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对厚度对低雷诺数流动中翼型动态气动力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冉景洪 刘子强 白鹏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8-185,共8页
以固定翼微型飞行器为研究背景,研究了相对厚度对低雷诺数流动中翼型动态气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Roe迎风差分格式和双时间步迭代方法,数值求解拟压缩性修正不可压Navier-Stokes方程,给出了数值算法与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以翼型... 以固定翼微型飞行器为研究背景,研究了相对厚度对低雷诺数流动中翼型动态气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Roe迎风差分格式和双时间步迭代方法,数值求解拟压缩性修正不可压Navier-Stokes方程,给出了数值算法与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以翼型弦长为特征长度,在Re=500-50,000情况下,选取不同最大相对厚度和不同最大相对厚度位置的翼型,计算了其等速上仰时的动态气动力,结果表明前者对气动力影响显著,较小最大相对厚度值可获得较大的动态升阻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飞行器 低雷诺数 不可压流 翼型厚度 动态气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弯度对低雷诺数流动中翼型动态气动力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冉景洪 刘子强 白鹏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8-94,共7页
以固定翼微型飞行器为研究背景,研究了相对弯度对低雷诺数流动中翼型动态气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Roe迎风差分格式和双时间步迭代方法,数值求解拟压缩性修正不可压Navier—Stokes方程组,给出了数值算法与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以... 以固定翼微型飞行器为研究背景,研究了相对弯度对低雷诺数流动中翼型动态气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Roe迎风差分格式和双时间步迭代方法,数值求解拟压缩性修正不可压Navier—Stokes方程组,给出了数值算法与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以翼型弦长为特征长度,在Re=500-50000情况下,选取不同最大相对弯度和不同最大相对弯度位置的翼型,计算了其等速上仰时的动态气动力,结果表明后者对气动力的影响比较显著,把最大弯度位置布置在翼型弦向40%的地方要比布置在30%和50%两处所获得的动态升阻比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飞行器 低雷诺数 不可压流 翼型弯度 动态气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冰导线动态气动力特性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喆 杨秀萍 郝淑英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09-214,共6页
为研究覆冰导线舞动时气动力的特性,从弱耦合角度出发,基于流体动力学仿真软件Fluent二次开发,利用用户自定义函数对导线的舞动轨迹进行编程并结合动网格技术实现流固耦合。计算了新月形覆冰导线在横向振动下的气动力系数,并与静态模拟... 为研究覆冰导线舞动时气动力的特性,从弱耦合角度出发,基于流体动力学仿真软件Fluent二次开发,利用用户自定义函数对导线的舞动轨迹进行编程并结合动网格技术实现流固耦合。计算了新月形覆冰导线在横向振动下的气动力系数,并与静态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了舞动幅值、频率和扭转振动对动态气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风速下,动态气动力系数大于静态值,二者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阻力、升力系数随舞动幅值增大显著增加,特别是升力系数成倍增加;振动频率增加,也使动态气动力系数增大,但频率对动态气动力的影响小于幅值的影响;扭转振动对动态气动力有一定的影响。工程中采用静态气动力系数预测大档距舞动引起的断线的临界风速和塔承受的荷载,其结果不安全,应考虑动态气动力系数对舞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冰导线 动态气动力系数 舞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冰导线群的动态气动力特性 被引量:54
4
作者 李万平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13-420,共8页
针对我国电力线路严重驰振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覆冰导线群的动态气动力特性测试。试验模拟驰振发生时的扭转振荡 ,比较两种典型的覆冰导线模型的静态和动态的气动力特性。讨论了准静态假设在覆冰导线群的驰振分析中的适用性。覆冰导线模... 针对我国电力线路严重驰振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覆冰导线群的动态气动力特性测试。试验模拟驰振发生时的扭转振荡 ,比较两种典型的覆冰导线模型的静态和动态的气动力特性。讨论了准静态假设在覆冰导线群的驰振分析中的适用性。覆冰导线模型的静态气动力特性测试可以给出动态气动力的主要特征。但是在覆冰导线的驰振分析中确定驰振发生的最低风速等条件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驰振 覆冰导线群 动态气动力特性 电力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动风场覆冰导线动态气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韦远武 虢韬 +5 位作者 张鹏程 杨刘贵 严尔梅 徐梁刚 王璐 祝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50-155,共6页
导线在覆冰后成为非圆截面,周围压力与流速分布复杂化,采用准静态假设分析动态的覆冰导线舞动理论公式的传统方法局限性较强。充分考虑风场的动态变化,基于弱耦合方法,利用Fluent进行二次开发,编程控制导线舞动轨迹、攻角和风速变化进... 导线在覆冰后成为非圆截面,周围压力与流速分布复杂化,采用准静态假设分析动态的覆冰导线舞动理论公式的传统方法局限性较强。充分考虑风场的动态变化,基于弱耦合方法,利用Fluent进行二次开发,编程控制导线舞动轨迹、攻角和风速变化进行编程控制,并结合重叠网格技术实现覆冰导线静态与动态气动力模拟,分析气动力系数特性及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当平均风速相同时,湍流度为8%的脉动风工况下的气动力系数与定常风场气动力系数变化趋势相同,但在风攻角15°附近时发生突变;导线横向舞动时的动态气动力系数明显大于静态值,以风攻角45°为分析对象,导线扭转振动导致气动力系数和频率降低。覆冰导线舞动时动态气动力系数变化复杂,工程中采用静态气动力系数预测舞动幅值及张力有所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风场 动态气动力系数 二次开发 重叠网格 横扭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空飞行与地面风洞实验动态气动相关中的雷诺数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贾区耀 杨益农 陈农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1-96,共6页
近10余年来,在3个动态气动专题领域内,地面风洞自由飞实验与对应的天空飞行器的绕流雷诺数虽然相差1~2个量级,但风洞自由飞实验结果多次预测或再现了天空飞行器出现的对飞行安全、飞行性能产生严重影响、其它地面风洞实验方法难以... 近10余年来,在3个动态气动专题领域内,地面风洞自由飞实验与对应的天空飞行器的绕流雷诺数虽然相差1~2个量级,但风洞自由飞实验结果多次预测或再现了天空飞行器出现的对飞行安全、飞行性能产生严重影响、其它地面风洞实验方法难以预测或再现的这3个专题领域内的动态气动特性,这至少为3个专题领域内天地动态气动相关中的雷诺数影响,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气动相关 动态气动力 风洞自由飞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空飞行与地面风洞实验动态气动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贾区耀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7-93,共7页
寻找天空飞行与地面风洞实验(及数值模拟)动态气动力不一致的因素是人们非常关心的课题,近10余年来,在3个动态气动专题领域内,空中飞行器动态气动特性与风洞自由飞实验结果多次的一致性,验证了一个新的命题:运动动力学(及运动自由度)模... 寻找天空飞行与地面风洞实验(及数值模拟)动态气动力不一致的因素是人们非常关心的课题,近10余年来,在3个动态气动专题领域内,空中飞行器动态气动特性与风洞自由飞实验结果多次的一致性,验证了一个新的命题:运动动力学(及运动自由度)模拟相似是天空飞行与地面风洞实验动态气动相关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气动相关 动态气动力 风洞自由飞实验 非线性动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定常CFD方法跨声速民用飞机标模俯仰气动导数计算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朱海涛 白文 《航空科学技术》 2017年第7期19-24,共6页
采用非定常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和动网格技术,计算了跨声速民用飞机全机构型TCR气动标准模型在0°~30°迎角范围内气动力系数的时均值、俯仰静导数和俯仰动导数;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研究了非定常CFD方法在较大迎角范围内对包... 采用非定常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和动网格技术,计算了跨声速民用飞机全机构型TCR气动标准模型在0°~30°迎角范围内气动力系数的时均值、俯仰静导数和俯仰动导数;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研究了非定常CFD方法在较大迎角范围内对包含鸭翼、垂尾等部件的复杂外形气动导数的计算精度。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在16°~24°迎角范围内,受鸭翼和机翼上流动分离再附以及内外翼分离涡相互作用等复杂流动结构的影响,俯仰力矩系数的动导数与试验数据有相对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导数 静导数 非定常 动态气动力 全机构型 TC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m跨声速风洞大振幅动态试验技术
9
作者 马上 赵忠良 +4 位作者 蒋明华 杨海泳 刘维亮 李玉平 王晓冰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98-1003,共6页
现代先进飞行器在高机动飞行过程中,容易诱发非指令的多自由度耦合运动,呈现出复杂的动态气动力及耦合运动现象。为满足先进飞行器多自由度动态气动特性研究与试验评估的需求,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在2.4 m×... 现代先进飞行器在高机动飞行过程中,容易诱发非指令的多自由度耦合运动,呈现出复杂的动态气动力及耦合运动现象。为满足先进飞行器多自由度动态气动特性研究与试验评估的需求,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在2.4 m×2.4 m跨声速风洞建立了可以开展大迎角静态、单自由度俯仰振动、快速拉起、俯仰/滚转双自由度耦合运动等试验的模拟技术。通过典型的70°三角翼验证模型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技术获取的试验数据合理可靠,变化规律正确,能够准确反映模型的动态气动力迟滞特性,实现了俯仰/滚转两自由度耦合大振幅运动的纵横向动态气动力测量,可以为飞行器的试验鉴定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气动力 大迎角 大振幅 双自由度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洞自由飞实验结果的精度、准度 被引量:7
10
作者 贾区耀 杨益农 蒋增辉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82-2085,共4页
风洞自由飞实验是一项特殊的地面风洞实验,用风洞自由飞实验研究了飞行马赫数M0.6~6.0飞行海拔高度最高达45公里范围内多个飞行器的动态气动特性。因而首先需回答风洞自由飞实验结果的精确度、可靠性。坚持用天(飞行)——地(地面风... 风洞自由飞实验是一项特殊的地面风洞实验,用风洞自由飞实验研究了飞行马赫数M0.6~6.0飞行海拔高度最高达45公里范围内多个飞行器的动态气动特性。因而首先需回答风洞自由飞实验结果的精确度、可靠性。坚持用天(飞行)——地(地面风洞自由飞实验)一致作为评定实验结果准度、可信度最重要最终的考核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自由飞实验 风洞实验精准度 动态气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负阻尼极限环型角位移振荡运动定量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增辉 宋威 +1 位作者 贾区耀 陈农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5-59,共5页
从某飞行器两次飞行记录的俯仰角θ、偏航角Ψ观测值出发,分别采用对Van der Pol方程描述的θ和Ψ的角位移振荡运动微分方程进行气动参数辨识,和对观测值θ-t、Ψ-t曲线的外包络线进行参数拟合两种分析方法,对该飞行器的角位移振荡运动... 从某飞行器两次飞行记录的俯仰角θ、偏航角Ψ观测值出发,分别采用对Van der Pol方程描述的θ和Ψ的角位移振荡运动微分方程进行气动参数辨识,和对观测值θ-t、Ψ-t曲线的外包络线进行参数拟合两种分析方法,对该飞行器的角位移振荡运动特性进行了定量分析。两种分析方法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果,并证明该飞行器飞行中出现的锥形振荡运动是典型的非线性负阻尼极限环型的振荡运动,获得了非线性负阻尼极限环型气动阻尼力矩的典型表达式。分析结果表明非线性负阻尼极限环类型的气动阻尼能够导致飞行器出现动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负阻尼 极限环 锥形振荡 动态气动力 外包络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速轴向气流中曲壁板的稳定性及分岔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晋 李鹏 +1 位作者 张德春 杨翊仁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18年第6期506-513,共8页
本文研究了带有初始曲率的二维曲壁板在低速轴向气流中的稳定性及分岔问题.基于薄翼理论获得了作用在曲壁板上的气动力,并设计了风洞实验以验证该理论气动力的准确性.采用Galerkin方法将非线性运动方程离散成常微分方程组;利用牛顿迭代... 本文研究了带有初始曲率的二维曲壁板在低速轴向气流中的稳定性及分岔问题.基于薄翼理论获得了作用在曲壁板上的气动力,并设计了风洞实验以验证该理论气动力的准确性.采用Galerkin方法将非线性运动方程离散成常微分方程组;利用牛顿迭代法求解壁板的静变形;在参数区间内分析了系统的分叉结构.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气动力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吻合良好;静态气动力会破坏系统的对称性;在来流动压超过临界值后,曲壁板会发生非对称的静态分岔并出现新的稳定及不稳定的平衡态;系统临界来流动压随面内拉力(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减小),而随初始曲率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系统在不同参数区域内存在四种典型的分岔行为;系统的响应与来流动压及初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壁板 轴向流 静/动态气动力 静态分岔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view on development progress of automatic manual transmissions control 被引量:3
13
作者 ALIAmirIbrahim QINDa-tong ATTIANabilAbdulla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AS 2004年第2期38-42,共5页
In recent year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utomatic manual transmissions (AMTs) control in vehicles is conspicuous. The control applications have grown fast and steadily due to the tremendous progress in power e... In recent year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utomatic manual transmissions (AMTs) control in vehicles is conspicuous. The control applications have grown fast and steadily due to the tremendous progress in power electronics components and the control software that enhance the requirements for delivering higher vehicles performance. AMTs control strategies achieve a reduction in the driveline dynamic oscillations behavior during gear shifting and clutch starting up processes. AMTs future expectations are an increase of torque capacity, more speed ratio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and efficient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s. This paper concerns with the progressing view of AMTs in the past, today and future,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potential dynamic problems concerned with AMTs and some control strategies used to solve those probl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Ts control strategy clutch dynamic response pneumatic transmission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