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动态絮凝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钱青 卢彦俊 陈一琳 《绿色科技》 2011年第11期175-176,共2页
指出了在离心脱水过程中,需对污泥投加絮凝剂进行化学调理,保证脱水效果。通过对有机高分子絮凝剂静态与动态絮凝的模拟研究,考察了絮凝剂在高剪切力下的耐受程度,研究选择了适用于卧螺离心机的絮凝剂。
关键词 卧螺离心机 离心脱水 絮凝 动态絮凝 高剪切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絮凝动态膜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张万友 刘扬扬 +2 位作者 张海丰 赵贵龙 张再兴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82-187,共6页
以微污染水为处理对象,探讨了电絮凝动态膜形成机制。试验过程中考察了电絮凝操作条件对膜通量的影响及其对污染物的去除,并针对电絮凝动态膜形成的过程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原水pH值为6,电场强度为6 V/cm,极间距为10 mm情况下,电... 以微污染水为处理对象,探讨了电絮凝动态膜形成机制。试验过程中考察了电絮凝操作条件对膜通量的影响及其对污染物的去除,并针对电絮凝动态膜形成的过程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原水pH值为6,电场强度为6 V/cm,极间距为10 mm情况下,电絮凝动态膜120 min后通量达到稳定,膜通量维持在105~132 L/(m2 h),在此条件下出水CODMn的去除率超过70%,UV254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经FI-IR分析表明,电絮凝–动态膜反应器对芳香官能团的有机物去除效果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电解过程产生的微小气泡,能吸附在絮体颗粒表面共同形成动态膜,电絮凝动态膜中微小气泡的存在,可改变动态膜的孔隙率,有利于膜通量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动态 电场强度 膜污染 膜通量 膜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铝絮凝动态过程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栾兆坤 于忱非 +1 位作者 汤鸿霄 陈瑶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23-529,共7页
本文采用新型流动脉动絮凝检测技术,测定了不同碱化度(B值)的聚合铝凝聚絮凝过程中絮集物颗粒的形成与增长过程的动态变化差异.结果表明,该技术对监测凝聚絮凝过程中絮集物的形成与增长是十分敏感的,絮凝指数(R)可在线地反映絮集物动态... 本文采用新型流动脉动絮凝检测技术,测定了不同碱化度(B值)的聚合铝凝聚絮凝过程中絮集物颗粒的形成与增长过程的动态变化差异.结果表明,该技术对监测凝聚絮凝过程中絮集物的形成与增长是十分敏感的,絮凝指数(R)可在线地反映絮集物动态增长过程的变化.高碱化度聚合铝(B=2.5)比低碱化度聚合铝及氯化铝具有更快的凝聚絮凝速度和形成更大的絮集物颗粒.通过絮凝指数的测定,并结合剩余浊度和ζ电位测定数据,为深入了解聚合铝的高效絮凝动力学作用机理提供了直观的科学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选择最佳剂量和絮凝反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铝 絮凝动态过程 絮凝 凝聚 絮凝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氯化铝(PASiC)混凝剂的特性及絮凝动态过程 被引量:5
4
作者 岳钦艳 高宝玉 +1 位作者 H.H.Hahn E.Hoffmann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7-230,共4页
采用共聚与复合两种制备工艺,分别制备出具有不同碱化度(B)和不同Al/Si摩尔比系列的商用聚硅氯化铝(PASiC)混凝剂,并分别采用颗粒粒径测定方法和流动电流(SC)测定技术研究比较了PASiC和聚合氯化铝(PAC)混凝剂的颗粒大小、电动特性和凝... 采用共聚与复合两种制备工艺,分别制备出具有不同碱化度(B)和不同Al/Si摩尔比系列的商用聚硅氯化铝(PASiC)混凝剂,并分别采用颗粒粒径测定方法和流动电流(SC)测定技术研究比较了PASiC和聚合氯化铝(PAC)混凝剂的颗粒大小、电动特性和凝聚絮凝动态过程.结果表明,Al/Si摩尔比、B值和制备工艺影响PASiC的聚合和带电特性.Al/Si摩尔比越小和B值越大,PASiC的颗粒就越大;在相同的B值下,PASiC较PAC具有更大的颗粒粒径.PASiC的电中和能力较PAC有所下降,且Al/Si摩尔比越小,PASiC的电中和能力下降越多;与PAC相比,PASiC具有更快的凝聚絮凝速度和形成更大的絮体;且Al/Si摩尔比越小,PASiC形成的絮体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氯化铝 PASiC 混凝剂 特性 絮凝动态过程 颗粒大小 流动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极负载电絮凝动态膜反应器运行研究
5
作者 张文佳 张万友 张海丰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8-43,49,共7页
利用电絮凝与动态膜技术相结合处理微污染水,研究了电絮凝动态膜反应器(EC-DMR)及阴极负载电絮凝动态膜反应器(CLEC-DMR)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CLEC-DMR对悬浮颗粒及腐殖酸有更好的去除效果。通过动态膜形成过程与经典过滤模型拟合可知,... 利用电絮凝与动态膜技术相结合处理微污染水,研究了电絮凝动态膜反应器(EC-DMR)及阴极负载电絮凝动态膜反应器(CLEC-DMR)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CLEC-DMR对悬浮颗粒及腐殖酸有更好的去除效果。通过动态膜形成过程与经典过滤模型拟合可知,CLEC-DMR中的电斥力及浮力作用对动态膜形成有一定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膜阴极诱发的等效反冲洗作用及气浮改变了动态膜结构。膜阻力分布实验及SEM分析表明,CLECDMR形成的动态膜更加疏松,显著延缓了膜污染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负载膜 絮凝动态 过滤模型 膜污染 膜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尾砂深锥浓密过程中絮团的动态沉降规律 被引量:9
6
作者 薛振林 闫泽鹏 +3 位作者 焦华喆 甘德清 张友志 刘志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206-2215,共10页
为了探明全尾砂浆深锥浓密过程中絮团的动态沉降规律,自制连续浓密实验平台开展动态絮凝沉降实验,基于互相关原理和颗粒追踪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入料速度、耙架搅拌速度及料浆质量分数对絮团沉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絮团在竖直方向... 为了探明全尾砂浆深锥浓密过程中絮团的动态沉降规律,自制连续浓密实验平台开展动态絮凝沉降实验,基于互相关原理和颗粒追踪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入料速度、耙架搅拌速度及料浆质量分数对絮团沉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絮团在竖直方向上受到沉降柱内水体紊动和底部水流回流公共作用导致沉降速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入料速度、耙架搅拌与水体紊动剪切作用呈正相关,紊动剪切作用较弱时,促进絮团颗粒的凝结,提高絮团沉降速率。反之,则会破坏絮团结构,抑制絮团沉降过程;底部絮团沉降速度与料浆质量分数呈负相关;保持剪切强度在峰值区有利于絮团的快速沉降,本实验条件下建议耙架搅拌速度为0.2~0.6 r/min、入料速度为0.2~0.3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尾砂 动态絮凝沉降 颗粒追踪 紊动剪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