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矸石在动态淋溶条件下重金属的溶出特性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敬凯 王春红 +2 位作者 姚文博 骈炜 王金喜 《煤炭技术》 CAS 2018年第12期323-325,共3页
以山西某矿区的煤矸石为研究对象,结合山西地区(当地)降雨特征,采用动态淋溶实验模拟大气降水对煤矸石中微量重金属元素溶出特性进行研究,配制pH=5.5~5.7的淋溶液,研究降水过程中煤矸石中重金属的溶出规律。结果显示,煤矸石中重金属元... 以山西某矿区的煤矸石为研究对象,结合山西地区(当地)降雨特征,采用动态淋溶实验模拟大气降水对煤矸石中微量重金属元素溶出特性进行研究,配制pH=5.5~5.7的淋溶液,研究降水过程中煤矸石中重金属的溶出规律。结果显示,煤矸石中重金属元素的溶出浓度和释放率不仅与该元素在煤矸石中的含量有关,还与该元素在煤矸石中的赋存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动态淋溶 重金属 溶出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煤矸石动态淋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冉洲 刘文礼 +3 位作者 潘永泰 刘文昌 高自然 赵英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39-1246,共8页
煤矸石长期堆存将对周边环境造成酸性污染和重金属含量超标。为研究煤矸石山发生氧化自热对酸性污染物降雨淋溶释放特性的影响机理,以山西省阳煤集团煤矸石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自动温控喷淋系统,通过对不同温度煤矸石进行动态淋溶实验,研... 煤矸石长期堆存将对周边环境造成酸性污染和重金属含量超标。为研究煤矸石山发生氧化自热对酸性污染物降雨淋溶释放特性的影响机理,以山西省阳煤集团煤矸石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自动温控喷淋系统,通过对不同温度煤矸石进行动态淋溶实验,研究了淋溶液中pH值、电导率(EC)值、氧化还原电位(ORP)和硫酸盐(SO_4^(2-))含量的淋溶规律,并对淋溶前后煤矸石矿物组成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风化煤矸石中含有大量硫酸盐等可溶性组分,且酸性组分含量大于碱性组分和黏土矿物组分中和量总和,初期润湿液SO_4^(2-)含量超过地下Ⅲ类水指标,可看作高度矿化水,呈弱酸性和氧化状态,但氧化性未超过一般界定氧化性土壤的值(400 mV);随着累计淋溶时间延长,淋溶液pH值先增大后减小并最终趋于稳定,在t=3 h达到最大值为7. 34~8. 03,SO_4^(2-)含量和EC值先急剧减小后趋于稳定,稳态值分别约为2 500 mg/L和2 mS/cm,ORP在325. 9~435. 2 mV波动;随着温度升高(50~200℃),淋溶液稳态pH值(pH_s)和煤矸石剩余黄铁矿含量先减小后增大,150~200的pH_s值小于5.79,SO_4^(2-)含量和石膏相对质量分数先增大后减小,ORP波动性增强,相对标准偏差RSD由9. 54%增大到10.06%,EC值受温度影响不显著;淋溶液各项指标均在150℃条件下取得极值,pH_(s,min)为4. 98,呈较强酸性;ORP_(max)为435. 2 mV,呈强氧化态。由此可得:煤矸石中产酸物质氧化作用可分为风化氧化和自热氧化,主要受环境温度、含水量和与空气接触程度的综合影响;煤矸石自热氧化造成的酸性污染演变过程是由碱性组分、含氮物质和氧化产生的酸性组分共同决定的,且3种组分淋溶释放速率经长期堆存后逐渐趋于稳定。本研究解释了煤矸石中黄铁矿氧化产酸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机制,为自热煤矸石山降雨淋溶造成酸性污染动力学演变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温度 动态淋溶 酸性污染物 黄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莠去津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和淋溶动态 被引量:21
3
作者 谢文明 刘兴泉 +1 位作者 范志先 陈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2-87,共6页
利用 HPL C法对土壤中莠去津的残留动态、淋溶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莠去津以有效成分 2 .2 5 kg/ hm2 和 4 .5 0 kg/ hm2 的剂量施用时 ,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 19.1d和 18.1d,即其半衰期与莠去津的施用浓度无关 ,属于典型的一... 利用 HPL C法对土壤中莠去津的残留动态、淋溶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莠去津以有效成分 2 .2 5 kg/ hm2 和 4 .5 0 kg/ hm2 的剂量施用时 ,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 19.1d和 18.1d,即其半衰期与莠去津的施用浓度无关 ,属于典型的一级动力学反应。在 12 0 d的玉米生长期中 ,土壤中莠去津在不断降解代谢的同时 ,逐渐向深层土壤中淋溶 ,多数莠去津持留在表层土壤中。施用莠去津 2 7d后 ,高浓度处理小区莠去津的淋溶深度超过 30 cm,深度为 10~ 15 cm处的土壤在施用后2 7d莠去津的浓度最大。同一土壤深度 ,莠去津在高浓度处理小区的残留量要远高于低浓度处理小区。这些结果显示 ,减小莠去津的用量可以减少莠去津在土壤中的移动 ,表明低剂量施用莠去津是保护地下水免受污染的一种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莠去津 土壤 HPLC 残留动态 淋溶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金矿废石淋溶试验 被引量:2
4
作者 曹月明 田江涛 +3 位作者 李朝晖 唐平宇 张凯熙 葛阳阳 《现代矿业》 CAS 2017年第5期159-160,163,共3页
以某金矿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石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淋溶试验方法,模拟自然降水过程,对试验条件进行初步探索。通过选取不同粒径、不同堆放高度的金矿废石进行淋溶试验,考察不同试验条件下金矿废石中微量重金属元素的溶出情况。试验结果... 以某金矿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石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淋溶试验方法,模拟自然降水过程,对试验条件进行初步探索。通过选取不同粒径、不同堆放高度的金矿废石进行淋溶试验,考察不同试验条件下金矿废石中微量重金属元素的溶出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矿石粒度的增加,Cu的溶出量逐渐增大,Zn、Pb和Cr的溶出量逐渐降低,其他元素变化不明显;随着堆放高度的升高,As的溶出量逐渐增加,Cu、Zn、Cr的溶出量逐渐降低,其他元素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废石 动态淋溶试验 重金属元素 粒度 堆放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老厂铅锌尾矿重金属动态纵向释放迁移规律 被引量:11
5
作者 郑锦一 张学洪 +1 位作者 刘杰 艾涛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0-586,共7页
为深入研究岩溶地区铅锌老矿遗留尾矿的重金属动态迁移规律,采集广西老厂铅锌矿尾矿库样品,进行动态淋溶模拟实验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尾矿样品的NP/AP>3∶1且NAG<10,属于非产酸性尾矿,对酸性淋溶液有较强的中和能力。该尾矿样... 为深入研究岩溶地区铅锌老矿遗留尾矿的重金属动态迁移规律,采集广西老厂铅锌矿尾矿库样品,进行动态淋溶模拟实验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尾矿样品的NP/AP>3∶1且NAG<10,属于非产酸性尾矿,对酸性淋溶液有较强的中和能力。该尾矿样品中重金属的潜在迁移能力顺序为Zn>Cd>Pb。尾矿样品中Pb、Zn、Cd 3种重金属的释放受酸性淋溶液的pH值影响较大,pH=2时累计溶出量最大,分别为Pb 0.82 mg/kg、Zn 86.32 mg/kg、Cd 2.45 mg/kg。随着淋溶时间的变化,Pb、Zn、Cd均呈现前期快速、后期慢速的溶出特征。不同尾矿粒径对样品中Pb、Zn、Cd的溶出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显著,在淋溶初期,重金属的溶出速率较快,呈线性增长;而随着淋溶的进行,溶出速率逐渐降低,累计溶出量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区 铅锌矿 尾矿 重金属 动态淋溶 纵向迁移 老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某铜矿废石的产酸规律及释放重金属行为
6
作者 马童麟 董颖博 +1 位作者 林海 昝金雨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6-284,共9页
金属矿废石暴露在自然环境中易产生酸性污染物、释放重金属离子,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鉴于其污染的长期性,有必要对废石产酸规律及释放重金属离子行为进行研究。以江西省某铜矿废石为对象,通过动态淋溶试验研究了淋溶液p H值、废石... 金属矿废石暴露在自然环境中易产生酸性污染物、释放重金属离子,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鉴于其污染的长期性,有必要对废石产酸规律及释放重金属离子行为进行研究。以江西省某铜矿废石为对象,通过动态淋溶试验研究了淋溶液p H值、废石粒度、淋溶强度(淋溶液流速)等因素对产酸及释放重金属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淋溶液p H值与SO_4^(2-)产生量及Cu、Pb的释放量负相关,淋溶液p H值越低,SO_4^(2-)、Cu、Pb的累计释放量越大;而Zn呈现不同规律,淋溶液p H值为5时其累计释放量高于淋溶液p H值为3时,表明Zn在弱酸性环境中更易释放溶出。废石粒径越小,越有利于产酸和释放重金属离子,细粒径废石淋溶体系内SO_4^(2-)、Cu、Pb、Zn累计释放量显著高于粗粒径废石。淋溶液流速与SO_4^(2-)产生量及重金属离子的释放量正相关,在高淋溶液流速(1.02m L/min)、低初始淋溶液p H值(3)、细粒径废石(0.15~0.25mm)淋溶体系中,SO_4^(2-)、Cu、Pb、Zn累计释放量分别可达1389.55mg/kg、310.18μg/kg、413.18μg/kg和281.62μg/kg。研究结果可以为类似有色金属矿山废石的产酸和释放重金属离子行为及污染治理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废石 动态淋溶 产酸 重金属 释放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灌区土壤对Cr(Ⅵ)的吸附和还原作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国栋 马玉新 张红丽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1999年第3期124-126,共3页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和土柱淋溶实验,研究了污灌区土壤对Cr(Ⅵ)的吸附和还原作用。结果表明,土壤对Cr(Ⅵ)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进入土壤后,Cr(Ⅵ)被土壤固相组分吸附和还原为Cr(Ⅲ)。
关键词 污灌土壤 Cr(Ⅵ) 土柱动态淋溶 吸附和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降雨条件的垃圾污染物释放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狄军贞 马龙 +2 位作者 李爱华 焦金朋 刘忠诚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1年第6期107-109,共3页
为全面系统地研究垃圾污染物释放规律,科学地分析污染物运移规律和预测污染物浓度分布情况。根据阜新市的实际降雨状况,通过垃圾柱的动态淋溶试验,研究了垃圾渗滤液主要污染物:有机物(CODCr)、Cl-、SO42-、总硬度等释放机理。试验结果表... 为全面系统地研究垃圾污染物释放规律,科学地分析污染物运移规律和预测污染物浓度分布情况。根据阜新市的实际降雨状况,通过垃圾柱的动态淋溶试验,研究了垃圾渗滤液主要污染物:有机物(CODCr)、Cl-、SO42-、总硬度等释放机理。试验结果表明:(CODCr)的衰减曲线方程为:c=9 792.7e-0.103 t,在垃圾中释放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为Cl-与有机物(CODCr),该试验成果将为阜新垃圾填埋场污染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动态淋溶 地下水污染 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