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黄骅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及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何玲 贾启建 郭云继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6-240,共5页
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区域生态建设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北省黄骅市为研究区域,基于ENVI和ArcGIS软件平台,通过解译黄骅市1990年、2000年、2010年三期遥感影像图,分析了研究区土地类型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 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区域生态建设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北省黄骅市为研究区域,基于ENVI和ArcGIS软件平台,通过解译黄骅市1990年、2000年、2010年三期遥感影像图,分析了研究区土地类型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地类呈现"二增五减"的变化规律,园地、建设用地分别增加1 268.95,4 873.54hm2,耕地、草地、水域、盐碱地和未利用地均减少;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中,耕地、水域和盐碱地3种土地生态类型贡献较大,土地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20a间减少了7 257.40万元。黄骅市土地生态类型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生态环境质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服务价值 遥感 动态度模型 黄骅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昌吉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伟 高敏华 +1 位作者 谢峰 牟磊 《资源与产业》 2007年第2期60-62,共3页
在RS与G IS技术支持下,利用土地利用详细变更调查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对新疆昌吉市近8年来土地利用的动态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昌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表现为:昌吉市土地利用类... 在RS与G IS技术支持下,利用土地利用详细变更调查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对新疆昌吉市近8年来土地利用的动态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昌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表现为:昌吉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比较大的是园地和交通用地以及牧草地,其中面积增加的有耕地、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建设用地,而牧草地、未利用地的面积有所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吉市 土地利用变化 动态度模型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丽市土地覆被遥感动态变化研究
3
作者 闫洁茹 赵志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6期357-359,共3页
借助ENVI4.7遥感软件平台,选取国家一类口岸城市瑞丽市为研究区,对瑞丽市1991年ETM+影像、2000年ETM+影像、2012年Rapid Eye影像进行处理,提取到3个时期的土地覆被信息;并利用动态度模型,分析了瑞丽市1991-2012年土地覆被的变化特征... 借助ENVI4.7遥感软件平台,选取国家一类口岸城市瑞丽市为研究区,对瑞丽市1991年ETM+影像、2000年ETM+影像、2012年Rapid Eye影像进行处理,提取到3个时期的土地覆被信息;并利用动态度模型,分析了瑞丽市1991-2012年土地覆被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1-2012年瑞丽市水体和建筑的面积出现增长的趋势,耕地和林地面积出现负增长趋势。人口活动的影响和城市化的加剧是导致耕地面积急剧减少的原因,因此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瑞丽市地区植被进行保护,减弱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丽市 遥感 土地覆被变化 动态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张俊华 李培科 +6 位作者 陈静 王坤 程军捷 路恒 黎子玮 何洪名 吴卿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1-93,102,共4页
水库工程建设必将对区域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分析水库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情况,可为水库区域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以出山店水库区域(大坝以上至水位为92 m库区尾水上游第一条流域面积大于100 km... 水库工程建设必将对区域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分析水库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情况,可为水库区域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以出山店水库区域(大坝以上至水位为92 m库区尾水上游第一条流域面积大于100 km2的支流)为例,对不同时期卫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叠加计算和空间分析,生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构建单一类型动态度、综合类型动态度模型,定量分析水库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8年出山店水库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同时段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动态度差异明显,但空间格局变化并不大。水库建设将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带动作用,应及时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强水库区域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利用类型 动态度模型 出山店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网尺度的永城市土地利用转型研究与热点探测 被引量:30
5
作者 郭椿阳 高建华 +1 位作者 樊鹏飞 姚飞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51,共9页
研究目的:基于格网尺度分析河南省永城市土地利用转型时空演化规律。研究方法: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测算土地利用变化速度,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研究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方向及原因;在格网尺度上,采用Crime stat软件探测土地利用转型热点... 研究目的:基于格网尺度分析河南省永城市土地利用转型时空演化规律。研究方法: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测算土地利用变化速度,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研究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方向及原因;在格网尺度上,采用Crime stat软件探测土地利用转型热点,运用Moran指数分析土地利用转型的空间关系与集聚状况。研究结果:(1)土地利用动态度总体变化平缓,但城市建设用地变化较大;(2)2005—2010年各用地类型的转移幅度均比2000—2005年大,耕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转移方向以互相转化为主,城镇用地面积增加的来源主要是耕地和农村居民点;(3)土地利用转型热点地区在空间呈现集聚与正向相关关系,不仅数目增多,而且范围不断扩大,且集中在中心城区和路网发达区域。研究结论:(1)采煤塌陷区空间形态的复杂性及新城区的迅速发展,决定了遥感是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的有效手段,格网尺度的研究更能精准刻画土地利用转型的过程与特征;(2)永城市是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担负着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使命,但来自于老城区采煤塌陷与新城区快速建设、处于省际边界地区强力推进的产业集聚区建设,保护耕地的压力越来越大,建设用地供给侧改革的开源与节流是永城市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格网 动态度模型 热点分析 空间自相关分析 永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三生空间”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莹 陈志玲 谭诚 《山西建筑》 2022年第24期29-33,37,共6页
近年来,“三生空间”规划对生产高效、生活适宜、生态健康愈加重要,根据哈尔滨市辖区2000年,2010年,2020年三期的土地利用/覆被遥感数据,基于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对研究区国土空间进行三生空间分类,利用动态度模型、转移矩阵、重心模型等... 近年来,“三生空间”规划对生产高效、生活适宜、生态健康愈加重要,根据哈尔滨市辖区2000年,2010年,2020年三期的土地利用/覆被遥感数据,基于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对研究区国土空间进行三生空间分类,利用动态度模型、转移矩阵、重心模型等方法探究哈尔滨市辖区“三生空间”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0年—2020年间生产空间面积前期剧烈减少140.97 km^(2),后期稍有增加36.59 km^(2),生态空间总面积变化不显著,生活空间呈持续扩张之势;2000年—2020年间生产空间单一动态度先负后正,生活空间持续为正且前期变化强后期有缓和,生态空间先增后减;转移关系主要以农业生产空间持续向农村生活空间转移最为稳定;“三生空间”分布主要以生产空间为主,生活空间呈“一星多点”分布,生态空间集中在阿城区东部。重心迁移主要是2000年—2010年间的工矿生产空间和其他生态空间的迁移距离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动态度模型 转移矩阵 重心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沿岸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沈佩姗 张开源 陶前辉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3-28,共6页
以2002年SPOT5影像和2022年的GF1影像为基准,利用随机森林方法对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沿岸1 km范围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基于土地利用转换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重心迁移模型进行分类后比较。结果表明:20 a间,研究区耕地、林地、水域面积... 以2002年SPOT5影像和2022年的GF1影像为基准,利用随机森林方法对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沿岸1 km范围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基于土地利用转换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重心迁移模型进行分类后比较。结果表明:20 a间,研究区耕地、林地、水域面积减少,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增加。耕地为转出面积最多的土地类型,主要转出为建设用地。研究区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63%,整体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变化相对平稳,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分别为4.61%和4.10%,数量变化相对剧烈。耕地和林地重心向北迁移,建设用地和水域重心向南迁移,耕地重心迁移距离最大(6.38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扬州段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分类 随机森林方法 转换矩阵 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 重心迁移模型 SPOT5影像 GF1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hull girder vibration by dynamic stiffness matrix method 被引量:3
8
作者 ZHOU Ping ZHAO De-you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06年第3期30-35,共6页
Dynamic stiffness matrix method is applied to compute vibration of hull girder in this paper. This method can not only simplify the computational model, but also get much higher frequencies and responses accurately. T... Dynamic stiffness matrix method is applied to compute vibration of hull girder in this paper. This method can not only simplify the computational model, but also get much higher frequencies and responses accurately. 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s of dynamic stiffness matrix of a Timoshenko beam for transverse vibration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ll effects of rotatory inertia and shear deformation ar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formulation. The resulting dynamic stiffness matrix combined with the Wittrick-Williams algorithm is used to compute natural frequencies and mode shapes of the 299,500 DWT VLCC, and then the vibrational responses are solved by the mode superposition method. The computational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other approximate methods and experiment, and it indicates that the method is accurate and effic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ll girder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dynamic stiffness matri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