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动态耦合模型及其在洪水风险图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
作者 付成威 苑希民 杨敏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2-38,共7页
将水力学的一维模型和二维模型实时动态耦合,可以解决溃堤、漫堤等洪水演进问题.但传统的一维和二维洪水演进模型通常是独立的模块,且模拟计算所花时间较长,结果也不够准确.把独立的一维和二维模型通过时间同步和空间耦合节点的对应关系... 将水力学的一维模型和二维模型实时动态耦合,可以解决溃堤、漫堤等洪水演进问题.但传统的一维和二维洪水演进模型通常是独立的模块,且模拟计算所花时间较长,结果也不够准确.把独立的一维和二维模型通过时间同步和空间耦合节点的对应关系,建立了一、二维实时动态耦合模型.利用干水深和湿水深理论,改进了传统的洪水演进模型.采用该模型模拟了谷堆圩蓄滞洪区的溃堤洪水演进情况,通过历史洪水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基于模拟结果绘制了规范的洪水风险图.结果表明:一、二维水动力实时动态耦合模型在模拟溃堤洪水时,模拟计算结果较传统的方法更为合理,且花费时间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动态耦合模型 干水深 湿水深 洪水风险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轮轨空间动态耦合模型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果 翟婉明 左洪福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2-408,共7页
基于车辆 -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 ,建立了新型轮轨空间动态耦合模型。详细研究了在充分考虑钢轨横向、垂向和扭转振动以及轨道不平顺作用下 ,轮轨空间动态接触几何关系、轮轨法向力以及轮轨蠕滑力的求解模型。突破了传统车辆动力学中关于... 基于车辆 -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 ,建立了新型轮轨空间动态耦合模型。详细研究了在充分考虑钢轨横向、垂向和扭转振动以及轨道不平顺作用下 ,轮轨空间动态接触几何关系、轮轨法向力以及轮轨蠕滑力的求解模型。突破了传统车辆动力学中关于轮轨刚性接触和始终接触的假设。最后 ,与国际著名软件 NUCARS的数值仿真比较和与我国线路试验的结果比较表明 ,本文所建立的新型轮轨耦合关系模型是正确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 钢轨 空间动态耦合模型 耦合动力学 蠕滑力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态耦合模型的河湖水系连通与城市化系统协调度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玮 唐德善 +3 位作者 金新 王浩 赵智 李金书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0-24,共5页
当前河湖水系连通已成为解决人水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为有效促进河湖水系连通的工程实践,探究工程实施后河湖水系连通系统与城市化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基于系统工程理论,综合考虑复合系统静态和动态层面,建立了系统动态耦... 当前河湖水系连通已成为解决人水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为有效促进河湖水系连通的工程实践,探究工程实施后河湖水系连通系统与城市化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基于系统工程理论,综合考虑复合系统静态和动态层面,建立了系统动态耦合模型。在模型框架内,用综合发展度、耦合度和系统协调度定量表示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状况,并以桂林市两江四湖工程为例,在时间尺度上定量分析了复合系统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桂林市河湖水系连通系统与城市化系统的系统协调度等级接近良好耦合发展,今后应加强非工程措施建设,与工程措施互补,实现复合系统长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水系连通 城市化 系统动态耦合模型 系统协调度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压应力对磁场强度各分量影响的无取向硅钢磁弹性耦合动态磁滞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付裕恒 李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32-2844,I0034,共14页
无取向硅钢片广泛用于电机等各类电工装备中,其磁化与损耗特性受压应力影响显著。现有考虑压应力的磁滞模型存在模拟精度低、参数依赖应力关系不明确等问题。该文基于损耗统计理论与场分离法,分析压应力对于无取向硅钢磁滞损耗、涡流损... 无取向硅钢片广泛用于电机等各类电工装备中,其磁化与损耗特性受压应力影响显著。现有考虑压应力的磁滞模型存在模拟精度低、参数依赖应力关系不明确等问题。该文基于损耗统计理论与场分离法,分析压应力对于无取向硅钢磁滞损耗、涡流损耗以及剩余损耗对应磁场强度分量的影响。在原始Energetic模型中,引入了压应力引起的能量密度项,推导得到压应力引起静态磁场强度变化表达式,用以计算静态磁场强度;明确弹性限度内宏观涡流损耗对应的磁场强度不受压应力影响;基于实验与磁畴理论定义等效应力,并推导剩余损耗参数V0表达式,计算剩余损耗对应的磁场强度,最终计算得到动态磁场强度并建立动态磁滞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动态模型参数与压应力关系明确,且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硅钢 压应力 应力依赖 磁弹性耦合动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镜系统动态耦合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宋宏 张嘉恒 +5 位作者 郦瑞奇 刘腾君 詹舒越 杨萍 穆全全 杨文静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9-184,共6页
主要探究了在传感器采样频率较高(如高速相机、位置传感器)、倾斜镜动态特性不可忽略的情况下,如何基于实验数据建立开环倾斜镜系统的动态耦合数学模型的问题。分析了系统的动态特性以及输入与输出之间的耦合,提出了基于倾斜镜系统的输... 主要探究了在传感器采样频率较高(如高速相机、位置传感器)、倾斜镜动态特性不可忽略的情况下,如何基于实验数据建立开环倾斜镜系统的动态耦合数学模型的问题。分析了系统的动态特性以及输入与输出之间的耦合,提出了基于倾斜镜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采用子空间辨识算法建立倾斜镜系统动态耦合数学模型的方法,并通过实验评估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建模方法的可行性。实验结果显示,通过该方法所建立的倾斜镜动态耦合模型的VAF值达到95%,模型准确性相比传统的静态模型有了很大提高,验证了建模方法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可用于闭环倾斜镜系统优化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提高系统对于光束偏移矫正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镜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动态耦合模型 子空间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接地回流动态特性分析及接地电阻参数多目标优化研究
6
作者 肖嵩 张予慧 +3 位作者 王梓靖 郭裕钧 申仪想 吴广宁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6-64,共9页
随着高速列车运营速度的不断提升,愈加频繁的过分相操作使得车载设备遭受高频次的过电压、过电流冲击。列车通过轮-轨接地系统将牵引电流泄放至钢轨,牵引电流通过钢轨、回流线等返回牵引变电所。车、轨接地电阻不良匹配会导致接地电流... 随着高速列车运营速度的不断提升,愈加频繁的过分相操作使得车载设备遭受高频次的过电压、过电流冲击。列车通过轮-轨接地系统将牵引电流泄放至钢轨,牵引电流通过钢轨、回流线等返回牵引变电所。车、轨接地电阻不良匹配会导致接地电流和过电压泄放受阻,影响牵引供电系统稳定运行。考虑列车移动时接地系统阻抗瞬变导致的回流路径、幅值变化,构建“所-网-车-轨”动态耦合回流模型,解析接地电流动态变化规律及车体过电压分布特性;为实现车体接地电流、过电压综合抑制,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对接地电阻集合进行寻优;根据不同抑制需求场景,提出列车接地系统3种优化方案,为提升高速列车接地系统的综合性能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地电流 车体过电压抑制 “所-网-车-轨”动态耦合回流模型 回流动态变化特性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动态谐振线圈耦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赖一雄 罗金 范建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6-110,共5页
鉴于传统采用平板式线圈结构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不适合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电能传输,设计了一种E型铁心线圈的RX(接收端)耦合结构来满足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动态需求。综合考虑车辆停靠的偏移、横向与竖向的间隙及列车上允许的安装体积,... 鉴于传统采用平板式线圈结构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不适合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电能传输,设计了一种E型铁心线圈的RX(接收端)耦合结构来满足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动态需求。综合考虑车辆停靠的偏移、横向与竖向的间隙及列车上允许的安装体积,建立了动态谐振线圈耦合模型,分析了谐振状态的变量因素,包括线圈自感、线圈互感及耦合电容等;充分考虑工程应用的实际需求,对RX与TX(发射端)的结构参数进行了设计;通过系统仿真验证了E形铁心线圈分别在x轴(线路横向)正向进行偏移,在y轴(线路纵向)正向进行小范围偏移,在y轴负向进行大范围偏移,以及到达极限位置时对耦合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E形铁心线圈在x方向的偏移对自感和互感等耦合参数几乎无影响,E形铁心线圈结构除偏移至极限位置外线圈耦合系数基本保持稳定。该模型能够有效减小耦合系数变化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动态谐振线圈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极值应力的贝叶斯动态耦合线性预测 被引量:3
8
作者 樊学平 尚志鹏 刘月飞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9-357,435,共10页
基于含有趋势性和随机性的监测极值应力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桥梁极值应力的贝叶斯动态耦合线性预测。将历史监测耦合极值应力数据解耦,建立解耦极值应力的动态耦合线性模型(DCLM),并将其分解为有限个动态线性模型(DLMs)。基于动态监测... 基于含有趋势性和随机性的监测极值应力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桥梁极值应力的贝叶斯动态耦合线性预测。将历史监测耦合极值应力数据解耦,建立解耦极值应力的动态耦合线性模型(DCLM),并将其分解为有限个动态线性模型(DLMs)。基于动态监测的解耦极值应力数据,结合贝叶斯方法,进行动态耦合线性模型的概率递推,进而实现桥梁解耦极值应力的动态预测,并将预测的解耦极值应力进行相加,即可实现桥梁极值应力的动态预测。最后,通过在役桥梁的含有随机性和趋势性的监测极值应力数据,利用ARIMA(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模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结构 监测数据 动态耦合线性模型(DCLM) 动态线性模型(DLM) 贝叶斯方法 极值应力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力-热力耦合模型的供热管网优化调度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鸿 张欢 +3 位作者 王雅然 米雷洋 史凯雨 由世俊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36,共10页
在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运行过程中,供热系统的输配能耗由水泵能耗和供、回水管网的热损组成,降低供热系统的输配能耗对实现低碳供热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网络图论、流体输配原理和管道的一维传热,建立了集中供热管网的动态水力-热力... 在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运行过程中,供热系统的输配能耗由水泵能耗和供、回水管网的热损组成,降低供热系统的输配能耗对实现低碳供热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网络图论、流体输配原理和管道的一维传热,建立了集中供热管网的动态水力-热力耦合模型,并针对天津市实际供热管网的运行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利用实际运行数据验证了动态水力-热力耦合模型的精确性.建立了集中供热管网输配能耗的计算模型,并对供热系统的运行能耗进行经济性分析.基于所建立的能耗分析模型,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建立了多热源环状管网的优化调度方法,该方法以供热管网的总输配损耗的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以热源的供水温度、热源泵的转速比、热力站入口处的阀门开度为决策变量,以满足能量守恒和质量守恒为约束条件,通过进行算法参数匹配,给出基于PSO算法的多热源环状供热管网优化调度的计算步骤,并结合天津市实际管网对优化调度方法的调控过程进行了分析.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由于管网存在输配延迟属性,热力站的总负荷变化与室外温度变化不存在静态的正相关性,此外,也发现水泵运行费用为整个管网运行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总运行费用的58%以上.本研究为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运行调节的优化提供了一套有效的计算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供热管网 粒子群优化算法 运行调节 能耗分析 动态水力-热力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模型的电容法两相流相含率测量性能分析
10
作者 王小鑫 胡红利 +2 位作者 唐凯豪 陈阳正 蒲俊萍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1-697,704,共8页
对于电学法多相流参数检测系统,电学传感器的结构是影响测量系统性能优劣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常采用静电场仿真或大量的实测试验来选择传感器结构及参数,然而,静电场仿真只能研究传感器的静态电学特征,并不能结合实际的多相流流动特性... 对于电学法多相流参数检测系统,电学传感器的结构是影响测量系统性能优劣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常采用静电场仿真或大量的实测试验来选择传感器结构及参数,然而,静电场仿真只能研究传感器的静态电学特征,并不能结合实际的多相流流动特性,且试验验证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来应对不同对象及应用条件。针对以上问题,该文采用一种流场-电场耦合的三维动态仿真方法,建立混合流体的分布状态与电学传感器输出信号变化之间的关系,结合多相流流动特性综合评估传感器系统的测量性能。该耦合模型以气固两相流相含率检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3种传感器系统的灵敏度和相关系数进行量化分析,以评估它们的测量性能,并在搭建的气固两相流相含率测量平台上验证该耦合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场-电场三维动态耦合模型 传感器性能分析 相含率测量 气固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域下海南岛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秀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69-2878,共10页
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剪刀差模型和动态耦合模型对海南岛2008—2021年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008—2021年,海南岛生态环境系统指数呈波动上... 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剪刀差模型和动态耦合模型对海南岛2008—2021年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008—2021年,海南岛生态环境系统指数呈波动上升变化,社会经济系统指数表现为明显上升趋势。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由2008年的轻度失调发展到2021年的初级协调水平。2008—2014年两系统的演化速率差距在增加,2015—2021年两系统演化速率的差距变化不大。2008—2011年两系统耦合演化趋势处于初级协调发展阶段,2012—2019年处于低级协调共生阶段,2020—2021年又恢复到初级协调发展阶段。该研究能更直观地反映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两系统的耦合演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生态环境 社会经济 耦合协调 剪刀差 动态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扩张用地效益评价与耦合关系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俊凤 徐梦洁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63-69,共7页
城市扩张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对二者的协调耦合程度进行研究,可以有效评价城市扩张合理性。本文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和动态耦合模型,计算了1990—2008年间南京市城市扩张过程中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综... 城市扩张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对二者的协调耦合程度进行研究,可以有效评价城市扩张合理性。本文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和动态耦合模型,计算了1990—2008年间南京市城市扩张过程中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综合指数,分析了二者的耦合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的生态环境效益综合指数与社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在研究期间均呈增长趋势,但前者增速较缓;生态环境对城市扩张的响应有一定的滞后性,2000年以后,这种滞后性趋向显著;从城市用地效益耦合度变化曲线来看,南京市大致经历了1990—1995年从低级共生向协调发展过渡、1996—2000年的协调发展以及2001—2008年从协调发展向低级共生退化的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张 用地效益 动态耦合模型 信息熵法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功率解耦的构网型逆变器的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 被引量:11
13
作者 符杨 陈禹瑾 +4 位作者 季亮 李世林 俞紫琳 李振坤 米阳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13,共13页
构网型控制是提高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手段。构网型逆变器的功率耦合会导致功率、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动,从而影响新能源的低电压穿越能力。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功率解耦的构网型逆变器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首先,分析构网型控制下... 构网型控制是提高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手段。构网型逆变器的功率耦合会导致功率、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动,从而影响新能源的低电压穿越能力。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功率解耦的构网型逆变器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首先,分析构网型控制下的功率耦合机理。通过建立动态功率耦合模型,研究功率耦合对低电压穿越的影响。接着,提出一种基于串联补偿矩阵的功率解耦方法,并基于并网标准提出一种考虑功率解耦的构网型逆变器的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最后,利用StarSimHiL平台搭建了硬件在环实验平台。通过实验验证了串联补偿解耦控制策略在不同阻抗比下的鲁棒性,以及在不同电压跌落程度下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逆变器 功率耦合 低电压穿越 动态耦合模型 串联补偿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洗法提纯沼气的建模与试验论证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启东 姜敏泉 孙越高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69-372,共4页
沼气工程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实践形式,沼气的提纯是沼气工程的重要环节。对微孔曝气水洗法中沼气气泡在水中上浮与传质的过程进行耦合,推导出沼气气泡在水中运动和传质的动态耦合模型,利用该模型分别计算4组不同温度条件下沼气水洗... 沼气工程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实践形式,沼气的提纯是沼气工程的重要环节。对微孔曝气水洗法中沼气气泡在水中上浮与传质的过程进行耦合,推导出沼气气泡在水中运动和传质的动态耦合模型,利用该模型分别计算4组不同温度条件下沼气水洗提纯的效果,并在对应条件下进行试验。试验结果与理论值较为接近,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同时通过模拟与试验得出水洗的效果与温度的关系。通过对3种不同气泡初始直径下的沼气水洗提纯效果进行模拟,得出气泡初始半径与水洗效果之间的关系,阐明微孔管曝气水洗法的优势,并得出这种沼气水洗提纯法塔高的极限在8 m左右。该模型得到温度、塔高、气泡初始直径等主要工艺参数对沼气水洗提纯效果的影响数据,为水洗设备的建设与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 水洗提纯 微孔管曝气 气泡运动 动态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lfenol薄片式力传感器的理论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少鹏 王博文 董丽元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23,共4页
为了提高磁致伸缩传感器的性能,并解决材料的脆性问题,设计了铁镓合金(Galfenol)薄片复合非磁性基底作为敏感元件。以基于J-A模型和磁-机效应法的动态耦合模型为依据,利用感应线圈采集Galfenol磁致伸缩逆效应的力感知信号,实现外力检测... 为了提高磁致伸缩传感器的性能,并解决材料的脆性问题,设计了铁镓合金(Galfenol)薄片复合非磁性基底作为敏感元件。以基于J-A模型和磁-机效应法的动态耦合模型为依据,利用感应线圈采集Galfenol磁致伸缩逆效应的力感知信号,实现外力检测的目的。COMSOL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描述磁化过程的有效性,传感器经信号采集系统放大后的输出电压可达60 mV以上,并与外力保持良好的线性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lfenol薄片 力传感器 动态耦合模型 磁致伸缩逆效应 信号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