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子表面活性剂Dynol-604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干佐 陈文君 +2 位作者 顾强 李英 葛尚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117-2120,共4页
通过测定双子表面活性剂 Dynol-6 0 4的动态表面张力 ( DST) ,研究了温度和浓度等对其 DST的影响 ,详细表征了 DST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计算了动态表面张力的各种参数 ( ti,t*,tm,R1 /2 ) .结果表明 ,其表面张力降低迅速 ,γm 值也很低 .... 通过测定双子表面活性剂 Dynol-6 0 4的动态表面张力 ( DST) ,研究了温度和浓度等对其 DST的影响 ,详细表征了 DST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计算了动态表面张力的各种参数 ( ti,t*,tm,R1 /2 ) .结果表明 ,其表面张力降低迅速 ,γm 值也很低 .探讨了上述参数的物理意义和变化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表面活性剂 Dynol-604溶液 动态表面张力 温度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液动态表面张力与雾滴粒径关系 被引量:25
2
作者 赵辉 宋坚利 +1 位作者 曾爱军 何雄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4-79,共6页
为了描述喷雾液的动态表面张力与雾滴粒径的关系,用粒度分析仪对不同表面张力喷雾液喷雾时形成的雾滴体积中径D50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喷头尺寸、喷雾压力对D50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雾液0.023 s时的动态表面张力值γ0.023越低,所形成的... 为了描述喷雾液的动态表面张力与雾滴粒径的关系,用粒度分析仪对不同表面张力喷雾液喷雾时形成的雾滴体积中径D50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喷头尺寸、喷雾压力对D50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雾液0.023 s时的动态表面张力值γ0.023越低,所形成的雾滴D50越小,D50与γ0.023呈线性相关;喷雾压力相同时,随着喷头尺寸的增大,喷雾液动态表面张力的改变对雾滴粒径的影响增大;喷头尺寸相同时,随着喷雾压力的增大,喷雾液动态表面张力的改变对雾滴粒径的影响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表面张力 雾化 雾滴 体积中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敌瘟磷快速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翁士状 袁宝红 +3 位作者 郑守国 张东彦 赵晋陵 黄林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54-458,共5页
动态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是在干态与湿态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检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不仅具有极好的信号增强,还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与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SERS与多元分析方法的敌瘟磷快速定量分析方法。实验中,首先测量100,50,10,... 动态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是在干态与湿态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检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不仅具有极好的信号增强,还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与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SERS与多元分析方法的敌瘟磷快速定量分析方法。实验中,首先测量100,50,10,5,1,0.5和0.1mg·L^(-1)敌瘟磷动态SERS谱图,并使用多项式校正方法去除光谱基线漂移。然后,处理后的全范围(600~1 800cm^(-1))与特征范围(674~713,890~1 195,1 341~1 399和1 549~1 612cm^(-1))光谱分别利用支持向量机回归(SVR)构建定量模型,实现对敌瘟磷的定量分析。同时,实验还评估了主成分分析(PCA)对定量分析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特征范围光谱所建立的模型预测误差较小,而数据经过PCA处理后预测误差得到进一步下降。最优回归模型是由特征范围光谱经PCA处理后所构建的模型(RMSECV=0.065 7mg·L^(-1)),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敌瘟磷溶液浓度。为了测试实际检测中的效果,该方法被用来对苹果表面的敌瘟磷残留进行检测,并通过气相色谱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同一样本多次检测值波动较小,且检测均值与气相色谱检测值相差较小,相对误差最大仅为5.13%。此外,动态SERS检测可在2min内完成,且后续数据处理也可在数秒内完成,同时整个过程的试剂消耗仅在2μL左右。因此,所提出的方法在敌瘟磷快速准确检测具有极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多元分析方法 敌瘟磷 快速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的动态表面吸附性质 被引量:10
4
作者 范海明 张一诺 +6 位作者 张进 王东英 高建波 康万利 孟祥灿 赵健 徐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1-357,共7页
利用MPTC型气泡压力张仪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在不同NaCl浓度下的动态表面吸附性质,分析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表面吸附层和胶束中形成双电层结构产生表面电荷对动态表面扩散过程和胶束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DS在表面吸附过程中... 利用MPTC型气泡压力张仪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在不同NaCl浓度下的动态表面吸附性质,分析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表面吸附层和胶束中形成双电层结构产生表面电荷对动态表面扩散过程和胶束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DS在表面吸附过程中,表面电荷的存在会产生5.5kJ·mol^(-1)的吸附势垒(E_a),显著降低十二烷基硫酸根离子(DS^-)的有效扩散系数(D_(eff)).十二烷基硫酸根离子的有效扩散系数与自扩散系数(D)的比值(D_(eff)/D)仅为0.013,这表明SDS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不同,在吸附初期为混合动力控制吸附机制.加入NaCl可以降低吸附势垒.当加入不小于80mmol·L^(-1)NaCl后,E_a小于0.3kJ·mol^(-1),D_(eff)/D在0.8-1.2之间,表现出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相同的扩散控制吸附机制.同时,通过分析SDS胶束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获得了表征胶束解体速度的常数(k_2).发现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k_2减小,表明SDS胶束表面电荷的存在会增加十二烷基硫酸根离子间的排斥力,促进胶束解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动态表面张力 表面电荷 吸附势垒 胶束解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S362水溶液动态表面张力及吸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喻红梅 华平 +3 位作者 朱国华 刘骏峰 孔德存 刘倩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8-74,共7页
用最大泡压法测定了磺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1,3-丙二醇双子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GSS362)在不同温度和浓度下的动态表面张力;采用Rosen模型对动态表面张力进行了表征,同时用Ward-Tordai方程对GSS362的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 用最大泡压法测定了磺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1,3-丙二醇双子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GSS362)在不同温度和浓度下的动态表面张力;采用Rosen模型对动态表面张力进行了表征,同时用Ward-Tordai方程对GSS362的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GSS362的浓度越大,动态表面张力降低得越快,且介平衡值越接近平衡值;温度升高有利于GSS362在新鲜表面的吸附;GSS362在新鲜表面的吸附前期为扩散控制吸附,吸附后期为混合动力控制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酯磺酸盐 双子表面活性剂 动态表面张力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胶蛋白质溶液的动态表面吸附过程 被引量:3
6
作者 阳建斌 朱谱新 +1 位作者 杨红伟 吴大诚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22,共5页
采用Wilhelmy吊片法测定一定浓度的丝胶溶液在不同pH条件下的动态表面张力,通过数学经验公式分析动态吸附数据,从吸附模型、吸附分子面积和吸附速率等方面,说明丝胶溶液的动态表面吸附有扩散和动力学吸附2个过程。在不同pH条件下,以丝... 采用Wilhelmy吊片法测定一定浓度的丝胶溶液在不同pH条件下的动态表面张力,通过数学经验公式分析动态吸附数据,从吸附模型、吸附分子面积和吸附速率等方面,说明丝胶溶液的动态表面吸附有扩散和动力学吸附2个过程。在不同pH条件下,以丝胶溶液的动态表面压p对吸附时间t,动态表面张力tγ对lgt,以及ln(dp/dt)对p作图,根据经验公式推导出丝胶溶液表面张力下降一半时的时间t1/2、丝胶蛋白质分子吸附控制参数n,丝胶分子在界面上初始渗透和固定时所占面积ΔA1、以及在界面上重排和再取向时所占面积ΔA2。结果表明:丝胶蛋白质分子的吸附过程是扩散动态吸附;在表面上吸附的丝胶蛋白质分子的构象转变存在2个动态过程,即在界面上的分子发生初始渗透和固定阶段,以及吸附在表面上的分子发生重排和再取向阶段;丝胶溶液的pH值影响动态表面张力和分子吸附面积;在pH值低于丝胶等电点时,丝胶分子在界面初始吸附和重排面积较小,动态表面张力较高,表面吸附速度较慢,当pH值高于等电点,表面张力变小,吸附速度加快,丝胶在界面吸附的分子面积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胶 动态表面张力 吸附 分子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聚缩水甘油苯基醚磺酸钠的合成及动态表面张力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正国 李本刚 +1 位作者 高庆 钱勇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7-141,共5页
通过缩水甘油苯基醚低聚物的磺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磺酸聚醚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低聚缩水甘油苯基醚磺酸钠(SPPGE),并用红外、核磁等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详细表征。同时,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不同无机盐含量SPPGE水溶液的动态表面张... 通过缩水甘油苯基醚低聚物的磺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磺酸聚醚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低聚缩水甘油苯基醚磺酸钠(SPPGE),并用红外、核磁等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详细表征。同时,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不同无机盐含量SPPGE水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DST),并用Rosen经验方程和Word-Tordai方程对DST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PPGE溶液浓度越高,动态表面活性越高,DST达到界平衡越快,DST曲线越低;在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吸附初期属扩散控制吸附,后期属混合动力吸附,且浓度越高,吸附势垒εa越大,有效扩散系数Deff越小;对同一浓度溶液,添加电解质使DST曲线下降,吸附机理不变,但后期吸附势垒εa增大,有效扩散系数Deff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低聚缩水甘油苯基醚磺酸钠 合成 动态表面张力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聚葡糖苷水溶液动态表面张力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杰 魏西莲 +1 位作者 李干佐 郑利强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46-349,共4页
采用最大泡压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烷基聚葡糖苷(APG或CiGj)C8/10G1.31和C12/14G1.43水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DST);重点考察了胶束溶液中的DST曲线。将得到的DST对时间的曲线,用Rosen模型进行处理,计算了DST的各项参数(n,ti、t*、tm、γm、... 采用最大泡压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烷基聚葡糖苷(APG或CiGj)C8/10G1.31和C12/14G1.43水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DST);重点考察了胶束溶液中的DST曲线。将得到的DST对时间的曲线,用Rosen模型进行处理,计算了DST的各项参数(n,ti、t*、tm、γm、γ0-γm、R1/2)。结果表明,随浓度增加,n、ti、t*、tm以及γm减小,R1/2增大。当浓度大于cmc时,仍可用Rosen经验方程对数据进行处理,提出改进模型对胶束溶液中的动态吸附现象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聚葡糖苷 动态表面张力 DST参数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液比例系统鲁棒自适应动态表面控制 被引量:3
9
作者 白寒 管成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41-1448,共8页
针对具有未知死区的单出杆液压缸电液比例系统,提出一种鲁棒自适应动态表面控制方法.为克服死区非线性,引入一个新型死区模型,将未知死区转化为一个具有时变增益和未知上界的不确定项的线性系统.对模型时变增益采用类似鲁棒控制的方法,... 针对具有未知死区的单出杆液压缸电液比例系统,提出一种鲁棒自适应动态表面控制方法.为克服死区非线性,引入一个新型死区模型,将未知死区转化为一个具有时变增益和未知上界的不确定项的线性系统.对模型时变增益采用类似鲁棒控制的方法,对模型不确定项的上界进行自适应估计.利用动态表面控制技术简化控制器的设计,采用一种简单的鲁棒设计方法补偿系统的模型不确定项,最终给出整个电液系统的自适应控制器和不确定参数自适应律的设计方法.该控制方法结构简单,鲁棒性强.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尤其可以补偿比例换向阀未知死区不确定性对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知非线性死区 动态表面控制 电液比例系统 鲁棒控制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表面理论的车辆制动与悬架协调控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少波 李以农 +1 位作者 赵树恩 冀杰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6461-6465,共5页
建立了七自由度车辆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车轮制动模型以及非线性轮胎模型,以缩短制动距离和制动时间而不大幅降低舒适性作为控制策略的出发点,将主动制动与主动悬架系统进行协调控制,采用动态表面控制理论,克服了反演设计中激增项问题,依... 建立了七自由度车辆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车轮制动模型以及非线性轮胎模型,以缩短制动距离和制动时间而不大幅降低舒适性作为控制策略的出发点,将主动制动与主动悬架系统进行协调控制,采用动态表面控制理论,克服了反演设计中激增项问题,依据协调控制思想,分别对制动与悬架系统设计了协调控制器,并对协调控制与非协调控制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主动制动和主动悬架系统采用协调控制,可在小幅降低舒适性的情况下获得更大的地面制动力,进一步提高了车辆的制动安全性,表明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制动 主动悬架 协调控制 动态表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界面上十六烷基溴化吡啶水溶液动态表面张力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罗世地 莫春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0-182,共3页
滴体积法测定了十六烷基溴化吡啶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考察了浓度、温度对动态表面张力的影响。讨论了十六烷基溴化吡啶分子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动力学,发现吸附遵从扩散一动力学控制机理.从表观扩散系数计算了吸附能垒。
关键词 动态表面张力 十六烷基溴化吡啶 吸附动力学 滴体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9/6501复配体系表面活性及动态表面张力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刚森 蔡立芳 +2 位作者 王培义 陈帅 王瑞娟 《轻工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51-57,共7页
将十二烷基硫酸钠(K_(12))分别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9(AEO_9)和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6501)这两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按不同质量比复配,研究所得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张力(γ)和动态表面张力(DST).结果表明:当K12-... 将十二烷基硫酸钠(K_(12))分别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9(AEO_9)和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6501)这两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按不同质量比复配,研究所得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张力(γ)和动态表面张力(DST).结果表明:当K12-AEO9和K12-6501复配体系质量比分别为1∶1和3∶7时,cmc值最小,分别为0.14 mmol·L^(-1)和0.30 mmol·L^(-1)),此时体系协同效应最好;当K12-AEO9复配体系质量比为1∶1时,平衡时间t*最小(1.42 s),表面张力降低速率R1/2最大(14.47 m N·m^(-1)·s^(-1)),此时体系动态表面活性最好;当K12-6501复配体系质量比为3∶7时,R1/2最大(14.25 m N·m^(-1)·s^(-1)),此时体系更易于达到介平衡态,动态表面活性最好.其规律是: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两种复配体系在水表面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减小,表面张力降低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9 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 协同效应 动态表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NIMOL JS-2水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及吸附动力学 被引量:7
13
作者 姚志钢 胡艾希 +1 位作者 黎小武 李干佐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2-87,共6页
采用最大泡压法测定了反应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烯丙基琥珀酸酯磺酸钠(ELENIMOLJS-2)水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DST),考察了浓度、温度和电解质对DST的影响,计算了反映动态表面张力的各种参数.结合Word-Tordai方程,对ELENIMOL JS-2水溶液的... 采用最大泡压法测定了反应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烯丙基琥珀酸酯磺酸钠(ELENIMOLJS-2)水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DST),考察了浓度、温度和电解质对DST的影响,计算了反映动态表面张力的各种参数.结合Word-Tordai方程,对ELENIMOL JS-2水溶液的吸附动力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发现吸附初期为纯扩散控制模式,吸附后期为拟扩散控制模式,吸附中期为混合动力学控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烯丙基琥珀酸酯磺酸钠 动态表面张力 吸附动力学 最大泡压法 反应型(可聚合型)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磺酸聚醚型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动态表面张力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正国 汪海平 潘守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8-172,共5页
通过3-氯-2-羟基丙磺酸钠(NaCHPS)和1-氯-3-丁氧基-2-丙醇(CBP)之间溶液共缩聚,合成了一种新型磺酸聚醚表面活性剂—环氧丙磺酸缩水甘油丁基醚共聚物。采用红外、核磁等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不同结构的磺... 通过3-氯-2-羟基丙磺酸钠(NaCHPS)和1-氯-3-丁氧基-2-丙醇(CBP)之间溶液共缩聚,合成了一种新型磺酸聚醚表面活性剂—环氧丙磺酸缩水甘油丁基醚共聚物。采用红外、核磁等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不同结构的磺酸聚醚水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DST),并用Rosen经验方程对DST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磺酸聚醚的数均分子量为900~1 600,其溶液浓度越高,DST达到介平衡越快,则DST分析曲线越低;当质量浓度从56.4 mg/L增大到3 611 mg/L时,R_(1/2)值从11.04 mN/(m·min)增大到7 662.5 mN/(m·min);磺酸聚醚的动态表面活性随着磺酸聚醚中CBP含量的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氯羟基丙磺酸钠 氯丁氧基丙醇 合成 动态表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表面张力与铜离子浮选的传质系数
15
作者 吴树森 王世容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5期613-619,共7页
应用单泡吸附模型处理铜离子浮选的动力学,提出了测定动态表面张力数据求算该浮选过程传质系数K_2的新方法。研究了溶液的酸度对传质系数k_2的影响,所求得的最佳酸度(pH=5.0)与实验结果完全一致。发现在pH=2~5的范... 应用单泡吸附模型处理铜离子浮选的动力学,提出了测定动态表面张力数据求算该浮选过程传质系数K_2的新方法。研究了溶液的酸度对传质系数k_2的影响,所求得的最佳酸度(pH=5.0)与实验结果完全一致。发现在pH=2~5的范围内,k2与浮选实验值kexp.2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质系数 离子浮选 动态表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结构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的泡沫性能及动态表面张力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晓春 张磊 +5 位作者 宫清涛 王琳 张路 李振泉 赵濉 俞稼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118-2123,共6页
研究了一系列直链三取代和支链双取代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DST)和泡沫性能,考察了分子结构变化对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的DST和泡沫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动态表面张力参数(t*,n,R1/2)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泡沫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 研究了一系列直链三取代和支链双取代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DST)和泡沫性能,考察了分子结构变化对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的DST和泡沫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动态表面张力参数(t*,n,R1/2)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泡沫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取代烷基链长度增加,t*和n值增大,R1/2减小,动态表面活性降低.由于双取代支链烷基苯磺酸钠分子具有特殊的柔性长支链,使得吸附膜排列紧密、膜弹性增大,因而其泡沫稳定性明显优于多取代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的稳定性.在气流法产生泡沫的过程中,动态表面张力是控制起泡高度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苯磺酸钠 分子结构 动态表面张力(DST) 泡沫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薏苡仁中黄曲霉毒素G1的动态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 被引量:10
17
作者 任菲 于治国 陆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2-616,共5页
中药具有不良反应少,疗效独特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但中药在生产、采集、加工、运输、贮藏等方面极易发生霉变而污染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不仅影响中药质量和疗效还会对人体肝脏等器官造成极大损害。该文... 中药具有不良反应少,疗效独特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但中药在生产、采集、加工、运输、贮藏等方面极易发生霉变而污染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不仅影响中药质量和疗效还会对人体肝脏等器官造成极大损害。该文建立了中药材薏苡仁中黄曲霉毒素G1(Aflatoxin G1,AFG1)的动态表面增强拉曼光谱(Dynamic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D-SERS)的快速分析方法。采用简单擦拭法提取薏苡仁表面的黄曲霉毒素G1,因此SERS图谱中干扰峰较少。并且以金纳米颗粒为增强基底,优化了检测条件,进行了黄曲霉毒素G1的D-SERS的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方法的线性范围为8~320μg/kg,线性方程为y=0.0293x+1.7307,相关系数(r2)为0.9884。检出限(LOD)为5.5μg/kg,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该方法的线性良好,灵敏度和重现性均能满足薏苡仁中黄曲霉毒素G1的快速检测要求,且操作简单、快速、节约成本,对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G1的现场实时快速分析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擦拭法 黄曲霉毒素G1 薏苡仁 动态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硅氧烷离子液体水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恩泽 杜志平 +1 位作者 李萍 王国永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21-425,共5页
采用气泡压力张力仪测定了三硅氧烷吡啶类离子液体([Si(3)Py]Cl)和三硅氧烷咪唑类离子液体([Si(3)Mim]Cl)水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考察了浓度和温度对其动态表面张力的影响。根据Word-Tordai方程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得出不同测定条件... 采用气泡压力张力仪测定了三硅氧烷吡啶类离子液体([Si(3)Py]Cl)和三硅氧烷咪唑类离子液体([Si(3)Mim]Cl)水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考察了浓度和温度对其动态表面张力的影响。根据Word-Tordai方程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得出不同测定条件下离子液体分子吸附初始阶段和长时吸附阶段的扩散系数,得出上述2种离子液体在水中的吸附机理均属于混合动力控制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动态表面张力 扩散系数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油酸甲酯乙氧基化物水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谦 孙永强 +4 位作者 智丽飞 张勇 孙晋源 武华萍 DI SERIO Martinob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9-694,共6页
用最大气泡压力法分别测定了不同环氧乙烷(EO)加合数(10、12、14、16、20)的蓖麻油酸甲酯乙氧基化物(ECAME)水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DST)。考察了浓度、温度和无机电解质对DST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浓度时DST参数(动态表面张力特性参数n,平衡... 用最大气泡压力法分别测定了不同环氧乙烷(EO)加合数(10、12、14、16、20)的蓖麻油酸甲酯乙氧基化物(ECAME)水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DST)。考察了浓度、温度和无机电解质对DST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浓度时DST参数(动态表面张力特性参数n,平衡时间t*,曲线最大斜率R1/2)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EO数由10增加到20,DST不断增大;随着浓度由0.5×10-5mol/L增加到10×10-5mol/L,n由3.02减小到1.05,t*值由14.45减小到2.29,R1/2由0.43增大到6.44,则动态表面活性增大,DST降低;随着温度由25℃升高至45℃,DST降低;吸附初期DST曲线随无机电解质浓度的增大而升高,吸附后期DST曲线随无机电解质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和常规的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FMEE)相比,ECAME的动态表面活性更加优异,这为开拓ECAME的应用指明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油酸甲酯乙氧基化物 动态表面张力 浓度 温度 无机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H微扰二维相关动态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的中药掺伪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武媚然 陆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37-238,共2页
基于pH微扰的动态表面增强拉曼光谱(DSERS)技术结合二维相关(2DCOS)分析,利用掺杂成分的pH微扰-2DCOS-DSERS指纹图谱,建立一个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中药掺杂鉴别方法。本文选择了茶碱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其SERS光谱受检测环... 基于pH微扰的动态表面增强拉曼光谱(DSERS)技术结合二维相关(2DCOS)分析,利用掺杂成分的pH微扰-2DCOS-DSERS指纹图谱,建立一个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中药掺杂鉴别方法。本文选择了茶碱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其SERS光谱受检测环境pH影响的特性,采集其pH微扰-2DCOSDSERS指纹图谱,通过对中药基质、标准品、模拟阳性样品的一维谱、二维相关同步谱和异步谱进行解析,初步判定待测中药中掺杂的违禁成分茶碱。本方法无需对中药进行分离,可用于中药掺伪的定性鉴别,也可用于其他复杂体系的分析以及化合物与增强基底作用方式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二维相关 PH 中药掺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