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 T MRI动态增强+多b值DWI对直肠癌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及与血管侵犯的关联性探究
1
作者 冯涛 许双燕 +2 位作者 刘洋洋 宋雪 曹振东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5年第1期17-22,28,共7页
目的:评估3.0T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包括动态增强(DCE)和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鉴别其在直肠癌良恶性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其成像参数与直肠癌血管侵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医院收治的122例直... 目的:评估3.0T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包括动态增强(DCE)和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鉴别其在直肠癌良恶性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其成像参数与直肠癌血管侵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医院收治的122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3.0T DCE-MRI和多b值DWI检查,以肠镜活检或术后组织病理检查作为确诊标准,比较DCE-MRI和多b值DWI与常规MRI在鉴别直肠癌淋巴结性质方面的诊断效能,并分析其成像参数与血管侵犯状态之间的关联。结果:在122例患者中,通过病理检查确认恶性淋巴结43例(35.25%),良性淋巴结79例(64.75%)。DCE-MRI和多b值DWI在诊断直肠癌淋巴结性质方面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MRI(P<0.05)。此外,血管侵犯阳性组在T分期、CEA水平、K^(trans)值和K_(ep)值方面显著高于阴性组,而ADC值则较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ADC值与血管侵犯阴性相关,而高T分期、CEA水平、K^(trans)值和K_(ep)值与血管侵犯阳性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DC值、K^(trans)值和K_(ep)值对预测直肠癌血管侵犯具有一定价值(AUC分别为0.791、0.848、0.874)。结论:DCE-MRI和多b值DWI在鉴别直肠癌淋巴结的良恶性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诊断效能,并且这些成像参数与血管侵犯的存在密切相关。特别是,ADC值、K^(trans)值和K_(ep)值能够有效预测直肠癌患者的血管侵犯风险,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良恶性淋巴结 磁共振 动态增强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鉴别诊断 血管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动态增强TIC曲线联合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乳腺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
2
作者 薛秋榕 郑幼榕 +1 位作者 沈晓燕 郭毓娟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1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动态增强时间-强度曲线(TIC)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诊断乳腺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福建省漳州市医院影像科2023年1—12月收治的乳腺病变患者274例为研究对象,均采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增强检查图像做TIC曲...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动态增强时间-强度曲线(TIC)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诊断乳腺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福建省漳州市医院影像科2023年1—12月收治的乳腺病变患者274例为研究对象,均采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增强检查图像做TIC曲线分析。进行磁共振DWI检查获得ADC值,参照病理结果评价不同检查方式对乳腺病变价值,比较良恶性病变ADC值、TIC曲线。结果病理证实良性152例(55.47%)、恶性122例(44.53%)。联合诊断灵敏度98.36%、准确度97.08%均高于单独检查(P<0.05)。良性病变组ADC值高于恶性病变组(P<0.05);良性病变组的TIC曲线以Ⅰ型(57.89%)、Ⅱ型(32.89%)为主,恶性病变组TIC曲线以Ⅱ型(54.92%)、Ⅲ型(39.34%)为主。结论乳腺病变采用MRI动态增强TIC曲线联合DWI检查对于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准确率高,且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病变 良恶性 MR动态增强 时间-强度曲线 弥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I成像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萌迪 李杰 +1 位作者 李真真 张中冕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9期75-79,共5页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43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对切除的淋巴结进行病理...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43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对切除的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和无淋巴结转移组。所有患者在术前进行DCE-MRI扫描,根据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计算NSCLC患者DCE-MRI参数[最大增强线性斜率(SS)、容积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参数(Ve)、运动速率常数(Kep)]。比较两组DCE-MRI参数(SS、Ktrans、Ve、Kep)水平,并分析DCE-MRI参数对NSCL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作用。结果淋巴结转移组腺癌、肿瘤直径≥5 cm、低分化占比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患者SS、Ktrans、Ve、Kep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腺癌、SS、Ktrans、Ve、Kep水平均是影响NSCL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SS、Ktrans、Ve、Kep水平联合预测NSCL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6.03%、0.848,均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SS、Ktrans、Ve、Kep水平在NSCLC患者中水平异常升高,且均是影响NSCL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对患者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联合检测的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结转移 成像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峰度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不同中医证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金艳 王彦辉 +3 位作者 赵庆 李彩霞 赵福香 王唯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5-60,共6页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乳腺癌不同中医证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70例,其中肝郁痰凝证88例,冲任失调证45例,正虚毒炽证37例,所有病例均行DKI及DCE-MRI检查。分析两组...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乳腺癌不同中医证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70例,其中肝郁痰凝证88例,冲任失调证45例,正虚毒炽证37例,所有病例均行DKI及DCE-MRI检查。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病例资料、常规MRI征象和DKI模型的平均扩散率(MD)、平均扩散峰度值(MK)及DCE-MRI模型的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速率常数(Kep)和容量转移常数(Ktrans)值;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诸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肝郁痰凝证、冲任失调证及正虚毒炽证病灶形态及强化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27)。肝郁痰凝证组的MD值小于冲任失调证组及正虚毒炽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郁痰凝证、冲任失调证及正虚毒炽证组的MK值逐渐减小(P<0.001),且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虚毒炽证组的Ktrans及Kep值最大,其次是冲任失调证组,肝郁痰凝证组最小(P<0.001),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MRI模型中病变形态特征及强化方式对鉴别正虚毒炽证与非正虚毒炽证乳腺癌有意义,ROC曲线下面积为0.772。DCE-MRI模型的Ktrans值对正虚毒炽证的诊断效能最高,AUC均大于其他定量参数(Z=2.729~3.852,P<0.05)。DKI模型(MD+MK)的AUC为0.745;DCE-MRI模型(Ktrans+Kep)的AUC为0.902,大于DKI及常规MRI模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002,P=0.003;Z=2.113,P=0.035)。DCE-MRI+DKI模型AUC为0.917,诊断效能高于DKI及常规MRI模型(Z=3.834,P<0.001;Z=2.556,P=0.011);DCE-MRI+DKI模型的准确度91.8%,均高于DCE-MRI、DKI及常规MRI单一模型。结论DKI和DCE-MRI模型可用于中医证型乳腺癌的鉴别诊断,其中DCE-MRI模型的Ktrans值诊断效能最高,DKI联合DCE-MRI模型对乳腺癌中医证型的鉴别能力优于单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中医证型 磁共振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值对外周带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5
作者 刘婷婷 王晓辉 +3 位作者 王洪兴 潘锋 李昊 胡海峰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3期71-76,共6页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诊断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经穿刺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31例和前列腺炎27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DCE-MRI定量...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诊断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经穿刺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31例和前列腺炎27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DCE-MRI定量参数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患者的DCE-MRI特征。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基于DCE-MRI定量参数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对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与前列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31例前列腺癌患者中,T2加权成像(T2WI)以外周带结节状低信号为主,占58.06%;DWI以结节状、弥漫性高信号,ADC值下降为主,占51.61%;DCE-MRI可见病灶早期强化,以延迟后病灶造影剂退出,强化曲线呈流出型为主,占64.52%。27例前列腺炎患者中,T2WI以外周带单侧或双侧弥漫性不均匀低信号为主,占51.85%;DWI可见外周带单侧或双侧不规则高信号,ADC值降低为主,占59.26%;DCE-MRI可见病灶早期强化,以延迟后造影剂退出不明显,强化曲线呈流入型为主,占81.48%。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患者ADC值低于前列腺炎,速率常数(Kep)值、转移常数(K^(trans))高于前列腺炎(P<0.05)。DCE-MRI定量参数联合ADC值诊断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的AUC为0.862(95%CI:0.659,0.865)、敏感度为87.10%,特异度为81.48%,准确度为84.48%,阳性预测值为84.38%,阴性预测值为84.62%。结论DCE-MRI定量参数联合ADC值对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良好,能显著提高临床检出率,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炎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病理学 诊断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曲线下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超导型MRI灌注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鉴定中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林焕杰 赵继泉 +2 位作者 朱新进 欧卫谦 杨侃荣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期178-183,共6页
目的探讨3.0 T超导型MRI灌注加权成像(P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DCE)在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鉴定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术后经病理确诊为良恶性的乳腺早期病变女性患者61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30.12岁。所有患者均经3.0 T超导型MRI PWI常规T2... 目的探讨3.0 T超导型MRI灌注加权成像(P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DCE)在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鉴定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术后经病理确诊为良恶性的乳腺早期病变女性患者61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30.12岁。所有患者均经3.0 T超导型MRI PWI常规T2加权成像(T2WI)和T1加权成像(T1WI)平扫后行三维(3D)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病变和良性病变,对比病变形态学变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分析PWI联合DCE对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结果病理结果为恶性病变27例,良性病变34例;DCE-MRI扫描结果为恶性病变患者20例,良性病变患者26例,病变检出率75.41%;PWI扫描结果为恶性病变患者21例,良性病变患者27例,病变检出率78.69%。乳腺早期良性病变形态以类圆形(76.5%)、边缘以光滑(70.6%)为主,乳腺早期恶性病变形态以分叶形(63.0%)、边缘以毛刺征(59.3%)为主;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DCE-MRI扫描形态学特征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3.557、37.459,P=0.000、0.000)。乳腺早期良性病变TIC形态以Ⅰ型(61.8%)为主,乳腺早期恶性病变TIC形态以Ⅲ型(77.8%)为主,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21.852,P=0.000);22例(81.5%)恶性病变患者ADC值≤1.195×10-3 mm2/s,28例(82.4%)良性病变患者ADC值>1.195×10-3 mm2/s,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6.148,P=0.000)。二者联合鉴别诊断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与DCE-MRI、PWI单一诊断更高(P<0.05)。结论 3.0 T超导型MRI PWI联合DCE在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鉴定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灌注加权成像(PWI) 动态增强扫描技术(DCE) 乳腺疾病 良恶性 早期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MRI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患者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2
7
作者 欧阳琴 许海 马臻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期153-156,164,共5页
目的探讨DCE-MRI联合DWI(DCE-MRI+DWI)与在宫颈癌患者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指导临床诊断。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于湖北中医药大学黄家湖医院住院治疗且经病理检查确认为宫颈癌患者83例,术前均进行常规MRI检查及动态对比增强MR... 目的探讨DCE-MRI联合DWI(DCE-MRI+DWI)与在宫颈癌患者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指导临床诊断。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于湖北中医药大学黄家湖医院住院治疗且经病理检查确认为宫颈癌患者83例,术前均进行常规MRI检查及动态对比增强MRI联合DWI检查,与术后病理检查分期相比较,探讨两种方法检查的准确性。结果不同宫颈癌FIGO临床分期及不同分化程度患者DCE-MRI的ktrans值、kep值,DWI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MRI与DCE-MRI+DWI对于宫颈癌病理分期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62.65%、9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对癌旁边组织受侵的分析中,常规MR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3%、78.72%,DCE-MRI+DW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22%、95.74%,DCE-MRI+DWI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高于常规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常规MRI比较,DCE-MRI+DW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准确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分期诊断 常规mri 动态对比增强mri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MRI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成像的影像质量控制 被引量:5
8
作者 赵晓君 周忠洁 +2 位作者 张弦 严志汉 周云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5期841-843,共3页
目的探讨通过可控因素的调整来提高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成像影像质量。方法收集305例女性乳腺病变患者,进行横断位T_1W_I、带脂肪饱和技术的T_2W_I、弥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利用GE自带分析软件在异常强化病灶内选取ROI并绘制出... 目的探讨通过可控因素的调整来提高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成像影像质量。方法收集305例女性乳腺病变患者,进行横断位T_1W_I、带脂肪饱和技术的T_2W_I、弥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利用GE自带分析软件在异常强化病灶内选取ROI并绘制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对比分析各因素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中283例图像有足够的信噪比,获得的T_1灌注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时间分辨率合理良好。22例图像质量不理想。结论通过优化各可控因素,使乳腺磁共振检查技术程序化,可获得更高质量的磁共振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成像 影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MRI参数与乳腺癌Ki67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5
9
作者 李骥 张家伟 +2 位作者 彭飞 杨淑兰 李丹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3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MRI(DCE-MRI)参数与乳腺癌Ki67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12月于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首诊为乳腺癌的患者95例,按乳腺癌分级将其分为Ⅰ级组(38例)、Ⅱ级组(42例)、Ⅲ级组(15例),再按Ki6...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MRI(DCE-MRI)参数与乳腺癌Ki67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12月于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首诊为乳腺癌的患者95例,按乳腺癌分级将其分为Ⅰ级组(38例)、Ⅱ级组(42例)、Ⅲ级组(15例),再按Ki67的表达水平将其分为低表达组(40例)、中表达组(40例)、高表达组(15例)。比较各组一般资料、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及DCE-MRI参数[对比剂浓度达峰时间(TTP)、强化峰值(SImax)、早期增强率(EER)]。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ADC、TTP、SImax、EER与Ki67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Ⅱ、Ⅲ级组ADC、TTP、SImax低于Ⅰ级组,EER高于Ⅰ级组,Ⅲ级组ADC、TTP、SImax低于Ⅱ级组,EER高于Ⅱ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表达组ADC、TTP、SImax低于低表达组,EER高于低表达组,高表达组ADC、TTP、SImax低于中表达组,EER高于中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DC、TTP、SImax与Ki67表达情况均呈负相关(r<0,P<0.05),EER与Ki67表达情况呈正相关(r>0,P<0.05)。结论DWI、DCE-MRI参数与乳腺癌Ki67表达具有相关性,可为日后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及预后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弥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列线图对直肠癌淋巴血管浸润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叶清岚 敖炜群 +3 位作者 侯金丹 蔡磊 王能 茅国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1期10-15,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技术定量参数在评估直肠癌淋巴血管浸润(LVI)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住院治疗的7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LVI阴性组及LVI阳性组...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技术定量参数在评估直肠癌淋巴血管浸润(LVI)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住院治疗的7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LVI阴性组及LVI阳性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两组DCE-MRI的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比值(V_(e))、速率常数(K_(ep))]及表面扩散系数(ADC);分析LVI阳性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各参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79例患者中,LVI阴性46例,LVI阳性33例。两组病理T分期、病理N分期、长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I阳性组K^(trans)、K_(ep)、V_(e)值高于LVI阴性组(P<0.05);两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OR=143.46)和V_(e)(OR=50.92)为直肠癌LVI阳性的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直肠癌LVI阳性的曲线下面积值高于V_(e)(P<0.05)。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对直肠癌LVI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结论利用DCE-MRI定量参数K^(rans)、V_(e)值构建的列线图在预测直肠癌LVI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动态对比增强扫描 淋巴血管浸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及弥散加权成像参数与乳腺癌肿瘤突变负荷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崇杰 杨珏红 +1 位作者 王俊波 郝晓宁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14-419,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参数与乳腺癌肿瘤突变负荷(TMB)的相关性,评价DCE-MRI及DWI在乳腺癌免疫治疗中的潜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运城医院暨第八临床医学院2019~2021年共100例乳...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参数与乳腺癌肿瘤突变负荷(TMB)的相关性,评价DCE-MRI及DWI在乳腺癌免疫治疗中的潜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运城医院暨第八临床医学院2019~2021年共10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前MRI检查结果。根据TMB值的中位数(5.4/Mb),将100例患者分为TMB高表达组(TMB≥5.4/Mb,n=28)和TMB低表达组(TMB<5.4/Mb,n=72)。提取DCE-MRI及DWI的影像特征,计算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动态增强曲线类型等参数。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的基因突变情况,计算TMB值。分析DCE-MRI及DWI参数与TMB值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乳腺癌病理指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Ki67]之间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TMB值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DCE-MRI及DWI参数中,ADC值、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峰值信号强度、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斜率等与TMB值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峰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下面积等与TMB值呈正相关关系(P<0.05)。乳腺癌病理指标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Ki67的表达与TMB值均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C值、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和峰时是影响TMB值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CEMRI及DWI参数与乳腺癌TMB值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作为评估乳腺癌免疫治疗效果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扩散加权 肿瘤突变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钼靶X线与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对比增强对乳腺导管原位癌及浸润癌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孔丹青 丁玲 +2 位作者 李文燕 于大飞 张玉忠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97-402,共6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钼靶X线(DM)与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对比增强(DCE)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浸润癌(IDC)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接受DM、DWI和DCE检查的49例乳腺癌... 目的探讨数字化钼靶X线(DM)与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对比增强(DCE)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浸润癌(IDC)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接受DM、DWI和DCE检查的49例乳腺癌患者的影像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DCIS组(n=20)和IDC组(n=29),比较两组在DM、DWI和DCE上的表现差异,计算各种影像学指标的诊断效能,采用Kappa检测评定诊断方法之间的一致性情况。结果DCIS组与IDC组患者在钙化、肿块、弥散系数(ADC)、信号强度、内部强化情况、周围强化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检测出16例(80.00%)DCIS、25例(86.21%)IDC。DW检测出17例(85.00%)DCIS、27例(93.10%)IDC。DCE检测出18例(90.00%)DCIS、27例(93.10%)IDC。DM+DWI+DCE联合检测出19例(95.00%)DCIS、28例(96.55%)IDC。DM检查结果总符合率为83.67%,DWI检查结果总符合率为89.80%,DCE检查结果总符合率为91.84%。而DM+DWI+DCE联合检查的总符合率为95.92%,均高于DM、DWI、DCE单独检查的总符合率。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DM+DWI+DCE对DCIS与IDC的鉴别诊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P<0.05)。结论DM、DWI和DCE联合应用对乳腺DCIS和IDC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能够提高对DCIS和IDC的鉴别效能,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原位癌 浸润癌 数字化钼靶X线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峰度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13
作者 尹思远 高缇 +2 位作者 刘慧君 胡喜斌 王唯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三阴性及非三阴性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64例,其中三阴性组46例,非三阴性组118例,所有患者均行DKI及DCE-MRI检查。分析两组间的临床...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三阴性及非三阴性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64例,其中三阴性组46例,非三阴性组118例,所有患者均行DKI及DCE-MRI检查。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病例资料、常规MRI征象和平均扩散峰度值(MK)、平均扩散率(MD)及容量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和速率常数(Kep),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诸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三阴性组的病灶不规则形较非三阴性组少见,强化多不均匀,环形强化占比较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P=0.043);三阴性组的MK、Ve值小于非三阴性组(P<0.05),呈低度负相关(r=-0.212,P=0.006;r=-0.480,P<0.001);而三阴性组的MD、K^(trans)、Kep值大于非三阴性组(P<0.05),呈低度正相关(r=0.209~0.294,P<0.05)。其中Ve值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8,大于其他定量参数(Z=2.192~2.895,P=0.028~0.038)。DCE-MRI模型的AUC为0.851,大于DKI模型(AUC=0.684)和常规MRI模型(AUC=0.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068;P=0.022;Z=3.546,P<0.001)。DKI联合DCE-MRI模型的AUC为0.885,诊断效能高于单一模型(Z=1.890~4.888,P<0.05)。结论DKI和DCE-MRI模型可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其中DCE-MRI模型的Ve值诊断效能最高,DKI联合DCEMRI模型对鉴别三阴性及非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效能优于单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三阴性 磁共振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薄层扫描及动态增强检查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莹莹 王二君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6期23-26,共4页
目的评估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CT)薄层扫描及动态增强检查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疑似周围型小肺癌患者204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评估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CT)薄层扫描及动态增强检查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疑似周围型小肺癌患者20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结果分成肺癌组(135例)与肺炎组(69例),统计对比两组CT影像特征,分析CT薄层扫描以及动态增强的诊断价值。结果肺癌组不规则形病灶、边界模糊、毛刺状边界、空泡、强化、血管侵犯占比均高于肺炎组(P<0.05);CT薄层平扫、动态增强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单一CT薄层平扫、动态增强(P<0.05);CT薄层扫描平扫、动态增强联合诊断分期结果和病理结果kappa值为0.916,高于单一检查方式(P<0.05)。结论CT薄层扫描联合动态增强检查应用于周围型小肺癌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并能为临床分期鉴别提供可参考依据,便于临床早期制定针对性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 薄层扫描 动态增强 周围型小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可提高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健楠 杨全新 +2 位作者 张妍妍 张博 黄玮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3期464-469,共6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MRI动态增强(DCE)与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像学特点及联合诊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23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恶性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检查和治疗的252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良性组,所有患... 目的分析乳腺癌MRI动态增强(DCE)与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像学特点及联合诊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23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恶性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检查和治疗的252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良性组,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或病理穿刺活检确诊。统计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DCE-MRI、DWI的影像学特点,统计DCEMRI、DWI单独及联合对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诊断结果,采用ROC曲线分析DCE-MRI、DWI单独及联合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组病灶形状为分叶状、不规则形(43.04%、45.65%),边缘毛刺(48.70%),内部不均匀强化、簇集状强化、分支强化(20.87%、38.70%、36.09%),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Ⅲ型(43.04%)患者占比高于良性组(33.33%、15.48%、12.70%、8.33%、14.29%、19.05%、3.57%,P<0.05)。DCE-MRI、DWI单独及联合诊断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分别187例、215例、239例和166例、193例、218例,检出率分别为74.21%、85.32%、94.84%和72.17%、83.91%、94.78%,DWI单独及DCE-MRI、DWI联合诊断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检出率高于DCE-MRI单独诊断,DCE-MRI、DWI联合诊断高于DWI单独诊断(P<0.05)。DWI单独及DCEMRI、DWI联合诊断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的敏感度(83.91%、94.78%)、特异性(85.32%、94.84%)、曲线下面积(0.846、0.948)均高于DCE-MRI单独诊断(72.17%、74.21%、0.732),DCE-MRI、DWI联合诊断高于DWI单独诊断(P<0.05)。结论DCE-MRI、DW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特异的影像学特点,两者联合可有效提高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 动态增强 扩散加权成像 影像学特点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和弥散加权成像对肝结节性病变与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于呈祥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9期112-114,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DCE-MRI)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小细胞肝癌(小肝癌)和肝结节性病变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在巨野县北城医院治疗的12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先后对其进行DCE-MRI...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DCE-MRI)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小细胞肝癌(小肝癌)和肝结节性病变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在巨野县北城医院治疗的12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先后对其进行DCE-MRI检查以及DCE-MRI+DWI联合检查,对比单一检查和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检查和确诊用时、灵敏度、特异度、漏诊误诊发生率。结果:DCE-MRI+DWI联合检查明显比单一DCE-MRI检查结果更为精准(P<0.05)。DCE-MRI+DWI联合检查的漏诊误诊的发生率较低(P<0.05)。DCE-MRI+DWI联合检查的灵敏度明显更高(P<0.05)。两种检查方式在检查和确诊用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DWI联合检查对于肝结节性病变与小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 弥散加权成像检查 小肝癌 肝脏占位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胆道狭窄性质的效果分析
17
作者 李智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3期98-100,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胆道狭窄性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十堰市郧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胆道狭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学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根据胆道狭窄性质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 目的:分析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胆道狭窄性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十堰市郧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胆道狭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学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根据胆道狭窄性质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即良性组(60例)和恶性组(40例)。两组均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结合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应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对两组患者病灶定位的准确率均为100%。两组患者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的结果显示,良性组患者狭窄胆管长度、壁厚及上方扩张段末端管径分别为(9.56±1.06)mm、(1.99±0.16)mm、(8.67±0.43)mm,均短于恶性组患者的(14.68±2.06)mm、(3.02±0.46)mm、(11.36±0.56)mm(P<0.05);良性组患者狭窄胆管管径为(2.86±0.65)mm,长于恶性组患者的(1.60±0.78)mm(P<0.05)。两组患者行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结果显示,良性组患者延迟期、门静脉期、动脉期狭窄段管壁强化程度分别为(23.87±2.16)Hu、(27.57±1.48)Hu、(15.68±1.06)Hu,低于恶性组患者的(42.56±2.45)Hu,(44.98±2.51)Hu,(29.98±2.06)Hu(P<0.05)。结论:对胆道狭窄患者进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各具优势,均有助于鉴别诊断胆道狭窄的性质,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临床可将两者结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CT动态增强扫描 胆道狭窄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MRI结合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在宫颈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3
18
作者 谢宗源 谭志斌 +4 位作者 王志强 李伟兰 何艳舫 王雅静 李垣婕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2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常规MRI结合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宫颈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宫颈癌患者96例,经病理检查确诊并分期;术前行常规MRI、DCE-MRI序列检查并参考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标准对肿瘤进行分期,评估其对宫颈癌分... 目的探讨常规MRI结合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宫颈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宫颈癌患者96例,经病理检查确诊并分期;术前行常规MRI、DCE-MRI序列检查并参考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标准对肿瘤进行分期,评估其对宫颈癌分期的准确性,分析DCE-MRI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容积分数(V_e)、回流速率常数(K_(ep))与宫颈癌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常规MRI检查对宫颈癌分期准确率为80.2%(77/96),与病理检查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3,P<0.05);常规MRI结合DCE-MRI检查分期准确率为90.6%(87/96),与病理检查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87,P<0.05)。宫颈癌病理分期越高,K^(trans)、V_e、K_(ep)值越高(P均<0.05)。结论术前常规MRI结合DCE-MRI检查对宫颈癌进行分期准确率高,且DCE-MRI定量参数K^(trans)、V_e、K_(ep)值可反映宫颈癌的分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 肿瘤病理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MRI动态增强成像对进展期胃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颜小杭 张义 江恩来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7年第10期784-786,共3页
分析3.0TMRI动态增强成像对进展期胃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运用。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接诊的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MRI对进展期胃癌患者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观察并对比患者MRI特征性表现。MRI对T_2分期的准确率为85.71... 分析3.0TMRI动态增强成像对进展期胃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运用。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接诊的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MRI对进展期胃癌患者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观察并对比患者MRI特征性表现。MRI对T_2分期的准确率为85.71%(12/14),对T_3分期的准确率为76.92%(10/13),对T_4分期的准确率为93.75%(30/32)。MRI对进展期胃癌患者T分期诊断总准确率为86.67%(52/60)。3.0TMRI动态增强成像能准确诊断进展期胃癌,对进展期胃癌的分期及术前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成像 胃癌 T分期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常规序列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章俊 张海青 《安徽医学》 2023年第12期1456-1461,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常规序列、弥散功能成像(DWI)及动态增强(DCE-MRI)扫描在乳腺良性病变及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安徽省庐江县人民医院收治入院并外科手术治疗的126例乳腺疾病患者,以组织病理及活检结果作... 目的探讨磁共振常规序列、弥散功能成像(DWI)及动态增强(DCE-MRI)扫描在乳腺良性病变及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安徽省庐江县人民医院收治入院并外科手术治疗的126例乳腺疾病患者,以组织病理及活检结果作为诊断依据将患者分为乳腺癌组和乳腺良性病变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序列、DWI及DCE-MRI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扫描,扫描结束后在SyngoVB19专用工作站上对图像进行后处理、测量及统计分析。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弥散加权成像的ADC值及动态增强TIC曲线的差异。整理MRI相关序列数据,绘制工作(ROC)曲线图分别计算常规序列、DWI、DCE-MRI单独诊断、两两结合以及多模态成像联合诊断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病变的应用价值。结果126例患者中,81例乳腺癌,45例乳腺良性病变(包括:乳腺腺病伴导管扩张10例,乳腺纤维腺瘤29例,小叶性乳腺炎4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本次研究中乳腺癌组的ADC值为(0.785±0.231)×10^(-3)mm^(2)/s,乳腺良性病变组的ADC值为(1.274±0.322)×10^(-3)mm^(2)/s,绘制ROC曲线图获得ADC最佳阈值为1.029×10^(-3)mm^(2)/s。动态增强后乳腺癌组TIC曲线类型多为Ⅱ、Ⅲ型,乳腺良性病变组多为Ⅰ、Ⅱ型。单一成像序列诊断中,DCE-MRI增强扫描诊断灵敏度83.95%,特异度86.67%,AUC下面积为0.853;DWI联合DCE-MRI诊断灵敏度86.42%,特异度91.11%,AUC下面积为0.888;多模态MRI成像术前诊断灵敏度98.77%,特异度95.56%,AUC下面积为0.972,其诊断价值最大。结论MRI常规序列、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DCE)联合扫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有应用价值,多模态功能成像能够显著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mri DWI弥散加权 ADC值 DCE动态增强 TI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