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典型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 被引量:4
1
作者 荆儒鑫 王东升 冯德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46-1251,共6页
使用UTM试验系统,采取动态频率扫描试验对辽宁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用的三类混合料(AC-16、AC-20和AC-25),进行了4种试验温度和9种加载频率下的试验研究,比较分析了试验温度、加载频率对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和相位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同... 使用UTM试验系统,采取动态频率扫描试验对辽宁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用的三类混合料(AC-16、AC-20和AC-25),进行了4种试验温度和9种加载频率下的试验研究,比较分析了试验温度、加载频率对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和相位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加载频率下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同一试验温度下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进而依据时温等效原则,得到三类混合料的动态模量主曲线和主曲线簇,提出典型条件下的设计参数,为深入开展沥青路面的力学分析提供重要参量,为动态模量作为沥青路面设计参数和沥青性能评价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动态模量 相位角 动态频率扫描试验 主曲线 Sigmoidal模型 时温等效 移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Al对EAA基热塑性黏合剂流变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罗聪 黄谱 +7 位作者 唐洪 肖思鑫 罗佳莹 王榜庆 毛艳玲 黄超群 王伟 李伟 《固体火箭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48,共10页
为阐明热塑性黏合剂流变行为的影响因素,采用稳态剪切和动态频率扫描对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基(EAA)热塑性黏合剂及其与高氯酸铵(AP)和铝粉(Al)的混合药浆的流变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塑剂癸二酸二辛酯(DOS)与EAA相容性良好,形成的EA... 为阐明热塑性黏合剂流变行为的影响因素,采用稳态剪切和动态频率扫描对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基(EAA)热塑性黏合剂及其与高氯酸铵(AP)和铝粉(Al)的混合药浆的流变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塑剂癸二酸二辛酯(DOS)与EAA相容性良好,形成的EAA/DOS基热塑性黏合剂流动性好,加工性能优异;随着AP/Al固含量增加,药浆的黏度、模量都在增大,并且都存在一个表观黏度突变临界含量;由于Ⅳ-7类AP形状不规则,比表面积大,润湿分散难,易聚集形成絮凝结构,故药浆黏度和动态模量随粒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Al粉粒径对药浆的流变性能影响较小;三级配AP药浆由于单位体积中有效流动相的体积分数增加和小粒径的AP颗粒在剪切流动时起到“滚珠轴承”的作用,使其黏度和模量相比单、双级配的AP药浆下降了很多,极大改善了热塑性复合固体推进剂的工艺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黏合剂 流变特性 稳态剪切 动态频率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的流变性能研究
3
作者 陈芳萍 刘昌胜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2年第9期1-5,50,共5页
采用高级流变扩展系统研究了添加剂种类及其含量对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ICPC)流变特性的影响。采用稳态流动实验表征浆体的静态粘度,用触变环面积、应力降低率和屈服应力表征ICPC浆体的触变性,并进行动态频率扫描和动态时间扫描实验动态... 采用高级流变扩展系统研究了添加剂种类及其含量对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ICPC)流变特性的影响。采用稳态流动实验表征浆体的静态粘度,用触变环面积、应力降低率和屈服应力表征ICPC浆体的触变性,并进行动态频率扫描和动态时间扫描实验动态监测ICPC的粘、弹、塑性变化规律以及水化反应过程流变参数的依时性。结果表明:添加剂并不改变ICPC的粘弹性。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的加入提高了ICPC的粘度和触变性,利于整个体系的稳定;添加剂不同程度上提高了ICPC剪切后的网络结构恢复能力和稳定性,尤其以黄原胶和几丁糖最为明显。在此基础上,评估了加入黄原胶后ICPC形成凝胶的时间,约为2 563~2 600 s。此外,随着黄原胶含量的增加,ICPC触变环面积增加,但形成的网络结构在高剪切状态下并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注射 磷酸钙骨水泥 流变性能 动态频率扫描 动态时间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振底座与叠层芯片悬臂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进军 韩雷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97-100,共4页
利用动态频率扫描对叠层芯片进行激振,用双探头激光多普勒测振仪同时测量底座激振下悬臂叠层芯片底座及悬臂端速度,对比分析二者响应速度频谱获得两悬臂与底座相位差;分析悬臂共振时对底座影响及两悬臂相互作用关系,准确获得芯片悬臂端... 利用动态频率扫描对叠层芯片进行激振,用双探头激光多普勒测振仪同时测量底座激振下悬臂叠层芯片底座及悬臂端速度,对比分析二者响应速度频谱获得两悬臂与底座相位差;分析悬臂共振时对底座影响及两悬臂相互作用关系,准确获得芯片悬臂端共振频率。该实验方案合理可行,对微结构动力学分析及精确数值仿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悬臂结构 双探头激光测振 共振频率 频率响应曲线 相位差 动态频率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