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新方法——组合式动态评价法 被引量:40
1
作者 张伟 张宏业 +1 位作者 王丽娟 张义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4766-4774,共9页
如何建立科学严谨的评价指标体系一直是生态城市研究中学者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以往的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很少考虑各个城市的差异与地域特点,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生态城市建设地域类型划分结果为基... 如何建立科学严谨的评价指标体系一直是生态城市研究中学者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以往的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很少考虑各个城市的差异与地域特点,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生态城市建设地域类型划分结果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生态城市建设评价体系构建方法:组合式动态评价法。并以宜宾等城市为例,对该方法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优缺点。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现行的评价体系,组合式动态评价法具有合理性、动态性、灵活性、拓展性、综合性等优点;但也存在着数据要求较高、精度有待提高、管理难度较大等不足。随着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数据的积累和管理体系的完善,组合式动态评价法有望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一种更好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城市 评价体系 地域类型 组合式动态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民营化效果的多指标动态综合评价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林晓言 冯璐 张国虹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48-53,共6页
在重新界定民营化概念和梳理民营化效果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将动态综合评价法引入到民营化效果评价研究中,建立了基于不同层面的铁路民营化效果评价指标,以日本国铁为例,计算出了日本国铁民营化效果的综合测评值和排序结果。认为:民营化... 在重新界定民营化概念和梳理民营化效果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将动态综合评价法引入到民营化效果评价研究中,建立了基于不同层面的铁路民营化效果评价指标,以日本国铁为例,计算出了日本国铁民营化效果的综合测评值和排序结果。认为:民营化有四个层面的含义;既有的民营化效果评价方法缺乏层次性和动态性,多指标动态综合评价法可以较好地弥补这些不足;综合测评值表明日本国铁民营化取得了较好的总体效果,同时由于在排序结果中隐性的体现了时间的动态变化作用,因而论文所采用方法还可以较好的描述日本国铁民营化改革的动态关联变化趋势;在运用动态综合评价法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评价指标、数据的筛选,以避免给评价结论带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化效果评价 多指标动态综合评价 日本国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空气氟化物采样系统流量计前压传感器评价方法的研究
3
作者 刘伟 王耀弘 +2 位作者 龚玲 甘泉露 王智宇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276-281,共6页
当前对采样通道内置有高密度采样膜的环境空气氟化物采样系统流量计前压传感器的评价十分缺乏。为得到环境空气氟化物采样系统流量计前压力的计量特性,实现对流量计前压传感器的精确评价,本文采用静态评价法、静态差值评价法、动态评价... 当前对采样通道内置有高密度采样膜的环境空气氟化物采样系统流量计前压传感器的评价十分缺乏。为得到环境空气氟化物采样系统流量计前压力的计量特性,实现对流量计前压传感器的精确评价,本文采用静态评价法、静态差值评价法、动态评价法研究7种不同类型环境空气氟化物采样系统在流量计前压为-5、-10、-20kPa附近误差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静态差值评价法、静态评价法、动态评价法评价效果基本一致,且流量计前压力传感器准确度比较高、线性较好,都能满足±0.5kPa计量特性要求。采用静态评价法评价时,随着负载压力的增大误差的绝对值也会随着增大,但增大的不明显,差值最大为0.23kPa。采用动态评价法时,随着负载压力的增大误差的绝对值也会随着增大,但增大的较明显,差值最大为0.37kPa。最后对三种评价方法的使用条件和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物采样系统 流量计前压传感器 静态评价 动态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协同创新动态评价 被引量:9
4
作者 王雅洁 张嘉颖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8-173,共6页
文章从主体协同参与能力和区域协同配置能力出发,基于创新参与能力、主体协同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协同共享能力四个方面构建城市群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全局熵值法和改进的TOPSIS动态评价法对2009—2019年中国五个城市群的协同创... 文章从主体协同参与能力和区域协同配置能力出发,基于创新参与能力、主体协同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协同共享能力四个方面构建城市群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全局熵值法和改进的TOPSIS动态评价法对2009—2019年中国五个城市群的协同创新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从城市群内部来看,京津冀城市群差异最明显,长三角城市群差异适中,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差异性较低;从城市群之间来看,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创新发展速度放缓,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水平稳步提升,珠三角城市群发展势头远超其他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经历了明显波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基础最弱但后发增长动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协同创新 全局熵值 改进的TOPSIS动态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董亚楠 邢立亭 +3 位作者 张欣慧 黄林显 曹倩倩 兰晓荀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41-648,共8页
地下水超采引发的诸多环境地质问题制约着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亟需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为合理规划管理地下水超采区,本文探讨了超采区的概念,归纳总结出超采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认为超采区为"在一定时期内,地下水... 地下水超采引发的诸多环境地质问题制约着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亟需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为合理规划管理地下水超采区,本文探讨了超采区的概念,归纳总结出超采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认为超采区为"在一定时期内,地下水开采量超过一阈值而对地下水系统或局部的地质环境或水生态环境等产生一定损害或裂变影响的区域";阐述了超采区的评价指标与单因子评价、多因子系统分析以及数值模拟法等评价方法,同时对不同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数值模拟-局部水位动态联合评价法,并以潍坊北部地区为例,验证了区域数值模拟-局部水位动态联合评价法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采区 评价指标 评价 区域数值模拟-局部水位动态联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环境压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涛 缑雪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1-334,共4页
以中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为研究对象,以1997—2010年为研究区间,选取各省工业SO2排放量、烟尘排放量、粉尘排放量、废水排放量、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和碳排放量6类环境污染基础指标,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构建环境压力综... 以中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为研究对象,以1997—2010年为研究区间,选取各省工业SO2排放量、烟尘排放量、粉尘排放量、废水排放量、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和碳排放量6类环境污染基础指标,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构建环境压力综合指标,从环境压力平均水平、变化趋势和变动程度3个角度深入分析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1997—2010年的环境压力。结果表明,根据环境压力平均水平,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可分别划入高、中、低3个环境压力区域,各省环境压力也分别呈现上升、下降、U型和倒U型4种变化趋势。此外,内蒙古环境压力不断上升,四川和辽宁环境压力不断下降,三者变动系数较大,分别达到0.08、0.06和0.05。研究表明,内蒙古的环境现状不乐观,亟须改善;而四川和辽宁二省环保工作实施效果较好,大幅度降低了环境压力,可作为其他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降低环境压力的学习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环境压力 综合指标 动态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数实融合的区域差异、来源分解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11
7
作者 曾鹏 覃意晗 卢玉桂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111,共17页
首先综合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定基比例法、线性加权法测度2011—2020年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实融合指数;其次,基于空间和结构双重视角,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方法考察城市数实融合差异大小及来源;最后,运用二次指派程... 首先综合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定基比例法、线性加权法测度2011—2020年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实融合指数;其次,基于空间和结构双重视角,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方法考察城市数实融合差异大小及来源;最后,运用二次指派程序揭示其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全国总体及四大区域城市数实融合水平均呈明显增长趋势,但2017年后融合水平不均衡现象较显著,且四大区域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异质性;城市数实融合差异的主要来源为区域间差异,其中东部—西部区域间差异最大,东部区域内差异明显高于其他区域;数实融合差异的主要结构来源于融合规模与融合基础;融合规模差异对城市数实融合差异的影响从东部向东北部区域依次减弱,融合结构差异的作用强度在东北部区域最强,在西部区域最小,融合基础与融合效率差异均在西部区域驱动力最强,在东部区域最小;融合基础与融合规模差异上升是导致2017年之后中国城市数实融合水平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研究丰富了中国城市数实融合评价体系与方法,为研究中国城市数实融合水平差异分布特征与演进态势、探索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效路径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数实融合 空间差异 结构分解 动态综合评价 Q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商业银行综合融资能力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粟芳 初立苹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2-74,共13页
利用动态综合评价法、泰尔指数法和随机效应回归分析,深入研究了银行在2007—2012年间的综合融资能力及相关问题。分析结果表明,股份制银行的综合融资能力为行业头筹,且银行业存在“股权融资偏好”现象;各银行综合融资能力的差异主... 利用动态综合评价法、泰尔指数法和随机效应回归分析,深入研究了银行在2007—2012年间的综合融资能力及相关问题。分析结果表明,股份制银行的综合融资能力为行业头筹,且银行业存在“股权融资偏好”现象;各银行综合融资能力的差异主要来源于银行种类,说明制度壁垒严重地限制了各银行的融资能力。影响因素分析则表明,资本属性、是否上市、经营区域和人均GDP增长率、市场份额和资产规模显著地影响了银行的综合融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综合融资能力 动态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岩体结构控制论到大科学装置场址选评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尚彦军 金维浚 +1 位作者 陈延伟 李坤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1-738,共8页
从岩体结构控制论到综合集成方法论,反映的是又一次典型的发散性思维过程,其实质在于抓住主要矛盾的同时,还要考虑众多因素影响作用的存在。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而大科学装置场址比选受多种因素制约影响情况下,如何从层次性、相关性、时... 从岩体结构控制论到综合集成方法论,反映的是又一次典型的发散性思维过程,其实质在于抓住主要矛盾的同时,还要考虑众多因素影响作用的存在。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而大科学装置场址比选受多种因素制约影响情况下,如何从层次性、相关性、时效性等方面,更好地认识评价这些不同条件下场址的适宜可用性、因素可控性、工程可调性等问题,是摆在工程地质工作者面前更为具体而实际的工作。在服务于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隧道、中国散裂中子源场址等8个大科学装置场址选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基于一岩、一观和一法3个支撑点的地质工程评价与动态调控法,旨在主抓控制性结构要素、圈划不良地质体前提下,适时调整工程布设方案,提出与场地改造边界范围和扰动强度有关的施工建议,实现地质工程合理和谐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结构 大科学装置(LSSF) 选址 不良地质体(PGS) 多因素相互作用 地质工程评价动态调控(GED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osition ship collision risk based on fuzzy theory 被引量:4
10
作者 CHEN Shu Rashid Ahmad +1 位作者 Byung-Gil Lee Do Hyeun Kim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1期4296-4302,共7页
Despite of modern navigation devices, there are problems in navigation of vessels in waterways due to the geographical structures, disturbances in water, dynamic nature, and heavily environmental influenced sea traffi... Despite of modern navigation devices, there are problems in navigation of vessels in waterways due to the geographical structures, disturbances in water, dynamic nature, and heavily environmental influenced sea traffic. Even though all vessels are equipped with modern navigation devices, the accidents are reported caused by various reasons and mainly by human factor according to investigation. We propose an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composition collision risk calculation method for finding the collision probability and avoiding the collision between ships in possible collision situations. The proposed composition collision risk calculation method at ship's position using combination of fuzzy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s. The algorithm is straightforward to implement and is shown to be effective in automatic ship handling for ships involved in complex navigation situations.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with indigenous data and the result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matic ship navigation collision risk fuzzy the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