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小波框架和低秩的动态磁共振图像重建新思路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金华 吴佳韵 +2 位作者 饶云波 李永明 俞智慧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63,共9页
动态磁共振成像(dynam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MRI)是一种通过连续扫描图像获取其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影像技术,将压缩感知技术应用于动态磁共振成像,容易导致磁共振图像重建后的视觉质量不够理想。因此,针对压缩感知在DMRI重... 动态磁共振成像(dynam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MRI)是一种通过连续扫描图像获取其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影像技术,将压缩感知技术应用于动态磁共振成像,容易导致磁共振图像重建后的视觉质量不够理想。因此,针对压缩感知在DMRI重建上存在的不足,通过?_1范数以刻画磁共振图像数据的稀疏性,以及利用低秩描述动态磁共振图像序列的内在相关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低秩和稀疏分解的重建模型,有效减少了动态磁共振成像的伪影。在建模阶段,将稀疏成分应用?_1范数进行建模,对低秩成分利用核范数进行建模。在模型优化求解阶段,引入小波框架正则化方法,将重建模型转化为非光滑凸优化问题,然后使用基于动量加速的近似点优化梯度方法求解该问题。最后,通过在心脏电影、心脏灌输和phantom体膜影像数据上进行实验,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采样率30%时,平均峰值信噪比达到33.709 0 dB,平均结构相似度达到0.966 0,进一步提升了磁共振图像重建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磁共振成像 低秩 小波框架 近似点优化梯度方法 压缩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灌注直方图参数对子宫肌瘤病理分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9
2
作者 王苏波 赵振华 +4 位作者 章俞 杨立铭 黄亚男 阮雅文 王诚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7-105,共9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灌注直方图参数在子宫肌瘤病理分型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Ki-67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肌瘤35例患者(普通型15...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灌注直方图参数在子宫肌瘤病理分型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Ki-67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肌瘤35例患者(普通型15例,富细胞型8例,退变型12例)的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盆腔DCE-MRI检查,计算各定量灌注参数包括容量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_(e))、血管间隙容积分数(V_(p))的直方图参数(中位数、平均值、偏度、峰度、能量、熵),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不同参数在鉴别子宫肌瘤病理分型中的效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子宫肌瘤Ki-67蛋白表达,比较不同病理类型Ki-67蛋白表达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直方图参数与Ki-67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富细胞型组K^(trans)、K_(ep)、V_(e)、V_(p)的中位数和平均值均大于退变型组和普通型组(P<0.05或P<0.01);V_(e)的偏度、K_(ep)的偏度和峰度均小于普通型组(均P<0.05);K^(trans)的熵高于退变型组和普通型组(均P<0.05);V_(p)的熵高于普通型组(P<0.01)。K^(trans)的中位数、平均值和偏度,K_(ep)的中位数和平均值,V_(e)的中位数和平均值,V_(p)的中位数、平均值、能量和熵均与Ki-67表达水平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K^(trans)中位数阈值为0.994/min时,其诊断富细胞型子宫肌瘤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77.8%,ROC曲线下面积为0.949;当K^(trans)平均值阈值为1.170/min时,其诊断富细胞型子宫肌瘤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77.8%,ROC曲线下面积为0.958;K^(trans)的熵,K_(ep)的中位数和平均值,V_(p)的中位数、平均值和熵诊断富细胞型子宫肌瘤的ROC曲线下面积也较高(0.755~0.907)。结论:DCE-MRI定量灌注直方图参数对不同病理类型子宫肌瘤尤其是富细胞型子宫肌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病理分型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KI-67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直肠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沈浮 陆建平 +2 位作者 陈录广 王振 陈玉坤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的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表现及其参数对直肠癌术前诊断的意义。方法:30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术前进行DCE-MRI成像,应用Tofts模型后处理分析得到感兴趣区的微循环参数Ktrans、Kep、Ve和i AUC值,与术后病理分... 目的:探讨直肠癌的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表现及其参数对直肠癌术前诊断的意义。方法:30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术前进行DCE-MRI成像,应用Tofts模型后处理分析得到感兴趣区的微循环参数Ktrans、Kep、Ve和i AUC值,与术后病理分期及分化程度进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30例直肠癌中,术后病理p T1 6例,p T2 15例,p T3 9例;低分化腺癌3例,中分化腺癌21例,高分化腺癌6例。直肠癌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表现为流出型。Ktrans均值为0.257±0.166,Kep均值为0.585±0.039,i AUC均值为35.092±1.681,Ve均值0.489±0.020。不同T分期组间Ktrans值、Kep值、i AU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与T分期有正相关性(P均<0.05);不同分化程度组间Ktrans值、Kep值、i AU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 AUC值与病理分化程度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能反映直肠癌的微循环差异,对直肠癌的术前分期及分化程度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上肢偏瘫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8
4
作者 毕胜 马林 +3 位作者 瓮长水 李德军 谢远见 秦茵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19-723,共5页
对1例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进行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同时连续进行动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观察,以探讨大脑功能重组与功能恢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患者进行2周的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使用夹板限制健侧上肢活动2周,每天保持6小时的... 对1例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进行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同时连续进行动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观察,以探讨大脑功能重组与功能恢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患者进行2周的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使用夹板限制健侧上肢活动2周,每天保持6小时的患侧上肢训练。在治疗前1天、治疗后当天、治疗后2周分别在患者对指运动时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结果:与治疗前基线相比,患者上肢Carroll评分提高29.1%,金子翼评分提高18.4%,3个月后随访,Carroll上肢功能评分提高30.6%,金子翼上肢功能评分提高26.2%。对健手限制2周后,其运动功能没有下降。在治疗前,患手运动时使用功能磁共振扫描可以发现对侧中央前后回、对侧额叶前部、同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激活;健手运动时,以对侧中央前后回兴奋为主。经过强制性使用治疗后,患手运动时同侧和对侧大脑皮层广泛的激活,健手运动时,大脑对侧中央前后回的兴奋区域明显变小;治疗结束2周后,患侧上肢运动时,患手运动时其同侧和对侧大脑皮层广泛的激活的现象明显降低,激活区集中在对侧的中央前后回,在健手运动时,又重新恢复对侧中央前后回兴奋区域。结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使用功能性磁共振证明这种变化与大脑可塑性改变相关联,同时限制健侧肢体活动不会影响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强制性运动疗法 脑卒中 上肢偏瘫 脑功能重组 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正常人肾功能的评估 被引量:6
5
作者 冯逢 孟薇 +1 位作者 苏颖 金征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1期1150-1153,共4页
目的 评估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对正常肾脏肾功能评价的作用。方法  15名正常志愿者 ,三天内行血清肌酐(Scr)及尿素氮 (BUN)测定及肾脏动态增强MRI检查。肾脏功能分析为在动态增强MR影像上选择感兴趣区测量各肾皮质及髓质的信号强度 ,... 目的 评估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对正常肾脏肾功能评价的作用。方法  15名正常志愿者 ,三天内行血清肌酐(Scr)及尿素氮 (BUN)测定及肾脏动态增强MRI检查。肾脏功能分析为在动态增强MR影像上选择感兴趣区测量各肾皮质及髓质的信号强度 ,绘出各部位平均信号强度 时间曲线 ,记录皮质、髓质的平均峰值及峰值 /达峰时间比 ,研究这些参数与Scr及BUN的相关性。结果 皮质信号峰值及髓质信号峰值与Scr呈显著线性相关 (P <0 .0 0 1,r =-0 .78,r =-0 .76)。结论 动态增强MRI作为评估正常肾脏灌注及肾小管浓缩功能的无创性影像学方法 ,可综合反映肾脏结构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肾功能 对比剂 尿素氮 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对原发性肝癌的评估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薇 张龙江 +1 位作者 罗松 黄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02-705,共4页
目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是一种新的用来评估组织血管性质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文中旨在探讨DCE-MRI在血管渗透性层面反映肝癌组织的血管生成情况,从而为肝癌的评... 目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是一种新的用来评估组织血管性质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文中旨在探讨DCE-MRI在血管渗透性层面反映肝癌组织的血管生成情况,从而为肝癌的评估提供更客观的诊断信息。方法对21例临床或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进行DCE-MRI,按选取位置不同将感兴趣区分为整个肿瘤、肿瘤热点和肿瘤周围肝组织3组。应用Tissue 4D软件包对DCE-MRI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到下列定量参数: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肿瘤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分数(Ve)及半定量参数对比剂浓度-时间曲线下初始面积(initial area under the contrast concentration versus time curve,iAUC)。结果肿瘤周围肝组织的平均Ktrans、Kep、Ve及iAUC分别为(0.124±0.057)/min、(0.632±0.158)/min、(0.205±0.098)和(10.009±6.201),整个肿瘤分别为(0.196±0.109)/min、(0.546±0.214)/min、(0.424±0.160)和(13.675±6.113),肿瘤热点分别为(0.422±0.170)/min、(0.780±0.308)/min、(0.589±0.116)和(35.663±19.086)。肿瘤热点各项参数均高于整个肿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肿瘤的Ktrans、Ve及iAUC值均高于肿瘤周围肝组织,2组间Ktrans、V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周围肝组织的各项参数均明显低于肿瘤热点,除Kep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DCE-MRI参数分析组织微血管的渗透性,间接反映肿瘤血管的生成情况,对原发性肝癌的评估有一定的帮助。监测肿瘤热点的各项DCE-MRI参数,对原发性肝癌的评估可能会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肿瘤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评估急性白血病骨髓浸润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德浩 汪敬群 +2 位作者 吴小强 庄雄杰 周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65-1368,共4页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在评估急性白血病(AL)骨髓浸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AL患者(患者组)及100例健康者(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常规M RI及增强扫描M RI(CEM RI),比较两组的髂...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在评估急性白血病(AL)骨髓浸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AL患者(患者组)及100例健康者(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常规M RI及增强扫描M RI(CEM RI),比较两组的髂骨及椎体的最大强化率(Emax)及强化斜率(Slope),分析AL患者Emax及Slope与原始细胞百分比(protocells%)的相关性。结果:AL患者的腰椎Emax及Slope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CR患者及PR患者的Emax及Slope明显下降(P<0.05)。Protocells%=-0.5632+0.0540Emax+0.0056Slope。AL患者的Emax及Slope与患者的Protocells%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增强扫描MRI检查与急性白血病骨髓浸润患者的病理学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急性白血病 骨髓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与肿瘤新生血管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帆 常双会 卢光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977-980,共4页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是目前用于早期评价抗血管新生和血管干扰治疗效果的方法。文中综述了T1加权DCE-MRI数据采集及数据分析,以及DCE-MRI在评价肿瘤血管新生以及抗肿瘤...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是目前用于早期评价抗血管新生和血管干扰治疗效果的方法。文中综述了T1加权DCE-MRI数据采集及数据分析,以及DCE-MRI在评价肿瘤血管新生以及抗肿瘤血管新生治疗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肿瘤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评价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新瑜 熊伟 +3 位作者 韩路军 张雪林 邱士军 李绍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59-1263,共5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TIC)定量参数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共36人行肝脏MR常规及动态增强扫描,依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正常组(n=9)、轻度纤维化(n=5)、中重度纤维化(n=7)及肝硬化(n=15)共4组...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TIC)定量参数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共36人行肝脏MR常规及动态增强扫描,依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正常组(n=9)、轻度纤维化(n=5)、中重度纤维化(n=7)及肝硬化(n=15)共4组。获取门静脉、肝、脾的TIC,评价峰高、TTP、信号上升最大斜率(MSI)和信号下降最大斜率(MSD)等TIC量化参数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运用ROC曲线评价TIC斜率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效力。结果各ROI的TIC曲线的峰高、MSI、肝脾的MSD均与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r为-0.446~-0.800),TTP与之呈较为密切的正相关关系(P<0.05,r>0.5)。ROC曲线分析显示:诊断轻度肝纤维时,各斜率指标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747~0.783,其中脾MSD曲线下面积最大;诊断中度以上纤维化(S≥3)时,AUC为0.728~0.877,由小到大对应的指标依次为动脉期肝MSI、门静脉MSI、门静脉期肝MSI、肝MSD、动脉期脾MSI、脾MSD;诊断肝硬化时,AUC为0.742~0.821,由小到大对应的指标依次为门静脉期肝MSI、肝MSD、动脉期肝MSI、门静脉MSI、动脉期脾MSI、脾MSD。结论 MR动态增强TIC能反映肝纤维化进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一种无创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功能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硬化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质量控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国英 王守沪 +3 位作者 郁冰冰 肖越勇 李杰 孙振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5期489-490,共2页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图象分析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对脑胶质瘤微血管通透性评价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颖 赖利 +1 位作者 王新 陆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397-2399,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对脑胶质瘤微血管通透性的定量评价价值。方法总共38例病理证实胶质瘤患者使用3.0T磁共振仪器进行包括动态对比增强的磁共振检查,获得胶质瘤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的最大值...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对脑胶质瘤微血管通透性的定量评价价值。方法总共38例病理证实胶质瘤患者使用3.0T磁共振仪器进行包括动态对比增强的磁共振检查,获得胶质瘤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的最大值。不同级别胶质瘤的Ktrans值和Ve值的差异;Ktrans值、Ve值和胶质瘤分级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Ⅱ级胶质瘤Ktrans值(0.028±0.011 min-1)与Ve值(0.081±0.044)均低于Ⅲ级(0.105±0.025 min-1,0.456±0.079)和Ⅳ级(0.138±0.053 min-1,0.512±0.1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Ⅲ级和Ⅳ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值、Ve值和胶质瘤分级,Ktrans值和Ve值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可以定量评价脑胶质瘤微血管通透性并可用于胶质瘤术前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胶质瘤 容积转运常数 血管外细胞外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治疗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35
12
作者 周妮娜 陈敏 +4 位作者 王文超 赵伟峰 杨正汉 李飒英 张晨 《磁共振成像》 CAS 2010年第2期103-109,共7页
目的观察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能否在术前判断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比较常规T2WI与DCE-MRI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术前或术后病理确诊的直肠癌患者40例。其中行术前新辅助治疗者22例,未进行术前新辅助治疗者18例... 目的观察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能否在术前判断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比较常规T2WI与DCE-MRI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术前或术后病理确诊的直肠癌患者40例。其中行术前新辅助治疗者22例,未进行术前新辅助治疗者18例。所有患者均在GE1.5T Twinspeed HD MR扫描仪行盆腔动态增强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2WI压脂、T1WI、DWI,快速三维容积T1加权脂肪抑制成像增强扫描(3DLAVA)。分析动态增强曲线的各项参数在新辅助治疗前后的变化,观察癌灶曲线上升速率。结果①对未进行术前治疗的直肠癌分期的准确性:DCE-MRI与常规T2WI对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83.3%和66.7%,对环周切缘阴性判断准确性为88.2%和70.6%。T2WI及DCE-MRI均能发现直径≥2mm的淋巴结。②对新辅助治疗后直肠癌再分期的准确性:DCE-MRI对T、N再分期的准确性可达86.4%和81.8%,对环周切缘情况判断准确性为100%。而T2WI进行T、N再分期较困难。③治疗前癌灶的曲线上升速率明显高于正常肠管;治疗后达病理完全缓解组原癌灶部略低于下段正常肠管,但是差异不明显;治疗后未达病理完全缓解组癌灶部仍高于下段正常肠管。结论DCE-MRI对术前直肠癌分期的准确性高,并能够准确判断新辅助治疗后癌周切缘情况。癌灶与参照肠管的上升速率比较有助于在术前判断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肿瘤辅助疗法 肿瘤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进城 林建华 +2 位作者 李朝龙 刘兴国 季锡清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6-308,共3页
目的探讨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例拟行肝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磁共振扫描,运用计算机工作站的三维重建功能,获得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及肝动脉的三维图像。结果MRI重建后图像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同角... 目的探讨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例拟行肝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磁共振扫描,运用计算机工作站的三维重建功能,获得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及肝动脉的三维图像。结果MRI重建后图像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同角度旋转,直观显示肝后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及肝动脉的大小、形态、走行及相互的解剖关系,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及形态。结论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肝移植适应证的选择、术式的选择和术后观察处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肝移植 三维图像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梗阻性积水肾脏功能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车英玉 文建国 +5 位作者 王庆伟 王道协 张国贤 李真珍 程敬亮 郑富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2-456,共5页
目的:了解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在评估静脉肾盂造影(IVU)不显影梗阻性积水肾脏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21例同1周内IVU检查积水侧肾脏显影情况将病例分为显影组(14例)和不显影组(7例),对21例单侧肾积水患者进行动态增强MRI检查,... 目的:了解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在评估静脉肾盂造影(IVU)不显影梗阻性积水肾脏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21例同1周内IVU检查积水侧肾脏显影情况将病例分为显影组(14例)和不显影组(7例),对21例单侧肾积水患者进行动态增强MRI检查,观察并记录注射造影剂前及注射后1min,3min,5min,10min,15min,30min,45min和60min肾实质和集合系统感兴趣区的相对信号强度(RSI)。结果:7例积水侧肾脏不显影者,动态增强MRI检查均可见造影剂进入肾实质,并可确定尿路梗阻部位。显影组积水侧和对侧集合系统60 min内R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显影组积水侧肾实质与对侧以及2组间肾实质和集合系统在60min内R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影组肾实质与对侧肾脏不同时间点R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集合系统在3min,5min和30min及以后时间点R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显影组肾实质与对侧肾脏在10min及以后的各时间点R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集合系统在3min及以后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积水肾脏肾实质10min及以后时间点R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集合系统在5min及以后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增强MRI可以为IVU不显影梗阻性积水肾脏提供形态和功能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梗阻性肾积水 静脉肾盂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NSE技术在磁共振腹部动态增强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葛雅丽 赵海涛 +6 位作者 郑敏文 张劲松 宦怡 李科 魏光权 韩月东 常英娟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10期723-725,共3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敏感编码技术在腹部动态增强血管成像 (DCE MRA)中的应用优势。方法 :将疑有腹部血管疾病的 40例患者分为二组 ,实验组 2 0例使用SENSE技术扫描 ;另外 2 0例为对照组 ,直接行DCE MRA扫描。结果 :对照组 2 0例中 ,13例... 目的 :探讨磁共振敏感编码技术在腹部动态增强血管成像 (DCE MRA)中的应用优势。方法 :将疑有腹部血管疾病的 40例患者分为二组 ,实验组 2 0例使用SENSE技术扫描 ;另外 2 0例为对照组 ,直接行DCE MRA扫描。结果 :对照组 2 0例中 ,13例因患者呼吸配合好 ,图像清晰 ,其中 5例显示了动、静脉不同时相 ,8例由于扫描时间长 ,得到动、静脉均显影的图像。其余 7例因屏气配合不好 ,图像出现伪影 ,为诊断带来了困难。实验组 2 0例患者由于扫描时间明显缩短 ,均获得了清晰且不同时相的图像。结论 :SENSE技术的使用大大地缩短了扫描时间 ,使腹部DCE MRA可不受呼吸影响 ,并能获得不同时相血管强化图像 ,明显改善了DCE MRA影像的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SE技术 应用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腹部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恶性血液病骨髓肿瘤浸润监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蕾 Catherine Mandel +4 位作者 杨振燕 Qing Yang Richard Nibbs David Westerman Alex G Pitman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74-1078,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动态增强MR成像技术(DCE-MR)检测血液病患者骨髓强化特征变化,研究其与骨髓肿瘤细胞浸润状态的相关性。方法25例血液病经DCE-MR成像及髂嵴穿刺活检,测定骨髓灌注的最大强化率(PER),最大强化斜率值(Slopemax),峰值时间...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动态增强MR成像技术(DCE-MR)检测血液病患者骨髓强化特征变化,研究其与骨髓肿瘤细胞浸润状态的相关性。方法25例血液病经DCE-MR成像及髂嵴穿刺活检,测定骨髓灌注的最大强化率(PER),最大强化斜率值(Slopemax),峰值时间(TTP),平均时间(MT),以及骨髓活检分析肿瘤分数(TF)。结果肿瘤浸润组较缓解期组PER高(临床缓解期为0.252±0.156,肿瘤组为0.592±0.433),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浸润组较缓解期组的Slopemax高肿瘤组:(0.561±0.634)/s;缓解期组:(0.204±0.105)/s、TTP缩短肿瘤组:(68.12±42.18)s;缓解期组:(81.52±38.49)s,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MT值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动态增强MR成像能够监测血液病骨髓肿瘤细胞浸润状态,为恶性血液病治疗随访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性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血液病 骨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傲 赵思奇 +1 位作者 张莫云 张丽娜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3-188,共6页
乳腺癌现已位居世界女性癌症死亡率之首,临床上对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治疗和靶向治疗为主,而术前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患者治疗和预后的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迅速发展,研究者们不仅从大小、边缘... 乳腺癌现已位居世界女性癌症死亡率之首,临床上对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治疗和靶向治疗为主,而术前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患者治疗和预后的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迅速发展,研究者们不仅从大小、边缘形态及皮质厚度等常规影像特征评估腋窝淋巴结转移,还利用功能成像方法了解淋巴结的微观结构信息、量化性评估淋巴结异质性等。此外,新兴的影像组学、影像学联合人工智能可以获得更多参数,在腋窝淋巴结的研究中取得了更深入的研究成果。本文就术前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癌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总结各成像序列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并为后续的影像科学研究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黄金角径向稀疏平行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18
作者 石欣莹 李雨轩 +4 位作者 董子妍 郑文静 刘晓琴 罗昕 曹金凤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1-226,共6页
黄金角径向稀疏平行(golden-angle radial sparse parallel,GRASP)技术是一种结合了压缩感知、并行成像以及黄金角径向采样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可以在加快成像速度的情况下,获得高空间分辨率的图像信息,并能够对采集到的原... 黄金角径向稀疏平行(golden-angle radial sparse parallel,GRASP)技术是一种结合了压缩感知、并行成像以及黄金角径向采样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可以在加快成像速度的情况下,获得高空间分辨率的图像信息,并能够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后处理,减少其受呼吸运动伪影等的影响,从而保证图像的质量。GRASP技术已经在心血管系统成像、腹部动态成像及肿瘤诊断等方面有了初步的应用,并获得较传统影像学手段更高的诊断准确性。本文将系统综述GRASP技术的基本原理,在头颈部、心血管、胸腹部及运动系统等多部位的临床应用进展,并探讨其最新拓展技术,旨在为该技术的未来改进提供新的视角,并促进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为疾病的临床诊疗方案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角径向稀疏平行技术 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影像诊断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流成像对指导肺癌手术的价值
19
作者 黄飚 梁长虹 +3 位作者 王小冰 陈刚 黄美萍 黄国富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 :研究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流成像 ( 3DDCEMRA)对肺癌侵犯血管的显示能力 ,探讨MRA术前对手术计划的指导价值。方法 :肺癌患者 2 6例 ,除常规MR检查外 ,注射Gd DTPA 0 .2mmol/kg后 ,冠状面动态三维超快速梯度回波采集 ,最大强度投... 目的 :研究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流成像 ( 3DDCEMRA)对肺癌侵犯血管的显示能力 ,探讨MRA术前对手术计划的指导价值。方法 :肺癌患者 2 6例 ,除常规MR检查外 ,注射Gd DTPA 0 .2mmol/kg后 ,冠状面动态三维超快速梯度回波采集 ,最大强度投影法 (MIP)重建。分析肺癌与血管的关系 ,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2 6例中 2 5例肺部不同时相的血管显示清晰 ,9例肿瘤贴邻血管 ,另 16例可见肿瘤粘连或包绕大血管。结论 :3DDCEMRA可清晰显示肺段以上的肺动脉和肺静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流成像 肺癌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评价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的价值 被引量:20
20
作者 张海平 刘欣杰 +4 位作者 余翔玲 郭大静 何晓静 周君 刘洋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70-1076,共7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CE-MRI)定量及半定量参数术前评估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extramural venous invasion,E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行术前...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CE-MRI)定量及半定量参数术前评估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extramural venous invasion,E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行术前DCE-MRI检查及全直肠系膜筋膜切除手术的直肠癌患者76例,利用第三方后处理软件(omni kinetic,OK)提取肿瘤的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Ve和Vp)和半定量参数(iAUC、TTP、Max Slope和Max Conc),比较EMVI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各参数值的差异,分析有价值参数的诊断效能以及与EMV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名医师提取的各参数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EMVI阳性组的Ktrans值和Ve值显著大于阴性组(P<0.05),Kep值、Vp值及所有半定量参数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值和Ve值与EMVI具有一定正相关(Ktrans:r=0.353,P=0.002;Ve:r=0.417,P<0.001),当Ktrans值>0.870或Ve值>0.556时,对直肠癌EMVI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Ktrans曲线下面积:0.728;Ve曲线下面积:0.769),且Ktrans在排除EMVI上具有较高的特异性(90.9%),但两个参数联合应用未显著提高诊断效能(Ktrans+Ve曲线下面积:0.779)。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Ktrans和Ve对术前评估直肠癌EMVI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壁外血管侵犯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