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的动态轮廓模型 被引量:14
1
作者 周继鹏 耿国华 周明全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734-738,共5页
动态轮廓模型是提取图象中物体轮廓的一种有效方法,提取图象中物体的轮廓在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中有很重要的意义.Kass提出的能量最小化动态轮廓模型,称为Snake,被证明是提取图象中凸形物体轮廓的有效方法.文中对Kas... 动态轮廓模型是提取图象中物体轮廓的一种有效方法,提取图象中物体的轮廓在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中有很重要的意义.Kass提出的能量最小化动态轮廓模型,称为Snake,被证明是提取图象中凸形物体轮廓的有效方法.文中对Kass的模型进行详细分析,指出它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对它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新的动态轮廓模型,该模型不但能精确地提取图象中的凸形物体的轮廓,而且能提取一些凹形物体和多个物体的轮廓,在任何情况下,新模型的能量函数具有稳定性,不会出现振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轮廓模型 能量函数 图象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轮廓模型的羽毛分割改进算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洪江 汪仁煌 李学聪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246-2248,2260,共4页
从羽毛图像中分割毛杆适合采用动态轮廓模型,而原始原模型易受局部强边缘干扰产生偏差,且计算规模偏大。根据毛杆的特性,提出用毛杆中心线和毛杆宽度来代替毛杆轮廓,把模型中二维轮廓曲线变化成两个相互独立的一维函数,并据此修改能量... 从羽毛图像中分割毛杆适合采用动态轮廓模型,而原始原模型易受局部强边缘干扰产生偏差,且计算规模偏大。根据毛杆的特性,提出用毛杆中心线和毛杆宽度来代替毛杆轮廓,把模型中二维轮廓曲线变化成两个相互独立的一维函数,并据此修改能量方程。改进算法利用对称性避免强边缘干扰,减少了计算规模,能实现全自动分割。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强的抗噪性,使分割毛杆效果良好,能满足工业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动态轮廓模型 蛇形算法 羽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梯度向量流动态轮廓模型的图像检测 被引量:4
3
作者 胡鹏博 刘晓利 白宏阳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6-30,36,共6页
针对人造目标图像检测现有算法逐点扫描、计算分形维效率低的缺点,提出了基于分形理论和改进梯度向量流(GVF)动态轮廓(Snake)模型的算法。该算法应用微分计盒快速算法确定Snake初始轮廓,基于改进GVF模型确定目标真实轮廓。实验表明,该... 针对人造目标图像检测现有算法逐点扫描、计算分形维效率低的缺点,提出了基于分形理论和改进梯度向量流(GVF)动态轮廓(Snake)模型的算法。该算法应用微分计盒快速算法确定Snake初始轮廓,基于改进GVF模型确定目标真实轮廓。实验表明,该算法克服了其他分形算法逐点扫描效率低的缺陷,并较好地从自然背景中提取了目标图像的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识别 目标检测 人造目标 分形 微分计盒算法 梯度向量流 动态轮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轮廓模型的维氏显微硬度自动测量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波 赵秀阳 +1 位作者 尹衍升 董吉文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6-18,共3页
动态轮廓模型是提取图像中物体轮廓的一种有效方法。文章首先对FeAl/ZrO2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压痕图像进行了自适应阀值分割,然后利用改进的动态轮廓模型对其进行了轮廓提取,得到了压痕的对角线长度,进而计算出材料的硬度。并对传统方法和... 动态轮廓模型是提取图像中物体轮廓的一种有效方法。文章首先对FeAl/ZrO2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压痕图像进行了自适应阀值分割,然后利用改进的动态轮廓模型对其进行了轮廓提取,得到了压痕的对角线长度,进而计算出材料的硬度。并对传统方法和本文提出的方法的误差做出了对比分析。该方法可以对显微组织维氏硬度试验压痕准确地提取,并自动计算维氏硬度,从而实现了维氏显微硬度测量的高效率与自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动态轮廓模型 维氏显微硬度 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轮廓模型的微分域网格变形 被引量:1
5
作者 许秋儿 叶修梓 +1 位作者 张三元 张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86-2091,2120,共7页
提出了一种在线性空间中近似保持几何特征、骨架和体积特征的微分域网格变形技术,即基于动态轮廓模型的微分域网格变形.动态轮廓模型概括了网格的能量形式,通过保持它的不变性,从而达到骨架和体积的近似不变.由于动态轮廓模型是通过线... 提出了一种在线性空间中近似保持几何特征、骨架和体积特征的微分域网格变形技术,即基于动态轮廓模型的微分域网格变形.动态轮廓模型概括了网格的能量形式,通过保持它的不变性,从而达到骨架和体积的近似不变.由于动态轮廓模型是通过线性计算获得的,跟网格微分域方法融合后是一个线性的能量最小问题,从而达到用户操作的实时性.通过例子证明,基于动态轮廓模型的微分域网格变形技术能够很好地保持网格的几何特征、骨架和体积特征,且能做到实时交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变形 几何特征保持 骨架和体积保持 动态轮廓模型 线性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对称动态轮廓模型自动检测图像最优镶嵌线 被引量:14
6
作者 方亚玲 焦伟利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14期3451-3456,共6页
提出利用对称动态轮廓模型方法自动检测多景影像的最优镶嵌线。该方法将影像间色彩相似性和纹理相似性、公式化为动态轮廓线的能量函数。利用这种方法能够自动找到一条影像表面色调和纹理差异更小的镶嵌线,在轮廓线的选取和迭代过程中,... 提出利用对称动态轮廓模型方法自动检测多景影像的最优镶嵌线。该方法将影像间色彩相似性和纹理相似性、公式化为动态轮廓线的能量函数。利用这种方法能够自动找到一条影像表面色调和纹理差异更小的镶嵌线,在轮廓线的选取和迭代过程中,结合了影像亮度和纹理差异的信息,检测出的镶嵌线优于仅用影像的梯度信息检测出的镶嵌线。研究以两景相邻影像自动寻找镶嵌线为例进行了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动态轮廓模型 镶嵌线 图像镶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ake动态轮廓模型的海底高分辨率探测研究
7
作者 周天 李海森 +1 位作者 朱志德 袁延艺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9-513,共5页
多波束测深系统利用幅度检测法能够较准确给出小入射角度范围内多个波束方向的深度信息,对于大入射角度方向的深度信息则主要依赖于相位检测法.对于复杂海底,以上2种方法均有局限性.基于此,文章进行ES-PRIT DOA估计算法在复杂海底探测... 多波束测深系统利用幅度检测法能够较准确给出小入射角度范围内多个波束方向的深度信息,对于大入射角度方向的深度信息则主要依赖于相位检测法.对于复杂海底,以上2种方法均有局限性.基于此,文章进行ES-PRIT DOA估计算法在复杂海底探测中的应用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散射体数目的推定方法,结合snake动态轮廓模型对ESPRIT算法的输出进行进一步处理.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 ESPRIT DOA估计 snake动态轮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最优化动态规划轮廓检测算法
8
作者 杨莉 李玉山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23-927,共5页
在研究动态轮廓模型原理及其求解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部分最优化动态规划轮廓检测算法,保留了动态规划算法的性能和优点,但综合运算复杂度降低,运算速度大大提高.
关键词 轮廓检测 动态轮廓模型 动态规划 计算机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ake模型的海马结构MR图像分割方法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祥林 王昌元 +3 位作者 李月卿 魏佑震 徐惠 阮春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419-422,共4页
目的 :介绍一种海马结构的磁共振图像分割方法Snake模型 ,并利用该模型对海马结构的磁共振图像进行分割研究。材料和方法 :首先在MR图像工作站上采集图像 ,并进行图像预处理 ;然后编程 ,利用Snake模型进行海马结构的边缘检测 ,从磁共振... 目的 :介绍一种海马结构的磁共振图像分割方法Snake模型 ,并利用该模型对海马结构的磁共振图像进行分割研究。材料和方法 :首先在MR图像工作站上采集图像 ,并进行图像预处理 ;然后编程 ,利用Snake模型进行海马结构的边缘检测 ,从磁共振图像中分割出海马结构。结果 :除通过人机交互 ,由操作者给出初始轮廓外 ,Snake模型能从磁共振图像中自动分割出海马结构。Snake分割与人工分割总的重叠率是84 % ,标准差SD=8.30。结论 :Snake模型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海马结构分割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图像 海马结构 动态轮廓模型 图像分割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强约束拓扑自适应snake模型
10
作者 孙正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8-102,140,共6页
针对灰度图像的二维提取以及运动图像的跟踪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强约束拓扑自适应snake模型。该方法采用正交网格对图像和snake曲线进行离散化,约束snake节点只能沿网格线从一个网格点运动到下一个网格点,从而简化了计算过程。通过节点拆... 针对灰度图像的二维提取以及运动图像的跟踪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强约束拓扑自适应snake模型。该方法采用正交网格对图像和snake曲线进行离散化,约束snake节点只能沿网格线从一个网格点运动到下一个网格点,从而简化了计算过程。通过节点拆分获得拓扑变换能力,自动检测和处理拓扑冲突。通过对模拟图像和临床医学图像进行目标边缘提取的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强的目标捕捉能力、拓扑结构变换能力和较快的运算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轮廓(snake)模型 图像特征提取 强约束 拓扑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腺肿瘤图像的自动分割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红 张欣 +1 位作者 吕丹 程海凭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3537-3538,F0003,共3页
为解决传统Snake模型对初始轮廓敏感和凹陷边界提取困难的问题,分别提出了双阈值分割算法和Snake模型的改进方案。通过双阈值分割算法与形态学运算、滤波技术的综合应用,获得靠近边缘的初始轮廓。采用改进的Snake模型使初始轮廓跟踪到... 为解决传统Snake模型对初始轮廓敏感和凹陷边界提取困难的问题,分别提出了双阈值分割算法和Snake模型的改进方案。通过双阈值分割算法与形态学运算、滤波技术的综合应用,获得靠近边缘的初始轮廓。采用改进的Snake模型使初始轮廓跟踪到实际边界。由于对模型的能量定义做了调整,凹陷边界也可被准确跟踪。通过临床采集的20例乳腺图像肿瘤边缘的提取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取出肿瘤边缘,实现超声肿瘤的自动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边缘提取 低高中滤波器 阈值分割 动态轮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物悬垂测试系统中织物边缘的识别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玄木 沈毅 王寿兵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10,共3页
由于织物花纹式样的多样性,传统的图像分割算法常常无法准确地识别出织物边缘轮廓。根据织物悬垂图像的边缘轮廓特点,提出采用基于梯度向量流场(GVF)的动态轮廓模型(Snake模型)来识别织物的边缘轮廓。采用贪心算法实现了Snake边缘检测模... 由于织物花纹式样的多样性,传统的图像分割算法常常无法准确地识别出织物边缘轮廓。根据织物悬垂图像的边缘轮廓特点,提出采用基于梯度向量流场(GVF)的动态轮廓模型(Snake模型)来识别织物的边缘轮廓。采用贪心算法实现了Snake边缘检测模型,分别用该模型和基于边缘梯度扫描的算法识别5种典型印花织物悬垂边缘,并将2种算法得到的边缘轮廓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边缘检测模型能准确地识别多种传统图像分割算法所无法准确识别甚至无法识别的特殊织物的边缘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悬垂性 图像分割 边缘检测 动态轮廓模型 梯度向量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联合双重约束Snake算法的运动目标分割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金勇 马国强 +2 位作者 张晓蕾 邢艳芳 徐健健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7-119,共3页
提出了一种针对运动目标进行分割的STC(Spatio-Temporal Combined)Snake算法。该方法利用待分割帧图像的灰度梯度及其和相邻帧图像的时域信息,构造一种时空联合双重约束的外部能量函数,实现对Snake曲线的变形和收敛。对Snake轮廓进行初... 提出了一种针对运动目标进行分割的STC(Spatio-Temporal Combined)Snake算法。该方法利用待分割帧图像的灰度梯度及其和相邻帧图像的时域信息,构造一种时空联合双重约束的外部能量函数,实现对Snake曲线的变形和收敛。对Snake轮廓进行初始化时,首先将相邻帧图像进行减运算,提取出大致的运动区域,然后再以该区域的外接矩形的长和宽为轴长,在该区域上构造一个椭圆,等间距提取该椭圆形上的N个点,形成Snake的初始化轮廓。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可精确的分割出非刚体的运动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轮廓模型 目标分割 非刚体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先验信息的运动物体分割与跟踪 被引量:1
14
作者 车建波 叶得谦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0-142,共3页
提出一种基于先验信息的运动物体分割与跟踪算法。该算法假设帧间运动物体颜色直方图和大小等信息是相对不变的,利用动态规划思想最小化当前帧目标物体颜色直方图和大小与已知目标物体颜色直方图和大小信息的差距,从而找到较准确的目标... 提出一种基于先验信息的运动物体分割与跟踪算法。该算法假设帧间运动物体颜色直方图和大小等信息是相对不变的,利用动态规划思想最小化当前帧目标物体颜色直方图和大小与已知目标物体颜色直方图和大小信息的差距,从而找到较准确的目标物体轮廓。与梯度向量流算法相比,该算法对初始轮廓的鲁棒性较好,能在复杂的背景中找到物体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轮廓模型 颜色直方图 梯度向量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序列图像运动估计新方法:基于广义模糊梯度矢量流场的形变曲线运动估计与跟踪 被引量:15
15
作者 周寿军 梁斌 陈武凡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470-1478,共9页
应用动态轮廓线模型 (ACM)解决心脏运动估计问题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 .采用经典外力和传统ACM模型对感兴趣边缘进行搜索及跟踪时 ,普遍存在模型的局部适应性程度不高的缺陷 .为解决这一挑战性难题 ,该文提出了广义模糊梯度矢量流... 应用动态轮廓线模型 (ACM)解决心脏运动估计问题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 .采用经典外力和传统ACM模型对感兴趣边缘进行搜索及跟踪时 ,普遍存在模型的局部适应性程度不高的缺陷 .为解决这一挑战性难题 ,该文提出了广义模糊梯度矢量流 (GFGVF)的概念 ,并构造出一组新的Snake平衡方程 ,该方程可对心脏内部边缘逐帧进行鲁棒跟踪 .为进一步跟踪每一特征点的运动 ,该文将前一步的轮廓跟踪结果作为似然条件 ,结合一致性和连续性先验条件 ,通过最大后验概率 (MAP)的方法对整个过程进行了优化计算 .通过对MR及CT两类心脏序列图像进行运动跟踪实验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多种比较 ,此方法显示了较好的鲁棒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序列图像 运动估计 广义模糊梯度矢量流场 动态轮廓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roving cam profile design optimization based on classical splines and dynamic model 被引量:8
16
作者 夏必忠 刘新成 +1 位作者 尚欣 任世远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8期1817-1825,共9页
Cam profiles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performance of cam mechanisms. Syntheses of cam profile designs and dynamics of cam designs are studied at first. Then, a cam profile design optimiz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s... Cam profiles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performance of cam mechanisms. Syntheses of cam profile designs and dynamics of cam designs are studied at first. Then, a cam profile design optimiz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six order classical spline and single DOF(degree of freedom) dynamic model of single-dwell cam mechanisms is developed. And dynamic constraints such as jumps and vibrations of followers are considered. This optimization model, with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universalities of applications, conveniences to operations and good performances in improving kinematic and dynamic properties of cam mechanisms, is good except for the discontinuity of jerks at the end knots of cam profiles which will cause vibrations of cam systems. However, the optimization is improved by combining the six order classical spline with general polynomial spline which is the so-called "trade-offs". Finally, improved optimization is proven to have a better performance in designing cam profi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 profile design spline optimization trade-of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