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退耕模式细根(草根)分解过程中C动态及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变化 被引量:25
1
作者 荣丽 李守剑 +2 位作者 李贤伟 张健 王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7-144,共8页
由于土壤活性有机碳可以在土壤全碳变化之前反映土壤因管理措施和环境引起的微小的变化,又直接参与土壤微生物化学转化过程,对土壤碳平衡和土壤化学、土壤肥力保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采用原状土芯(intact core)法,探讨了4种退耕还林模... 由于土壤活性有机碳可以在土壤全碳变化之前反映土壤因管理措施和环境引起的微小的变化,又直接参与土壤微生物化学转化过程,对土壤碳平衡和土壤化学、土壤肥力保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采用原状土芯(intact core)法,探讨了4种退耕还林模式———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与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复合模式、扁穗牛鞭草草地、柳杉(Cryptameriafortunei)人工林、光皮桦人工林细根(草根)分解过程中的C动态以及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各模式细根(草根)中的C表现为净释放,其质量残留率符合单指数模型(P<0.01)。光皮桦与扁穗牛鞭草复合模式下的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水溶性有机碳(WSOC)、易氧化碳(ROC)、总有机碳(TOC)都大于其他3种模式。4种模式下的SMBC对土壤TOC的贡献分别是1.2%—3.3%、0.7%—1.5%、0.8%—2.2%、0.5%—0.8%;光皮桦与扁穗牛鞭草复合模式的ROC/TOC大于其他3种模式模式;各模式土壤ROC含量与土壤TOC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以上结果显示,与其他人工林相比,光皮桦与扁穗牛鞭草复合模式土壤有机碳活性大、易转化,土壤总有机碳的高低决定了易氧化碳的丰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细根(草根) c动态 土壤活性有机碳 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沉降下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C、N元素动态变化 被引量:44
2
作者 樊后保 刘文飞 +4 位作者 徐雷 李燕燕 廖迎春 王启其 张子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546-2553,共8页
在12年生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中开展模拟氮沉降试验,分N0(对照)、N1、N2、N3等4种处理,N沉降量依次为0、60、120、240kgNhm-2a-1,每处理重复3次。通过2a的监测和分析发现,经N0、N1、N2、N3处理后,凋落物分解过程中C... 在12年生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中开展模拟氮沉降试验,分N0(对照)、N1、N2、N3等4种处理,N沉降量依次为0、60、120、240kgNhm-2a-1,每处理重复3次。通过2a的监测和分析发现,经N0、N1、N2、N3处理后,凋落物分解过程中C平均含量分别为46.47%、46.35%、46.79%、46.6%,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均随着分解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氮沉降明显增加了凋落物中的N含量,且随着沉降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凋落物C的分解系数依次为0.739、0.744、0.936、0.708,周转期为4.26a、4.26a、3.46a、4.41a;而N的分解系数分别为0.458、0.543、0.776、0.565,周转期为6.26a、5.44a、3.91a、5.20a。N1处理表现出促进N释放的作用,但对C释放影响不明显;N2处理促进了凋落物C、N元素的释放,而N3处理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氮沉降处理也明显降低了凋落物的C/N比,N1、N2、N3处理使C/N比分别比N0下降8.59%、14.20%和17.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 凋搭物分解 c动态 N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人工林林窗内土壤动物作用下凋落叶C元素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勋 刘洋 +3 位作者 张艳 刘华 杨万勤 张健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5-203,共9页
土壤动物对凋落叶养分元素动态具有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受控于凋落叶质量及环境条件。为了解不同大小林窗(G1:100 m^2、G2:400 m^2、G3:900 m^2、G4:1 600 m^2)内土壤动物对凋落叶中C元素季节动态的影响,采用凋落叶分解袋的方法,于凋落... 土壤动物对凋落叶养分元素动态具有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受控于凋落叶质量及环境条件。为了解不同大小林窗(G1:100 m^2、G2:400 m^2、G3:900 m^2、G4:1 600 m^2)内土壤动物对凋落叶中C元素季节动态的影响,采用凋落叶分解袋的方法,于凋落叶第一年分解的冬、春、夏、秋四个季节,研究了3.00和0.04 mm孔径凋落叶袋中长江上游马尾松人工林两种植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樟(Cinnamomum camphora)凋落叶中的C元素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动物明显促进了2种凋落叶C的释放,且中型林窗(G3:900 m^2)内凋落叶C损失率更高;不同季节土壤动物对凋落叶中C释放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土壤动物对凋落叶C释放的影响主要在春季和夏季,秋、冬两季部分林窗出现C富集现象;相对于针叶植物凋落叶,土壤动物对阔叶植物凋落叶中C元素动态的影响更为显著。这些结果说明中型林窗内土壤动物对凋落叶C释放有显著影响,在马尾松低效林改造过程中,可利用中型林窗这一显著作用,引入更容易被土壤动物分解的乡土阔叶树种樟,加速马尾松人工林的物质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元素动态 土壤动物 凋落叶分解 林窗 马尾松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草地、芒萁、灌木群落的C素动态 被引量:7
4
作者 管东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40-445,共6页
通过对香港草地、芒萁、灌木群落植物生物量和净生产量的研究 ,探讨这些植物群落的 C素动态。结果表明 :草地、芒萁、灌木群落植物的 C贮量分别为 377,871和 1 4 4 8g/m2 ;土壤的 C贮量大于植物。植物的年固碳量为 332 ,4 89和 4 69g/m2... 通过对香港草地、芒萁、灌木群落植物生物量和净生产量的研究 ,探讨这些植物群落的 C素动态。结果表明 :草地、芒萁、灌木群落植物的 C贮量分别为 377,871和 1 4 4 8g/m2 ;土壤的 C贮量大于植物。植物的年固碳量为 332 ,4 89和 4 69g/m2· a;碳同化净增量为 87,2 4 6,1 85g/m2· a。刈割实验也表明人类干扰活动会严重降低植被的 C固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芒萁 灌木群落 c动态 香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投影分析和FCM动态聚类的人脸识别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明 张强 王志平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947-1948,1957,共3页
依据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对图像具有很好的表达能力,即能很好地重构原图像,而线性鉴别分析(LDA)可使图像样本具有较高可分性的特点,提出对图像先进行PCA处理,再进行LDA处理,从而降低人脸特征维数并对人脸图像进行了特征提取;并提出用FC... 依据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对图像具有很好的表达能力,即能很好地重构原图像,而线性鉴别分析(LDA)可使图像样本具有较高可分性的特点,提出对图像先进行PCA处理,再进行LDA处理,从而降低人脸特征维数并对人脸图像进行了特征提取;并提出用FCM动态聚类算法作为识别分类器,对人脸进行识别。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人脸识别中,这种融合PCA和LDA的分类方法能够更好地对特征进行提取,且FCM动态聚类分类器比K近邻判别分类器更具有灵活的分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 模糊c均值动态聚类算法 人脸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abbit 2000的Socket网络编程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广辉 徐江华 邵惠鹤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31-33,共3页
介绍了Rabbit 2000微处理器和Dynamic C开发系统的优点,并对基于RCM2200模 块开发的交换式以太网测控系统进行了说明。分析了使用阻塞型函数实现通信的方式和使用 非阻塞型函数实现通信的方式,并给出了两种编程方式的主要流程,结合... 介绍了Rabbit 2000微处理器和Dynamic C开发系统的优点,并对基于RCM2200模 块开发的交换式以太网测控系统进行了说明。分析了使用阻塞型函数实现通信的方式和使用 非阻塞型函数实现通信的方式,并给出了两种编程方式的主要流程,结合实际通信控制系统 给出了使用阻塞型函数实现通信的仿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换式以太网 RABBIT2000 SOcKET 动态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