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绪调节促进负性社会反馈的遗忘:来自行为和脑电的证据 被引量:5
1
作者 谢慧 林轩怡 +1 位作者 胡婉柔 胡晓晴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5-919,I0001,I0002,共17页
同伴排斥、人际拒绝等负性社会反馈会带来社会疼痛。难以忘记的负性社会反馈会给人造成持久的精神痛苦,进而损害心理健康。本研究利用社会评价范式,结合脑电数据考察了情绪调节对负性社会反馈情绪反应和记忆的潜在益处及其认知神经机制... 同伴排斥、人际拒绝等负性社会反馈会带来社会疼痛。难以忘记的负性社会反馈会给人造成持久的精神痛苦,进而损害心理健康。本研究利用社会评价范式,结合脑电数据考察了情绪调节对负性社会反馈情绪反应和记忆的潜在益处及其认知神经机制。被试在同伴评价的场景下,通过观看他人对自己的负性社会反馈来诱发社会疼痛,进而考察情绪调节(认知重评和分心)如何缓解社会疼痛,以及是否会促进对负性反馈记忆的遗忘。研究同时考察了抑郁症状如何影响情绪调节的效率。结果表明:认知重评和分心均可以有效地帮助被试降低社会疼痛体验,并在短期和长期都能够促进负性社会反馈的遗忘。在考察抑郁症状如何影响情绪调节过程的脑电活动时我们发现,当使用分心策略时,中央顶区的晚正电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 LPP)波幅与抑郁分数呈负相关。进一步对认知重评和分心两种情绪调节策略的全脑电位活动进行多变量模式分析发现,高低抑郁症状的被试在情绪调节时表现出了不同的神经解码效率,尤其是高抑郁症状被试在采取分心策略时的全脑活动模式与采取观看策略时有显著区别。综合行为和脑电结果,本研究证明了认知重评和分心两种策略对社会情绪和记忆的有益影响,并提示在较高的抑郁水平时,分心可能是更有效的调节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反馈 情绪调节 动机性遗忘 抑郁 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以应对道德自我威胁?道德记忆偏差的视角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修欣 申怡凡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04-1611,共8页
人们会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这可能对他们积极的道德自我概念构成威胁。为了应对这种道德自我威胁,人们会表现出道德记忆偏差,即遗忘威胁道德自我的不道德事件或信息。近年来,研究者基于自传体记忆范式、游戏范式、代入范式和自我参照... 人们会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这可能对他们积极的道德自我概念构成威胁。为了应对这种道德自我威胁,人们会表现出道德记忆偏差,即遗忘威胁道德自我的不道德事件或信息。近年来,研究者基于自传体记忆范式、游戏范式、代入范式和自我参照范式,为道德记忆偏差提供了证据支持。研究还进一步表明,这种道德记忆偏差可能出于人们应对道德自我威胁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道德记忆偏差的存在可能需要一定条件。未来研究应该扩展道德记忆偏差的研究范畴,揭示其认知机制,并探究与其他应对道德自我威胁策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自我 自我保护动机 道德失调 动机性遗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