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系统论视域下数据引致垄断的证成及规制
1
作者 曹阳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8-135,共8页
数据垄断问题在海内外日趋严重,各方就此何以规制莫衷一是。鉴于此,一方面通过导入数据与数字经济等相关范畴,揭示数据与垄断相关的各项特质,释明数据与垄断间关系的二重性;另一方面通过运用动态系统论,考察数据相关特征对垄断形成的影... 数据垄断问题在海内外日趋严重,各方就此何以规制莫衷一是。鉴于此,一方面通过导入数据与数字经济等相关范畴,揭示数据与垄断相关的各项特质,释明数据与垄断间关系的二重性;另一方面通过运用动态系统论,考察数据相关特征对垄断形成的影响,由此可得出数据易引致垄断的阶段性结论。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数据垄断的规制对策,以有效回应数据相关特质易引致垄断等问题:在基本思路层面,侧重于对数据确权保护与流通利用间关系的理顺、数据垄断规制相关法律规范间的调适与协同规制;在核心规则的本土化建构层面,着力于数据垄断构成要件向协动要素的转化及不同认定方法间的有机“并联”、数据相关行为的分类精细化治理、事前—事中—事后与结构—行为规制的耦合与联动、超大型平台有关数据权—义—责的重新配置、数据相关行业自律与企业合规规范化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据引致垄断 动态系统论 证成 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系统论视角下可预见性判断的法教义学分析——以《合同编通则解释》第63条为中心
2
作者 冉克平 田格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3,共9页
《合同编通则解释》第63条采用动态系统论的方法明确违约损失可预见性的判断要素,弥补了《民法典》中可预见规则缺乏具体判断标准的不足。可预见性判断标准蕴含着合理分配风险、促进市场交易与维护当事人利益的复合法原理。按照与当事... 《合同编通则解释》第63条采用动态系统论的方法明确违约损失可预见性的判断要素,弥补了《民法典》中可预见规则缺乏具体判断标准的不足。可预见性判断标准蕴含着合理分配风险、促进市场交易与维护当事人利益的复合法原理。按照与当事人真意联系的紧密程度,可将可预见性判断要素划分为核心要素、次要要素与外部要素,并通过合同解释的方法确定各要素的内涵及适用路径。司法裁判者应当动态地考量可预见性判断要素:仅存在单一要素时,可基于个案情形衡量要素强度。存在多种要素时,若要素作用方向一致,仅需考虑要素的综合强度;若要素作用方向相反,则应综合各要素的权重次序及其强度作出整体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约损失 可预见规则 动态系统论 合同编通则解释 可预见性判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册商标维持使用认定的动态系统论方法
3
作者 徐瑛晗 《知识产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86,共26页
传统商标使用认定“要件→效果”范式具有天然隐晦特征,以往研究涵摄性与互动性亦不足。而动态系统论却能够打破要件孤立现状,具有弥补商标使用条文空筐结构缺陷的独特优势。以注重使用类型的多重性与层次性、考察多方主体利益交互关系... 传统商标使用认定“要件→效果”范式具有天然隐晦特征,以往研究涵摄性与互动性亦不足。而动态系统论却能够打破要件孤立现状,具有弥补商标使用条文空筐结构缺陷的独特优势。以注重使用类型的多重性与层次性、考察多方主体利益交互关系、留意商标使用要素的程度属性为设计要求,在维持使用认定的动态系统论分析上,第一步需解决要素选取问题。依据相关公众来源识别原理与市场竞争秩序调节原理,作为观点或因子的要素可被归纳为当事人主观意图、商标已实际投入使用、使用行为具有规范性三项互补要素,以及象征性使用、被动使用、非公开或隐性使用、一人多标的使用四项抵消要素。在第二步基础性评价与原则性示例中,互补要素内部的当事人主观意图通常可补足客观要素的满足度,客观要素却难以弥补使用意图缺失,若撤三申请人具有主观恶意,则可适度放宽使用证据的审查标准;四项抵消要素分别可对冲或彻底消除某种互补要素,个案中,也需借助同质性间接要素辅助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三年不使用撤销 商标维持使用 动态系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系统论视角下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以建设工程合同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晓蓉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6-181,共6页
情势变更原则适用的主要困境在于其构成要件的抽象性和不确定性,使"全有全无"的要件-效力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调整急速发展的现代交易关系。采用动态系统论指导下的"要素-效力"模式,通过在确定基本原理的前提下确定... 情势变更原则适用的主要困境在于其构成要件的抽象性和不确定性,使"全有全无"的要件-效力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调整急速发展的现代交易关系。采用动态系统论指导下的"要素-效力"模式,通过在确定基本原理的前提下确定多层次的评价要素,并在考量多个要素的权重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判断,建立起一个稳定而开放的结构,可以容纳更多元的价值评价要求,最大限度地解决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困境,增强裁判的妥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系统论 情势变更原则 建设工程合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服务提供者之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探究——兼论动态系统论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周金 何琼 《法治研究》 2013年第3期59-66,共8页
在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中,对于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动态系统论从方法论层面对此提供了有益的启发。首先应当选定构成赔偿责任的要素,如受保护权益的重要性、行为在多大程度上构成... 在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中,对于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动态系统论从方法论层面对此提供了有益的启发。首先应当选定构成赔偿责任的要素,如受保护权益的重要性、行为在多大程度上构成损害发生的原因、故意或过失的程度、为避免损害而耗费的成本以及从危险行为中获利的多少;其次要厘清各要素之间及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基础评价的引入来作出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服务提供者 损害赔偿责任 动态系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系统论视角下自动驾驶侵权损害赔偿体系之建构 被引量:6
6
作者 牛彬彬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9-100,共12页
自动驾驶汽车侵权损害赔偿案件主要存在责任认定、举证责任和配套制度建构的缺失三大问题,本质上是由于自动驾驶汽车的特殊的构造机理对传统的“要件—效果”式的侵权责任认定方式产生冲击,“动态系统论”为我们提供了判断自动驾驶侵权... 自动驾驶汽车侵权损害赔偿案件主要存在责任认定、举证责任和配套制度建构的缺失三大问题,本质上是由于自动驾驶汽车的特殊的构造机理对传统的“要件—效果”式的侵权责任认定方式产生冲击,“动态系统论”为我们提供了判断自动驾驶侵权的方法论体系,确定原因力、过错和危险作为基础评价要素,并基于此构建“以原因力认定为主、过错认定为辅,并兼顾危险因素”的自动驾驶汽车侵权责任认定基础评价体系。在此前提下还要注重配套制度建设,当自动驾驶汽车侵权发生在自主性状态下时,可由承保产品责任保险的公司赔偿,如果保险公司能够举证证明是因为产品缺陷的问题或者由于驾驶人的过错导致事故发生,则允许保险公司向自动驾驶汽车制造商或者驾驶人追偿;如果自动驾驶汽车侵权事故发生在人工驾驶状态下,则按照一般的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认定即可。另外,也应当建立自动驾驶汽车侵权鉴定中心等专业机构,辅助产品缺陷之认定;建立自动驾驶汽车规模化侵权国家补偿计划,以应对网络安全问题所导致的规模化侵权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汽车侵权 动态系统论 原因力 过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数据的动态体系化识别
7
作者 张运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92,共11页
作为构建数据基础制度的前提性问题,公共数据识别进路的选择须直面规范刚性与实践弹性之间的价值衡平。现行立法下要件识别与裁量识别的二元进路分别受制于规范封闭性缺陷与裁量恣意性困境,难以平衡公共数据要素利用与保护的制度需求。... 作为构建数据基础制度的前提性问题,公共数据识别进路的选择须直面规范刚性与实践弹性之间的价值衡平。现行立法下要件识别与裁量识别的二元进路分别受制于规范封闭性缺陷与裁量恣意性困境,难以平衡公共数据要素利用与保护的制度需求。动态系统论在消解概念法学僵化性危机与控制自由法学恣意性风险方面具有方法论优势,可以为公共数据识别提供兼具规范弹性与价值融贯性的第三条路径。基于数据法的内在原理,公共数据识别应建构以职权要素、财政要素、价值要素、需求要素、重要程度要素、权益要素及成本要素为核心的要素评价体系,通过要素间的动态协动,实现公共数据识别的体系化运作。公共数据的识别规则宜突破固定规则与一般条款的二元藩篱,构建以动态识别要素为核心、辅以基础评价和原则性示例的规范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数据识别 构成要件 动态系统论 要素体系 动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利滥用认定标准的适用困境与应对之道
8
作者 冷传莉 王宗峰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4-163,共10页
权利滥用规范的司法适用在于如何确定权利人的行权行为构成滥用。当前,我国关于权利滥用的认定存在两种不同的标准,一是从《总则编司法解释》第3条第1款得出的“动态系统论”通过要素衡量予以认定,二是从司法实务中提炼的根据基本原则... 权利滥用规范的司法适用在于如何确定权利人的行权行为构成滥用。当前,我国关于权利滥用的认定存在两种不同的标准,一是从《总则编司法解释》第3条第1款得出的“动态系统论”通过要素衡量予以认定,二是从司法实务中提炼的根据基本原则进行认定。然而,“动态系统论”缺乏明晰的评价基准,仅具有补充说理功能,单纯以尚需证明的要素作为权利滥用的认定标准恐沦为裁判者策略性适用法律规范的论证工具;基本原则作为一般条款,径行适用则会导致规范涵摄的不确定并架空其他法律规则的适用。与此同时,比例原则基于明确的审查步骤和相对客观的审查理念,既能克服“动态系统论”作为权利滥用认定标准未能指明评价基准的弊病,又可摆脱基本原则在认定权利滥用过程中过于主观的论证倾向。比例原则通过适当性、必要性、均衡性三项子原则及其位阶秩序的鉴别路径,能够完整展现权利冲突的化解过程,并程式化权利滥用的认定标准,从而为权利滥用规范的明确适用提供有效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滥用 动态系统论 基本原则 权利冲突 比例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无过错责任到动态的风险责任——从我国侵权法的规定与实践出发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本莲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7-131,共5页
就我国侵权法关于归责原则的规定与实践而言,一方面暴露出无过错责任归责基础的贫弱,另一方面也促使司法裁判者在无过错责任适用的场合必须寻找新的足具说服力的归责思想。在司法裁判中,法官根据案件事实从加害人领域和受害人领域抽取... 就我国侵权法关于归责原则的规定与实践而言,一方面暴露出无过错责任归责基础的贫弱,另一方面也促使司法裁判者在无过错责任适用的场合必须寻找新的足具说服力的归责思想。在司法裁判中,法官根据案件事实从加害人领域和受害人领域抽取出多个考量因素,综合运用,让其协动,不仅决定了法律效果的有无,还决定了赔偿责任的范围。这种归责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契合动态的风险责任的基本思想,可以为裁判者以及立法者提供更广阔的视野,为我国侵权责任法归责体系的完善提供丰富的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过错责任 归责思想 动态系统论 风险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购碳汇司法适用的实践反思与路径优化
10
作者 孙佑海 赵燊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30,共10页
认购碳汇发轫于地方司法实践创新,后经由司法解释确认在审判中得以广泛适用。囿于自下而上的生成逻辑,认购碳汇适用中显现出较强地方司法偏好,引发法律定位偏差、适用规则不当、刑民衔接不畅的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具有深层次的理论成... 认购碳汇发轫于地方司法实践创新,后经由司法解释确认在审判中得以广泛适用。囿于自下而上的生成逻辑,认购碳汇适用中显现出较强地方司法偏好,引发法律定位偏差、适用规则不当、刑民衔接不畅的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具有深层次的理论成因。一是对认购碳汇法律定位缺乏动态系统认知,过于强调认购碳汇作为替代性修复方式的制度功能。二是认购碳汇适用规则的法教义学分析缺失,即未能区分生态环境修复责任与生态环境赔偿责任二者对该规则的塑造差异。三是对认购碳汇刑民衔接缺乏法秩序统一性的论证,割裂了民事诉讼中认购碳汇法律定位与其适用于刑事诉讼的合理性之间的关系。基于对实践中认购碳汇司法案例的整体性考察和学理剖析,可以证成认购碳汇在民事诉讼中作为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承担方式、生态环境赔偿责任承担方式,以及在刑事诉讼中作为从宽情节具有理论自洽性。优化认购碳汇司法适用的路径,需在遵循动态系统裁判方法、法教义学分析方法、法秩序统一性原理基础上促进形成自洽、普适的司法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购碳汇 生态环境修复 生态环境赔偿 动态系统论 法教义学 法秩序统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合同违背公序良俗——以《合同编解释》第17条为中心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利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102,共12页
《合同编解释》进一步丰富、完善了《民法典》第153条关于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规定。由于公序良俗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而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具有具体针对性,因此《合同编解释》第17条要求应优先适用《民法典》第153... 《合同编解释》进一步丰富、完善了《民法典》第153条关于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规定。由于公序良俗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而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具有具体针对性,因此《合同编解释》第17条要求应优先适用《民法典》第153条第1款关于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无效的规定。由于公序良俗作为不确定概念需要类型化,该条将违背公序良俗行为进行类型化处理,并进一步采取了动态系统论的方法,为法院认定公序良俗提供指引,有利于统一裁判规则,保障交易当事人的合理预期,维护意思自治。由于公序良俗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依据该条规定,应以核心价值观作为公序良俗适用中的价值判断,以核心价值观统一公序良俗的适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背公序良俗 类型化 动态系统论 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礼返还的理论基础与请求权构造 被引量:2
12
作者 龙俊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5-75,共11页
彩礼给付行为在性质上仍宜认定为附解除条件的赠与合同,彩礼给付方在实际给付前享有无条件的任意撤销权,实际给付后也可基于特定的解除条件请求返还彩礼。司法解释引入了过错因素以及动态系统论,可解释为进一步丰富了赠与合同的解除条件... 彩礼给付行为在性质上仍宜认定为附解除条件的赠与合同,彩礼给付方在实际给付前享有无条件的任意撤销权,实际给付后也可基于特定的解除条件请求返还彩礼。司法解释引入了过错因素以及动态系统论,可解释为进一步丰富了赠与合同的解除条件,但并未改变赠与合同的性质。在动态系统论的具体构造中,应将共同生活及孕育情况因素、彩礼数额因素、双方过错因素、当地习俗因素,作为彩礼返还中发挥评价作用且作用力逐级递减的因素,并确立基础评价乃至原则性示例来规范法律效果。在彩礼返还时,应以债权形式主义为出发点构建彩礼返还的请求权基础,针对不动产、动产和价金,可分别主张更正登记请求权、所有物返还请求权和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礼返还 附解除条件的赠与 过错 动态系统论 请求权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标法领域“侵权不停止”适用的正当性及其界限——兼评“星河湾”商品房商标侵权纠纷案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爱碧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4-152,共9页
与传统物权相比,商标权具有排他权范围大于支配权范围、权利边界不确定以及与公共利益密切关联三大特征。基于对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衡量,在商标侵权案件中可以判令商标侵权人不承担停止侵权责任。针对侵权不停止规则的适用界限,为平... 与传统物权相比,商标权具有排他权范围大于支配权范围、权利边界不确定以及与公共利益密切关联三大特征。基于对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衡量,在商标侵权案件中可以判令商标侵权人不承担停止侵权责任。针对侵权不停止规则的适用界限,为平衡法律安定性与灵活性,可采取动态系统论构建规范体系。该规范体系应以效率为主要价值导向,依据当事人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商标权人和侵权人之间的损益比较、市场性质、公共利益四项要素构建。依据该规范体系可知,最高人民法院不应在"星河湾"商品房商标侵权纠纷案中适用侵权不停止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权不停止 商标法 动态系统论 公共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民事权益的表达模式与完善路径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桂玲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8-95,共8页
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民事权益的传统表达模式主要有抽象概括模式、递进列举模式。动态系统论指引下新型表达模式相较于传统表达模式具有明显优点。《侵权责任法》中对其保护民事权益的立法表达模式应予检讨。在指导思想方面,应该注意协调... 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民事权益的传统表达模式主要有抽象概括模式、递进列举模式。动态系统论指引下新型表达模式相较于传统表达模式具有明显优点。《侵权责任法》中对其保护民事权益的立法表达模式应予检讨。在指导思想方面,应该注意协调法益保护和行为自由之间的平衡。在表达模式方面,应该积极借鉴动态系统论指引下的新型表达模式的优点为我所用。在具体实现路径方面,可以在借鉴比较法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司法解释以及案例指导制度明晰《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民事权益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权责任法 民事权益范围 表达模式 动态系统论 完善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格权请求权基础的规范分析——基于《民法典》人格权编的规范表达 被引量:9
15
作者 董文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6-93,共8页
人格权独立成编是民法典的一大特色,而在人格权编中,既有着大量的人格权益确认规范,又兼及众多的人格权请求权规范。尽管均能救济人格权益,侵权请求权基础的规范构造已然较为清晰,但是人格权请求权基础仍存在相当的模糊地带。因而,有必... 人格权独立成编是民法典的一大特色,而在人格权编中,既有着大量的人格权益确认规范,又兼及众多的人格权请求权规范。尽管均能救济人格权益,侵权请求权基础的规范构造已然较为清晰,但是人格权请求权基础仍存在相当的模糊地带。因而,有必要开展人格权请求权基础的规范分析,针对传统的违法构成说与“新晋”的动态系统论,探究人格权请求权基础的应有构造。同时,基于人格权请求权与侵权请求权规范功能的关联性,亦需以体系化视角厘定两种请求权的规范边界,使两种请求权依其殊异的规范结构,共同妥帖而周全地保护民事主体的人格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人格权请求权 侵权请求权 违法性 动态系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信息侵权风险性损害的证成与认定 被引量:10
16
作者 程海玲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8-211,共14页
个人信息侵权损害源于个人信息权益或者其他人身、财产权益遭受侵害,损害的新型特征及复杂样态引发了救济难题。囿于传统损害观念无法回应信息社会风险治理的现实需要,个人信息侵权风险性损害(未来损害风险的增加、风险预防成本、风险... 个人信息侵权损害源于个人信息权益或者其他人身、财产权益遭受侵害,损害的新型特征及复杂样态引发了救济难题。囿于传统损害观念无法回应信息社会风险治理的现实需要,个人信息侵权风险性损害(未来损害风险的增加、风险预防成本、风险引发的焦虑)在依据传统侵权损害理论寻求救济时面临困境。化解个人信息侵权风险性损害救济难题既需要理论支撑,亦需要方法论指引。风险性损害的可赔偿性因风险符合损害的质的规定性(法律上不利益的本质属性)与量的规定性(符合特定法律标准),是大数据时代实现侵权法多重功能的客观需要且符合法律体系逻辑推演结果而得以证成。风险性损害认定可以动态系统论为利益衡量的方法论基础,“实质性风险标准”和“合理性标准”构成动态系统论分析框架中的基础评价,个人信息类型及数量、信息处理目的、方式、持续时间、风险预防措施采取情况和影响后果等是动态系统论分析框架中的要素,在具体个案中应综合衡量相关要素并结合相应法律标准作出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权益 风险性损害 可赔偿性 动态系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在商标权不当行使案件中的适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钟鸣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7-45,共19页
本文梳理了涉及商标权不当行使的18件民事诉讼案件,归纳其要点,评析裁判得失,由此探讨不当行使行为的认定方式和规制模式。商标权不当行使行为的规制核心是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适用问题。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作为一般条款,无法采用“构成要... 本文梳理了涉及商标权不当行使的18件民事诉讼案件,归纳其要点,评析裁判得失,由此探讨不当行使行为的认定方式和规制模式。商标权不当行使行为的规制核心是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适用问题。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作为一般条款,无法采用“构成要件—法律效果”的适用框架,应当引入动态系统论方法,识别出认定行使行为构成权利滥用所需考虑的各个要素及其权重综合作出判定。对于商标权不当行使中最主要的恶意注册商标并行使权利的行为,无论是根据司法解释还是动态系统论方法,都应当基于其作为主要目的的恶意直接认定构成权利滥用。由此总结出依据禁止权利滥用原则规制商标权不当行使行为所需考虑的四个方面:权利外观、行使行为、滥用认定和法律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滥用 不当行使 商标权 类案 恶意注册 动态系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物权法定原则之缓和——整合多种范式下的统一解决进路 被引量:4
18
作者 詹诗渊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2-133,共12页
从法院裁判文书的定量分析看,物权法定原则的适用导致了我国法院的累诉,故须对物权法定原则进行反思。通过动态系统理论和凯尔森规范理论可将不同规范以核心价值元素类型化,并以此类型化结论为分析模型对物权法定进行价值分析。在我国,... 从法院裁判文书的定量分析看,物权法定原则的适用导致了我国法院的累诉,故须对物权法定原则进行反思。通过动态系统理论和凯尔森规范理论可将不同规范以核心价值元素类型化,并以此类型化结论为分析模型对物权法定进行价值分析。在我国,物权法定核心价值元素为秩序价值元素,故不能改采物权自由;通过对物权法定的效率价值元素进行经济分析发现,效率最大化时,物权种类不多,估量成本和挫折成本也均较低,故仅应对物权法定原则进行个别缓和。基于法的安定性与立法者的有限理性,对物权法定的缓和不应通过立法或修法方式。在我国合宪、合理的缓和方式是通过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制度对习惯物权进行确认,构造为成文法物权+习惯法物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法定 类型强制 动态系统论 习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and dynamic simulation of hydraulic system of a new automatic transmission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书翰 徐向阳 +3 位作者 刘艳芳 戴振坤 TEN BERGE P 曲巍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4期697-701,共5页
A new hydraulic system of a novel automatic transmission (AT) was designed. The dimension and structure of valves and cylinders were designed by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The dynamic simulation model of hydraulic syste... A new hydraulic system of a novel automatic transmission (AT) was designed. The dimension and structure of valves and cylinders were designed by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The dynamic simulation model of hydraulic system of AT was established by ITI-SimulationX. Simulation results and theoretical design results were compared to confirm the simul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confirmed simulation model,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pressure and flow of the hydraulic system were analyzed. The dynamic simulation method is very helpful for designing and analyzing the performance of hydraulic system and further optimization design. The theoretical design method and dynamic simulation model are feasible for the real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be used in hydraulic system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matic transmission hydraulic system dynamic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