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7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证素辨证理论的情志病证动物模型评价的理论构想及实现路径探究
1
作者 魏盛 李自发 +3 位作者 耿希文 张浩 王新宇 胡明会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29,共4页
现阶段情志病证理论发展滞后及针对性药物开发落后的主要原因即是缺乏合适有效的动物模型,其中模型评价又是情志病证动物模型制备中关键及难点。中医药理论中证素辨证理论与动物行为学中行为要素理论深为契合,有望带来相关领域理论变革... 现阶段情志病证理论发展滞后及针对性药物开发落后的主要原因即是缺乏合适有效的动物模型,其中模型评价又是情志病证动物模型制备中关键及难点。中医药理论中证素辨证理论与动物行为学中行为要素理论深为契合,有望带来相关领域理论变革及方法学进步。基于此背景,系统梳理并厘清情志病证动物模型评价的理论构想,即借助中医证素辨证理论的思维模式为指导,尝试建立完整的模型评价体系。并指出基于证素辨证理论的情志病证动物模型评价的实现路径,即自然状态下行为要素采集及时序分析、应激状态下异常行为表型鉴定分析、模型动物证候判别的等效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素辨证理论 情志病证动物模型 理论构想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股动脉结扎诱导下肢缺血后骨质疏松症的动物模型构建与评价
2
作者 王莉 梁嘉敏 +2 位作者 苏元港 赵劲民 刘倩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第1期176-178,共3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与评价小鼠股动脉结扎诱导下肢缺血后骨质疏松症的动物模型。7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造模组和对照组。在股动脉主干近端进行双重结扎小鼠作为造模组;仅切开皮肤小鼠作为对照组。术后,分别比较小鼠下肢... 本研究旨在建立与评价小鼠股动脉结扎诱导下肢缺血后骨质疏松症的动物模型。7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造模组和对照组。在股动脉主干近端进行双重结扎小鼠作为造模组;仅切开皮肤小鼠作为对照组。术后,分别比较小鼠下肢血流、小鼠行为学和小鼠骨量的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成功构建小鼠股动脉结扎诱导下肢缺血后骨质疏松症模型,该模型骨丢失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结扎 缺血 骨质疏松症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价方法研究
3
作者 杜利莉 章丹宁 +1 位作者 薛梅 卞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8,共8页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揭示中医基础理论、促进中医药临床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目前,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多样,评价标准不一。基于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以临床常见的心气虚证、肝郁证、脾...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揭示中医基础理论、促进中医药临床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目前,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多样,评价标准不一。基于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以临床常见的心气虚证、肝郁证、脾气虚证、肺气虚证、肾阳虚证为代表,总结分析近年来最常用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构建及评价方法,为建立更为科学客观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构建方法及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证候 动物模型 构建 评价 心气虚证 肝郁证 脾气虚证 肺气虚证 肾阳虚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筋膜触发点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研究进展
4
作者 宋晓慧 刘琳 刘世轩 《山东医药》 2025年第1期139-143,共5页
肌筋膜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软组织疼痛,其关键特征是肌筋膜触发点的出现。目前,肌筋膜触发点的形成机制尚不明确,筛选和建立有肌筋膜触发点的动物模型是研究肌筋膜触发点的形成机制、干预和治疗方法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目前建立肌... 肌筋膜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软组织疼痛,其关键特征是肌筋膜触发点的出现。目前,肌筋膜触发点的形成机制尚不明确,筛选和建立有肌筋膜触发点的动物模型是研究肌筋膜触发点的形成机制、干预和治疗方法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目前建立肌筋膜触发点动物模型方法有物理干预、化学干预、物理结合化学干预及自身存在肌筋膜触发点的动物造模,通过对研究中常用的肌筋膜触发点动物模型造模方法进行讨论和总结,或可为肌筋膜触发点动物造模方法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并为肌筋膜触发点形成机制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筋膜触发点 肌筋膜疼痛 动物模型 造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荨麻疹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丹丹 覃骊兰 《西部中医药》 2025年第1期105-109,共5页
从实验动物选择、动物模型制备方法、动物模型评价指标及中医证候模型评价等方面对荨麻疹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进行综述,指出荨麻疹中医证候实验动物模型的构建以中医证候为基础,使实验动物呈现出与某一中医证候相符的症状,再进行荨... 从实验动物选择、动物模型制备方法、动物模型评价指标及中医证候模型评价等方面对荨麻疹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进行综述,指出荨麻疹中医证候实验动物模型的构建以中医证候为基础,使实验动物呈现出与某一中医证候相符的症状,再进行荨麻疹模型造模,即可构建合适的荨麻疹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对中医药治疗荨麻疹作用机理的研究及中药新药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中医证候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在自身免疫病中应用的探讨
6
作者 张宇曦 王韬 梁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自身免疫病是一类由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和细胞引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涉及遗传、环境、免疫等多方面因素。中医药在治疗自身免疫病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辨证施治的理念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然而,中... 自身免疫病是一类由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和细胞引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涉及遗传、环境、免疫等多方面因素。中医药在治疗自身免疫病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辨证施治的理念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然而,中医药的多成分、多功能性使其现代研究面临挑战。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在自身免疫病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先从病因学模型、病理学模型和病因病理结合模型三方面概述了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类型,并以自身免疫病为例列举了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应用现状、优势及其面临的挑战,最后探讨新颖的人源化动物在模拟中医证候、评价中药疗效及阐明作用机制中的作用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自身免疫病 中医证候 病因学模型 病理学模型 病因病理结合模型 人源化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前病变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颖 矫健鹏 +3 位作者 徐晶钰 刘煊 王晓炜 岳小强 《现代中医药》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中医药在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进行PLGC相关实验研究的前提。文章从模型动物选择、胃癌前病变疾病模型和病证结合模型三方面,对近年来PLGC病证结合模型的... 中医药在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进行PLGC相关实验研究的前提。文章从模型动物选择、胃癌前病变疾病模型和病证结合模型三方面,对近年来PLGC病证结合模型的制备方法进行了归纳分析,介绍了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肝胃气滞、脾胃湿热和胃络瘀血5个常见PLGC病证结合模型的造模方法,并对当前模型制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思考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动物模型 病证结合 慢性萎缩性胃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构建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田家华 索小涛 +2 位作者 马晨曦 郑丽红 王海强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111-114,共4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UC诊断尚无金标准,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肠镜检查及肠组织病理检查等综合分析。但UC病程往往较长,病情迁延难愈,缓解期与...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UC诊断尚无金标准,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肠镜检查及肠组织病理检查等综合分析。但UC病程往往较长,病情迁延难愈,缓解期与活动期交替出现,病例收集和随访难度较大。而UC动物模型可模拟UC肠黏膜屏障损伤、肠道炎症状态及菌群紊乱情况。因此,通过构建合理的动物模型对揭示UC的发病机制、探索高效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目前,UC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主要有诱导法、基因敲除法和联合法。根据诱导剂不同,诱导法可分为化学药物诱导法、微生物诱导法和食物诱导法。根据敲除基因不同,基因敲除法可分为屏障蛋白基因敲除法和抗炎因子基因敲除法。而联合法一般采取两种及以上方法构建UC动物模型。这些模型构建方法各有利弊,应根据自身实验需求和实验条件选择最适合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动物模型 诱导法 基因敲除法 联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檀盛 邓强 +7 位作者 李建花 张彦军 王鹏 郭铁峰 罗林钊 马平怡 杜磊 姚兴璋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7期103-107,共5页
通过分析文献,发现目前常用的腰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自体髓核移植法、等离子消融术、基因敲除法及机械损伤法。这些方法能够模拟人类IDD的病理生理过程,为研究疾病机制和新的治疗... 通过分析文献,发现目前常用的腰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自体髓核移植法、等离子消融术、基因敲除法及机械损伤法。这些方法能够模拟人类IDD的病理生理过程,为研究疾病机制和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有力支持。但目前的动物模型仍存在许多局限性,如模型建立难度大、费时费力、缺乏长期随访等。未来应改进现有模型,提高其仿真度和可重复性,寻找更准确的疾病模拟方法。同时,还需要开展更多关于IDD发病机制和治疗的基础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动物模型 造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方式注射乳腺癌细胞构建的乳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对比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毛昀 蔡亚芳 +4 位作者 褚雪镭 薛鹏 曹文 朱世杰 仇永妹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9-42,共4页
目的 对比观察经左心室、胫骨骨髓腔和尾动脉注射乳腺癌细胞构建的乳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方法取BALC/c裸小鼠24只,随机分为左心室注射组、胫骨注射组、尾动脉注射组各8只,使用人源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luc分别进行左心室注射、胫骨... 目的 对比观察经左心室、胫骨骨髓腔和尾动脉注射乳腺癌细胞构建的乳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方法取BALC/c裸小鼠24只,随机分为左心室注射组、胫骨注射组、尾动脉注射组各8只,使用人源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luc分别进行左心室注射、胫骨骨髓腔注射、尾动脉注射构建乳腺癌骨转移模型;取BALC/c普通小鼠16只,随机分为胫骨注射组、尾动脉注射组各8只,使用鼠源性乳腺癌细胞4T1-luc分别进行胫骨骨髓腔注射、尾动脉注射构建乳腺癌骨转移模型。采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观察模型建立和骨转移发生情况;取肿瘤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1)MDA-MB-231-luc细胞左心室注射组小鼠死亡1只,其他造模方式小鼠全部存活。小动物活体成像及HE染色显示,左心室注射组造模成功率60%左右,裸鼠造模后第20天显示荧光信号散在分布于小鼠全身,少量肿瘤细胞浸入骨组织、骨质破坏较少;胫骨注射组可见双侧胫骨荧光信号,骨质破坏明显、肿瘤细胞呈团状生长;尾动脉注射组显示荧光信号在双侧肺部,未见明显骨转移病灶。(2)4T1-luc细胞注射后小鼠全部存活,造模后第10天活体成像显示两组荧光信号均较强,尾动脉注射组肿瘤细胞定植于双侧股骨以及尾背部,肿瘤细胞包绕骨组织生长,持续侵蚀骨质;胫骨注射组荧光信号显像在双侧胫骨,胫骨浸润大量乳腺癌细胞,并呈外向型生长,形态异常、细胞排列紧密,肿瘤灶可见少量片状骨组织。结论 采用MDA-MB-231-luc细胞、4T1-luc细胞左心室注射、胫骨骨髓腔注射和尾动脉注射造模均能够形成骨转移,但造模成功率、病理状态具有一定差异;胫骨骨髓腔注射法成功率最高,左心室注射法、尾动脉注射法能够早期模拟骨转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骨转移 肿瘤移植 动物模型 注射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少症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安彦 王红梅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72-76,共5页
肌少症是与增龄相关的肌肉质量减少和功能减退,其增加了摔倒、骨折、死亡及住院等风险,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构建动物模型是开展肌少症发病机制、临床干预及治疗方案设计研究的基础。由于肌少症表型的复杂性,使得选择合适的造模方法... 肌少症是与增龄相关的肌肉质量减少和功能减退,其增加了摔倒、骨折、死亡及住院等风险,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构建动物模型是开展肌少症发病机制、临床干预及治疗方案设计研究的基础。由于肌少症表型的复杂性,使得选择合适的造模方法、构建恰当的动物模型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肌少症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相关进展,为开展肌少症发病机制、预防、治疗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动物模型 造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肌瘤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12
作者 付涛 谢娟 +3 位作者 韩伟 黄国宁 武丽红 杨振山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1,共5页
子宫肌瘤是一种由平滑肌病变引起的良性单克隆肿瘤,目前子宫肌瘤的病因尚未明确,实验动物模型作为研究子宫肌瘤的主要工具,对阐明其发生、发展机制,研究药物治疗手段尤为重要。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查阅及整理,总结了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一种由平滑肌病变引起的良性单克隆肿瘤,目前子宫肌瘤的病因尚未明确,实验动物模型作为研究子宫肌瘤的主要工具,对阐明其发生、发展机制,研究药物治疗手段尤为重要。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查阅及整理,总结了子宫肌瘤相关的致病因素及建立子宫肌瘤动物模型的方法。该研究进展对子宫肌瘤自发性动物模型、诱发性动物模型、异种移植动物模型以及基因工程动物模型进行概述,并对其优缺点进行探讨,旨在为科研人员建立更科学、严谨、实用的子宫肌瘤动物模型提供参考,为研究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致病因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肥胖动物模型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祁木森 王莉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3期27-31,36,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肥胖动物模型的造模要素及检测指标,为建立简单易行且符合发病机制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0日收录的肥胖动物实验文献,通过纳入及排除标准整理归纳实验动... 目的通过研究肥胖动物模型的造模要素及检测指标,为建立简单易行且符合发病机制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0日收录的肥胖动物实验文献,通过纳入及排除标准整理归纳实验动物种类、造模方式、检测指标、方法等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筛选纳入文献共204篇,肥胖动物实验造模多选用SD大鼠;造模方式多为饮食诱导,饮食诱导以高脂饲料为主,化学诱导药物以谷氨酸钠为主;检测指标包括血清生化指标、组织病理学、相关指数等。结论肥胖动物实验通常选用SD大鼠,饮食诱导以配比不同的高脂饲料为主,化学诱导为谷氨酸钠皮下注射,手术诱导选择双卵巢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动物模型 数据挖掘 检测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相关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14
作者 孙绮悦 郭姗姗 +7 位作者 赵荣华 包蕾 耿子涵 李舒冉 徐英莉 张敬升 崔晓兰 孙静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3期241-245,252,共6页
目的综述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相关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AR的发病机制及药物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查阅,从AR模型动物的种类、特点、模型种类、建模方法、模型成功的标准和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总结... 目的综述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相关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AR的发病机制及药物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查阅,从AR模型动物的种类、特点、模型种类、建模方法、模型成功的标准和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变应性鼻炎相关动物模型包括西医病理模型和中医病症结合模型,动物选择多使用豚鼠、小鼠、大鼠、新西兰兔等。结论总结已有AR动物模型的种类、方法和评价指标以及在AR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可为后续AR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动物模型 机制 评价指标 豚鼠 小鼠 大鼠 新西兰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动物模型药效评价体系研究羚羊感冒口服液儿童用药剂量
15
作者 孙绮悦 赵荣华 +7 位作者 包蕾 郭姗姗 耿子涵 李舒冉 徐英莉 张敬升 崔晓兰 孙静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确定羚羊感冒口服液儿童用药的有效性和最佳剂量范围,增加其儿童用法用量,为儿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多动物模型药效评价体系,采用反映主要功能主治的5种相应幼龄动物模型,包括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致小鼠肺炎模型;冰醋酸致... 目的确定羚羊感冒口服液儿童用药的有效性和最佳剂量范围,增加其儿童用法用量,为儿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多动物模型药效评价体系,采用反映主要功能主治的5种相应幼龄动物模型,包括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致小鼠肺炎模型;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急性炎症模型;氨水雾化致小鼠咳嗽模型;冰醋酸致小鼠疼痛模型;脂多糖(LPS)致家兔发热模型,分别观察羚羊感冒口服液的人用剂量(儿童)0.1、0.2、0.4、0.6、0.8、1.0mL·kg^(-1)·d^(-1)6个剂量组抗病毒、抗炎、止咳、镇痛及解热的有效性,按体表面积换算公式换算为动物用量:小鼠用量分别为1、2、4、6、8、10 mL·kg^(-1)·d^(-1);家兔用量分别为0.3、0.6、1.2、1.8、2.4、3.0 mL·kg^(-1)·d^(-1)。最终根据结果确定儿童最佳剂量范围。结果羚羊感冒口服液在所试剂量范围内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鼠肺指数、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小鼠咳嗽次数及扭体次数、降低家兔体温,其中发挥稳定药效的剂量范围分别为4.0~8.0 mL·kg^(-1)·d^(-1)和1.2~2.4m L·kg^(-1)·d^(-1),相当于人用剂量0.4~0.8 m L·kg^(-1)·d^(-1)。结论羚羊感冒口服液在0.4~0.8 mL·kg^(-1)·d^(-1)剂量范围内产生稳定有效的抗病毒、抗炎、止咳、镇痛及解热作用,换算成不同年龄小儿临床推荐用量为1~3岁:每次5 mL、每日1~2次;4~6岁:每次5 mL、每日1~3次;7~12岁:每次5 mL、每日2~4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羚羊感冒口服液 儿童 抗病毒 抗炎 镇痛 止咳 解热 动物模型 小鼠 家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代谢的损伤防护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冯杨梦晓 德央 +5 位作者 任青兮 周志磊 姬中伟 罗桑江才 松桂花 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8-306,共9页
我国酒类产品消费市场日益庞大,与此同时也伴随着日益增加的健康风险。该文阐述了酒精在人体吸收、转运、排泄和分解的具体过程,分析了在此过程中可能对人体组织和器官造成的损伤。综述了能够减轻酒精损伤和加速醒酒解酒的功能活性物质... 我国酒类产品消费市场日益庞大,与此同时也伴随着日益增加的健康风险。该文阐述了酒精在人体吸收、转运、排泄和分解的具体过程,分析了在此过程中可能对人体组织和器官造成的损伤。综述了能够减轻酒精损伤和加速醒酒解酒的功能活性物质,并归纳总结了对应的作用机理。此外,对目前在研究中使用范围较广的酒精代谢动物模型进行了介绍,包括模式动物的选择、造模方法的优化以及早期生物标志物的识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代谢 酒精性肝损伤 活性功能物质 醒酒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金佳敏 巩倩 庄乐南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类以一侧或双侧心室扩张和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原因包括遗传性的基因突变及多种继发因素。人类DCM动物模型涉及小鼠、大鼠、斑马鱼、猪等多种实验动物,一般通过基因编辑...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类以一侧或双侧心室扩张和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原因包括遗传性的基因突变及多种继发因素。人类DCM动物模型涉及小鼠、大鼠、斑马鱼、猪等多种实验动物,一般通过基因编辑、药物诱导、自身免疫缺陷诱导、病毒感染等方法构建。借助DCM动物模型,研究者对该病的致病机制和治疗靶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简述了人类DCM的病理特征、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特征,对近年来DCM动物模型的种类和构建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优化造模方法与推动治疗研究提出了新的展望。基于DCM动物模型的治疗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DCM的发生机制,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疾病动物模型 生物治疗 基因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病证结合探讨常见脾胃病动物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颖初 崔一然 汪红兵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6期34-37,共4页
动物实验对促进新药研发和明确药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病证结合动物实验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广泛应用,动物模型的构建与评价体系也在逐步完善。脾胃系疾病发病率高,不易治愈,中医药治疗脾胃病具有独特优势,为深入研究... 动物实验对促进新药研发和明确药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病证结合动物实验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广泛应用,动物模型的构建与评价体系也在逐步完善。脾胃系疾病发病率高,不易治愈,中医药治疗脾胃病具有独特优势,为深入研究中医中药治疗脾胃病的分子机制及药效效果,制备其相关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意义重大。单纯西医疾病模型具有一定局限性,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符合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对脾胃病的病机阐明和新药研发尤为重要。因此,笔者通过对常见脾胃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各证候的构建方法和评价系统进行归纳总结,阐述脾胃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发展概况和建立特点,以期解决动物实验模型病证评价指标的关键问题,完善病证造模与测量标准,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依据,推动中医药治疗脾胃病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证结合 动物模型 脾胃病 实验 评价体系构建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慢性肾脏病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研究现状
19
作者 邓延莉 李宜为 +3 位作者 许东贤 欧源术 文皑巍 吴巍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749-752,I0010,共5页
慢性肾脏病(CKD)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恶性肿瘤之后的又一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病。本文针对IgA肾病、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肾间质性纤维化及其他相关性肾病按照诱发性动物模型、自发性动物模型及基因修饰动物模型三种常见造... 慢性肾脏病(CKD)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恶性肿瘤之后的又一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病。本文针对IgA肾病、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肾间质性纤维化及其他相关性肾病按照诱发性动物模型、自发性动物模型及基因修饰动物模型三种常见造模方法分类,总结归纳出目前最常用的造模方法,为CKD动物模型造模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动物模型建立 造模方法 心血管疾病 肾病综合征 IGA肾病 糖尿病肾病 诱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文瑞 杨爽 吕新亮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4期106-111,共6页
通过对近年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实验动物模型进行综述,总结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动物模型造模方法,指出单纯中医证型模型、中医病证结合模型、中医病病结合模型是类风湿关节炎常见中医模型制备方法,可建立与人类相似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的动物模... 通过对近年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实验动物模型进行综述,总结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动物模型造模方法,指出单纯中医证型模型、中医病证结合模型、中医病病结合模型是类风湿关节炎常见中医模型制备方法,可建立与人类相似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的动物模型,但同时存在制作方法简单、标准不统一、不能反映病证本质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证型 动物模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