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触发式黏塑性元件的黏性土黏弹塑性动本构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赵程斌 骆亚生 +2 位作者 范全 孟智田 孙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2-510,524,共10页
基于黏性、弹性和塑性元件构造的动本构模型往往存在预测效果较差,不能完全反映黏性土的黏性、弹性、塑性的缺点。通过引入一种触发式的黏塑性元件Ψ,以残余变形为切入点,提出了一个考虑振动稳定和振动衰化现象的黏性土黏弹塑性动本构模... 基于黏性、弹性和塑性元件构造的动本构模型往往存在预测效果较差,不能完全反映黏性土的黏性、弹性、塑性的缺点。通过引入一种触发式的黏塑性元件Ψ,以残余变形为切入点,提出了一个考虑振动稳定和振动衰化现象的黏性土黏弹塑性动本构模型,并通过动三轴试验进行了验证。该动本构模型不但能够描述动荷载作用下黏性土残余应变的发展规律,且能合理地预测动应变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试样在动荷载作用下,存在元件Ψ的黏滞系数随振动周期增长而衰减的现象,且衰减情况和含水率密切相关。最优含水率是影响振动稳定和振动衰化现象的重要参数,当含水率小于最优含水率时,试样变形表现为振动稳定,此时元件Ψ黏滞系数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当含水率大于最优含水率时,试样变形表现为振动衰化,此时元件Ψ黏滞系数的变化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发式黏塑性元件 残余变形 稳定 衰化 黏弹塑性动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崩坡积混合土循环荷载下非饱和动本构模型 被引量:7
2
作者 崔凯 李永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157-2166,共10页
在川西地区,由砂砾石与黏土颗粒构成的混合土路基经常会发生沉降变形问题。对于交通荷载作用下土体中的累积变形,可通过建立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动本构模型进行描述。在边界面弹塑性理论的框架内,综合考虑崩坡积混合土非饱和状态和细颗粒... 在川西地区,由砂砾石与黏土颗粒构成的混合土路基经常会发生沉降变形问题。对于交通荷载作用下土体中的累积变形,可通过建立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动本构模型进行描述。在边界面弹塑性理论的框架内,综合考虑崩坡积混合土非饱和状态和细颗粒含量两大主要影响因素,结合能比较真实描述非饱和土体湿陷性能的LC(loading-collapse)屈服曲线,同时基于可移动映射中心的映射准则,采用经典的修正剑桥模型作为塑性势方程,构建了混合土的非饱和动本构模型,其参数可通过拟合或常规试验获得。通过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该模型不仅可以较好地反映非饱和混合土在静载和循环荷载下的力学特性,而且能够真实地预测土体在加、卸载过程中的滞回特性。其结果可为川西混合土路基沉降变形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崩坡积混合土 循环荷载 细颗粒含量 动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ardin骨架曲线的粗粒土非线性动本构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扬波 张家生 +2 位作者 朱志辉 王晅 陈文胜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30,共12页
为研究高速铁路路基粗粒土填料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使用大型动三轴实验仪对粗粒土填料开展了动力变形特性试验研究。以Hardin-Drnevich骨架曲线为基础,采用Masing准则构造了粗粒土加载、卸载的动应力动应变关系滞回曲线;推导了... 为研究高速铁路路基粗粒土填料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使用大型动三轴实验仪对粗粒土填料开展了动力变形特性试验研究。以Hardin-Drnevich骨架曲线为基础,采用Masing准则构造了粗粒土加载、卸载的动应力动应变关系滞回曲线;推导了粗粒土的Hardin-Drnevich骨架曲线和加载、卸载滞回曲线上增量剪切模量表达式。利用ABAQUS软件的UMAT子程序编制了基于Hardin-Drnevich骨架曲线和广义Masing准则的粗粒土非线性动本构模型子程序。通过与三轴试验结果比较,验证所建立粗粒土非线性动本构模型的正确性。将该本构模型应用到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响应分析中,模拟结果与模型试验数据吻合较好。相对于摩尔库伦本构模型,该本构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铁路路基动力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粗粒土 非线性动本构模型 剪切模量 应力应变滞回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边界面的饱和软黏土弹塑性动本构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冯双喜 雷华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01-908,I0005,I0006,共10页
弹塑性动本构模型对循环荷载作用下路堤和地基基础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兼顾实用性和通用性的动本构模型是目前岩土工程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临界状态和边界面理论框架下建立了综合表征饱和软黏土循环退化、非线性、滞回和变形累... 弹塑性动本构模型对循环荷载作用下路堤和地基基础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兼顾实用性和通用性的动本构模型是目前岩土工程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临界状态和边界面理论框架下建立了综合表征饱和软黏土循环退化、非线性、滞回和变形累积特性的弹塑性动本构模型。在p’-q空间中,将参数n,ξ引入剑桥边界面方程,提出了反映水滴形和类椭圆形的广义剑桥边界面方程,统一了边界面形状。结合三角形相似原理建立了加载面和屈服面之间映射关系,形成了考虑循环退化模量场。通过常规的室内试验,确定了模型中9个参数。开展了等向循环加载和不等向循环加载的动三轴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了饱和软黏土应力-应变关系和应力路径,研究结果证明了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结果基本一致,模型可合理分析饱和软黏土的循环退化、非线性、应变累积和滞回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软黏土 动本构模型 边界面理论 广义剑桥边界面方程 循环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正切函数的西安黄土动本构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媛媛 邵珠山 齐晋阳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30-636,共7页
基于反正切函数曲线,构造了一种新的黄土非线性动力本构模型。选取西安黄土试样进行室内动三轴试验,得到黄土试样的动应力-应变曲线,并以此得到了所提本构模型的理论曲线。理论曲线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较Hardin-Drnevich模型而言,所提... 基于反正切函数曲线,构造了一种新的黄土非线性动力本构模型。选取西安黄土试样进行室内动三轴试验,得到黄土试样的动应力-应变曲线,并以此得到了所提本构模型的理论曲线。理论曲线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较Hardin-Drnevich模型而言,所提西安黄土动本构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三轴应力条件下黄土的强度和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加载频率与含水率不变时,动剪切模量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加载频率与围压不变时,动剪切模量随含水率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含水率与围压不变时,动剪切模量随加载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动本构模型 反正切函数 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考虑颗粒破碎的堆石体本构模型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恩龙 陈生水 +2 位作者 李国英 米占宽 韩华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972-1978,共7页
中国西部兴建的很多200~300 m高的堆石坝处于高烈度地震区。应力水平高时堆石体的颗粒破碎对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特性有重要的影响。基于广义塑性理论,通过引入状态参数,建立了循环荷载作用下考虑颗粒破碎的堆石体的本构模... 中国西部兴建的很多200~300 m高的堆石坝处于高烈度地震区。应力水平高时堆石体的颗粒破碎对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特性有重要的影响。基于广义塑性理论,通过引入状态参数,建立了循环荷载作用下考虑颗粒破碎的堆石体的本构模型,并给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与堆石体在400、800、1 500、2 200 kPa围压作用时的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所提出的本构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循环荷载作用下颗粒破碎时堆石体的动应力和动应变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体 颗粒破碎 动本构模型 循环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固结条件下尾矿粉质黏土动力变形特性分析
7
作者 蔡国军 李林 +3 位作者 卫俊仁 蒲洪 孙文鹏 杨森林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利用GDS振动三轴试验系统,针对四川省某尾矿库的尾矿粉质黏土料,基于不同固结条件开展振动三轴试验,研究尾矿粉质黏土在分级循环荷载下的变形特性,基于不同固结条件对尾矿粉质黏土各动力变形特性参数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GDS振动三轴试验系统,针对四川省某尾矿库的尾矿粉质黏土料,基于不同固结条件开展振动三轴试验,研究尾矿粉质黏土在分级循环荷载下的变形特性,基于不同固结条件对尾矿粉质黏土各动力变形特性参数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固结围压σ_(3)和固结比Kc不断变大时,尾矿粉质黏土的各动力变形参数呈现出明显不同变化趋势,阻尼比λ会持续变小,动弹性模量E_(d)与动剪切模量G_(d)不断增大;在动应变ε_(d)不断增大的过程中,阻尼比λ会相应升高,但动弹性模量E_(d)与动剪切模量G_(d)却显著下降,动弹性模量比E_(d)/E_(dmax)逐渐减小,表明动弹性模量逐渐衰减,且衰减过程呈三段式;固结压力σ_(3)和固结比Kc的增大可以减缓动弹性模量E_(d)的衰减。采用沈珠江动本构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获得相关模型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粉黏土 三轴试验 弹性模量 阻尼比 剪切模量 沈珠江动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荷载作用下冻土的动力学参数试验研究 被引量:35
8
作者 吴志坚 王兰民 +2 位作者 马巍 程建君 冯文杰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0-214,共5页
基于地震动荷载作用下冻土的动三轴试验,定量研究了重塑冻结兰州黄土的动本构模型、动弹性模量在不同温度(-2℃、-5℃、-7℃、-10℃)下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相应的温度影响模型,为寒区建设工程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抗震设计依据.
关键词 冻土 动本构模型 弹性模量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9
作者 刘汉龙 余湘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15,共10页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土体动力本构模型、动力分析和动力测试研究的现状和进展,着重对复杂荷载下的动力弹塑性模型和弹塑性动力分析研究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和评述.对今后土动力学和岩土地震工程的研究提出...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土体动力本构模型、动力分析和动力测试研究的现状和进展,着重对复杂荷载下的动力弹塑性模型和弹塑性动力分析研究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和评述.对今后土动力学和岩土地震工程的研究提出了初浅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 岩土地震工程 动本构模型 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注浆中的沙土液化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海林 刘宝琛 王星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9-131,共3页
关键词 注浆 沙土液化 软弱地基处理 模糊神经网络 饱和砂土 动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土动力测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茹 李洪 +1 位作者 费文平 陈锦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2-66,共5页
对主要的室内土动力测试仪器及其特点进行总结;指出室内土动力测试的研究方向与重点是试验研究材料的扩大与延伸、复杂应力状态下土动力特性研究、小应变下土动力参数的求取、土的动强度和液化及动力参数影响因素的探讨4个方面;对动强... 对主要的室内土动力测试仪器及其特点进行总结;指出室内土动力测试的研究方向与重点是试验研究材料的扩大与延伸、复杂应力状态下土动力特性研究、小应变下土动力参数的求取、土的动强度和液化及动力参数影响因素的探讨4个方面;对动强度与液化基本概念作了较深入的探讨;指出目前已提出的动本构模型主要有黏弹性、弹塑性和内时动本构模型3类,其中在土体动力分析中应用最广的是等效非线性黏弹性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土力测试 复杂应力 强度 土体液化 动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基火箭导弹发射动力学分析中基础的建模 被引量:1
12
作者 毕世华 梁征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33,共3页
在某些火箭导弹武器系统的陆基发射过程中,由于发射装置对陆基的强冲击作用,使土壤(包括混凝土)表现出复杂的弹性和塑性,不能用简单的线性模型来描述。文中建立了适用于陆基发射的各类土壤及混凝土的非线性弹塑性动本构模型,并给出了模... 在某些火箭导弹武器系统的陆基发射过程中,由于发射装置对陆基的强冲击作用,使土壤(包括混凝土)表现出复杂的弹性和塑性,不能用简单的线性模型来描述。文中建立了适用于陆基发射的各类土壤及混凝土的非线性弹塑性动本构模型,并给出了模型参数的具体确定方法,试验结果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导弹 发射力学 陆基发射 土壤 线性模型 动本构模型 基础 建模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体动力学研究进展概述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安宁 段博儒 俞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6期44-53,共10页
近年来,动力荷载引起的新工程问题,推动着土动力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回顾在土体动力学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从土体动力特性及测试技术、土体的液化、土体动力本构模型和土-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几个方面,对学者们所展开的研究做了简要综... 近年来,动力荷载引起的新工程问题,推动着土动力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回顾在土体动力学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从土体动力特性及测试技术、土体的液化、土体动力本构模型和土-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几个方面,对学者们所展开的研究做了简要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载 力特性 土体液化 动本构模型 土-结力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下水泥 磷石膏稳定红黏土的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文东 陈开圣 张波浪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16-1330,共15页
为了解决贵州省内磷石膏大量堆积问题,考虑将磷石膏用于公路建设中,基于路基在运营过程中会受干湿循环及车辆荷载的影响,探究了干湿循环下水泥磷石膏稳定土动力特性。通过动三轴试验,以水泥质量分数为5%,SCA 2型固化剂质量分数为5%,磷... 为了解决贵州省内磷石膏大量堆积问题,考虑将磷石膏用于公路建设中,基于路基在运营过程中会受干湿循环及车辆荷载的影响,探究了干湿循环下水泥磷石膏稳定土动力特性。通过动三轴试验,以水泥质量分数为5%,SCA 2型固化剂质量分数为5%,磷石膏∶黏土=1∶1的质量比为配比,分析了干湿循环下磷石膏稳定红黏土在不同围压、频率及干湿循环次数下的动力特性。结果表明:分析Hardin-Drnevich模型和Monismith模型的缺陷,建立了新的经验动本构模型,混合料动应力动应变和动切变模量动应变可以用本文提出的本构模型来拟合;混合料动应力与围压、频率成正相关,随着土体经历干湿循环次数增加,动应力逐渐减小。动切变模量随着围压、频率的增加而增大,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影响混合料最大动切变模量的因素显著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干湿循环次数、围压、频率。混合料动态长期回弹模量满足《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交通荷载等级为中等、轻、重的要求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轻交通荷载等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循环 磷石膏 红黏土 力特性 动本关系 动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预应力大跨度地铁车站结构震害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唐小微 付培帅 +1 位作者 李宏 宫剑飞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92-896,共5页
以箱型双层预应力大跨度地铁车站开发为研究背景,采用动塑性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用拉压损伤因子描述混凝土在循环荷载下的非线性与疲劳性能,综合考虑了震前土-结构自重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应力和地铁车站结构的阻尼效应,对土-地铁结构相... 以箱型双层预应力大跨度地铁车站开发为研究背景,采用动塑性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用拉压损伤因子描述混凝土在循环荷载下的非线性与疲劳性能,综合考虑了震前土-结构自重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应力和地铁车站结构的阻尼效应,对土-地铁结构相互作用系统地进行了地震过程的非线性数值模拟.分析了震害发生时大跨度预应力地铁车站结构的破坏过程、破坏形式和抗震薄弱位置.结果表明:地铁车站侧墙底部外侧首先产生裂缝,之后顶板中板在与侧墙连接处、跨中底部等位置出现裂缝,并迅速开展,部分位置甚至形成贯通裂缝;其中靠近底板位置处的侧墙外侧易产生竖向拉压破坏,顶板和中板的跨中及板在与侧墙连接处易产生水平向拉压破坏;侧墙与顶板底板连接处交替出现剪应力集中.靠近底板处的侧墙外侧与顶板在与侧墙连接处上侧位置破坏时间早,因而是影响框架安全的关键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 大跨度地铁车站结 地震灾害 数值模拟 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环境振动评价 被引量:20
16
作者 陈国兴 苏晓梅 陈斌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70-74,共5页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地铁运行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以软件ABAQUS为计算平台,给出了模拟地铁列车振动荷载的表达式;采用修正Martin-Seed-Davidenkov动粘弹塑性本构模型描述土的动力特性;分析了地铁列车运行...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地铁运行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以软件ABAQUS为计算平台,给出了模拟地铁列车振动荷载的表达式;采用修正Martin-Seed-Davidenkov动粘弹塑性本构模型描述土的动力特性;分析了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地表振动特性;以地表振动加速度振级表征地表振动强度,对地表振动强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为地铁线路选线和地铁沿线邻近建(构)筑物的减隔振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列车 土体粘弹塑性本构模型 地表振加速度振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场地振动反应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国兴 陈斌 苏晓梅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454-461,467,共9页
在运输业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环境振动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以ABAQUS软件为计算平台,基于轨道几何不平顺理论荷载模型,采用基于Davidenkov骨架曲线的非线性动粘弹塑性模型描述土的动力特性,以南京典... 在运输业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环境振动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以ABAQUS软件为计算平台,基于轨道几何不平顺理论荷载模型,采用基于Davidenkov骨架曲线的非线性动粘弹塑性模型描述土的动力特性,以南京典型场地条件为研究对象,对快速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场地地表振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不同列车车速下地表振动的强度、频谱特性及其衰减规律,并分析了场地振动强度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和控制快速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地面振动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轨道交通 地表振 土体粘弹塑性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湖相软黏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雨润 杨仲辰 +2 位作者 张静娟 张峰玮 赵英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8,共8页
为研究重塑湿地湖泊相软黏土的动力特性,文中利用GZZ-50B型共振柱试验机来测得湖相软黏土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并利用Davidenkov模型对湖相软黏土的动力特性参数进行拟合,得到了最大动剪切模量G_(max)、G/G_(max)-γ和λ-γ试验曲线及... 为研究重塑湿地湖泊相软黏土的动力特性,文中利用GZZ-50B型共振柱试验机来测得湖相软黏土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并利用Davidenkov模型对湖相软黏土的动力特性参数进行拟合,得到了最大动剪切模量G_(max)、G/G_(max)-γ和λ-γ试验曲线及动力本构模型拟合参数。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含水率和围压对湖相软黏土的最大动剪切模量影响较大,含水率相同时,最大动剪切模量G_(max)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围压相同时,G_(max)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重塑湖相软黏土动力特性曲线存在一个分界点,当动剪应变小于该分界点时,动剪切模量比呈线性缓慢的下降,而阻尼比则呈现线性缓慢的增长;当剪应变大于分界点后,动剪切模量比下降和阻尼比增长的速率开始大幅加快,并表现为非线性变化趋势。试验分析处理得到的动力本构模型曲线及拟合参数可以为实际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湖泊相软黏土 剪切模量 阻尼比 动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constitutive model of red sandstone under different loading rates and high temperatures
19
作者 LI Ye YANG Sheng-qi +2 位作者 LIU Zi-lu WANG Chao LI Zi-l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5期1922-1937,共16页
Dynamic compress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red sandstone utilizing a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to study the loading rate and high temperatures on their mechanically deformed properties and ultimate fail... Dynamic compress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red sandstone utilizing a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to study the loading rate and high temperatures on their mechanically deformed properties and ultimate failure modes,an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train rate,temperature,peak strength,and ultimate failure mod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ss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reatment temperature,and the pattern of the stress−strain curves is not impacted by the increase of impact velocity.Under a fixed temperature,the higher the impact velocity,the higher the strain rate and dynamical compression strength,indicating a strain rate hardening effect for red sandstone.With an increasing treatment temperature,the strain rate gradually increases when the impact loading remains unchanged,suggesting a rise in the deformability of red sandstone under high-temperature environment.Raise in both impact velocity and treatment temperature leads to an intensification of the damage features of the red sandstone.Similarly,higher strain rates lead to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final damage mode of red sandstone regardless of the change in treatment temperature.Moreover,a dynamic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that considers the impacts of strain rate and temperature is proposed based on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temperature strain rate SHPB dynamic tests dynamic damage constituti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砂土中的地铁圆形衬砌隧道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长泰 张玉芳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6-80,共5页
研究目的:将多屈服面动本构模型引入土体动力有限元计算,在实际工程中,验证其正确性和合理性。研究结论:多屈服面动本构模型在描述土真实特性方面具有适用的普遍性和应用的灵活性;以往采用单屈服面模型进行计算是偏于安全的。
关键词 饱和砂土 多屈服面动本构模型 地震响应分析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