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源税改革能调整区域差异和节能减排吗?——动态多区域CGE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徐晓亮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54,共10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区域差距却日益拉大,社会发展频频遭遇"资源环境"瓶颈,资源对区域经济推动作用日益降低,资源低效率开采和过度消费也引起了一系列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根据低碳经济和"两型&qu...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区域差距却日益拉大,社会发展频频遭遇"资源环境"瓶颈,资源对区域经济推动作用日益降低,资源低效率开采和过度消费也引起了一系列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根据低碳经济和"两型"社会发展要求,我国节能减排形势日益严峻,对结构调整和资源使用方式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本文以资源税改革为契机,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将我国分为不同区域,构建动态多区域CGE模型,并以石油资源为例研究差异化税率设置的影响。研究表明:差异化的资源税税率对经济发达区域的社会经济影响较大,但可以适度控制各区域资源供给和需求,协调各区域相关产业发展,缩小区域间经济差距,并抑制部分资源需求,从而明显影响相关区域的碳排放,更有利于节能减排,产生较好的社会福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税改革 动态多区域cge模型 区域差异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多区域CGE模型的物流对区域经济的动态模拟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兴伟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58-59,共2页
文章通过建立动态多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模拟了物流发展水平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演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各地物流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差异,物流发展水平较高尤其是人口较多的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较快,对... 文章通过建立动态多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模拟了物流发展水平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演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各地物流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差异,物流发展水平较高尤其是人口较多的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较快,对人口较少欠发达地区则产生负面的影响,因而将扩大区域经济差异。制定相应的物流管理政策,对人口较少欠发达地区的影响有所减轻,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多区域cge模型 物流发展水平 管理政策 区域经济差异 区域经济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环境税治理雾霾的减排效果及减排成本——基于动态多区域CGE模型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文静 马喜立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47,共12页
建立多区域动态CGE模型,将中国划分为京津冀、环京津冀、中部、长三角、东北、西北、西南、珠三角和南部九个地区,并按雾霾严重程度划分为高污染地区和低污染地区两组。设定三种不同的模拟情景,从空气质量、硫税税率、减排成本、各行业... 建立多区域动态CGE模型,将中国划分为京津冀、环京津冀、中部、长三角、东北、西北、西南、珠三角和南部九个地区,并按雾霾严重程度划分为高污染地区和低污染地区两组。设定三种不同的模拟情景,从空气质量、硫税税率、减排成本、各行业总产出等多个维度评价政策影响。模拟结果显示:(1)在基准情景中,直至2030年九个区域的空气质量均无法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其中四个地区甚至不能达到二级标准。(2)当前环保法规定的硫税税率偏低,远低于减排成本,无法根本扭转雾霾问题。(3)减排的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与当地经济对能源开采的依赖程度高度正相关,东北、西北等富煤地区的减排成本最高,2030年边际减排成本可达50~70万元/吨。相对而言,珠三角和南部地区由于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均较低,减排成本处于九个区域的最低水平,2030年边际减排成本仅为30~45万元/吨。(4)硫税等环保税政策导致煤炭行业严重萎缩,在最严厉的模拟情景(B03)中,2030年煤炭总产出相对于基准情景下降70%以上。(5)在各区域实施不同政策的情景(B01和B02)中,高污染产业会由紧约束地区转向宽约束、无约束地区,即存在所谓的“监管泄露”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多区域cge模型 污染治理 减排成本 雾霾 环境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配置区域复杂电磁环境动态预测模型研究
4
作者 雷中原 《火力与指挥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2,共6页
着眼提高雷达配置的电磁兼容性,对复杂电磁环境的动态预测模型进行研究。提出了受扰强度的概念和确定雷达可行配置区域的基本思路,给出了雷达受单个和多个辐射源干扰强度的计算模型,区分无主要辐射方向和有主要辐射方向,分别建立了雷达... 着眼提高雷达配置的电磁兼容性,对复杂电磁环境的动态预测模型进行研究。提出了受扰强度的概念和确定雷达可行配置区域的基本思路,给出了雷达受单个和多个辐射源干扰强度的计算模型,区分无主要辐射方向和有主要辐射方向,分别建立了雷达配置区域最大和最小受扰强度计算模型,并运用仿真实例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和方法有效可行,对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及其他用频设备优化配置的研究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电磁环境 动态预测模型 可行配置区域 电磁兼容 受扰强度 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兴能源主体创新趋势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效应研究——基于动态CGE模型
5
作者 董健 郭尚民 +1 位作者 赵竞智 郝颖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100,共10页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深刻变革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新兴能源主体如分布式发电、微电网、储能等创新发展,成为实现能源结构升级与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驱动力。本文通过构建动态CGE模型,深入评估了新兴能源主体创新发展趋势对经...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深刻变革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新兴能源主体如分布式发电、微电网、储能等创新发展,成为实现能源结构升级与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驱动力。本文通过构建动态CGE模型,深入评估了新兴能源主体创新发展趋势对经济的多维度影响,包括市场角色、电力市场参与、宏观经济效应及环境影响。研究发现,新兴能源主体的增长对经济效益有正面影响,通过提高能源供应的多样性和可靠性,积极促进了电力市场的供需均衡和价格的稳定发展。同时,新兴能源主体的创新发展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尤其是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结构方面,对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本文综合考虑了生产模块、收入支出模块、市场模块、政策模块以及动态模块,全面模拟新兴能源主体在不同政策情景下对宏观经济、产业结构的综合影响。基于模型的模拟结果,本文提出了政策支持与市场激励、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与市场机制等建议,以促进新兴能源主体的健康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能源主体 新型电力系统 经济效益 动态cge模型 协调效应 电力市场 技术创新 产业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许可的强度分配标准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30省区CGE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29
6
作者 袁永娜 石敏俊 +1 位作者 李娜 周晟吕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0-67,共8页
基于30省区CGE模型,模拟分析了碳排放许可的强度分配标准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按行业属性设定强度分配标准会加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设定强度分配标准,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较小,但会对高排放行... 基于30省区CGE模型,模拟分析了碳排放许可的强度分配标准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按行业属性设定强度分配标准会加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设定强度分配标准,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较小,但会对高排放行业造成较大的冲击。中央政府基于强度分配标准,参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将碳排放许可分配到各个省份,然后各个省份再参考行业特点将碳排放许可分配给机制覆盖行业的实体或排放源,这样的两阶段分配结构是较为现实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许可 强度分配标准 区域平衡发展 30省区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CGE模型的水污染间接经济损失评估——以长江三角洲流域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张伟 刘宇 +3 位作者 姜玲 王金南 吴文俊 毕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849-2856,共8页
通过构建长江三角洲流域多区域CGE模型,模拟了2011年水污染对长江三角洲流域内部地区(上海、流域内浙江、流域内江苏)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并且构建间接影响系数来反映流域内不同区域和行业受水污染的间接波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水污染... 通过构建长江三角洲流域多区域CGE模型,模拟了2011年水污染对长江三角洲流域内部地区(上海、流域内浙江、流域内江苏)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并且构建间接影响系数来反映流域内不同区域和行业受水污染的间接波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水污染对流域内区域的经济影响差异明显,从GDP绝对值减少量来看,上海GDP损失最大(161.3亿元),但从GDP百分比变化来看,流域内浙江损失更为显著(2.84%);上海经济对长江三角洲流域水污染最为敏感,其间接经济损失将是其直接经济损失的3.5倍左右,而流域内江苏、流域内浙江仅为0.92倍和1.9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 长江三角洲流域 多区域cge模型 间接经济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区域CGE模型与区域转移支付政策模拟 被引量:10
8
作者 朱艳鑫 薛俊波 王铮 《管理学报》 CSSCI 2010年第6期909-915,共7页
根据地区差距的表现形式和构成要素,以及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并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将全国划分为八大区域进行多区域的模拟分析。模拟结果显示,当对单个区域的转移支付增加时,无论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增加... 根据地区差距的表现形式和构成要素,以及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并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将全国划分为八大区域进行多区域的模拟分析。模拟结果显示,当对单个区域的转移支付增加时,无论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增加转移支付后,都刺激了接受转移支付区域的地区产出的增加,从增加的幅度来看,西南区域大于中部,而中部大于南部沿海区域;总体上看全国总产出稍有增加。模拟还显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增加转移支付后,接受转移支付区域的政府收入和居民收入有了相应的提高,同时还带动了京津以及东部沿海区域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分城乡来看,城镇居民的收入提高幅度大于农村居民,这反映了当前在全国范围内,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受益者主要是城镇居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 一般均衡 多区域cge模型 社会核算矩阵 转移支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区域规划的双模型车道线识别方法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宝锋 齐志权 +1 位作者 马国成 陈思忠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5-489,共5页
为提高车道偏离预警以及前方车辆识别系统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区域规划的双模型结构化道路车道线检测方法.通过基于模板的腐蚀、膨胀处理改善了图像预处理效果.根据"微元"理论进行图像动态细化分区,对各区域局部独立识别,... 为提高车道偏离预警以及前方车辆识别系统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区域规划的双模型结构化道路车道线检测方法.通过基于模板的腐蚀、膨胀处理改善了图像预处理效果.根据"微元"理论进行图像动态细化分区,对各区域局部独立识别,整体综合分析,最终利用直线和B-样条曲线双模型完成车道线拟合.实车试验证明,直线/B-样条曲线双模型拟合,提高了算法对不同车道线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道线检测 动态区域规划 模型 偏离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冲击下沿海产业转移的潜在规模与结构——基于区域CGE模型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贺胜兵 刘友金 向国成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4-146,共13页
科学准确地测度沿海产业转移的潜在规模与结构是制定产业转移相关政策的必要前提。文章运用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分析四种外生因素变化对沿海产业发展的影响,测算了多种典型情景下沿海产业转移的潜在规模与结构。模拟分析的结果... 科学准确地测度沿海产业转移的潜在规模与结构是制定产业转移相关政策的必要前提。文章运用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分析四种外生因素变化对沿海产业发展的影响,测算了多种典型情景下沿海产业转移的潜在规模与结构。模拟分析的结果表明:(1)劳动力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对沿海地区的产业发展和产业转移具有重要影响,如果"民工荒"和融资困难加剧,将导致沿海产业转移潜在规模大幅增加;(2)税率下调使沿海地区总产出水平增加或产业转移潜在规模小幅下降,企业间接税下调对地区总产出的促进作用比企业所得税更为明显;(3)由于产业结构不同,长三角和粤闽地区的产业发展对外生冲击的反应存在明显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而提出了促进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冲击 沿海产业转移 潜在规模 区域cg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分权、环境规制与区域生态效率——基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63
11
作者 罗能生 王玉泽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0-118,共9页
本文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出1998—2013年中国省域生态效率值,并基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财政分权、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生态效率本身具有"时间惯性"和"空间溢出"效应;... 本文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出1998—2013年中国省域生态效率值,并基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财政分权、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生态效率本身具有"时间惯性"和"空间溢出"效应;第二,在晋升激励体制下,财政分权程度的提升引致生态效率的下降,且这种现象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在财政分权度较高的东、西部地区,空间溢出效应尤为显著;第三,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区域生态效率具有不同的影响,"治理投入型"环境规制与生态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在全国层面及区域层面对生态效率均没有显著影响;第四,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财政分权对生态效率的作用将由"攫取之手"向"援助之手"转变。因此,生态效率高值区应主动发挥其"示范作用"与"溢出效应";中央政府有必要优化财政分权制度,引致其在区域生态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地方政府应采取治理投入为主、经济激励为辅的环境规制;必须强化环境规制约束,以促使财政分权在经济、环境中发挥"援助之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环境规制 区域生态效率 动态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影寻踪聚类思想的区域旱灾综合风险动态评估模型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磊 席占生 +2 位作者 朱永楠 金菊良 梁忠民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共5页
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区域旱灾系统的结构体系,将区域旱灾风险分为致旱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不稳定性和承灾体脆弱性三个子系统,并分析了各子系统的主要因素,从而建立了区域旱灾系统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根据区域旱灾综合风险评估... 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区域旱灾系统的结构体系,将区域旱灾风险分为致旱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不稳定性和承灾体脆弱性三个子系统,并分析了各子系统的主要因素,从而建立了区域旱灾系统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根据区域旱灾综合风险评估的目的,将动态综合评估方法和区划聚类评估方法相结合,建立了基于投影寻踪聚类思想的区域旱灾综合风险动态评估模型,为区域旱灾综合风险评估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旱灾综合风险 动态评估 风险区划 动态综合评估方法 投影寻踪聚类方法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影响——基于动态递推CGE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胡明 邵学峰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18,共7页
基于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的新基建布局和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构建动态递推CGE模型模拟分析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国内生产总值、产业增加值、劳动报酬比重、资源利用效率等经济转型发展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基于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的新基建布局和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构建动态递推CGE模型模拟分析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国内生产总值、产业增加值、劳动报酬比重、资源利用效率等经济转型发展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而且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劳动报酬占比提升和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研究结论对发挥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正向效应、稳定经济增长和促进经济转型具有政策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经济转型 动态递推cge模型 政策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气候冲击下中国粮食安全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基于动态CGE模型的模拟 被引量:5
14
作者 涂涛涛 马强 李谷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30-36,共7页
基于中国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系统探讨了极端气候冲击下中国粮食安全的最优技术进步路径选择。从产量、价格、进口依赖度以及人均占有量的视角综合考察了粮食安全指标的动态变化,结论表明: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增进型技术进步会... 基于中国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系统探讨了极端气候冲击下中国粮食安全的最优技术进步路径选择。从产量、价格、进口依赖度以及人均占有量的视角综合考察了粮食安全指标的动态变化,结论表明: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增进型技术进步会缓解极端气候对粮食安全的不利冲击,并且缓解的效果依次递减;土地和劳动增进型技术进步组合、土地和资本增进型技术进步组合、劳动力和资本增进型技术进步组合缓解极端气候对粮食安全冲击的效果也依次递减。提出:在当前小规模经营农户为主的条件下,为了缓解极端气候事件对粮食安全的不利冲击,粮食生产应重点鼓励土地增进型技术进步,其次是劳动力增进型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极端气候 技术进步 最优路径 动态cg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通环境容量的区域交通动态调控模型 被引量:8
15
作者 杜怡曼 贾宇涵 +2 位作者 吴建平 许明 杨森炎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41,共6页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系统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空气污染源.为了保护城市空气质量,同时尽量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应该把控制机动车排放和改善道路通行效率结合起来考虑.针对此问题,本文引入交通环境容量和宏观交通基本图,采...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系统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空气污染源.为了保护城市空气质量,同时尽量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应该把控制机动车排放和改善道路通行效率结合起来考虑.针对此问题,本文引入交通环境容量和宏观交通基本图,采用多目标规划模型来描述区域机动车排放和路网通行能力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动态交通调控机制降低重点区域内的交通排放总量.本文将该调控理论应用于南京某路网的管理过程中,仿真结果显示,交通环境控制效果比较显著,同时道路通行能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文中相关的理论与实践,可以为城市区域交通管理和污染控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区域动态调控 多目标规划模型 交通环境容量 微观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产业竞争力动态评价模型 被引量:6
16
作者 慕静 张臻竹 +1 位作者 武开 张俊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6-167,共2页
根据随机过程的理论和方法,将区域产业竞争力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随机过程;按照Markov链分析方法,提出了一个描述区域产业竞争力动态发展变化状况的模型,应用此模型可以对区域产业竞争能力的发展状况进行动态评价。
关键词 区域产业竞争力 随机过程 MARKOV链 动态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胞传输模型的区域疏散动态交通分配 被引量:7
17
作者 崔建勋 安实 崔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3-127,共5页
为制定合理、高效的灾害条件下区域疏散交通管理与规划方案,针对道路交通应急区域疏散的动态交通分配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采用元胞传输理论和单终点疏散方法,建立了元胞-连接桥疏散路网模型,进而以系统疏散出行时间最短为目标函数,以元... 为制定合理、高效的灾害条件下区域疏散交通管理与规划方案,针对道路交通应急区域疏散的动态交通分配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采用元胞传输理论和单终点疏散方法,建立了元胞-连接桥疏散路网模型,进而以系统疏散出行时间最短为目标函数,以元胞流量守恒和流量传播等为约束条件,构建了区域疏散动态交通分配线性规划模型.对该模型的求解可以得到系统最优疏散出行时间、疏散清空时间、分阶段疏散优先权分配方案、交叉口车流诱导方案以及疏散者终点选择和路径选择最优方案.案例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模型即能够满足大规模疏散路网建模的需求,同时又能恰当地反映疏散交通流的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疏散 动态交通分配 元胞传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的时空效应研究——基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曾淑婉 刘向东 张宇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9-94,共6页
通过构建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差异影响机制的理论框架,采用较为前沿的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对1998~2011年我国25个省,283个地级市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动有明显的影响作用,一般预算支出规模越大越... 通过构建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差异影响机制的理论框架,采用较为前沿的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对1998~2011年我国25个省,283个地级市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动有明显的影响作用,一般预算支出规模越大越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异;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会通过省区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及空间溢出机制对区域经济差异变动产生时空效应,即上一期和相邻省份的财政支出均会对本地区内部的经济增长差距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支出 区域经济差异 时空效应 动态空间面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区域远洋航线空集装箱动态调运优化模型 被引量:6
19
作者 芦立华 张恒振 王晓峰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99-205,共7页
由于海运业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班轮企业竞争日益加剧。尽可能地降低营运成本是班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出了跨区域远洋空集装箱动态调运优化模型(ECR-RDM),该模型一方面针对传统模型(ECR-TM)基于港口间点到点空箱调运策... 由于海运业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班轮企业竞争日益加剧。尽可能地降低营运成本是班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出了跨区域远洋空集装箱动态调运优化模型(ECR-RDM),该模型一方面针对传统模型(ECR-TM)基于港口间点到点空箱调运策略的缺陷,采用了基于港口集合到集合的空箱调运策略。另一方面,不同于传统模型解决空箱调运的静态分配特征,提出的模型可以根据实时需要动态分配空箱,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于调运计划和实际业务需求不同步性产生的各项成本。通过抽取实际业务中可能发生的六种情况,依次进行分析比较,验证了文中提出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同时,通过分析在可能的六种情况下租赁成本、存储成本、装卸成本在总调运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为班轮企业制定高效的运营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箱调运 动态优化模型 成本最小 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境游客在中国区域的动态分布及其预测研究——基于带虚拟变量的ARIMA模型 被引量:21
20
作者 吴良平 张健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4-86,共13页
文章依据1994—2012年入境旅游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探究入境游客在中国区域分布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趋势,同时厘清了入境游客在7大区域分布和省级区域分布之间的动态脉络和关系。研究发现:(1)外国游客、港澳游客和台湾游客在中国7大... 文章依据1994—2012年入境旅游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探究入境游客在中国区域分布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趋势,同时厘清了入境游客在7大区域分布和省级区域分布之间的动态脉络和关系。研究发现:(1)外国游客、港澳游客和台湾游客在中国7大区域的分布目前已经出现了较为稳定的相同变化趋势:中国北边以华北为中心呈现比重下降的趋势,中国南边以华南为中心呈现比重下降的趋势,其他5大区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比重上升趋势;(2)华北、东北、华南、西南和西北均包括了具有主导效应的代表省区,华中的代表省区和其他两个省区对华中具有几乎相同的效应,而华东的7省区对华东具有相对复杂的综合效应;(3)外国游客、港澳游客和台湾游客在中国省级区域的分布已经出现以"北京、上海和广东"为核心的下降趋势状况。该文额外针对入境游客在中国区域单位比重的异常变化进行了定量研讨,同时给出了入境游客在中国区域2012年的空间分布格局及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境游客 7大区域 代表省区 ARIMA模型 动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