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载GPS/INS测量组件的光电经纬仪动态测量精度评定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穆高超 钱礼华 +2 位作者 党峰 邱纯 李云超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共4页
针对靶场光电经纬仪外场动态测量精度评定的难题,提出基于机载GPS/INS测量组件的光电经纬仪动态精度评定方法,重点从动态精度评定原理、校准系统组成、无人机航路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同时给出了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通过校飞试验和数据... 针对靶场光电经纬仪外场动态测量精度评定的难题,提出基于机载GPS/INS测量组件的光电经纬仪动态精度评定方法,重点从动态精度评定原理、校准系统组成、无人机航路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同时给出了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通过校飞试验和数据处理结果说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能够为光电经纬仪外场动态测量精度评定提供方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经纬仪 GPS/INS测量组件 动态测量精度 航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速滑馆动态高精度施工测量关键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李久林 徐浩 唐超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3-128,165,共7页
国家速滑馆建筑结构在空间上的不规则性、多样性、复杂性及超大规模给施工测量带来较大的难度,因此,加强对动态高精度测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实现施工过程各专业、各环节高精度搭接的重要基础。国家速滑馆动态高精度施工测量关键技术... 国家速滑馆建筑结构在空间上的不规则性、多样性、复杂性及超大规模给施工测量带来较大的难度,因此,加强对动态高精度测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实现施工过程各专业、各环节高精度搭接的重要基础。国家速滑馆动态高精度施工测量关键技术解决了不均匀作用力下大跨度马鞍形索网同步张拉困难的技术难题;突破了特大异形柔性结构屋顶预制、安装和调控精密测量关键技术,实现了精密工程测量从静态到动态、离散到连续的转变;形成了模型驱动的一测多用高密度网状排管表观形态高效测量新方法;解决了受阻或封闭环境长距离连续面超高精度地坪标高测量难题,有效指导了施工作业,为2022年冬奥会速滑项目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速滑馆 马鞍形单层正交索网 玻璃幕墙 制冰排管 水泥地坪 动态精度施工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重力场模型在高精度动态测量中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高士健 高淑照 +2 位作者 孙诚彬 李杨 杨林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3年第1期113-121,共9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重力场模型在工程测量中的适用性,对动态测点GNSS高程转换的精度进行评估:基于某铁路公司实际测量作业,将地球重力场模型2008(EGM2008)、欧洲新技术改进重力场模型6C4(EIGEN-6C4)、实验重力场模型2019e_2159(XGM2019e_215... 为了进一步研究重力场模型在工程测量中的适用性,对动态测点GNSS高程转换的精度进行评估:基于某铁路公司实际测量作业,将地球重力场模型2008(EGM2008)、欧洲新技术改进重力场模型6C4(EIGEN-6C4)、实验重力场模型2019e_2159(XGM2019e_2159)3种重力场模型应用在轨道上动态测点的GNSS高程转换中;并采用精度评定指标和多基准站高程互差法、基准站位差互差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XGM2019e_2159重力场模型的精度评定指标略优于EGM2008、EIGEN-6C4模型;2)不同模型的多基准站高程互差存在显著差异,2个测段中XGM2019e_2159重力场模型计算的高程互差都能满足限差要求;3)不同模型的基准站位差互差存在较大差异,XGM2019e_2159重力场模型在各测段的基准站位差互差最小。在实际作业中应结合测区选用合适的重力场模型,以保证动态测点的高程转换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重力场模型 高程异常 适用性分析 后处理动态 精度动态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探测三坐标测量机特性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洪涛 费业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2428-2432,共5页
研究了影响快速探测坐标测量机动态测量精度的特性参数与测量精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分析了移动速度和测量位置对测量机定位误差的影响,以及测头DDC参数对测头等效作用直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测量机的动态测量误差重复性好并可以修... 研究了影响快速探测坐标测量机动态测量精度的特性参数与测量精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分析了移动速度和测量位置对测量机定位误差的影响,以及测头DDC参数对测头等效作用直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测量机的动态测量误差重复性好并可以修正;由于不同移动速度下,气浮导轨刚度和不同驱动电机加速度曲线引起的桥架附加振动不同,因此不同结构测量机存在不同最佳临界移动速度;测量机沿不同方向触测时,存在与移动速度有关的不同最佳测量空间;逼近距离对测头等效作用直径d的影响远远大于触测速度和移动速度对d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坐标测量 快速探测 动态测量精度 特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箭起飞段的激光主动融合轨迹测量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师恒 高昕 +5 位作者 李希宇 雷呈强 胡蕾 宗永红 郑东昊 孙锐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5-145,共11页
为实时测量火箭垂直起飞段轨迹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融合轨迹测量技术,将两台激光雷达分别安装于二维精密转台构成融合测量系统,在火箭发射前,两台激光雷达同时扫描火箭中上部目标区域,采用激光点云数据修正、火箭目标区域轨... 为实时测量火箭垂直起飞段轨迹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融合轨迹测量技术,将两台激光雷达分别安装于二维精密转台构成融合测量系统,在火箭发射前,两台激光雷达同时扫描火箭中上部目标区域,采用激光点云数据修正、火箭目标区域轨迹初值解算和两台轨迹数据融合处理算法,计算并分析得到激光雷达静态与动态轨迹测量精度分别为0.0235 m和0.0366 m。在火箭垂直起飞过程中,二维精密转台实时接收火箭目标区域的轨迹数据,根据火箭位置信息引导激光雷达高精度跟踪扫描火箭起飞全过程,实现了火箭垂直起飞段实时高精度的轨迹测量与数据输出。基于激光雷达的火箭起飞段融合轨迹测量技术有效提高了火箭轨迹数据的测量精度和测量可靠性,保证了火箭发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轨迹测量 激光点云数据 融合数据处理 动态测量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