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炎支原体动物感染模型的建立及病原感染控制现状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小庚 辛德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9-282,共4页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动物感染模型 控制现状 病原感染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常见病原体 呼吸道感染 抗生素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动物感染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2
作者 罗丹 刘芮 +8 位作者 高玉龙 李凯 刘长军 祁小乐 崔红玉 张艳萍 潘青 高立 王笑梅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2-387,422,共7页
为了建立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动物感染模型,本研究利用NDRV代表株SD19/6201,分别以10^(5.0)ELD_(50)/0.1 mL(低剂量)和10^(6.0) ELD_(50)/0.1 mL(高剂量)感染14日龄、21日龄SPF麻鸭,分别于感染后第5 d、第7 d迫杀雏鸭,观察脾脏剖检... 为了建立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动物感染模型,本研究利用NDRV代表株SD19/6201,分别以10^(5.0)ELD_(50)/0.1 mL(低剂量)和10^(6.0) ELD_(50)/0.1 mL(高剂量)感染14日龄、21日龄SPF麻鸭,分别于感染后第5 d、第7 d迫杀雏鸭,观察脾脏剖检变化并统计其病变率。结果显示,14日龄雏鸭低剂量感染组在感染后第5 d脾脏病变以出血点/斑为主,病变率为70%(7/10),感染后第7 d脾脏上述病变更加明显,病变率为80%(8/10);高剂量感染组雏鸭剖检脾脏病变比低剂量感染组明显,出现黄白色坏死灶,感染后第5 d、第7 d脾脏病变比率分别为100%(10/10)和90%(9/10)。21日龄低剂量感染组雏鸭感染后第5 d、第7 d脾脏出血或坏死的比率明显低于相同剂量的14日龄雏鸭感染组,脾脏病变率分别为60%(6/10)和40%(4/10),高剂量感染组雏鸭感染后第5 d、第7 d脾脏出现出血、坏死的比率均为80%(8/10)。14日龄和21日龄雏鸭感染后第5 d不同剂量感染组脾脏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后第7 d各感染组雏鸭脾脏肿大程度有所恢复,脾脏指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但脾脏坏死症状并未恢复。脾脏病理变化结果显示,与14日龄雏鸭感染组相比,21日龄雏鸭感染组脾脏组织病理变化程度更轻,与剖检病变基本一致。采用TaqMan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各组雏鸭脾脏病毒载量,结果显示,感染后第5 d即可在各感染组雏鸭脾脏中检测到大量的病毒,且14日龄雏鸭感染组脾脏病毒载量高于21日龄雏鸭感染组,各日龄感染雏鸭高剂量感染组脾脏病毒载量均高于低剂量感染组。以上结果表明,NDRV对14日龄雏鸭最佳感染剂量是10^(5.0)ELD_(50)/0.1 mL,NDRV对21日龄雏鸭最佳感染剂量是10^(6.0) ELD_(50)/0.1 mL,最佳剖检时间为感染后第7 d。本研究首次建立了NDRV动物感染模型,为该病毒后期疫苗质量标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 动物感染模型 感染剂量 脾脏出血或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呼肠孤病毒动物感染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3
作者 毛雅元 王寿山 +5 位作者 张立霞 康亚男 陈冰 吕茂杰 何召庆 杨保收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0-213,共4页
本试验旨在建立鸡病毒性关节炎动物感染模型,为疫苗效力检验奠定基础。试验采用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AV2311强毒株和ARV T98强毒株,分别以102.0、103.0、103.5、104.5和105.5 ELD50/0.2mL剂量感染49日龄SPF鸡,感染后观察10d... 本试验旨在建立鸡病毒性关节炎动物感染模型,为疫苗效力检验奠定基础。试验采用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AV2311强毒株和ARV T98强毒株,分别以102.0、103.0、103.5、104.5和105.5 ELD50/0.2mL剂量感染49日龄SPF鸡,感染后观察10d,每天观察、检查接种鸡足垫、小腿或跗关节的肿胀、跛行及红肿情况,于感染后6d采血,感染后10d剖检,应用ELISA检测方法测定血清抗体。结果显示,105.5和104.5 ELD50/0.2mL感染剂量鸡发病率均达100%,鸡足垫肿胀严重,呈暗红色或紫色,AV2311株症状稍轻于T98株;103.5 ELD50/0.2mL感染剂量鸡发病率为90%,103.0和102.0 ELD50/0.2mL感染剂量鸡发病率为80%。ELISA检测结果显示,2毒株104.5和105.5 ELD50/0.2mL感染剂量血清抗体均为阳性。试验结果表明,ARV T98株毒力强,具有好的免疫原性,最佳感染剂量为104.0 ELD50/0.2mL,为鸡病毒性关节炎疫苗质量标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呼肠孤病毒 动物感染模型 肿胀 跛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兔球虫混合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病理学观察
4
作者 姜龙龙 周凯鹏 +2 位作者 张雯 韩利方 闫文朝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5,共7页
为探究多种球虫感染对兔的致病性,本研究选取从一只腹泻病兔的盲肠内容物中分离得到的6种兔球虫孢子化卵囊,对32日龄的无球虫兔进行感染,成功构建了兔球虫混合感染的动物模型。相对于不感染对照组,接种5.0×10^(4)或1.0×10^(5... 为探究多种球虫感染对兔的致病性,本研究选取从一只腹泻病兔的盲肠内容物中分离得到的6种兔球虫孢子化卵囊,对32日龄的无球虫兔进行感染,成功构建了兔球虫混合感染的动物模型。相对于不感染对照组,接种5.0×10^(4)或1.0×10^(5)个孢子化卵囊的兔出现明显的增重降低,采食量下降,腹泻和死亡等症状。空肠、回肠和结肠等部位寄生有大量球虫不同内生发育阶段虫体,并出现明显的出血、肠黏膜增厚和坏死等病变,肠道病变结果与接种球虫的种类基本一致。说明中型艾美耳球虫、黄艾美耳球虫等6种兔球虫混合感染,对兔表现较强致病性。本研究建立的兔球虫混合感染动物模型,还原和验证了临床生产中混合感染的球虫对兔的致病性,也为筛选有效抗球虫药物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型艾美耳球虫 黄艾美耳球虫 混合感染动物模型 病理组织学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法棘球蚴继发感染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慧 李军 +2 位作者 郭宝平 温浩 张文宝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84-788,共5页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原头蚴发育成微囊,经腹腔注射建立稳定的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继发感染小鼠动物模型。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羊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和鼠源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经胃蛋白酶消化后检测虫体活力并计数,于37℃、5%CO2条件下...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原头蚴发育成微囊,经腹腔注射建立稳定的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继发感染小鼠动物模型。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羊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和鼠源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经胃蛋白酶消化后检测虫体活力并计数,于37℃、5%CO2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至发育成微囊,以每鼠50个微囊的剂量经腹腔注射的途径分别接种BALB/c小鼠。接种6个月后,通过腹部解剖大体观察和病理检测分析各组小鼠的感染情况及包虫囊的生长情况。结果原头蚴在体外培养60d时发育成微囊,显微镜下观察Eg具有明显的透明角质层结构,而Em微囊角质层较薄。小鼠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的感染率均为100%,Eg包虫囊为游离单囊,成囊率达70%,囊内无原头蚴;Em包虫囊为类似肿瘤的团块状组织,病灶内有生发囊及原头蚴。结论采用微囊法可建立稳定的棘球蚴继发感染小鼠动物模型,为疫苗研制、药物筛选和疗效判定提供研究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多房棘球蚴 原头蚴 微囊 小鼠 感染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孢子虫感染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6
作者 于丽萍 李培英 邱学斌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8年第11期67-70,共4页
隐孢子虫病可致人和多种动物的腹泻等症状,是一种人兽共患原虫病,给人类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也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建立隐孢子虫的感染动物模型对研究隐孢子虫致病机理、免疫及筛选有效的治疗药物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隐孢... 隐孢子虫病可致人和多种动物的腹泻等症状,是一种人兽共患原虫病,给人类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也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建立隐孢子虫的感染动物模型对研究隐孢子虫致病机理、免疫及筛选有效的治疗药物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隐孢子虫卵囊的分离与纯化、试验用动物的选择、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影响因素等研究做一综述,介绍了隐孢子虫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并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孢子虫 免疫抑制 感染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与病毒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
7
作者 窦建琳 张宏福 唐湘方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71-74,共4页
当前新现病毒性疾病的研究最大的"瓶颈"在于没有胜任动物模型。建立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基础上的模型,虽然可以部分复制人类疾病特征,但其经济性欠佳且与动物权益的保护有所冲突;而啮齿类动物对新现病毒的易感性往往较低,也不能... 当前新现病毒性疾病的研究最大的"瓶颈"在于没有胜任动物模型。建立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基础上的模型,虽然可以部分复制人类疾病特征,但其经济性欠佳且与动物权益的保护有所冲突;而啮齿类动物对新现病毒的易感性往往较低,也不能很好地复制人类疾病。本文对营养、免疫及疾病易感性关系研究的进展进行文献回顾,以发现解决当前难题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 疾病易感性 病毒感染动物模型 粘膜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姜晨晨 彭宗根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5期87-94,共8页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导致人类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病因之一。由于缺乏合适的HCV感染实验动物模型,使得针对HCV感染更为有效的疗法及疫苗的研发滞后。黑猩猩是HCV感染研究的最佳实验动物,但由于其来源有限、价格昂...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导致人类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病因之一。由于缺乏合适的HCV感染实验动物模型,使得针对HCV感染更为有效的疗法及疫苗的研发滞后。黑猩猩是HCV感染研究的最佳实验动物,但由于其来源有限、价格昂贵及临床症状等诸多问题,其应用受限,因此发展新的实验动物模型用于HCV感染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迫在眉睫。近年来,以啮齿类等动物为替代模型取得了不少进展,应用转基因等实验技术使替代动物感染了HCV,并成功应用于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本文分析了HCV自然感染的实验动物、自然感染和非自然感染的替代实验动物在致病机制研究、药物评价和疫苗研发应用中的优缺点及未来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自然感染动物模型 替代实验动物模型 啮齿类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rg^(-/-)大鼠支持人RSV在体内的长期感染
9
作者 熊芮 吴勇 +8 位作者 杨艳伟 屈哲 刘甦苏 王誉雅 马丽颖 付瑞 彭宜红 梁春南 范昌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4,共8页
目的为了克服已有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动物模型的局限性,如半受纳性和感染持续时间短,本文利用TALEN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IL2rg基因敲除(IL2rg^(-/-))的大鼠模型。方法用hRSV滴鼻感染该动物模型,观... 目的为了克服已有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动物模型的局限性,如半受纳性和感染持续时间短,本文利用TALEN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IL2rg基因敲除(IL2rg^(-/-))的大鼠模型。方法用hRSV滴鼻感染该动物模型,观察感染期(0~35 d)的临床表征、体重及体温变化;记录不同时间点(滴鼻感染后第4、11、20、35天)鼻腔、气管、肺等呼吸道脏器的病毒总拷贝数;在观察终点(滴鼻感染后第35天)对感染动物的靶器官进行病理分析;观察不同时间点(滴鼻感染后第4、20、35天)外周血T、B、NK、NKT细胞的变化及不同时间点多种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1)通过鼻内接种hRSV后,纯合的IL2rg基因敲除大鼠的呼吸道内能保持较高的病毒载量,鼻腔中病毒的平均峰值滴度能快速升至1×10^(10 )copies/g,至第5周时,病毒依然能维持复制,病毒载量亦可达到1×10^(7)copies/g。(2)但其鼻、气管和肺组织,无明显病变。(3)感染hRSV的IL2rg^(-/-)大鼠外周血B细胞含量有上升。(4)IL-6和MCP-1两种细胞因子都在感染前期上升,在观察终点回落。结论本研究基于TALEN技术建立了IL2rg^(-/-)大鼠模型,并发现该模型能很好地支持hRSV高水平复制和并长期感染,为抗病毒药物筛选、抗hRSV抗体体内效力评价,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rg-/-大鼠 TALEN基因编辑技术 NK细胞缺陷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 感染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动物模型在毒品滥用研究中的应用
10
作者 王婵 杨根梦 +5 位作者 刘柳 王浩伟 苗霖 李怡 李娟 曾晓锋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3-659,共7页
目前,毒品滥用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的共病问题备受关注。毒品滥用是HIV传播的促发因素之一,其同样可加重HIV感染者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载量水平和加速HIV相关神经认知障碍(HIV-associated neurocog... 目前,毒品滥用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的共病问题备受关注。毒品滥用是HIV传播的促发因素之一,其同样可加重HIV感染者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载量水平和加速HIV相关神经认知障碍(HIV-associate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HAND)的疾病进展速度。本文着重介绍了目前常用的HIV感染相关动物模型,如非人灵长类动物、啮齿类动物及猫科动物,分析了其局限性和优势性,并对HIV感染相关动物模型在毒品滥用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毒品滥用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 HIV感染相关啮齿类动物模型 FIV/家猫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江牡蛎类立克次体在BALB/c小鼠中传代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敬锋 吴信忠 +2 位作者 温博海 陈梅玲 张维翥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0-24,共5页
从患病近江牡蛎的鳃组织中分离纯化得到类立克次体,然后在BALB/c小鼠体内感染传代。实验动物分组如下:(1)直接注射类立克次体;(2)注射用青霉素处理过的类立克次体;(3)同时注射青霉素处理的类立克次体和环磷酰胺;(4)注射灭菌的PBS... 从患病近江牡蛎的鳃组织中分离纯化得到类立克次体,然后在BALB/c小鼠体内感染传代。实验动物分组如下:(1)直接注射类立克次体;(2)注射用青霉素处理过的类立克次体;(3)同时注射青霉素处理的类立克次体和环磷酰胺;(4)注射灭菌的PBS。共传三代,分别于第3、7、11天解剖小鼠,采用实质性器官直接涂片、组织切片和透射电镜技术对小鼠体内的类立克次体进行检测。结果证明,近江牡蛎类立克次体对BABL/c小鼠是低毒或无毒的,具青霉素抗性;类立克次体虽可在其体内繁殖,但用环磷酰胺抑制免疫系统的BABL/c小鼠能更好地繁殖类立克次体。本实验成功建立了类立克次体在BABL/c小鼠体内连续感染传代繁殖的动物模型,找到了海洋贝类的RLO在陆地动物体内的培养方法,为RLO的分子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解决了获得RLO的动物模型问题,并且为研究RLO的致病机理提供了病理模型。这项工作在海洋贝类RLO研究中尚属首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江牡蛎 类立克次体 BALB/C小鼠 传代 动物感染模型 分子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TB-hpaA融合基因原核表达产物的鉴定及其免疫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谈潘莉 严杰 +1 位作者 李立伟 毛亚飞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5-100,共6页
分别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临床菌株Y06和大肠杆菌44851株DNA中扩增1tB和hpaA基因,构建1tB-hpaA融合基因厦其原核表达系统,鉴定其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佐荆活性及其对Hp SS1株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采用PCR分别从上... 分别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临床菌株Y06和大肠杆菌44851株DNA中扩增1tB和hpaA基因,构建1tB-hpaA融合基因厦其原核表达系统,鉴定其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佐荆活性及其对Hp SS1株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采用PCR分别从上述菌株DNA中扩增hpaA基因和1tB基因片段,构建1tB-hpaA融合基因,T—A克隆后测定核苷酸序列.采用质粒pOE32和宿主菌E.coliM15构建1tB-hpaA融合基因表达系统,并用不同浓度的IPTG诱导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和GM1—ELISA鉴定表达产物的抗原性、免疫反应性和佐荆活性.建立HP SS1株感染BALB/e小鼠模型,检测rLTB-HpaA的免疫保护效果.采用ELISA检测125例胃、十二指肠粘膜活检标本尿素酶阳性患者血清中HpaA抗体和41株Hp临床菌株HpaA表达情况.与Gen Bank登录的相关序列比较,所构建的ltB-hpaA融合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25%~99.71%和95.38%~99.19%.所构建的表达系统pQE32-1tB-hpaA—M15的目的重组蛋白(rLTB-HpaA)表达量高达细菌总蛋白的1/3左右.rLTB-HpaA能与Hp全菌抗体发生结合反应,免疫家兔能产生特异性抗体.GM3-ELISA结果显示rLTB-HpaA能与牛GM1结合.rHpaA免瘦小鼠的保护率仅为66.7%,rLTB-HpaA免疫小鼠的保护率可增至83.3%.81.6%患者血清(102/125)HpaA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所有菌株均含有HpaA.本文成功地构建了ltB-hpaA融合基因高效原核表达系统,所表达的rLTB-HpaA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佐剂活性,并对Hp感染小鼠有较强的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hpaA基因 大肠杆菌/ltB基因 融合基因 克隆/表达 免疫原性/佐荆活性 动物感染模型 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貂、猫、犬及其它家畜禽对SARS-CoV-2易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68
13
作者 SHI JIAN-ZHONG WEN ZHI-YUAN ZHONG GONG-XUN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74-974,共1页
哺乳动物及禽类中一直有不同的冠状病毒流行,但这些冠状病毒大多仅限于感染特定种属动物,一般不能感染人类。同样,人常见的几种冠状病毒也不感染其它动物。但是,来自蝙蝠的某些冠状病毒,如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MERS),往往可以感染... 哺乳动物及禽类中一直有不同的冠状病毒流行,但这些冠状病毒大多仅限于感染特定种属动物,一般不能感染人类。同样,人常见的几种冠状病毒也不感染其它动物。但是,来自蝙蝠的某些冠状病毒,如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MERS),往往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和人类。SARS-CoV-2目前在全球大范围的人群中流行,传入与人类密切接触的动物的风险与日俱增。因此,迫切需要开展与人密切接触的家养动物对SARS-CoV-2的易感性研究,评估家养动物是否面临SARS-CoV-2危害并成为潜在中间宿主的风险,为防控SARS-CoV-2引起的疾病提供科学依据。鉴于目前COVID-19在全球的流行情况,其演变为常在传染病的可能性很大,急需建立稳定、可靠的动物感染模型,满足疫苗和药物研发的评价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养动物 冠状病毒 中间宿主 动物感染模型 药物研发 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