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水作用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谭忆秋 李晓琳 胡斌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9-122,共4页
为了研究动水作用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影响,将动水作用引入试验,利用自行开发的模拟实际沥青路面受动水作用的室内实验装置,提出了荷载、水、温度三者共同参与的动水作用试验方法.从沥青标号、级配类型、空隙率3种因素出发,对7... 为了研究动水作用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影响,将动水作用引入试验,利用自行开发的模拟实际沥青路面受动水作用的室内实验装置,提出了荷载、水、温度三者共同参与的动水作用试验方法.从沥青标号、级配类型、空隙率3种因素出发,对7种沥青混合料动水作用前后的低温抗裂性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动水作用对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存在不利影响.不同因素下,影响的程度有差异.对于空隙率为10%的混合料,其低温抗裂性能受动水作用的影响程度最高;在最不利的空隙率10%下,骨架结构的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受动水影响比悬浮结构的要小;粘度大的沥青制成的混合料其低温抗裂性能受动水作用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压力 动水作用 低温抗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水作用下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胡斌 张肖宁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0-124,共5页
为研究不同材料组成下沥青混合料抗疲劳性能受动水作用的影响,开发了模拟沥青路面受水、荷载、温度共同作用的室内试验设备并提出了试验方法.将6%、10%、14%3种空隙率,AC-16、SMA-16、SAC-16 3种级配,A-90、A-110、A-130 3种沥青组合成... 为研究不同材料组成下沥青混合料抗疲劳性能受动水作用的影响,开发了模拟沥青路面受水、荷载、温度共同作用的室内试验设备并提出了试验方法.将6%、10%、14%3种空隙率,AC-16、SMA-16、SAC-16 3种级配,A-90、A-110、A-130 3种沥青组合成7种沥青混合料;对比分析其动水作用前后的应力疲劳方程参数变化.结果表明:7种沥青混合料动水作用后的疲劳性能均有不同程度衰减.疲劳荷载作用下,动水作用后的混合料沥青膜更易剥落.10%空隙率是AC类混合料的较不利空隙率;其疲劳寿命的衰减程度最大且应力敏感性增加.10%空隙率时,悬浮结构沥青混合料抗疲劳性能受动水作用影响要比骨架结构的大,高标号沥青混合料所受影响比低标号的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动水作用 室内模拟试验 疲劳寿命 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海底悬跨管道动水作用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明高 李昕 周晶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4-569,共6页
为了拓展对海底悬跨管道在地震作用下水动力效应的认知,利用水下地震模拟系统开展了刚性管道在地震作用下的水下模型实验.测量了管道周围流场的变化和管道表面的动水压力,并采用Morison方程,按最小二乘原理得出管线的拖曳力系数和惯性... 为了拓展对海底悬跨管道在地震作用下水动力效应的认知,利用水下地震模拟系统开展了刚性管道在地震作用下的水下模型实验.测量了管道周围流场的变化和管道表面的动水压力,并采用Morison方程,按最小二乘原理得出管线的拖曳力系数和惯性力系数,讨论了它们与雷诺数Re、Keulegan-Carpenter数KC、水深及间隙比的关系.通过对试验数据分析得出:Re和KC对管线的受力影响显著;相对于波浪和海流,地震动包含的较高频率会对管道的动水作用力产生重要影响;本次试验工况下,水深和悬跨高度对管道的受力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悬跨管线 动水作用 模型试验 地震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载-动水耦合作用下玄武岩纤维路面混凝土性能衰减及机理研究
4
作者 郭寅川 樊鹏龙 +4 位作者 申爱琴 戴晓倩 姚超 杨雪瑞 李震南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76-83,共8页
通过轮载-动水耦合试验、扫描电镜(SEM)和压汞试验(MIP),探究了耦合作用下玄武岩纤维混凝土(BFRC)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演变规律,揭示了玄武岩纤维(BF)抑制力学性能衰减机理,并提出了BF对抗弯强度及相对动弹模量的影响系数。结果表明:耦... 通过轮载-动水耦合试验、扫描电镜(SEM)和压汞试验(MIP),探究了耦合作用下玄武岩纤维混凝土(BFRC)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演变规律,揭示了玄武岩纤维(BF)抑制力学性能衰减机理,并提出了BF对抗弯强度及相对动弹模量的影响系数。结果表明:耦合作用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呈现“上升-下降”的趋势。BF影响系数显示,BF对力学性能衰减的改善效果在耦合后期最显著。至耦合结束,BFRC抗弯强度和相对动弹模量衰减幅度较基准混凝土降低29.04%和41.7%。耦合0~60000次,孔隙受到轮载补充压实,之后新孔不断产生,加速了混凝土孔结构“粗化”,多害孔占比呈线性上升,无害孔占比呈线性降低。BFRC孔隙率上升幅度较基准混凝土降低了35.91%。BFRC力学性能的衰减受孔隙率及无害孔的影响较大,其孔结构劣化过程分为压实、膨胀和贯通三个阶段。BF通过桥接裂缝以及提高裂缝复杂程度来延缓界面过渡区(ITZ)主裂缝的形成,进而缓解了BFRC力学性能的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混凝土 路面工程 轮载-耦合作用 力学性能 孔结构 界面过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水驱动作用下边坡灾变防控研究综述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硕 张翰清 +3 位作者 张昕 姜彤 吴嘉绪 杨创维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143,151,共11页
降雨、库水位升降、外界振动等驱动因素造成的坡体失稳被称为动水驱动型边坡灾变。该类灾变随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变得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对其力学响应机制、变形破坏过程及防控技术开展深入研究。从水作用下边坡失稳特征和力学... 降雨、库水位升降、外界振动等驱动因素造成的坡体失稳被称为动水驱动型边坡灾变。该类灾变随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变得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对其力学响应机制、变形破坏过程及防控技术开展深入研究。从水作用下边坡失稳特征和力学过程出发,着重分析了库水位升降、降雨导致边坡失稳的微观机理,指出降雨等入渗作用下的坡体孔隙间的黏土矿物与可溶盐胶结物不断分解析出,对坡体结构产生促溶效应。进而从长期饱水作用、交通循环荷载以及岩土体介质的微观特征入手,归纳出动水驱动作用下边坡致灾的“六促效应”。在动水驱动致灾机理特征的基础上,对动水驱动下边坡灾变的各类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及优势进行了总结。最后,对边坡灾变防控技术,包括控水减灾技术、坡面工程防护技术、边坡植被减灾技术3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揭示了边坡控水减灾技术模式。研究成果对重大工程的建设安全和边坡的监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灾变 位升降 作用 化学作用 促溶效应 边坡防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烈度区深水斜拉桥动水效应及抗震体系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樊冰 李永庆 +1 位作者 宋松林 安艳涛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24-1033,共10页
位于高烈度区的深水斜拉桥在地震下不仅会受到强震的作用,还会受到附近水体的作用,结构抗震要求高,选择合理的抗震体系非常重要。以云南格巧高速双河特大桥为工程实例,分析动水作用对斜拉桥地震响应的影响及其与地震强度的关系,在此基... 位于高烈度区的深水斜拉桥在地震下不仅会受到强震的作用,还会受到附近水体的作用,结构抗震要求高,选择合理的抗震体系非常重要。以云南格巧高速双河特大桥为工程实例,分析动水作用对斜拉桥地震响应的影响及其与地震强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斜拉桥的纵、横向抗震体系展开研究并给出合理建议。结果表明,动水作用会增大索塔塔底内力和结构整体位移响应,且对剪力的影响最大;动水对结构各响应的放大作用随地震强度增加呈现出增减不一的变化趋势,抗震设计时应分别考虑各级地震下的动水效应;索塔、辅助墩和桥台处均设置黏滞阻尼器等阻尼约束的纵向协同抗震体系能够最有效减小墩、塔底纵向内力及结构纵向位移,建议作为斜拉桥纵向抗震体系;斜拉桥横向推荐采用索塔处设置固定约束、墩台处设置钢阻尼器等弹塑性约束的组合约束体系,该体系能同时降低墩、塔底横向内力,并有效控制结构整体横向位移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烈度区 斜拉桥 动水作用 地震响应 抗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试验的动水驱动型顺层岩质滑坡启滑机制初探 被引量:8
7
作者 唐雅婷 谭杰 +2 位作者 李长冬 李炳辰 周文娟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7-148,共12页
动水驱动型顺层岩质滑坡数量多、灾害频发、危害大,是滑坡地质灾害领域的研究重点,但目前对于滑坡启滑机制的认识仍不充分,滑坡的准确预报还面临巨大挑战。鉴于此,以含软弱夹层的中倾角顺层岩质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理想的单层滑带... 动水驱动型顺层岩质滑坡数量多、灾害频发、危害大,是滑坡地质灾害领域的研究重点,但目前对于滑坡启滑机制的认识仍不充分,滑坡的准确预报还面临巨大挑战。鉴于此,以含软弱夹层的中倾角顺层岩质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理想的单层滑带滑坡物理模型,开展了一系列动水作用下的滑坡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动水作用下顺层岩质滑坡从开始变形至失稳滑动需经历初始变形、缓慢变形、加速变形和失稳破坏4个阶段,而各个阶段的演化特征与滑面粗糙度和倾角密切相关。滑面倾角越大或粗糙度越小,滑坡体从开始变形至失稳滑动所需的时间则越短;相应地,坡体加速变形阶段越不明显,滑坡破坏的突发性越强。滑带内的渗流冲蚀作用会使滑带土中的骨料流失,导致其抗剪强度降低,进而引发坡体滑动。与此同时,上覆坡体的压剪作用以及变形演化过程亦将反过来影响冲蚀强度。基于滑带土黏聚力随水力梯度和冲蚀时间的变化关系,提出了渗流驱动下滑带土黏聚力演化模型,可较好地描述滑带土黏聚力的退化过程。滑面粗糙度的存在不仅显著影响了滑带的冲蚀劣化规律,还改变了滑带不同区域的破坏模式。此外,通过考虑滑面粗糙度对滑带不同区域破坏模式的影响,开展了动水多效应关联分析,建立了滑坡地质体力学分析模型,实现了动水作用下顺层岩质滑坡动态稳定性的有效评估。本研究成果可为实际动水驱动型顺层岩质滑坡的预测和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层岩质滑坡 模型试验 动水作用 强度劣化 启滑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条法的流固耦合渡槽结构动力分析
8
作者 王博 徐建国 +1 位作者 隋涛 陈淮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4-75,共2页
采用附加质量法对考虑动水作用的渡槽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算例表明,随着渡槽槽内水位的升高,渡槽结构整体质量增大,渡槽的横向、竖向、纵向各阶自振频率依次显著减小,同时可以看出槽内水位的变化对支架的自振频率影响很小。在渡槽... 采用附加质量法对考虑动水作用的渡槽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算例表明,随着渡槽槽内水位的升高,渡槽结构整体质量增大,渡槽的横向、竖向、纵向各阶自振频率依次显著减小,同时可以看出槽内水位的变化对支架的自振频率影响很小。在渡槽结构的抗震理论计算与设计中,水体对渡槽结构的动水作用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条法 动水作用 频率 附加质量 渡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滑坡灾害形成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70
9
作者 彭建兵 王启耀 +3 位作者 庄建琦 冷艳秋 范仲杰 王少凯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20年第5期714-730,共17页
滑坡灾害是威胁黄土高原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城镇与重大工程建设与运营的重大地质问题。针对黄土高原滑坡灾害形成的动力学机制问题,在大量的调查统计、试验与理论分析基础上,总结得出区域构造应力是黄土高原滑坡高发的主要驱动力,它... 滑坡灾害是威胁黄土高原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城镇与重大工程建设与运营的重大地质问题。针对黄土高原滑坡灾害形成的动力学机制问题,在大量的调查统计、试验与理论分析基础上,总结得出区域构造应力是黄土高原滑坡高发的主要驱动力,它是滑坡分区分带群发的控制因素,是黄土滑坡的"第一元凶";边坡构造应力既造就了结构面,又不断地改造和松动着结构面,持续地肢解着边坡的完整性,它是单体滑坡形成的主要驱动力,是黄土滑坡的"第二元凶";黄土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土,具有极强的水敏性,在土体应力驱动下极易灾变,黄土的这种易灾特性是土体灾变的内在原因,是黄土滑坡的"第三元凶";大量的滑坡发生都与水有关,地表水大量渗入黄土浅表部,会引起浅表崩塌和溜滑灾害,而当水沿着微、细、宏观优势通道进入黄土深部后,就可能引起深层滑坡,因此,动水渗透作用是黄土滑坡的"主凶";工程扰动既会改变边坡原有的应力状态,进而扩展和松动已有的结构面,现今,工程扰动已经成为一种诱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地质营力,是黄土滑坡的"帮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黄土高原 力学机制 区域构造应力 渗透作用 工程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区高墩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弹性地震响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全友 刘兵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221-227,共7页
针对深水库区高墩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刚构桥的结构特点,考虑桩-土相互和动水之间的耦合作用,采用等代刚度法和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对某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进行了线弹性地震响应分析,分别研究了横梁设置位置对下部结构和上部结构顺桥... 针对深水库区高墩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刚构桥的结构特点,考虑桩-土相互和动水之间的耦合作用,采用等代刚度法和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对某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进行了线弹性地震响应分析,分别研究了横梁设置位置对下部结构和上部结构顺桥向和横桥向的地震响应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随水深与墩高比h/H的加大,顺桥向地震波作用下,主梁根部及各跨跨中竖向弯矩增幅较大,其余变化较小;横桥向地震波作用下,边墩墩顶以及中墩墩顶和墩底横向弯矩增幅较大,其余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工程 高墩大跨 连续刚构桥 动水作用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Modeling of Ship-Ice-Water Interaction for Freerunning Ships in Pack Ice
11
作者 ZOU Ming ZOU Zao−jian +1 位作者 ZOU Lu ZHU Sheng−tao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78-887,共10页
Ice-going ship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polar transportation and resource extraction.Different from the existing modeling approach which assumes that ships remain stationary,dynamic overset grid technology and DFBI(Dyn... Ice-going ship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polar transportation and resource extraction.Different from the existing modeling approach which assumes that ships remain stationary,dynamic overset grid technology and DFBI(Dynamic Fluid-Body Interaction)method are employed in this paper to enable the free-running motion of the ship in modeling.A numerical model capable of simulating a ship navigating through pack ice area is proposed,which uses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method to solve the flow field and applies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to simulate ship-ice and ice-ice interactions.Besides,the proposed high-precision method for generating pack ice area can b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proposed numerical model.By comparing the numerical results with the available model test data and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umerical model is validated,demonstrating its strong capability of predicting resistance and simulating ship navigation in pack ice,as well as its significant potential and applicability for further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k ice ship-ice-water interaction CFD-DEM dynamic overset grid technology ship resist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堑边坡传递系数法与改进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宗林 梁天意 梁冰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3年第4期431-439,共9页
传统的边坡稳定性系数计算方法假定滑坡块条间相互作用力方向与上一块条底滑面的方向相同,但当滑面较陡与较缓或有地下水作用时,条间力方向不能保证一直与底移滑面方向相同,从而使计算有所偏差。为此提出了改进的传递系数法,推导出静水... 传统的边坡稳定性系数计算方法假定滑坡块条间相互作用力方向与上一块条底滑面的方向相同,但当滑面较陡与较缓或有地下水作用时,条间力方向不能保证一直与底移滑面方向相同,从而使计算有所偏差。为此提出了改进的传递系数法,推导出静水和动水作用情况下传递系数法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新传递系数法对假定边坡稳定性系数进行计算,并与其他稳定性系数计算法计算出的系数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改进的传递系数法具有一定的精度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系数法 作用 动水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al rotor wear design in hypotrochoidal gear pump using genetic algorithm 被引量:9
13
作者 KWON Soon-man KIM Chang-Hyun SHIN Joong-h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3期718-725,共8页
The wear rate between the rotors of a hypotrochoidal gear pump is characterized.Using the knowledge of shape design on the rotors,the contact stresses without hydrodynamic effect between the rotor teeth were evaluated... The wear rate between the rotors of a hypotrochoidal gear pump is characterized.Using the knowledge of shape design on the rotors,the contact stresses without hydrodynamic effect between the rotor teeth were evaluated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of the Hertzian contact stress.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 and the sliding velocity between the rotors,a genetic algorithm (GA) was used as an optimization technique forminimizing the wear rate proportional factor (WRPF).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wear rate or the WRPF can be reduced considerably,e.g.approximately 12.8%,throughout the optimization using 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rotor hypotrochoidal gear pump Hertzian contact stress wear rate proportional factor genetic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