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多曝光对图像进行动态范围增强 被引量:8
1
作者 张丽芳 周军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7-422,共6页
当实际场景的明暗动态范围比电子成像器件所能记录的范围更大时,照片就会有曝光过度或者曝光不足的区域,造成高亮或阴暗处细节的损失。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曝光的图像增强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同一场景拍摄一组不同曝光度的图像,依据相... 当实际场景的明暗动态范围比电子成像器件所能记录的范围更大时,照片就会有曝光过度或者曝光不足的区域,造成高亮或阴暗处细节的损失。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曝光的图像增强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同一场景拍摄一组不同曝光度的图像,依据相机响应曲线性质对不同曝光量的图像分块进行信息量的衡量,选取包含信息最丰富的图块进行拼合,再利用一定的融合函数消除图块间的块效应,得到最终的增强图像。实验证明,该方法简单有效,图像增强后高亮与阴暗处的细节都能很好地呈现在一幅图像中,整体效果自然,对噪点控制较好,无明显光晕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动态范围增强 相机响应曲线 图像融合 多曝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范围压缩增强和NSST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满利 王晓龙 张长森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69-283,共15页
为实现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优势互补,提高机器视觉的环境适应性,提出一种基于动态范围压缩增强和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首先,用动态范围压缩增强方法增强弱可见光图像。其次,利用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提取红外与... 为实现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优势互补,提高机器视觉的环境适应性,提出一种基于动态范围压缩增强和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首先,用动态范围压缩增强方法增强弱可见光图像。其次,利用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提取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低频和高频系数。接着,对高频系数实施硬阈值收缩,抑制高频中的噪声。然后,分别采用视觉显著图加权的“平均”融合方法和绝对值取大融合方法对低频和高频系数进行融合。最后,通过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逆变换得到最终融合图像。实验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保留原图像的边缘特征和纹理细节,显著提高融合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图像融合 机器视觉 动态范围压缩增强 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 阈值收缩 视觉显著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软件定义微纳卫星的多模式计算光学成像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扬阳 吕群波 +3 位作者 谭政 裴琳琳 李伟艳 王建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463-2469,共7页
为实现有效载荷具备上载软件在轨定义多功能、软件可控多功能、参数可重构的软件定义微纳卫星需求,需要突破传统卫星平台和传统光学相机的设计局限,开展基于微纳卫星的软件定义下新型计算光学成像载荷技术研究。充分考虑有效载荷的软件... 为实现有效载荷具备上载软件在轨定义多功能、软件可控多功能、参数可重构的软件定义微纳卫星需求,需要突破传统卫星平台和传统光学相机的设计局限,开展基于微纳卫星的软件定义下新型计算光学成像载荷技术研究。充分考虑有效载荷的软件和硬件两者之间联合设计可能存在的发展空间,分析了亚像元信息、卫星平台参数、光学系统参数、探测器参数、噪声、大气对图像数据处理,特别是超分辨率重建的影响。根据各个影响因素的物理机制分别建立物理模型和误差模型,作为重建方法的先验信息,将这些有利于超分辨技术的先验信息约束应用于相机设计过程,使得相机获取的图像可以很好地匹配超分辨方法。该方法可以提升视觉分辨率和实质分辨率,同时保持对噪声的抑制能力,并有可能降低传统相机的结构尺寸和研制难度。研制实现集超分辨成像、动态范围增强成像、视频成像等软件智能可控的多种成像处理模式于一体的通用型计算光学成像相机,将对航天产业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增值空间,为未来智能卫星航天技术研究与快速创新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定义卫星 超分辨 动态范围增强 视频成像 计算光学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