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D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时滞效应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徐冬林 郭云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6-43,共8页
本文分析并确定了R&D投入促进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和作用途径。在理论分析上,R&D投入主要通过资本形成、贸易创造、产业联系、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制度变迁六大效应向GDP传导。在实证上,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采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 本文分析并确定了R&D投入促进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和作用途径。在理论分析上,R&D投入主要通过资本形成、贸易创造、产业联系、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制度变迁六大效应向GDP传导。在实证上,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采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来确定R&D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途径,最终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实证研究R&D促进作用的时滞效应。结果显示:R&D对我国经济的综合影响大致从其投入起8-15年表现最为显著,时滞期长并能对经济增长产生持久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 传导机制 VAR模型 动态时滞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间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时滞效应分析
2
作者 安树伟 张晋晋 王彦飞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6-111,共6页
为清晰地了解经济波动的动态影响过程及机理,通过建立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对我国不同区域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滞后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全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期限分别是3年、2年、3年、5年、3... 为清晰地了解经济波动的动态影响过程及机理,通过建立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对我国不同区域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滞后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全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期限分别是3年、2年、3年、5年、3年,且对经济增长作用分别表现为促进、促进、抑制、抑制、促进。从各期影响来看,除中部一直表现为抑制经济发展外,其他地区普遍表现为从滞后2年后对经济的作用由促进转变为抑制,之后效应逐渐减弱。所以,不同区域应该充分利用彼此间经济波动的时期差,做好相应的准备,努力克服经济波动的减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波动 经济增长 熊彼特 经济周期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 多项分布后分析 动态时滞效应 区域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