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对原发性肝癌的评估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薇 张龙江 +1 位作者 罗松 黄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02-705,共4页
目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是一种新的用来评估组织血管性质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文中旨在探讨DCE-MRI在血管渗透性层面反映肝癌组织的血管生成情况,从而为肝癌的评... 目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是一种新的用来评估组织血管性质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文中旨在探讨DCE-MRI在血管渗透性层面反映肝癌组织的血管生成情况,从而为肝癌的评估提供更客观的诊断信息。方法对21例临床或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进行DCE-MRI,按选取位置不同将感兴趣区分为整个肿瘤、肿瘤热点和肿瘤周围肝组织3组。应用Tissue 4D软件包对DCE-MRI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到下列定量参数: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肿瘤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分数(Ve)及半定量参数对比剂浓度-时间曲线下初始面积(initial area under the contrast concentration versus time curve,iAUC)。结果肿瘤周围肝组织的平均Ktrans、Kep、Ve及iAUC分别为(0.124±0.057)/min、(0.632±0.158)/min、(0.205±0.098)和(10.009±6.201),整个肿瘤分别为(0.196±0.109)/min、(0.546±0.214)/min、(0.424±0.160)和(13.675±6.113),肿瘤热点分别为(0.422±0.170)/min、(0.780±0.308)/min、(0.589±0.116)和(35.663±19.086)。肿瘤热点各项参数均高于整个肿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肿瘤的Ktrans、Ve及iAUC值均高于肿瘤周围肝组织,2组间Ktrans、V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周围肝组织的各项参数均明显低于肿瘤热点,除Kep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DCE-MRI参数分析组织微血管的渗透性,间接反映肿瘤血管的生成情况,对原发性肝癌的评估有一定的帮助。监测肿瘤热点的各项DCE-MRI参数,对原发性肝癌的评估可能会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肿瘤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脑胶质瘤患者瘤细胞增殖定量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贾中正 蒋佳珅 +3 位作者 沈丹丹 花烨 葛敏 周学军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9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脑胶质瘤患者瘤细胞增殖定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9例脑胶质瘤患者根据2007版世界卫生组织(WHO)胶质瘤分级标准分为Ⅱ级30例[低级别胶质瘤(LGG)]和Ⅲ级8例、Ⅳ级41例[高级别胶质瘤(HGG)]...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脑胶质瘤患者瘤细胞增殖定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9例脑胶质瘤患者根据2007版世界卫生组织(WHO)胶质瘤分级标准分为Ⅱ级30例[低级别胶质瘤(LGG)]和Ⅲ级8例、Ⅳ级41例[高级别胶质瘤(HGG)],所有患者术前均行DCE-MRI检查,测算容积转运参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的最大值;术后对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测算Ki-67增殖指数最大值。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K^(trans)、Ve、Ki-67增殖指数的差异。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K^(trans)、Ve与Ki-67增殖指数的相关性。结果与LGG比较,HGG的K^(trans)、Ve、Ki-67增殖指数增加(P均<0. 05);HGG的K^(trans)、Ve与Ki-67增殖指数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 614、0. 644,P均<0. 05),LGG的K^(trans)、Ve与Ki-67增殖指数均无相关性(P均> 0. 05)。结论 DCE-MRI可以定量评估HGG患者瘤细胞增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胶质瘤 细胞增殖程度 容积转运参数 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 KI-67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自旋标记和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在脑膜瘤中的对比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娟 黄玲 +3 位作者 纪宇 邵纯纯 苏凯 邵广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5期726-730,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和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enhanced,DSC)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膜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41例在我院行磁共振检查的脑膜瘤患者的影像资料,... 目的分析比较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和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enhanced,DSC)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膜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41例在我院行磁共振检查的脑膜瘤患者的影像资料,除颅脑MRI常规序列外,均行ASL及DSC灌注检查,采用定量法及视觉分析法对两种灌注资料进行分析,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ASL CBF和DSC的rCBF、rCBV相关性;将两种灌注方式的图像分为三个等级进行评分,用Fisher检验分析两种灌注方式图像评分的差异。结果ASL CBF与DSC rCBF之间、ASL CBF与DSC rCBV之间存在显著相关,ASL与DSC图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评价脑膜瘤脑血流灌注方面,ASL与DSC具有相似的诊断价值,但与DSC图像相比,ASL图像磁敏感伪影明显减少,同时无需使用对比剂,可重复性好,尤其适用于多次复查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自旋标记 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 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对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玉霞 谢瑞峰 胡延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7期3219-3222,共4页
目的分析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检查对不同类型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颅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DCE-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分析... 目的分析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检查对不同类型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颅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DCE-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分析不同类型颅内感染影像学特征,比较DCE-MRI、DWI检查对不同类型颅内感染的检出情况及诊断符合率。结果不同类型颅内感染的影像学特征存在一定差异。DCE-MRI检查对颅内病毒感染、化脓性细菌感染、隐球菌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78.26%(36/46)、83.78%(31/37)、71.43%(5/7),略高于DWI检查的67.39%(31/46)、67.57%(25/37)、28.57%(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对颅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86.36%(19/22)、100.00%(13/13),高于DWI检查的59.09%(13/22)、69.23(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检查符合率为83.20%,高于DWI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脑脊液细菌学培养及手术病理学检查具有较好一致性。结论颅内感染可因致病因素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影像学征象。与DWI比较,DCE-MRI检查在诊断颅内感染、鉴别感染类型方面更具优势,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感染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影像学特征 诊断符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MRI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患者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2
5
作者 欧阳琴 许海 马臻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期153-156,164,共5页
目的探讨DCE-MRI联合DWI(DCE-MRI+DWI)与在宫颈癌患者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指导临床诊断。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于湖北中医药大学黄家湖医院住院治疗且经病理检查确认为宫颈癌患者83例,术前均进行常规MRI检查及动态对比增强MR... 目的探讨DCE-MRI联合DWI(DCE-MRI+DWI)与在宫颈癌患者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指导临床诊断。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于湖北中医药大学黄家湖医院住院治疗且经病理检查确认为宫颈癌患者83例,术前均进行常规MRI检查及动态对比增强MRI联合DWI检查,与术后病理检查分期相比较,探讨两种方法检查的准确性。结果不同宫颈癌FIGO临床分期及不同分化程度患者DCE-MRI的ktrans值、kep值,DWI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MRI与DCE-MRI+DWI对于宫颈癌病理分期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62.65%、9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对癌旁边组织受侵的分析中,常规MR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3%、78.72%,DCE-MRI+DW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22%、95.74%,DCE-MRI+DWI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高于常规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常规MRI比较,DCE-MRI+DW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准确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分期诊断 常规MRI 动态对比增强MRI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病理分期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6
作者 谢宗源 李伟兰 +3 位作者 谭志斌 李晖 王雅静 王志强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二者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容积分数(V_e)、回流速率常数(K_(ep))、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宫颈癌病理分期的评估价值。方法 122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术...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二者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容积分数(V_e)、回流速率常数(K_(ep))、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宫颈癌病理分期的评估价值。方法 122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术前行常规MRI、DCE-MRI及DWI扫描,采用Kappa检验评估常规MRI及常规MRI+DCE+DWI对病理分期的诊断价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直线回归分析法分析DCE-MRI定量参数K^(trans)、V_e、K_(ep)值及DWI定量参数ADC值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常规MRI+DCE+DWI诊断的宫颈癌病理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具有高度一致性(符合率91.8%,112/122,Kappa=0.89),优于常规MRI(符合率79.5%,97/122,Kappa=0.73)。随着肿瘤病理分期程度增高,K^(trans)、V_e、K_(ep)值逐渐增加,ADC值逐渐减低(P均<0.05)。结论常规MRI结合DCE-MRI及DWI检查有助于提高宫颈癌术前病理分期评估的准确性,定量参数K^(trans)、V_e、K_(ep)、ADC值与宫颈癌病理分期存在相关性,在宫颈癌术前精确病理分期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容量转移常数 容积分数 回流速率常数 表观扩散系数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对比增强参数在前列腺癌恶性程度评价中的价值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熙 吴志清 李文艳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0年第6期687-692,共6页
目的探究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恶性程度评价中的价值,并对定量参数与前列腺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120例经病理诊断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67.64岁。所有... 目的探究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恶性程度评价中的价值,并对定量参数与前列腺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120例经病理诊断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67.64岁。所有患者术前行常规MRI联合DWI和DCE-MRI,记录所有患者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对定量参数与前列腺癌病理分期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前列腺癌。A期为22例,B期76例,C期21例,D期1例。DCE-MRI诊断的前列腺癌病理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具有高度一致性(符合率93.33%,Kappa=0.89)优于DWI(符合率80.83%,Kappa=0.73);随着前列腺癌病理分期程度增高,MRI定量参数值中Ktrans、Ve、Kep逐渐增加,而AD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35、27.33、9.33、333.20,P <0.05);与病理分期的回归方程:Ktrans=0.09+0.08×(病理分期),Ve=0.26+0.10×(病理分期),Kep=0.45+0.04×(病理分期),ADC=1.26-0.12×(病理分期)。结论 DCE-MRI与DWI对前列腺癌病理分期的诊断均具有一定价值,但DCE-MRI对前列腺癌恶性程度评估较高于DWI。当使用DWI诊断前列腺癌病理分期时可联合DCE-MRI与定量参数Ktrans、Ve、Kep、ADC值进行检查,为患者术前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前列腺癌 容量转移常数 容积分数 回流速率常数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在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效果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8
作者 何陈伟 陈亚君 +1 位作者 邹靖 张定富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效果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同步放化疗疗效,观察治疗前后DCE-MRI参数变化情况,同时分析...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效果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同步放化疗疗效,观察治疗前后DCE-MRI参数变化情况,同时分析治疗有效和无效患者DCE-MRI参数差异。结果200例患者经同步放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患者21例,部分缓解患者67例,疾病稳定患者72例,疾病进展患者40例,治疗有效率为44.00%;治疗无效患者FIGO分期ⅣA期比例、卡氏评分高于治疗有效患者(P<0.05);治疗后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容量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Ve)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有效患者病灶ADC变化值、Ktrans变化值、Ve变化值高于治疗无效患者(P<0.05);ADC变化值、Ktrans变化值、Ve变化值预测治疗有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5、0.770和0.905(P<0.05),截断值分别为0.35×10^(-3) mm^(2)/s、0.54 min^(-1)和0.22,灵敏性分别为66.60%、78.80%和85.50%,特异性分别为62.00%、75.50%和82.00%。结论DCE-MRI在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效果评估中有一定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局部晚期 宫颈癌 同步放化疗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在垂体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何芳芳 杨雪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30期5711-5714,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垂体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8例垂体瘤患者(大腺瘤47例,微腺瘤21例)为观察组,选取20例正常者(常规颅脑检查显示垂体正常)为对照组。患者均接...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垂体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8例垂体瘤患者(大腺瘤47例,微腺瘤21例)为观察组,选取20例正常者(常规颅脑检查显示垂体正常)为对照组。患者均接受DCE-MRI检查,比较常规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对病灶的检出率,分析组织强化特征。结果动态增强扫描对病灶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平扫检出率与延迟扫描检出率(P<0.05);3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腺瘤组与微腺瘤组、微腺瘤组与对照组TIC类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大腺瘤组TIC类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腺瘤组和微腺瘤组最大上升斜率(MSI)、回流速率常数(K_(ep))、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小于对照组,达峰时间(TTP)长于对照组(P<0.05);微腺瘤组MSI、K^(trans)小于大腺瘤组(P<0.05)。结论DCE-MRI扫描可有效提高垂体瘤检出率,有助于鉴别大腺瘤与微腺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大腺瘤 微腺瘤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对良、恶性肌肉骨骼病变术前鉴别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珺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8期3400-3401,共2页
目的研究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肌肉骨骼病变患者良、恶性术前鉴别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宁陵县人民医院诊疗的肌肉骨骼病变患者62例,均行DWI、DCE-MRI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作... 目的研究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肌肉骨骼病变患者良、恶性术前鉴别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宁陵县人民医院诊疗的肌肉骨骼病变患者62例,均行DWI、DCE-MRI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DWI、DCE-MRI单独诊断与DWI联合DCE-MRI联合诊断的结果、效能及表观弥散系数(ADC)。结果62例肌肉骨骼病变患者经病理诊断为良性27例、恶性35例;DWI检出恶性病变30例、良性病变32例;DCE-MRI检出恶性病变33例、良性病变29例;联合诊断检出恶性病变34例、良性病变28例;联合检测灵敏度为94.29%,高于DWI单独检测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准确度为85.48%,与DWI、DCE-MRI单独检测的72.58%和77.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为74.01%,与DWI和DCE-MRI单独检测的77.78%和77.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恶性病变ADC值低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WI联合DCE-MRI诊断良、恶性肌肉骨骼病变可提高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增强诊断效能,有助于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骨骼病变 诊断 弥散加权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DCE)-磁共振成像(MRI)在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11
作者 吴浛嘉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18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DCE)-磁共振成像(MRI)在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绵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75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对其均进行MRI、DCE-MRI检查,分析DCE-MRI鉴别诊断肺部恶性病变...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DCE)-磁共振成像(MRI)在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绵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75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对其均进行MRI、DCE-MRI检查,分析DCE-MRI鉴别诊断肺部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比较良恶性病变DCE-MRI参数的差异。结果:DCE-MRI诊断肺部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3.75%、96.30%、94.67%,均高于MRI平扫(68.75%、74.07%、7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恶性病变的ktrans、Kep、iAUC均高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良恶性病变的Ve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在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肺部良性病变 肺部恶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钧豪 韩玲燕 +3 位作者 苏一飞 成睿 吉宏明 王春红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7期774-778,共5页
胶质瘤微血管生成的病理学基础及其在肿瘤发展和治疗中的重要性广受关注。磁共振灌注成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手段,通过反映组织内微血管分布和血流灌注情况,已应用于胶质瘤的分级诊断、分子诊断、肿瘤鉴别和预后分析。对磁共振成像数据的... 胶质瘤微血管生成的病理学基础及其在肿瘤发展和治疗中的重要性广受关注。磁共振灌注成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手段,通过反映组织内微血管分布和血流灌注情况,已应用于胶质瘤的分级诊断、分子诊断、肿瘤鉴别和预后分析。对磁共振成像数据的分析可实现胶质瘤的精准分类,有助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同时,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该技术能够为胶质瘤的分子亚型分类提供依据,指导更精准的治疗策略,并用于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本文综述了胶质瘤微血管灌注的生物学机制和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胶质瘤 磁共振灌注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成像 动态磁敏感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期相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影像组学在预测浸润性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坤杰 邵硕 +3 位作者 郑宁 崔景景 苑子茵 刘诗晗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15,19,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期相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影像组学在预测浸润性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1月至2021年9月在济宁市... 目的探讨基于多期相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影像组学在预测浸润性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1月至2021年9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术前接受乳腺DCE-MRI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150名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RI资料,其中,SLN转移阳性者61名,阴性者89名,并将其以8∶2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n=120)与测试集(n=30)。在乳腺DCE-MRI(增强早期、增强峰值期及增强末期)剪影图像上进行手动逐层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获得三维容积感兴趣区域(volume of interest,VOI),再对各期进行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使用Z分数(Z-Score)归一化对特征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再使用Select K Best和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筛选出最优特征,并构建logistic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运用ROC曲线与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分别从增强早期、增强峰值期、增强末期及三期联合期相的图像中得到了10、10、10及11个最优特征,通过LR共构建4个预测模型。在训练集中,4个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859、0.801、0.768、0.834。在测试集中,4个模型AUC值分别为0.843、0.806、0.806、0.866。DCA显示联合期相模型表现出了较高的净收益。结论DCE-MRI增强早期、增强峰值期及增强末期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浸润性乳腺癌SLN转移中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且测试集中联合期相的效能略高于单独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转移 影像组学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联合高分辨率MR对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14
作者 杨巧云 张蕾 +1 位作者 陈安 朱磊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086-1091,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联合高分辨率MR对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96例经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该院完成高分辨率MRI和动态增强扫描MRI检查...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联合高分辨率MR对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96例经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该院完成高分辨率MRI和动态增强扫描MRI检查。根据术后病理将患者分为无淋巴结转移组(n=124)和淋巴结转移组(n=72),分析两组间临床特征、动态增强MR定量参数和高分辨率MR影像表现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采用ROC曲线计算不同参数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是年龄<59.5岁(OR:0.329)、N分期MR影像学表现(mrN stage)为N1-N2期(OR:6.857)、癌胚抗原异常(OR:2.742)、T分期MR影像学表现(mrT stage)为T3期(OR:2.959)、mrMRF受累阳性(OR:5.577)、动态增强扫描MRI定量参数Ktrans<0.298 min-1(OR:0.210)及mr EMVI阳性(OR:2.2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rN stage阳性和Ktrans是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mrN stage+Ktrans预测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的AUC(0.788)高于单独的mrN stage(0.713)及Ktrans(0.650)。结论动态增强MR定量参数Ktrans联合mrN stage能够提高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直肠腺癌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灌注成像的原理及其在脑肿瘤诊断与分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5
作者 刘灿 高燕华 +1 位作者 徐效文 喻罡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53-957,共5页
脑神经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WHO将其分为低级别(Ⅰ、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胶质瘤。高级别胶质瘤术后需要进行放疗与化疗,而低级别则不需要,因此对胶质瘤进行正确的病理学分级对于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预后评估非常关键。常... 脑神经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WHO将其分为低级别(Ⅰ、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胶质瘤。高级别胶质瘤术后需要进行放疗与化疗,而低级别则不需要,因此对胶质瘤进行正确的病理学分级对于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预后评估非常关键。常规MRI能提供肿瘤边界、占位效应等病理信息,但这些征象对胶质瘤的分级和良恶性鉴别缺乏特异性。因此,常规MRI在脑肿瘤的诊断与分级上存在局限性而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可以检测皿流动力学,无创获得血流量、血容量、血管通透性等参数,这些参数已证实与脑肿瘤的诊断与分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灌注成像 T2 T2*加权动态磁化率对比度成像 T1-加权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神经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E-MRI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模型预测乳腺良恶性肿瘤
16
作者 罗文斌 郑晔 +3 位作者 陈妙勤 刘欣 王蕾 段少银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5-380,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MRI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模型预测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2年12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09例单发性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数据。按8∶2随机分为训练...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MRI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模型预测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2年12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09例单发性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数据。按8∶2随机分为训练组248例和测试组61例。基于动态对比增强MRI第二期影像,运用3D-Slicer软件提取5个特征区域(瘤内、瘤周2mm、瘤周4mm、瘤内联合瘤周2mm、瘤内联合瘤周4mm区域)的影像组学参数。采用机器学习算法结合逻辑回归分析进行特征筛选,然后通过交叉验证确定影像组学特征的最佳组合。结果309例患者中良性肿瘤150例,恶性肿瘤159例,两组年龄、病灶最大径及强化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χ2=-7.695、-5.775、30.248,P均<0.001)。瘤内联合瘤周4mm区域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F1分数分别为0.893、89.1%、75.0%、82.3%、0.838和0.881、74.2%、86.7%、80.3%、0.793。训练集中,瘤内联合瘤周4mm区域影像组学模型曲线下面积高于瘤内、瘤周2mm、瘤周4 mm及瘤内联合瘤周2 mm区域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06、2.982、3.392、2.157,P均<0.05)。校准曲线显示瘤内联合瘤周4mm区域影像组学模型预测曲线与理想曲线重合度较好(训练集P=0.381,测试集P=0.159)。决策曲线显示训练集及测试集风险阈值为0~1.0时,瘤内联合瘤周4 mm区域影像组学模型净效益最高。结论影像组学模型具有很好的乳腺良恶性肿瘤预测性能,瘤内联合瘤周4 mm区域模型最佳、净效益最高,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为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提供了一种无创性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与3.0TMR扩散加权成像评价UAE术后子宫内膜微循环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俊 杨晓敏 +3 位作者 钟燕芳 王延春 杨晓锋 王立章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4期548-550,共3页
目的比较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与3.0TMR扩散加权成像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术后子宫内膜微循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本院顺利完成UAE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的23例患者术前、术后均经3.0... 目的比较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与3.0TMR扩散加权成像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术后子宫内膜微循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本院顺利完成UAE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的23例患者术前、术后均经3.0T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B组的29例患者术前、术后均经DCE-MRI检查.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均经引导超声监测子宫内膜微循环情况.比较UAE术前、后3.0TMR扩散加权成像、DCE-MRI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阴道超声检查结果,并对3.0TMR扩散加权成像、DCE-MRI检查结果与子宫内膜微循环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23例患者UAE术前、后3.0T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中真实扩散系数(D)、血液微循环产生的假性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值比较差异均由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的D、D^(*)、f值均高于术后.B组29例患者UAE术前、术后3次的DCE-MRI检查中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增强曲线下的初始面积(IAUC60)水平比较统计学均存在差异(P<0.05),术前的Ktrans、Kep、IAUC60水平均高于术后3次检查.但术前、后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无明显差异(P>0.05),且术后3次的Ktrans、Kep、IAUC60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与B组患者的阴道超声检查结果中弓状动脉、放射状动脉、螺旋动脉的循环在UAE术前、后比较统计学均无差异(P>0.05).3.0T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中D、D^(*)、f值与DCE-MRI检查中Ktrans、Kep、IAUC60值均与子宫内膜微循环存在正相关(P<0.05),且DCE-MRI检查的各项指标相关性明显高于3.0T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的各项指标.结论DCE-MRI与3.0T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均能够对UAE术前、后的子宫内膜微循环进行有效评估,但DCE-MRI评价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动脉栓塞术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3.0TMR扩散加权成像 子宫内膜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DWI联合检查对三阴型乳腺癌诊断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立衡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669-671,674,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联合检查对三阴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8例我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就诊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联合检查对三阴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8例我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就诊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或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三阴型乳腺癌组(52例)和非三阴型乳腺癌组(76例).两组入院后均行DCE-MRI、DWI检查,比较两组DCE-MRI、DWI检查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olume of extracellular space per unit volume of tissue,Ve)]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统计比较DCE-MRI、DWI单独、联合检查对三阴型乳腺癌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并分析DCE-MRI、DWI单独、联合检查对乳腺癌分期的评估价值.结果:与非三阴型乳腺癌组比较,三阴型乳腺癌组Kep较高,Ve、ADC较低(P<0.05);DCE-MRI、DWI联合诊断阳性患者数量高于单一检测;与DCE-MRI、DWI单独诊断相比,二者联合诊断对于三阴型乳腺癌诊断灵敏度、准确度较高,漏诊率较低(P<0.05);DCE-MRI、DWI联合分期诊断结果与手术或病理活检分期诊断结果一致性Kappa值大于单一方案诊断,具有较高一致性.结论:DCE-MRI、DWI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准确度、灵敏度,降低漏诊率,诊断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型乳腺癌 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定量参数容积转移常数、速率常数鉴别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价值
19
作者 刘艳 吴丽萍 岳旭云 《内科》 2024年第5期553-556,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容积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鉴别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价值。方法选取93例乳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良性肿瘤组和恶性肿瘤组...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容积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鉴别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价值。方法选取93例乳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良性肿瘤组和恶性肿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_(ep),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应用曲线下面积(AUC)等指标分析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_(ep)鉴别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价值。结果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93例乳腺肿瘤患者中有31例为恶性。恶性肿瘤组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_(ep)均高于良性肿瘤组(均P<0.05)。K^(trans)、K_(ep)及二者联合检测鉴别乳腺肿瘤良恶性的AUC分别为0.896、0.761、0.955(均>0.71);二者联合检测的鉴别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0.968、0.830和0.798;当K^(trans)、K_(ep)的截断值分别取0.445 min^(-1)、0.525 min^(-1)时,可获得最佳的鉴别诊断价值。结论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_(ep)对于乳腺肿瘤良恶性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容积转移常数 速率常数 鉴别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DCE-MRI参数及表观弥散系数对肝癌微血管侵犯的评估价值
20
作者 赵美东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2689-2691,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参数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评估肝癌微血管侵犯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4月经手术治疗的8...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参数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评估肝癌微血管侵犯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4月经手术治疗的85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经DCE-MRI检查并测量ADC值。术后病理诊断分析肝癌微血管侵犯结果并将患者分为微血管侵犯阳性组和微血管侵犯阴性组。分析DCE-MRI参数及ADC值对肝癌微血管侵犯的评估价值。结果:85例肝癌患者,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33例患者微血管侵犯呈阳性,52例患者微血管侵犯呈阴性;微血管侵犯阳性组K^(trans)、K_(ep)以及V_(e)值均高于阴性组,且ADC值低于阴性组(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DCE-MRI扫描所得参数(K^(trans)、K_(ep)以及V_(e))及ADC值评估肝癌微血管侵犯有一定价值,曲线下面积均>0.70,且以联合评估价值更为理想。结论:肝癌患者术前DCE-MRI参数、ADC值可联合用于评估微血管侵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微血管侵犯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