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双循环”新格局下供给与需求高水平动态平衡策略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郭万敏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77-182,共6页
从演化增长的视角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旨归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驱动力是技术、偏好和制度的共同演化,体现为制度黏合和动力机制推动下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匹配和协同升级,即供给与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这一高水平动态平...
从演化增长的视角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旨归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驱动力是技术、偏好和制度的共同演化,体现为制度黏合和动力机制推动下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匹配和协同升级,即供给与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这一高水平动态平衡的策略重点是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加强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的需求侧管理,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运行机制,以打通经济运行堵点,补齐短板、拉长长板、筑牢底板,畅通国内大循环;同时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建构开放型经济体系,联通国际大循环,实现“双循环”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供给与需求
高
水平
动态平衡
策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动—静”结合视角下黄河中下游粮食生产全周期碳平衡测度及分区
2
作者
路昌
王之语
+3 位作者
郭沁林
蔡雪芹
郝灿书
孙增禹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9-123,共15页
研究目的:构建粮食生产全周期碳收支体系,基于“动—静”结合视角测算黄河中下游粮食生产碳平衡水平,针对不同碳平衡水平分区提出差异化调控策略,可为全面反映粮食生产碳平衡水平、协同推进粮食绿色生产提供支持与参考。研究方法:生命...
研究目的:构建粮食生产全周期碳收支体系,基于“动—静”结合视角测算黄河中下游粮食生产碳平衡水平,针对不同碳平衡水平分区提出差异化调控策略,可为全面反映粮食生产碳平衡水平、协同推进粮食绿色生产提供支持与参考。研究方法:生命周期评价法,碳转化系数法,经验公式法,静态平衡指数,动态平衡指数,信息熵模型。研究结果:(1)黄河中下游粮食生产碳排放和碳吸收均为增长趋势,空间上均呈“西北低,东南高”态势。(2)黄河中下游粮食生产碳收支静态平衡指数呈“西北低,东南高”分布,地区均值波动下降,各地市存在直升型、直降型、U型和倒U型4种演变趋势,粮食生产碳收支动态平衡指数具有显著时空异质性。(3)黄河中下游粮食生产碳平衡水平分区呈“西北失衡,东南平衡”分布,格局结构有序性历经“较有序—较无序—有序—无序”波动。研究结论:贡献度视角下黄河中下游部分地市粮食生产碳收支仍存在失衡情况,需进一步施行针对性和差异性的粮食绿色生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碳
平衡
静态
平衡
水平
动态平衡水平
生命周期评价法
分区格局
黄河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循环”新格局下供给与需求高水平动态平衡策略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郭万敏
机构
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77-182,共6页
基金
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两个范式’‘四对范畴’‘多种理论形成’之探析”(项目批准号:15YJA710023)的阶段成果。
文摘
从演化增长的视角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旨归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驱动力是技术、偏好和制度的共同演化,体现为制度黏合和动力机制推动下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匹配和协同升级,即供给与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这一高水平动态平衡的策略重点是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加强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的需求侧管理,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运行机制,以打通经济运行堵点,补齐短板、拉长长板、筑牢底板,畅通国内大循环;同时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建构开放型经济体系,联通国际大循环,实现“双循环”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供给与需求
高
水平
动态平衡
策略研究
分类号
F124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动—静”结合视角下黄河中下游粮食生产全周期碳平衡测度及分区
2
作者
路昌
王之语
郭沁林
蔡雪芹
郝灿书
孙增禹
机构
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9-123,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2301300)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研究成果(24DGLJ24)
山东省社科联2024年度人文社会科学课题(24BJJ049)。
文摘
研究目的:构建粮食生产全周期碳收支体系,基于“动—静”结合视角测算黄河中下游粮食生产碳平衡水平,针对不同碳平衡水平分区提出差异化调控策略,可为全面反映粮食生产碳平衡水平、协同推进粮食绿色生产提供支持与参考。研究方法:生命周期评价法,碳转化系数法,经验公式法,静态平衡指数,动态平衡指数,信息熵模型。研究结果:(1)黄河中下游粮食生产碳排放和碳吸收均为增长趋势,空间上均呈“西北低,东南高”态势。(2)黄河中下游粮食生产碳收支静态平衡指数呈“西北低,东南高”分布,地区均值波动下降,各地市存在直升型、直降型、U型和倒U型4种演变趋势,粮食生产碳收支动态平衡指数具有显著时空异质性。(3)黄河中下游粮食生产碳平衡水平分区呈“西北失衡,东南平衡”分布,格局结构有序性历经“较有序—较无序—有序—无序”波动。研究结论:贡献度视角下黄河中下游部分地市粮食生产碳收支仍存在失衡情况,需进一步施行针对性和差异性的粮食绿色生产策略。
关键词
粮食生产碳
平衡
静态
平衡
水平
动态平衡水平
生命周期评价法
分区格局
黄河中下游
Keywords
carbon balance of food production
static balance level
dynamic balance level
life cycle assessment
zoning patter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分类号
F301.2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双循环”新格局下供给与需求高水平动态平衡策略研究
郭万敏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动—静”结合视角下黄河中下游粮食生产全周期碳平衡测度及分区
路昌
王之语
郭沁林
蔡雪芹
郝灿书
孙增禹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