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宋代花鸟画对《诗经》动植物意象的接受
1
作者 邹泽健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4-108,共5页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里面出现了众多动植物,种类繁多、异彩纷呈。千百年来,《诗经》里的动植物意象既是美好自然的起兴之物,又是“比德”观的隐喻意象;既有“物情”结合的艺术表达,又有图像化的诗教崇拜,含义丰富。中国传统...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里面出现了众多动植物,种类繁多、异彩纷呈。千百年来,《诗经》里的动植物意象既是美好自然的起兴之物,又是“比德”观的隐喻意象;既有“物情”结合的艺术表达,又有图像化的诗教崇拜,含义丰富。中国传统花鸟画在宋代达到巅峰,宋代花鸟画所绘之物与《诗经》里的动植物具有高度相似性。文章通过数据统计、表图结合等方法分析宋代花鸟画对《诗经》动植物意象“自然观”“比德观”“物情结合”“图像化的诗教意义”等方面的深刻接受,有助于对宋代花鸟画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花鸟画 《诗经》 动植物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亭》园林动植物意象研究
2
作者 黄蓉 《今古文创》 2021年第12期23-24,共2页
《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作品,其以主旨之妙、人物之妙、心理刻画之妙、语言之妙成为一部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园林是作品中最重要的活动空间,其园内的动植物,通过比德的手法联系男女主人公的性情和品格,从而具有... 《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作品,其以主旨之妙、人物之妙、心理刻画之妙、语言之妙成为一部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园林是作品中最重要的活动空间,其园内的动植物,通过比德的手法联系男女主人公的性情和品格,从而具有丰富的生命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动植物意象 生命意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莎士比亚作品中动植物描写的数字人文研究
3
作者 管佳辉 吴增行 朱法荣 《海外英语》 2023年第14期178-181,184,共5页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使数字人文成为人文学科研究的新方法,选取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四大悲剧和四大喜剧为研究对象,借助数字技术,发现莎士比亚对于动植物意象的应用有以下特点:1)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动植物意象种类繁多,且多与日常生活密...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使数字人文成为人文学科研究的新方法,选取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四大悲剧和四大喜剧为研究对象,借助数字技术,发现莎士比亚对于动植物意象的应用有以下特点:1)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动植物意象种类繁多,且多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2)莎士比亚常常为动植物意象创造出来新意;3)同一种动植物意象往往对应不同的含义。采用全新角意图揭示人类与动植物的共生关系,为数字技术与人文资源的结合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信息技术 莎士比亚作品 动植物意象 生活与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