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发性硬化斑块周围正常表现白质的磁敏感加权成像及动态磁敏感增强灌注成像 被引量:4
1
作者 苗延巍 魏强 +2 位作者 韩睿 张竞文 郎志谨 《磁共振成像》 CAS 2011年第4期273-277,共5页
目的通过定量测量多发性硬化(MS)患者白质斑块周围"正常表现白质"(normal-appearing white matter,NAWM)脑铁浓度和灌注参数来评估其微循环变化与铁沉积的关系。方法 31例MS患者进行MR检查,包括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目的通过定量测量多发性硬化(MS)患者白质斑块周围"正常表现白质"(normal-appearing white matter,NAWM)脑铁浓度和灌注参数来评估其微循环变化与铁沉积的关系。方法 31例MS患者进行MR检查,包括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i maging,SWI),部分患者(15例)加做动态磁敏感增强灌注成像(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ed MR perfusion imaging,DSC-PI)。30名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也进行SWI检查。观察MS斑块在SWI的表现;以配对t检验对照分析MS患者NAWM与对照组白质phase值和灌注参数(rCBF、rCBV和rMTT);对MS患者NAWM的phase值与灌注参数(rCBF、rCBV和rMTT)、扩展型残疾状态评分(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进行Pearson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MS斑块在"滤过后"相位图(filtered phase image,FPI)多呈有或无小静脉穿行的低信号灶。MS患者NAWM的phase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双顶叶phase值与EDSS有显著中度相关(右侧:r2=0.36,P=0.03;左侧:r2=0.48,P=0.02);双额、顶叶的phase值与其rCBF值也存在明显相关(P<0.05)。结论 MS患者NAWM的phase值显著低于正常人,与微循环血流及EDSS具有相关性,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病情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正常表现白质 共振成像 敏感加权成像 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动脉自旋标记与动态磁敏感增强脑灌注成像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中的对比 被引量:50
2
作者 许洋 吕晋浩 +2 位作者 马林 陈为军 娄昕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68-774,共7页
目的比较多参数三维假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 p CASL)与动态磁敏感增强灌注成像(DSC P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责任病灶的检出率。方法比较39例临床诊断TIA患者,并在首次发作24 h内进行磁共振检查。扫描序列包括常规头颅MR... 目的比较多参数三维假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 p CASL)与动态磁敏感增强灌注成像(DSC P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责任病灶的检出率。方法比较39例临床诊断TIA患者,并在首次发作24 h内进行磁共振检查。扫描序列包括常规头颅MR成像、MRA(MRA),DWI、3D p CASL(选取两个标记延迟时间post-labeling time,PLD,PLD=1.5 s及PLD=2.5 s),DSC PWI。后处理获取3D p CASL的脑血流(CBF)图像和DSC PWI的Tmax图像。比较不同灌注方法与MRA及DWI结合法对于缺血病灶检出率和缺血面积。结果 TIA患者的缺血病灶检出率,3D p CASL(PLD1.5 s及PLD2.5 s)的CBF图像与DSC PWI Tmax对比无差异;3D p CASL(PLD1.5 s)的CBF图像对于缺血的检出率高于MRA结合DWI法;DSC PWI Tmax、3D p CASL(PLD2.5 s)CBF与MRA结合DWI法无差异。显示低灌注面积,3D p CASL(PLD1.5 s)的CBF图像显示的面积最大,其次是DSC PWI Tmax,而3D p CASL(PLD2.5 s)的CBF图像显示的低灌注面积最小。结论 3D p CASL脑灌注成像技术无创、快速、可重复性强,推荐作为临床可疑TIA患者的影像筛查手段,不同PLD的3D p CASL序列对于病灶的检出及缺血面积的显示有差异,选择较短PLD有可能提高病灶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动脉自旋标记 动态敏感加权灌注成像 三维假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质子自旋标记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法灌注成像在评价脑缺血患者脑部微循环中的临床对比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永丽 闫峰山 +3 位作者 窦社伟 连建敏 徐俊玲 王梅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7-520,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动脉质子自旋标记(ASL)与动态磁敏感增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SC-PWI)在评价脑缺血患者脑部微循环中的应用。方法:一侧大脑中动脉明显狭窄或闭塞的脑缺血患者25例,均采用GE-D7503.0TMR行头部ASL和DSC-PWI检查,定性观察两种技... 目的:对比研究动脉质子自旋标记(ASL)与动态磁敏感增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SC-PWI)在评价脑缺血患者脑部微循环中的应用。方法:一侧大脑中动脉明显狭窄或闭塞的脑缺血患者25例,均采用GE-D7503.0TMR行头部ASL和DSC-PWI检查,定性观察两种技术在脑缺血中的灌注表现;在病变区域与正常脑半球的镜像区域分别确定4个感兴趣区,测定脑血流量(CBF)值,并计算信号强度比(病变侧/对照侧)。结果:25例患者中,ASL显示灌注不足19例,灌注过度1例,灌注正常5例,DSC-PWI显示灌注不足14例,灌注过度1例,灌注延迟6例,灌注正常4例,两种方法结果一致19例,符合率为76.0%。ASL和DSC-PWI所测相对CBF比值分别为(0.462±0.130)和(0.428±0.120),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0,P=0.465)。结论:无创性ASL在检测脑缺血脑血流量灌注异常时与DSC-PWI具有同样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质子自旋标记 动态敏感对比增强 共振成像 脑缺血 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MR灌注加权成像在脑胶质瘤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梁甜甜 张辉 +4 位作者 王效春 谭艳 秦江波 王乐 张磊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6期406-410,共5页
目的探究术前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MRI(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 MRI,DSC-MRI)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最大值(rCBV_(max))与胶质瘤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 目的探究术前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MRI(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 MRI,DSC-MRI)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最大值(rCBV_(max))与胶质瘤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62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胶质瘤患者资料,术前均行DSC-MRI检查。选取本组病例rCBV_(max)值的中位数进行定量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比较;多因素分析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判断。结果 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rCBV_(max)≥4.47组患者中位OS明显短于rCBV_(max)<4.47组(P<0.001);低级别胶质瘤(low-grade glioma,LGG)中位OS明显长于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P=0.001);同时纳入病理级别与rCBV_(max)值,结果发现LGG+rCBV_(max)<4.47组预后最佳(P<0.05),LGG+rCBV_(max)≥4.47组与HGG+rCBV_(max)<4.4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4),HGG+rCBV_(max)≥4.47组预后最差(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rCBV_(max)与胶质瘤预后独立相关(P=0.001)。结论 rCBV_(max)可作为胶质瘤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灌注加权成像 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动脉自旋标记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技术在脑胶质瘤术前评估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敏 王德杭 +2 位作者 洪汛宁 张清波 王建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32-1336,共5页
目的:对照研究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enhanced,DSC)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中的灌注特点,探讨ASL技术在脑胶质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23... 目的:对照研究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enhanced,DSC)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中的灌注特点,探讨ASL技术在脑胶质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23例脑胶质瘤患者(包括高级别胶质瘤17例,低级别胶质瘤6例)在术前行3T MRI的ASL及DSC灌注扫描,测量肿瘤实质部分最大肿瘤血流量(the maximal tumor blood flow,TBFmax)以及对侧白质、灰质和大脑半球的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结果:23例脑胶质瘤患者,两种灌注方法均获得了一致的灌注结果,TBFmax/对侧白质CBF、TBFmax/对侧灰质CBF及TBFmax/对侧半球CBF的各比值在ASL和DSC两种技术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高、低级别胶质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L在评估脑胶质瘤血流灌注方面与DSC之间有相似的敏感性,具有可重复性高、完全无创性等优点,同时有助于术前对脑胶质瘤进行分级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灌注加权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动态敏感对比增强 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技术在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军霞 王颖毅 +2 位作者 王敏 王建伟 刘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MR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SC)灌注技术在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8例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并出现新强化灶的患者,经再次手术或随访证实为胶质瘤复发或放射性脑损伤。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平扫、增强及... 目的:探讨MR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SC)灌注技术在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8例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并出现新强化灶的患者,经再次手术或随访证实为胶质瘤复发或放射性脑损伤。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平扫、增强及DSC灌注成像,测量病灶强化区域的相对脑血容量(r CBV)及相对脑血流量(r CBF),并同时取对侧正常白质的r CBV和r CBF,分别相比后得到相对比值,比较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各灌注参数比值,并采用ROC曲线评价r CBV和r CBF相对比值对二者进行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胶质瘤复发异常强化灶的r CBV和r CBF相对比值分别为2.78±1.01和1.89±0.82,明显高于放射性脑损伤的0.76±0.42和0.47±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 CBV相对比值≥1.88时,诊断胶质瘤复发的特异性为100.0%,r CBV相对比值≤0.62时诊断放射性脑损伤敏感性为100.0%;r CBV比值取1.88为阈值来鉴别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4%、100.0%、96.4%。r CBF相对比值≥1.96时,诊断胶质瘤复发特异度为100.0%,r CBF相对比值≤0.45时诊断放射性脑损伤敏感性为100.0%;r CBF相对比值取0.85为阈值来鉴别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4%、90.0%、92.8%。结论:磁共振DSC灌注成像有助于对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复发 放射性脑损伤 共振灌注加权成像 动态敏感对比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瘤动态增强磁化率MR灌注成像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皓 沈天真 陈星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220-225,共6页
脑MR灌注主要是描述脑微血管网中的血流情况。本文从MR灌注的基本原理及概念、成像方法 ,图像资料的后处理等几个方面阐明动态增强磁化率MR灌注成像方法的基本技术方法。通过对动态增强磁化率MR灌注成像正常人和脑膜瘤血供特点等方面的... 脑MR灌注主要是描述脑微血管网中的血流情况。本文从MR灌注的基本原理及概念、成像方法 ,图像资料的后处理等几个方面阐明动态增强磁化率MR灌注成像方法的基本技术方法。通过对动态增强磁化率MR灌注成像正常人和脑膜瘤血供特点等方面的研究介绍 ,阐明其在术前脑膜瘤分型及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动态增强化率MR灌注成像 临床分级 病理特点 脑血动力学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移位分析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在慢性脑缺血灌注评估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邵明冉 张冰 +4 位作者 周飞 青钊 乔彤 倪玲 张鑫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7-121,135,共6页
目的分析基于血氧水平依赖信号(BOLD)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的时间移位分析(TSA)方法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SC-PWI)评估颈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的一致性。资料与方法纳入31例单侧重度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同时行rs-... 目的分析基于血氧水平依赖信号(BOLD)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的时间移位分析(TSA)方法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SC-PWI)评估颈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的一致性。资料与方法纳入31例单侧重度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同时行rs-fMRI和DSC-PWI扫描,并以DSC-PWI达峰时间(TTP)参数图为标准分为非缺血组17例和缺血组14例。两组患者分别勾画感兴趣区(ROI),并测量ROI与对侧相同ROI的TTP值和TSA延迟值,取其差值的绝对值ΔTTP与ΔTSA延迟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缺血组患者ΔTTP与ΔTSA延迟时间均大于非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缺血组中,ΔTTP与ΔTSA延迟时间在大脑前动脉皮层区(r=0.566,P=0.018)、大脑中动脉M2段上方前皮层区(r=0.541,P=0.025)和大脑中动脉M3段上方前皮层区(r=0.678,P=0.003)呈正相关;缺血组中,ΔTTP与ΔTSA延迟时间在缺血区呈正相关(r=0.641,P=0.013)。结论基于rs-fMRI的TSA方法与DSC-PWI参数TTP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能够为早期评估脑缺血患者血流灌注提供无创、无电离辐射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共振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动态敏感对比增强 时间移位分析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T2^*加权灌注成像评价腮腺恶性肿瘤
9
作者 Kandeel A Ezzat A +2 位作者 Megahed AS 李华玲(译) 周义成(校)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3期298-298,共1页
关键词 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腮腺恶性肿瘤 灌注成像 logistic回归分析 最大信号强度 表观扩散系数 时间曲线 诊断符合率 阳性预测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脑梗死再灌注损伤的磁敏感加权成像与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44
10
作者 张清 杨志宏 +2 位作者 伍建林 张竞文 苗延巍 《磁共振成像》 CAS 2010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评价大面积脑梗死再灌注损伤的价值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1例临床和影像确诊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脑梗死后出血程度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病灶周围小血管数目显示分为0~II度。将患...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评价大面积脑梗死再灌注损伤的价值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1例临床和影像确诊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脑梗死后出血程度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病灶周围小血管数目显示分为0~II度。将患者临床状态进行NIHSS评分,并与SWI评价结果对照。结果本组病例有16例(76.2%)发生自发性梗死后出血,其中11例(68.8%)发生于亚急性期,重度出血4例(25.0%),中度出血5例(31.3%),轻度出血7例(43.8%);重度出血与临床NIHSS评分具有正相关性(rs=0.765,P=0.001)。有14例(66.7%)显示梗死灶周围小血管影。21例中II度显示者10例(47.6%),I度4例(19.0%),0度7例(33.3%),其显示程度与临床NIHSS评分无显著相关性(rs=0.408,P=0.066)。结论SWI技术可以敏感、客观地评价脑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出血及侧支循环情况,有望成为脑梗死患者病情预测与治疗评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加权成像 脑梗塞 灌注损伤 出血 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灌注加权成像和磁敏感加权成像评价胶质瘤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仙海 高明勇 +4 位作者 周新韩 谭湘萍 卢瑞梁 赵海 张丽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37-1940,共4页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在反映胶质瘤血管生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胶质瘤35例,其中低级别胶质瘤16例(WHOⅠ~Ⅱ级),高级别胶质瘤19例(WHOⅢ~Ⅳ级)。所有病例均接受常规序...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在反映胶质瘤血管生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胶质瘤35例,其中低级别胶质瘤16例(WHOⅠ~Ⅱ级),高级别胶质瘤19例(WHOⅢ~Ⅳ级)。所有病例均接受常规序列、SWI及PWI扫描,并获得SWI图和脑血容量(CBV)彩图,逐层观察SWI图胶质瘤静脉分布情况,并按静脉多少进行评分。利用CBV彩图观测胶质瘤实质相对CBV(rCBV)值,并对肿瘤静脉及肿瘤实质rCBV值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低级别胶质瘤静脉评分:0分11例(68.75%),1分5例(31.25%);高级别胶质瘤静脉评分:1分3例(15.79%),2分16例(84.21%),胶质瘤静脉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高级别胶质瘤肿瘤实质rCBV值分别为2.250.32、5.800.75(P〈0.001)。胶质瘤实质rCBV值与静脉评分在同一病理级别胶质瘤中有明显相关性(r=0.727,P〈0.001)。结论 SWI技术为在活体上从磁共振功能影像学角度反映胶质瘤血管生成情况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在胶质瘤的诊断评价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灌注成像 敏感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与灌注加权成像在肾透明细胞癌分级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亮 许晓雯 +6 位作者 王金红 张敏 张纬 倪炯 朱旭友 易祥华 王培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3-158,共6页
目的明确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肿瘤内磁敏感信号(ITSS)与灌注加权成像(PWI)转运常数(Ktrans)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两者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cRCC并进行病理Fuhrman核... 目的明确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肿瘤内磁敏感信号(ITSS)与灌注加权成像(PWI)转运常数(Ktrans)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两者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cRCC并进行病理Fuhrman核分级(Ⅰ~Ⅳ)评估的患者,行2D多次屏气SWI和肾脏PWI扫描。评估测量ITSS等级与Ktrans的平均值,对FuhrmanⅠ、Ⅱ、Ⅲ3组间分别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和方差分析,并分析ITSS等级和Ktrans平均值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分级诊断效能。结果 Fuhrman分级Ⅰ级8例、Ⅱ级16例、Ⅲ级12例,对应的ITSS等级分别为1.25±0.43、1.75±0.83和2.20±0.75,Ktrans值分别为(0.24±0.07)、(0.31±0.08)和(0.34±0.07)min-1,不同Fuhrman分级间ITSS等级和Ktrans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089,P〈0.05;F=4.116,P〈0.05)。ITSS与Ktrans总体呈中度正相关(r=0.536,P〈0.01)。以ITSS和Ktrans的ROC曲线鉴别高、低级别(FuhrmanⅢvsⅠ~Ⅱ)ccRCC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较高,分别为0.737、80.0%、37.5%和0.737、90.0%、68.8%。结论 ITSS和Ktrans可以为ccRCC术前分级诊断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从而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及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透明细胞癌 敏感加权成像 肿瘤内敏感信号 灌注加权成像 转运常数 病理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肿瘤磁敏感对比MR灌注成像技术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皓 沈天真 陈星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289-293,共5页
研究动态敏感对比MR灌注技术在脑肿瘤研究中的应用技术和某些限制。材料和方法 :使用GEsigna1.5TMR扫描仪对本院20例头颈部疾病患者(未见颅内病变而需增强扫描者)及30例脑肿瘤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进行常规平扫加增强MR检查同时使用SE... 研究动态敏感对比MR灌注技术在脑肿瘤研究中的应用技术和某些限制。材料和方法 :使用GEsigna1.5TMR扫描仪对本院20例头颈部疾病患者(未见颅内病变而需增强扫描者)及30例脑肿瘤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进行常规平扫加增强MR检查同时使用SEEPI和GEEPI序列进行快速团注造影剂后MR灌注扫描。获得资料经在线工作站后处理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相应功能图像及信号时间曲线 ,经肘正中静脉注射者45例均获得较为理想的功能图像及时间信号曲线。其余5例经腕表浅静脉及股静脉注射者曲线不完整。1例冠状位成像者图像变形。脂肪抑制预扫描及TR=1800ms ,TE=40ms ,FLIP角=60°的GEEPI序列为脑肿瘤灌注研究较为理想的选择。结论 :正确应用动态敏感对比MR灌注技术对脑部疾病进行定性及半定量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成像 灌注 脑肿瘤 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灌注成像在周围型肺癌肺动脉血供定性及定量评估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征宇 缪競陶 +1 位作者 王颖 胡运胜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技术在周围型肺癌肺动脉血供定性及半定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肺灌注成像技术 ,获取 2 3例经组织学 /细胞学确诊的周围型肺癌患者在造影剂增强首过期内的系列图像 ,在工作站上...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技术在周围型肺癌肺动脉血供定性及半定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肺灌注成像技术 ,获取 2 3例经组织学 /细胞学确诊的周围型肺癌患者在造影剂增强首过期内的系列图像 ,在工作站上将强化前后的图像行减影处理 ,得到肺动脉 (PA )期、肺实质 (PP)期、肺静脉 /降主动脉 (DA)期图像 ,并在时间信号曲线基础上测定癌肿的起始强化时间、峰值时间 ,以及癌肿在肺动脉灌注期 (包括PA期及PP期 )及主动脉灌注期 (DA期 )的强化率 ,进行定性及部分定量分析。结果 本组 2 3例患者测得三种微循环灌注模式 :14例 ( 60 .9% )在肺循环期开始强化 ,在体循环期达到峰值 ,体循环期强化率较肺循环期高 (P <0 .0 0 1) ,提示癌肿为肺 /体循环双重供血 ,以体循环为主 ;7例 ( 3 0 .4% )在体循环期开始强化并达到峰值 ,提示完全为主动脉供血 ;2例 ( 8.7% )在肺循环期开始强化并达到峰值 ,提示主要由肺动脉供血。结论 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灌注技术可以对周围型肺癌肺动脉血供进行定性及相对定量评估 ,作为无创性检查技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灌注成像 周围型肺癌 肺动脉血供 定性评估 半定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自旋标记与动态对比增强MRI脊柱骨髓灌注成像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邢栋 查云飞 +3 位作者 李勤祥 闫力永 龚威 王克军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目的:分析动脉自旋标记(ASL)与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脊柱骨髓灌注成像参数间的相关性,探讨ASL测量脊柱骨髓血流灌注的可行性。方法:对27位志愿者的54个腰椎椎体行ASL及DCE-MRI扫描,将原始图像传入GE AW 4.4工作站分别采用Functool及... 目的:分析动脉自旋标记(ASL)与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脊柱骨髓灌注成像参数间的相关性,探讨ASL测量脊柱骨髓血流灌注的可行性。方法:对27位志愿者的54个腰椎椎体行ASL及DCE-MRI扫描,将原始图像传入GE AW 4.4工作站分别采用Functool及Cine tool软件进行后处理,每个椎体用一个兴趣区(ROI)覆盖,记录椎体骨髓的ASL灌注血流量(BFASL)及DCE-MRI灌注参数(Ktrans、Kep、Ve),并用Pearson法分析BFASL与Ktrans、Kep、Ve间的相关性。结果:腰椎脊髓灌注的BFASL与Ktrans、Kep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6(P<0.001)、0.387(P=0.004),与Ve值无相关性,r=0.239(P=0.082)。结论:用ASL法可以得到脊柱骨髓灌注BFASL值,而且BFASL与DCE-MRI脊柱骨髓灌注参数间存在相关性,ASL技术有评估腰椎骨髓血流灌注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成像 灌注 动脉自旋标记 动态对比增强 脊柱骨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增生结节及外周带非癌组织在3.0T MR动态增强灌注成像中的强化表现 被引量:17
16
作者 景国东 金爱国 +6 位作者 吴骋 张盼盼 王振 陈玉坤 王莉 陆建平 汪剑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56-759,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灌注成像(DCE-MRPI)及定量分析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前列腺癌和2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在术前均行常规MRI和DCE-MR灌注成像检查。共采集216个兴趣区的数据,包括前列腺癌结节87处...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灌注成像(DCE-MRPI)及定量分析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前列腺癌和2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在术前均行常规MRI和DCE-MR灌注成像检查。共采集216个兴趣区的数据,包括前列腺癌结节87处,前列腺增生结节75处,外周带非癌组织54处。在相应的灌注参数图上分别测量各兴趣区的Ktrans和Kep值,并比较三类组织之间的差异,并对其强化曲线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结节、增生结节及外周带非癌组织之间比较,Ktrans和Kep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2.54和111.84,P<0.001);前列腺癌结节呈高灌注,外周带非癌组织呈低灌注,增生结节介于两者之间,仅26.7%的增生结节呈高灌注。前列腺癌主要强化方式为速升速降型(62/87)和速生缓降型(24/87);前列腺增生结节的强化方式为速升缓降型(22/75)、速升平台型(20/75)、缓升平台型(22/75)、缓慢上升型(11/75);外周带非癌组织主要强化方式为缓升平台型(37/54)和缓慢上升型(15/54)。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灌注成像及定量分析在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结节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灌注成像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增生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灌注成像的原理及其在脑肿瘤诊断与分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7
作者 刘灿 高燕华 +1 位作者 徐效文 喻罡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53-957,共5页
脑神经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WHO将其分为低级别(Ⅰ、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胶质瘤。高级别胶质瘤术后需要进行放疗与化疗,而低级别则不需要,因此对胶质瘤进行正确的病理学分级对于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预后评估非常关键。常... 脑神经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WHO将其分为低级别(Ⅰ、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胶质瘤。高级别胶质瘤术后需要进行放疗与化疗,而低级别则不需要,因此对胶质瘤进行正确的病理学分级对于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预后评估非常关键。常规MRI能提供肿瘤边界、占位效应等病理信息,但这些征象对胶质瘤的分级和良恶性鉴别缺乏特异性。因此,常规MRI在脑肿瘤的诊断与分级上存在局限性而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可以检测皿流动力学,无创获得血流量、血容量、血管通透性等参数,这些参数已证实与脑肿瘤的诊断与分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灌注成像 T2 T2*加权动态化率对比度成像 T1-加权动态对比度增强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神经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技术对重度颅内粥样硬化性狭窄低灌注定量测量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洋 吕晋浩 +2 位作者 马林 陈为军 娄昕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9-685,共7页
目的采用多参数增强型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动脉成像(e-p CASL)获取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脑血流量(CBF)图,并与传统动态磁敏感增强灌注成像(DSC PWI)及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p CASL)进行比较,使用DSC PWI为金标准,对比3... 目的采用多参数增强型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动脉成像(e-p CASL)获取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脑血流量(CBF)图,并与传统动态磁敏感增强灌注成像(DSC PWI)及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p CASL)进行比较,使用DSC PWI为金标准,对比3种灌注方式测量CBF比值的差异性与相关性。方法纳入重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39例,同时行e-p CASL、p CASL和DSC PWI成像,根据狭窄动脉责任供血区域,经验性手工勾勒感兴趣区进行测量,获得CBF值,使用镜像法获得对侧CBF比值,对3种灌注方式的CBF比值进行SNK方差分析。同时基于e-p CASL获取动脉通过时间(ATT),基于DSC PWI获取最大达峰时间(TTP)。使用ATT和TTP进行分层分析,对e-p CASL CBF比值、p CASL CBF比值与DSC PWI相对脑血流量(r CBF)比值进行析因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e-p CASL CBF比值及p CASL CBF比值与DSC PWI r CBF比值一致性良好(P=0.476)。使用TTP分层数据显示,TTP及灌注方法的选择在重度动脉狭窄患者患侧与健侧的CBF比值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ATT分组显示,e-p CASL CBF与DSC PWI r CBF比值的相关性不随ATT时间改变而变化。结论 e-p CASL和p CASL在重度动脉狭窄患者中与DSC PWI在CBF定量测量中一致性良好,且e-p CASL与DSC PWI相关性不受ATT因素变化的影响,具有准确、简便、无创、可重复性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到达时间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动态敏感加权灌注成像 连续性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磁敏感成像技术的原理及其在脑部疾病的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朱文珍 王承缘 +1 位作者 夏黎明 漆剑频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67-970,共4页
关键词 成像技术 敏感 脑部疾病 MR 去氧血红蛋白 增强技术 T1WI T2W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在脑小血管病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丹 王涛 +1 位作者 魏梅 蔡吉勇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6-140,共5页
脑小血管病是一种由于神经血管单元功能异常引起的全脑功能紊乱性疾病,是卒中和痴呆的重要原因。慢性脑缺血与低灌注、内皮功能障碍及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破坏被认为是较重要的致病机制。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可以提供多参... 脑小血管病是一种由于神经血管单元功能异常引起的全脑功能紊乱性疾病,是卒中和痴呆的重要原因。慢性脑缺血与低灌注、内皮功能障碍及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破坏被认为是较重要的致病机制。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可以提供多参数的灌注信息,观察BBB通透性和血管反应性的改变,使脑小血管病有望得到早期诊断与早期逆转,也可以为潜在保护性药物的效果评估提供技术支持。本文就三种不同的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在脑小血管病中的实践运用及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脑小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等提供客观依据,为未来的脑小血管病研究提供更多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共振成像 共振灌注成像 动态敏感对比增强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