2 O3- 40 阴离子与 L -Cys中的— NH+ 3阳离子之间静电作用实现 .与溶液中 PMo1 2 O3- 40 相比 ,超分子膜能在较宽的 p H范围内稳定存在 ,并对 H+ 有灵敏的电位响应 ,测定了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超分子膜 pH电位传感器 磷钼杂多酸 L-半胱氨酸 电位静电吸附 PH电极 化学修饰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镍和铜钴合金电极在碱性介质中的光电化学 被引量:13
7
作者 周国定 Kamkin A N 廖强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14-618,共5页
用动电位伏安法对含镍量10%、30%和50%的铜镍合金以及含钴量5.1%、9.7%、15%、25%和40%的铜钴合金电极在硼砂-硼酸缓冲溶液(pH 8.5)中的光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铜镍合金和铜钴合金均显示p-型光响应,铜镍合金的光响应来自Cu2... 用动电位伏安法对含镍量10%、30%和50%的铜镍合金以及含钴量5.1%、9.7%、15%、25%和40%的铜钴合金电极在硼砂-硼酸缓冲溶液(pH 8.5)中的光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铜镍合金和铜钴合金均显示p-型光响应,铜镍合金的光响应来自Cu2O,铜钴合金的光响应来自Cu2O和氧化钴.含镍量10%和30%的铜镍合金电极以及含钴量5.1%铜钴合金电极的最大光电流iph,max均大于纯铜电极,含钴量15%、25%和40%的铜钴合金电极以及含镍量50%的铜镍合金电极由于电极表面相当一部分面积分别被氧化钴和氧化镍所占有,iph,max小于纯铜电极.铜镍合金电极的φv值(电位负向扫描过程中电极表面完全还原为Cu时的电位)负于纯铜电极,而铜钴合金电极的φv值与纯铜电极大致相等,NiO的存在致使铜镍合金表面Cu2O膜具有更大的稳定性.从光电化学角度通过φv和iph,max反映铜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与交流阻抗法测得的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镍合金 铜钴合金 光电化学 金属表面膜 交流阻抗 腐蚀 电极 碱性介质 耐蚀性能 电位伏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阳极氧化膜在中性NaCl溶液中的亚稳态点蚀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赵景茂 白志君 左禹 《电化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84-188,共5页
 使用动电位极化法,电化学噪声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工业纯铝L2经不同电流密度阳极氧化和不同方法封闭后于1mol/LNaCl中性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阳极氧化能大大提高L2的耐蚀性,但当氧化膜较薄或氧化膜经长时间在溶液中浸泡后,试...  使用动电位极化法,电化学噪声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工业纯铝L2经不同电流密度阳极氧化和不同方法封闭后于1mol/LNaCl中性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阳极氧化能大大提高L2的耐蚀性,但当氧化膜较薄或氧化膜经长时间在溶液中浸泡后,试样表面仍能发生亚稳态点蚀,并在极化曲线上出现电流振荡和电位振荡.扫描电镜观察则表明,这些亚稳态点蚀孔径一般小于10μm,主要产生在膜中的金属间化合物周围.若氧化膜厚度增加或使用沸水和重铬酸盐封闭,均可有效地抑制亚稳态点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氧化膜 中性NaCl溶液 亚稳态点蚀 电位极化 电化学噪声 扫描电镜 氯化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钢在烷醇胺的CO_2饱和溶液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2
9
作者 冯绪文 郭兴蓬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7-19,共3页
采用动电位扫描法、电化学阻抗等电化学方法 ,研究了在 80℃ ,0 .1MPa条件下 ,3mol/L的乙醇胺 (MEA)、二乙醇胺 (DEA)和 2 氨基 1 丁醇 (ABT)三种烷醇胺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探讨了烷醇胺的CO2
关键词 碳钢 烷醇胺 CO2饱和溶液 腐蚀电化学行为 电位扫描 电化学阻抗 电化学方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啉类缓蚀剂的结构特性及其缓蚀性能 被引量:11
10
作者 沈长斌 薛钰芝 《大连铁道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88-91,共4页
研究了咪唑啉类缓蚀剂的结构特性、常用的合成路线及其工业化应用的背景。在模拟油田注水环境下,应用静态失重实验,动电位极化曲线,测定了IMC-5咪唑啉类缓蚀剂在不同添加浓度情况下的对低碳钢(A3)腐蚀的缓蚀效率,确定了最佳添加浓度,并... 研究了咪唑啉类缓蚀剂的结构特性、常用的合成路线及其工业化应用的背景。在模拟油田注水环境下,应用静态失重实验,动电位极化曲线,测定了IMC-5咪唑啉类缓蚀剂在不同添加浓度情况下的对低碳钢(A3)腐蚀的缓蚀效率,确定了最佳添加浓度,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为咪唑啉缓蚀剂系列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啉 缓蚀剂 油田注水环境 电位极化曲线 缓蚀效率 电位极化 静态失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沸盐酸中N─80合金的某些新型酸化缓蚀剂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M.A Quraishi 刘晓楠 《石油石化节能》 2002年第12期35-37,共3页
实验室合成了三种新的有机缓蚀剂 ,其名称为 :双亚肉桂基丙酮 (DCA)、双亚水杨基丙酮 (DSA )和双亚香草基丙酮(DVA) ,并应用失重法对它们在浓度为 15 %的沸盐酸 (HCl)中的N80合金进行了腐蚀抑制行为的研究。DSA表现出最佳的缓蚀性能 ,... 实验室合成了三种新的有机缓蚀剂 ,其名称为 :双亚肉桂基丙酮 (DCA)、双亚水杨基丙酮 (DSA )和双亚香草基丙酮(DVA) ,并应用失重法对它们在浓度为 15 %的沸盐酸 (HCl)中的N80合金进行了腐蚀抑制行为的研究。DSA表现出最佳的缓蚀性能 ,缓蚀率达到 98 7%。动电位极化法研究表明所有的这三种有机化合物皆为混合型缓蚀剂 ,所有的这三种化合物在N 80合金表面的吸附符合Temkin吸附等温方程。添加碘化钾 ,三种缓蚀剂皆表现出相应的协同效应。同时也在浸泡时间为2 4h的情况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缓蚀剂 盐酸 N─80合金 电位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式复合管内衬材料的耐晶间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江龙 李华军 +4 位作者 李奇 吴泽 马靖斐 边天军 徐超凡 《石化技术》 CAS 2016年第1期9-11,共3页
本文通过介绍机械式复合管的结构特点、晶间腐蚀机理和晶间腐蚀试验方法。通过草酸电解试验和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对四种内衬材料304、316L、2205和825进行了耐晶间腐蚀性能对比试验。四种内衬材料的晶间腐蚀敏感性由小到大排序:8... 本文通过介绍机械式复合管的结构特点、晶间腐蚀机理和晶间腐蚀试验方法。通过草酸电解试验和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对四种内衬材料304、316L、2205和825进行了耐晶间腐蚀性能对比试验。四种内衬材料的晶间腐蚀敏感性由小到大排序:825<2205<316L<304,试验结论为机械式复合管的内衬选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管 内衬材料 晶间腐蚀 草酸电解试验 双环电化学电位再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