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研究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足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冯秀丽 郑之陈 +6 位作者 张桐毓 周丽 徐宁 赵仁豪 杨腾 王娜 王国凤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9-574,共6页
目的本研究应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FGM)探讨血糖波动指标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足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且佩戴FGM的伴或不伴有糖尿病足的T2DM患者233例... 目的本研究应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FGM)探讨血糖波动指标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足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且佩戴FGM的伴或不伴有糖尿病足的T2DM患者233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足,将患者分为非糖尿病足组(n=147)和糖尿病足组(n=86)。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血糖波动指标,同时进行亚组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ROC)曲线评估血糖波动指标对糖尿病足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糖尿病足组相比,糖尿病足组患者病程长,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谷丙转氨酶(ALT)、尿酸(SUA)以及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变异系数(CV)、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和平均血糖(MBG)升高,而空腹C肽(FCP)、空腹胰岛素(FINS)、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发现TIR水平与糖尿病足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率有关。二元logistic回归提示HbA_(1c)、MAGE、MODD和MBG是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而TIR是其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HbA_(1c)、TIR、MAGE、MODD、MBG及联合预测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6、0.850、0.868、0.764、0.619及0.967,联合预测效果更佳。结论HbA_(1c)、TIR、MAGE、MODD和MBG是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影响因素,及早干预上述血糖波动指标可有助于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足 血糖波动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 动态血糖监测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血糖监测结果评价门诊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谱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潇 周云婷 +5 位作者 孔小岑 刘晓梅 袁璐 荆亭 王蔚萍 李惠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572-2577,共6页
背景 动态血糖监测(CGM)在门诊患者治疗中应用较少,基于CGM进行糖尿病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对血糖谱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 基于回顾性CGM结果,对使用口服降糖药的门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饮食、运动等门诊教育,评价其对患... 背景 动态血糖监测(CGM)在门诊患者治疗中应用较少,基于CGM进行糖尿病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对血糖谱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 基于回顾性CGM结果,对使用口服降糖药的门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饮食、运动等门诊教育,评价其对患者血糖谱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于南京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使用口服降糖药的T2DM患者88例,其中男60例、女28例,给予CGM。入组患者给予门诊教育,即第1~3天维持原降糖治疗方案及生活习惯;第4天下载并分析CGM数据,结合患者饮食、运动等门诊教育,第6天取下CGM传感器和记录器,下载数据。比较第2天和第5天动态血糖数据[24 h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结果 基于CGM结果,给予门诊教育后(第5天)T2DM患者的MBG由(8.34±1.97)mmol/L下降到(7.85±1.65)mmol/L,TIR由(78.21±24.64)%上升到(84.28±21.87)%,MAGE由(4.53±2.25)mmol/L下降到(3.80±1.80)mmol/L(P<0.05)。按糖尿病病程、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病程<10年组(62例)和病程≥10年组(26例)干预后MBG均较干预前降低,干预后病程<10年组标准差(SD)、MAGE、TAR较干预前降低,TIR较干预前升高(P<0.05);按年龄分为<65岁组(55例)和≥65岁组(33例),两组干预后MBG、TAR较干预前降低,TIR较干预前升高,干预后<65岁组SD、MAGE较干预前降低(P<0.05)。结论 基于CGM结果,对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门诊T2DM患者进行饮食、运动等门诊教育,可以有效改善患者MBG、提高TIR水平,改善血糖变异度;<65岁、糖尿病病程<10年的患者获益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自我监测 动态血糖监测 糖尿病 2型 健康教育 血糖 目标范围内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的临床回顾及展望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敬芳 王先令 李春霖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6-367,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动态血糖监测早期发现无症状低血糖症对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康复治疗的意义 被引量:19
4
作者 黄美玲 王玉龙 +4 位作者 方锐 王坤 欧晓慧 骆伟 山林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88-792,共5页
目的: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对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康复治疗中发生无症状低血糖症的意义。方法:35例康复医学科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入院后在康复治疗介入时均安装CGMS,连续佩戴72h,同时... 目的: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对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康复治疗中发生无症状低血糖症的意义。方法:35例康复医学科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入院后在康复治疗介入时均安装CGMS,连续佩戴72h,同时使用便携式末梢血糖仪和试纸进行每日末梢血糖监测(三餐前、三餐后2h、睡前及凌晨3∶00),比较两种方法对低血糖及无症状低血糖检出情况。结果:CGMS监测出无症状低血糖例数比末梢血糖监测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5例患者无症状低血糖多发生在3∶00—8∶00,占22.86%,血糖值平均为(3.25±1.07)mmol/L,最低值为2.3mmol/L。结论:CGMS能及时监测无症状低血糖现象,避免风险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糖尿病 动态血糖监测 无症状低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血糖监测对2型糖尿病病人糖脂代谢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7
5
作者 杨丹 张艳 +3 位作者 张媛媛 王杨 王养维 惠蓉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28-530,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对2型糖尿病病人糖脂代谢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3月—2020年5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27例2型糖尿病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7例。观察组病人使...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对2型糖尿病病人糖脂代谢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3月—2020年5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27例2型糖尿病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7例。观察组病人使用动态血糖监测,针对病人血糖波动图谱及饮食、运动等生活大事件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对照组病人常规血糖监测,责任护士进行规范的糖尿病教育。出院6个月后观察两组病人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病人FBG、2 hPBG、LDL-C、HbA1c、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动态血糖监测可根据病人血糖波动图谱及生活大事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进行个体化糖尿病教育,有助于改善病人的血糖、血脂管理情况和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动态血糖监测 健康教育 自我管理能力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糖尿病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早期动态血糖监测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战辉 张增强 +1 位作者 张蕾 何志聪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5-99,共5页
目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方法监测无糖尿病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血糖变化,从而为临床提供更详细的血糖代谢信息及预后评估。方法对连续9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方法观察早期血糖波动情况,根据血糖代谢紊乱程度依次... 目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方法监测无糖尿病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血糖变化,从而为临床提供更详细的血糖代谢信息及预后评估。方法对连续9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方法观察早期血糖波动情况,根据血糖代谢紊乱程度依次分为血糖正常组(31例)、一过性血糖升高组(20例)和持续性血糖升高组(40例)。比较3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平均血糖、血糖水平标准差、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和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及相关血液生化指标差异,同时比较治疗后24h、7d、14d神经缺损评分。结果持续性血糖升高组患者男性比例低于其他两组(P<0.05),有陈旧性脑梗死、高血压史的病例比例高于其他两组(P<0.05);平均血糖、血糖水平标准差、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和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高于其他两组(P<0.01);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其他两组(P<0.01);治疗后7d及14d神经缺损评分高于其他两组(P<0.05,P<0.01)。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准确反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早期血糖代谢情况,可指导进一步治疗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糖 糖尿病 动态血糖监测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治疗ICU内伴高血糖危重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2
7
作者 梁福攸 叶文华 +2 位作者 梁伟灿 张宗绵 曹凤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793-3794,共2页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于ICU内伴高血糖的危重患者胰岛素泵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1年1-12月期间的120例ICU内伴高血糖的危重患者分为CGMS组、指尖血组和生化组,分别采用CGMS(CGMS组)、指尖血糖监测(指尖组)及静脉...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于ICU内伴高血糖的危重患者胰岛素泵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1年1-12月期间的120例ICU内伴高血糖的危重患者分为CGMS组、指尖血组和生化组,分别采用CGMS(CGMS组)、指尖血糖监测(指尖组)及静脉血血糖监测(生化组)3种方法对所有患者的胰岛素泵治疗进行指导,对3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观察记录。结果:CGMS组患者各时间点的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指尖血组和生化组,并且1周后血糖漂移幅度、血糖的平均值、每天胰岛素平均用量、PBG AUC以及入住ICU的时间均低于指尖血组和生化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GMS组患者发生低血糖、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以及1个月内的死亡率均明显低于指尖血组和生化组(均P<0.05)。结论:对于进行胰岛素治疗的伴发高血糖的重症患者,CGMS比指尖及静脉血糖监测有更好的效果及安全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胰岛素泵 血糖 I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8
作者 钟远 章晓燕 胡廷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5-468,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血糖监测组(CGMS组)和常规血糖监测组(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血糖监测组(CGMS组)和常规血糖监测组(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组)。CGMS组患者行3 d CGMS监测,SMBG组采用八点法测定血糖值,分别根据各自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2周后两组患者均佩戴3 d CGMS。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同时比较CGMS组治疗前后血糖波动情况。结果CGMS组患者血清糖化清蛋白(GA)、平均血糖水平(MBG)、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分别为(17.0±2.9)%、(7.5±3.2)mmol/L、(3.2±1.0)〕显著低于SMBG组〔分别为(18.5±4.1)%、(9.9±3.0)mmol/L、(5.6±2.1)〕。CGMS组调整治疗后GA、MBG、MAGE较治疗前〔分别为(21.8±5.0)%、(11.6±3.6)mmol/L和(5.5±1.1)〕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MS监测血糖调整治疗后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监测的患者;根据CGMS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后患者血糖波动情况明显改善,CGMS是改善血糖控制效果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糖监测 糖尿病 2型 血糖自我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血糖监测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事件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艳 程杰 郭蔚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9-260,共2页
目的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过程中低血糖事件的重要意义。方法应用CGMS对51例糖尿病患者进行72 h血糖监测,同时使用指尖血糖监测仪每天至少监测8次血糖,观察比较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指尖血糖监测仅发现10... 目的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过程中低血糖事件的重要意义。方法应用CGMS对51例糖尿病患者进行72 h血糖监测,同时使用指尖血糖监测仪每天至少监测8次血糖,观察比较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指尖血糖监测仅发现10例12次低血糖,而CGMS发现23例出现98次低血糖,其中21例出现无症状性低血糖(HUN),以夜间多见,且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HUN时间段有所差异。结论CGMS在糖尿病患者中可作为监测低血糖尤其是HUN的有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监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静 薛耀明 +2 位作者 李晨钟 周琳 余艳红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83-685,共3页
目的:利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餐后血糖变化规律。方法:对我院门诊产检孕妇进行GDM筛查,采用两步法进行诊断,选取15例GDM患者利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连续72小时血糖监测。取餐后03、0、60、90、120、150... 目的:利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餐后血糖变化规律。方法:对我院门诊产检孕妇进行GDM筛查,采用两步法进行诊断,选取15例GDM患者利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连续72小时血糖监测。取餐后03、0、60、90、120、150、180分钟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5例GDM孕妇早餐后血糖升幅较午餐及晚餐明显,进餐前血糖为最低时段(5.15±0.01)mmol/L。餐后3小时内平均血糖值5.96±1.63 mmol/L,餐后血糖峰、谷值分别为9.58±1.38 mmol/L、3.36±0.47 mmol/L;血糖波动最大幅度10.3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2mmol/L者占47%(7例),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者占6%(1例),餐后2小时、3小时血糖≤3.9 mmol/L者占27%(4例)。结论:CGMS系统有助于动态观察GDM患者餐后血糖水平,可为临床GDM患者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血糖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血糖监测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8
11
作者 倪娟 时甲佳 +4 位作者 蔡大勇 顾萍 邵加庆 杜宏 王坚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1005-1006,共2页
关键词 动态血糖监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两种胰岛素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7
12
作者 曹瑛 张倩 +4 位作者 薛耀明 曾慧妍 朱波 谢翠华 罗祥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154,共4页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1次/d的基础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与预混胰岛素2次/d注射这两种胰岛素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口服抗糖尿病药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1次/d的基础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与预混胰岛素2次/d注射这两种胰岛素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口服抗糖尿病药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甘精胰岛素组(A组)和预混胰岛素组(B组)。A组睡前注射一次来得时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B组2次/d注射诺和灵30 R注射液。两组均以空腹血糖为调整剂量的依据和目标直至出院。院外继续该方案治疗共1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平均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10.0 mmol/L曲线下面积所占百分比以及治疗后HbA1c和C肽的变化。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睡前血糖、凌晨3点血糖、低血糖发生率及体质量指数以评价两种方法的安全性。结果两组胰岛素治疗方案治疗前后平均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10.0 mmol/L曲线下面积所占百分比、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空腹C肽及餐后2 h C肽显著升高;甘精胰岛素组效果显著优于预混胰岛素组;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较预混胰岛素组显著降低。两组治疗后体质指数均无显著改变。结论甘精胰岛素治疗更接近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其与口服降糖药物联合应用较预混胰岛素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预混胰岛素 安全性评价 治疗方案 疗效 口服降糖药物 甘精胰岛素 血糖控制不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血糖监测报警原因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雅娟 朱锋 边雪梅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1期41-42,44,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报警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0例动态血糖监测报警记录和监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例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的患者中,发生报警35例,共发生报警52次,最多1例发生5次报警。所有报警中校准错误46次,占88.5%;...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报警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0例动态血糖监测报警记录和监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例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的患者中,发生报警35例,共发生报警52次,最多1例发生5次报警。所有报警中校准错误46次,占88.5%;探头断开5次,占9.6%;其他原因1次,占1.9%。结论熟练掌握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操作程序,探头初始化前电信号的正确评价、及时发现和处理报警是保证动态血糖监测过程顺利、数据完整准确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糖监测 报警 指血血糖 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耐量试验期间对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精确性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志 沈洁 +3 位作者 徐玲玲 符霞军 李际敏 马媛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56-1258,共3页
目的分析葡萄糖耐量试验期间(OGTT)动态血糖值和静脉血糖值的一致性,评价在快速变化的血糖应激状态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精确性。方法对49例空腹血糖3.9~11.0mmol/L的门诊志愿者,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连续3d的血糖监测,并在第... 目的分析葡萄糖耐量试验期间(OGTT)动态血糖值和静脉血糖值的一致性,评价在快速变化的血糖应激状态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精确性。方法对49例空腹血糖3.9~11.0mmol/L的门诊志愿者,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连续3d的血糖监测,并在第3天行OGTT,检测0、30、60、90、120min静脉血糖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Clarke误差表格分析(EGA)分别评价整个OGTT期间及各血糖状态下CGMS的精确性。结果 CGMS测定值和静脉血糖值在整个OGTT期间、血糖稳定阶段、血糖急升阶段和血糖急降阶段时的r分别为0.928、0.901、0.924和0.902(P值均<0.001),EGA显示均有95%以上的结果落在A区和B区。结论 OGTT期间的CGMS测定值和静脉血糖值相关性良好,EGA结果在可接受范围内,CGMS可较精确性地反映OGTT期间快速血糖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糖监测 葡萄糖耐量试验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血糖监测指导下个体化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沈莉敏 邢建平 +1 位作者 孙晔子 陈晓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9-701,共3页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指导下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治疗;B组采用指血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C组采用指血血糖监测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每...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指导下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治疗;B组采用指血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C组采用指血血糖监测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每组30例。观察治疗2周后各组血糖水平、血糖达标天数、平均血糖漂移幅度、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检出率等指标。结果:1治疗后,3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及B组治疗后的餐后2 h血糖水平较C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2A组和B组血糖达标天数、胰岛素用量显著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平均血糖漂移幅度显著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A组低血糖的检出率明显高于B组(P<0.05)和C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方案可更有效地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天数及血糖漂移幅度,提高低血糖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胰岛素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血糖监测联合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改善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之英 刁和凤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04-807,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的精确性以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90例糖尿病患者选取为此次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95)与研究组(n=95),对照... 目的:探讨分析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的精确性以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90例糖尿病患者选取为此次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95)与研究组(n=95),对照组患者应用血糖监测仪监测血糖变化并给予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在此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血糖变化监测的准确性,分析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对患者的影响作用。结果:研究组患者监测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即Clarke EGA指标分析结果显示A/B点位占比95.8%,高于对照组83.2%(χ2=8.047,P=0.005);研究组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且SAS评分[(20.4±5.8)分]、SDS评分[(19.3±1.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SAS评分[(51.2±10.4)分]、SDS评分[(55.7±3.6)分](t=25.210,P=0.000;t=90.970,P=0.00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MS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检测准确性更高,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消除患者负性情绪,对于血糖控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糖尿病 血糖变化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在老年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焦文君 李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888-2889,共2页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传统手指测血糖在反映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漂移的细节及波动趋势、指导治疗等方面的优劣。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1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老年病科住院的3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雷兰动态血糖监测系...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传统手指测血糖在反映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漂移的细节及波动趋势、指导治疗等方面的优劣。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1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老年病科住院的3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雷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血糖监测。结果:CGMS监测与手指血糖监测3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两种血糖值进行t检验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应用CGMS调整治疗3d后患者的FBG、早餐后2h、中餐后2h、晚餐后2h、晚22:00、凌晨2:00血糖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现8例为无症状性低血糖。结论: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雷兰动态血糖监测能较详细地显示T2DM患者血糖水平波动的特征,在临床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连续动态血糖监测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1型糖尿病不同治疗方法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薇 陈怀生 徐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159-2160,2163,共3页
目的通过运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比较1型糖尿病患者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一天多次胰岛素注射(MDI)、MDI联合阿卡波糖三种治疗方法的血糖控制情况。方法纳入30例1型糖尿病患者,分别予以CSII(CSII组)、MDI(MDI组)及MDI联合阿卡... 目的通过运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比较1型糖尿病患者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一天多次胰岛素注射(MDI)、MDI联合阿卡波糖三种治疗方法的血糖控制情况。方法纳入30例1型糖尿病患者,分别予以CSII(CSII组)、MDI(MDI组)及MDI联合阿卡波糖(MDI联合阿卡波糖组)治疗,均佩戴CGMS 72 h,比较患者的高血糖和低血糖的时间及血糖波动参数。结果 CSII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7.90±1.96)%明显低于MDI组(10.90±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I组高血糖时间(585.83±139.26)min明显高于MDI联合阿卡波糖组(302.00±89.0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低血糖时间及反映血糖波动的指标包括血糖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波动次数(NG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II治疗通过降低HbA1c更有利于1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有助于降低1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型 动态血糖监测 持续皮下胰岛素治疗 一日多次胰岛素治疗 阿卡波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血糖监测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3
19
作者 祁金英 张玥 +1 位作者 陈亚静 陈丹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64-666,677,共4页
目的评价动态血糖监测方法在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为改进糖尿病患者教育提供借鉴。方法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采用便利抽样分组法分成两组,共纳入200例,每组100例,一组为对照组,予以常规血糖监... 目的评价动态血糖监测方法在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为改进糖尿病患者教育提供借鉴。方法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采用便利抽样分组法分成两组,共纳入200例,每组100例,一组为对照组,予以常规血糖监测配合常规健康教育;另一组为实验组,予以动态血糖监测配合个体化健康教育。实施干预前后,观察两组血糖水平,对比两组自护行为能力、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分别为(7.2±1.3)%、(6.5±2.6)mmol/L、(8.9±2.2)mmol/L;自护行为的遵医嘱用药、饮食控制、血糖监测、合理运动、足部护理和血糖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评分分别为(4.7±0.3)分、(4.8±0.2)分、(4.9±0.1)分、(4.6±0.4)分、(4.7±0.5)分和(4.8±0.2)分;生活质量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和环境领域评分分别为(78.6±5.1)分、(79.8±5.8)分、(77.8±5.5)分和(80.5±5.6)分,以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的可视化健康教育及个体化健康教育结合方法能够进一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加强其自护行为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糖监测 2型糖尿病 健康教育 应用效果 自护行为能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82例动态血糖监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穆雅慧 秦贵军 +3 位作者 余勤 王秀丽 曹焕珍 马筱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3-704,共2页
糖尿病患者血糖处理的目标是使血糖始终在正常范围内波动而不发生低血糖。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检测并及时发现低血糖,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目前临床上主要有3种血糖监测手段,静脉血、末梢血及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单次血糖监测只... 糖尿病患者血糖处理的目标是使血糖始终在正常范围内波动而不发生低血糖。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检测并及时发现低血糖,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目前临床上主要有3种血糖监测手段,静脉血、末梢血及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单次血糖监测只能反映点时血糖,不能全面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无症状低血糖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