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增强CT对原发性肝癌微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志 李进涛 刘朝敏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8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92例HCC患者,术前行动态增强CT检查,术后根据病理分为MVI组(56例)和非MVI组(36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特点及增强CT影像学特征,对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的指...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92例HCC患者,术前行动态增强CT检查,术后根据病理分为MVI组(56例)和非MVI组(36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特点及增强CT影像学特征,对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MVI的影响因素并建立评分模型,分析模型对MVI的预测概率并绘制ROC曲线验证预测效能。结果两组年龄、性别、Child Pugh分级、糖尿病、乙型肝炎、酒精性肝炎、肝硬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VI组肿瘤直径>5 cm、肿瘤边缘不光滑、无包膜、存在瘤内动脉的占比以及癌灶动脉期CT值百分比、癌灶门脉期CT值百分比高于非MVI组,癌灶动脉期强化率低于非MV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肿瘤边缘、瘤内动脉是MVI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的评分模型预测MV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2(95%CI为0.814~0.985)。结论动态增强CT对HCC患者MVI有良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动态增强ct 微血管侵犯 影响因素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CT检查对于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楚长青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10期116-116,共1页
目的分析与探讨动态增强CT检查对于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的鉴别价值与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通过手术确诊为肾上腺腺瘤共30例,非腺瘤共33例,对其先使用常规CT扫描,再采用动态增强CT扫描,对比肾上腺腺瘤与... 目的分析与探讨动态增强CT检查对于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的鉴别价值与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通过手术确诊为肾上腺腺瘤共30例,非腺瘤共33例,对其先使用常规CT扫描,再采用动态增强CT扫描,对比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的增强CT图像特征,并对肿瘤的绝对开始廓清率、相对开始廓清率以及CT绝对值进行对比,以区分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结果延时3 min时,绝对开始廓清率为36%,相对开始廓清率为35%,与CT绝对值58HU进行结合分析,能够准确诊断腺瘤,并与非腺瘤进行区分。结论动态增强CT对于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具有较为重要的诊断价值,通过结合廓清率与CT绝对值,能够准确鉴别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ct 肾上腺腺瘤 非腺瘤 鉴别价值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静脉动态增强CT扫描的增强峰值、峰值时间与代偿期肝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董睿昕 裴建国 赵志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8期108-109,共2页
肝硬化分为肝硬化代偿期和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代偿期影像表现不具特征性,易造成误诊及漏诊[1-3]。本研究对正常组、肝硬化代偿期组和肝硬化失代偿期组的门静脉进行螺旋CT同层动态增强扫描,
关键词 代偿期肝硬化 动态增强ct扫描 肝门静脉 峰值时间 肝硬化失代偿期 相关性 动态增强扫描 影像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CT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研究价值
4
作者 刘兴利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期147-148,共2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研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垂体微腺瘤患者其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垂体微腺瘤的特征。结果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分...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研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垂体微腺瘤患者其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垂体微腺瘤的特征。结果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分别为50%、90%和66%,三种不同扫描方法病灶检出率有着显著的差异。结论CT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提高了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对其诊断、治疗及预后起着关键的作用。动态增强扫描可作为CT诊断垂体微腺瘤首选的强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微腺瘤 动态增强扫描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动态增强扫描联合纹理分析对结肠癌的评估效果
5
作者 李长海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6期2969-2972,共4页
目的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联合纹理分析对结肠癌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93例高度疑似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CT动态增强扫描、纹理分析,以结肠镜下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 目的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联合纹理分析对结肠癌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93例高度疑似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CT动态增强扫描、纹理分析,以结肠镜下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联合纹理分析对结肠癌的评估价值。结果93例高度疑似结肠癌患者,经结肠镜下活检证实为结肠癌69例,占比74.19%,剩余24例均为溃疡性结肠炎,占比25.81%。结肠癌患者静脉期P90、静脉期熵、延迟期变异数差均高于非结肠癌患者(P<0.05),纹理分析各参数对结肠癌评估的曲线下面积均>0.7,静脉期P90、静脉期熵、延迟期变异数差最佳截断值分别取82.940、2.820、2.845时,可获取理想的敏感度及特异度。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纹理分析与结肠镜下活检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值分别为0.565、0.585,P均<0.001),联合扫描与结肠镜下活检结果的一致性好(Kappa=0.801,P<0.001)。联合评估的敏感度、准确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动态增强扫描、纹理分析(P<0.05)。结论CT动态增强扫描联合纹理分析评估结肠癌与结肠镜下活检一致性较好,可提高对结肠癌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结肠炎 ct动态增强扫描 纹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胆道狭窄性质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李智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3期98-100,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胆道狭窄性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十堰市郧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胆道狭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学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根据胆道狭窄性质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 目的:分析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胆道狭窄性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十堰市郧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胆道狭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学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根据胆道狭窄性质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即良性组(60例)和恶性组(40例)。两组均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结合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应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对两组患者病灶定位的准确率均为100%。两组患者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的结果显示,良性组患者狭窄胆管长度、壁厚及上方扩张段末端管径分别为(9.56±1.06)mm、(1.99±0.16)mm、(8.67±0.43)mm,均短于恶性组患者的(14.68±2.06)mm、(3.02±0.46)mm、(11.36±0.56)mm(P<0.05);良性组患者狭窄胆管管径为(2.86±0.65)mm,长于恶性组患者的(1.60±0.78)mm(P<0.05)。两组患者行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结果显示,良性组患者延迟期、门静脉期、动脉期狭窄段管壁强化程度分别为(23.87±2.16)Hu、(27.57±1.48)Hu、(15.68±1.06)Hu,低于恶性组患者的(42.56±2.45)Hu,(44.98±2.51)Hu,(29.98±2.06)Hu(P<0.05)。结论:对胆道狭窄患者进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各具优势,均有助于鉴别诊断胆道狭窄的性质,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临床可将两者结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ct动态增强扫描 胆道狭窄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疏导在动态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汪令生 付传明 +2 位作者 周选民 刘超 王开华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4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在动态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60例行动态CT增强扫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疏导组,其中男性192例,女性168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55.5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其中男性91例,女性89例;年龄25~73岁,...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在动态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60例行动态CT增强扫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疏导组,其中男性192例,女性168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55.5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其中男性91例,女性89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56.5岁;疏导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措施,其中男性101例,女性79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53.5岁。统计CT增强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疏导组发生碘对比剂轻度反应5例,中度反应1例,无不良反应174例,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6/180);满意166例,基本满意13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9.44%(179/180)。对照组发生碘对比剂轻度反应27例,中度反应9例,重度反应3例.无不良反应141例,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67%(39/180);满意93例,基本满意41例,不满意46例,满意度为74.44%(134/180)。两组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动态CT增强扫描时采取心理疏导措施可以有效淡化或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明显降低了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及检杏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疏导 动态ct增强扫描 碘对比剂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期动态CT增强扫描联合超声支气管镜对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3
8
作者 郭清 陈天全 +1 位作者 黄猛 黎国喜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3期437-441,共5页
目的 研究三期动态CT增强扫描联合超声支气管镜对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诊断效能。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将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8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8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 目的 研究三期动态CT增强扫描联合超声支气管镜对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诊断效能。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将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8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8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取三期动态CT增强扫描以及超声支气管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CT值以及CT净增强值,分析单独检测以及联合检测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的CT值、强化峰值以及CT净增强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Ⅲ~Ⅳ期患者的CT值、强化峰值以及CT净增强值均高于Ⅰ~Ⅱ期(P<0.05);不同病理分期患者的CT值、强化峰值以及CT净增强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的特异性高于单独检测(P<0.05);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采用三期动态CT增强扫描联合超声支气管镜对周围性肺癌患者具有很好的诊断效能,适宜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期动态ct增强扫描 超声支气管镜 周围型肺癌 联合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期与三期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对比 被引量:5
9
作者 简继华 《安徽医学》 2014年第3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二期(动脉期、门静脉期)CT增强扫描及三期(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CT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肝脏占位病变行手术治疗的35例患者,全部患者行三期CT动态增强扫描,由高年资医师对二期及三期CT图... 目的探讨二期(动脉期、门静脉期)CT增强扫描及三期(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CT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肝脏占位病变行手术治疗的35例患者,全部患者行三期CT动态增强扫描,由高年资医师对二期及三期CT图像进行评价,比较两者病变显示情况、血管显示及定性诊断结果,进而分析延迟期CT动态增强扫描的必要性及价值。结果二期及三期扫描在病灶、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显示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及三期扫描对肿瘤良恶性定性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扫描诊断与病理符合率为65.7%,三期扫描诊断与病理符合率为9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二期扫描比较,三期CT增强扫描并未明显增加病灶范围及相关血管显示率,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肝脏肿块的定性价值,同时也增加了患者辐射剂量,临床应根据检查目的慎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动态增强扫描 肝脏占位病变 定性诊断 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区胆管癌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与病理对照
10
作者 张智栩 高剑波 +4 位作者 杨学华 陈学军 周志刚 郭华 岳松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3年第4期300-303,共4页
目的 :探讨肝门区胆管癌的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与病理学的关系以及螺旋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门区胆管癌的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资料 ,将本病分为结节型和浸润型进行观察 ,重点观察肿块相... 目的 :探讨肝门区胆管癌的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与病理学的关系以及螺旋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门区胆管癌的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资料 ,将本病分为结节型和浸润型进行观察 ,重点观察肿块相对于肝脏的密度变化。结果 :结节型 2 8例 ( 84.8% ) ,浸润型5例 ( 15 .2 % )。 75 % ( 2 1/2 8)的结节型病变于门脉期 ( 10例 )和延迟期 ( 11例 )显示最清楚 ,19例有延迟强化 ,延迟强化率为 67.9% ( 19/2 8) ;80 % ( 4例 )的浸润型病变于动脉期显示最清楚 ,仅有 1例有延迟强化表现。此外螺旋CT还清楚地显示了胆管扩张 ,肝叶萎缩 ,病变周围的异常强化区等间接征象。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的胆管癌其CT表现不同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肝门区胆管癌的理想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区胆管癌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影像学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在胰腺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11
作者 朱应昌 胡海菁 +1 位作者 熊海波 李春芳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09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在胰腺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45例胰腺癌患者接受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肿瘤分期和可切除性判断,并将其与术中探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45例患者中,27例患者接受...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在胰腺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45例胰腺癌患者接受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肿瘤分期和可切除性判断,并将其与术中探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45例患者中,27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22例术前CT评估为可切除,实际成功切除17例,阳性预测值为77%:5例术前CT评估为不可切除,手术探查均不能切除。肿瘤部位、肝脏转移和淋巴结转移方面,术前CTA评估与术中探查结果一致。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可直观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及血管受侵情况,在胰腺癌术前肿瘤分期和可切除性评估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动态增强扫描 ct血管成像 胰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的分析对比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立华 么旺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5期34-35,共2页
目的 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的价值对比及临床意义。方法 108例小肝癌患者,均接受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将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作为参照组,将MRI动态增强扫描结果作为探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敏感率、误诊情况、探... 目的 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的价值对比及临床意义。方法 108例小肝癌患者,均接受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将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作为参照组,将MRI动态增强扫描结果作为探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敏感率、误诊情况、探究组动脉早晚期强化图像情况及动脉强化情况。结果探究组患者的敏感率97.22%、误诊率2.78%均优于参照组的90.74%、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患者的动脉晚期强化情况与动脉早期强化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探究组动脉强化情况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怀疑小肝癌的患者,选择MRI动态增强扫描,通过其特有的病灶增强表现,与CT动态增强相比,其敏感性更高,同时对于病灶强化更加明显,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价值 小肝癌 ct动态增强 和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早期肺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韩立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研究CT动态增强扫描的检测方法对于早期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65例肺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及病理学检查,比较CT动态增强扫描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CT动态增强扫描对于早期肺癌与肺炎/肺结... 目的研究CT动态增强扫描的检测方法对于早期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65例肺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及病理学检查,比较CT动态增强扫描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CT动态增强扫描对于早期肺癌与肺炎/肺结核的病灶灌注参数。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65例肺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早期肺癌患者51例(78.46%),肺结核患者8例(12.31%),肺炎患者6例(9.23%);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结果显示:65例肺部孤立性肺结患者中早期肺癌患者50例(76.92%),肺结核患者8例(12.31%),肺炎患者7例(10.77%);病理学检查对早期肺癌的检出率为78.46%, CT动态增强扫描对早期肺癌的检出率为76.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4, P>0.05)。利用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的早期肺癌患者的病灶灌注参数为:表面渗透性(35.64±18.53)ml/(100 g·min),血流量(95.45±37.98)ml/(100 g·min),血容量(8.94±5.47)ml/100 g、通过时间(8.24±3.62)s;肺炎/肺结核患者的病灶灌注参数为:表面渗透性(21.56±16.32)ml/(100 g·min),血流量(73.72±21.96)ml/(100 g·min),血容量(14.63±5.34)ml/100 g、通过时间(16.42±8.57)s;早期肺癌患者的表面渗透性、血流量、血容量、通过时间与肺炎/肺结核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48、2.105、3.552、5396, P<0.05)。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对于诊断早期肺癌具有良好的作用,该诊断方法操作简单,在诊断时通过对病灶灌注参数的分析比较,有利于提高诊断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动态增强扫描 早期肺癌 病理学检查 肺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胃癌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贾庆元 孙海涛 李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340-343,共4页
目的分析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胃癌中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12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时均接受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及MPR技术检查... 目的分析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胃癌中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12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时均接受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及MPR技术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及MPR技术对胃癌患者术前的肿瘤侵犯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诊断价值。结果126胃癌患者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肿瘤侵犯程度Tis期15例,占11.90%;T 1期23例,占18.25%;T 2期26例,占20.63%;T 3期38例,占30.15%;T 4期24例,占19.05%。淋巴结转移N 0期31例,占24.60%;N 1期43例,占34.13%;N 2期33例,占26.19%;N 3期19例,占15.08%。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及MPR技术检查对胃癌术前肿瘤侵犯程度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5.24%(120/126),对胃癌术前淋巴结转移情况诊断的总符合率为75.40%(95/126),经Kappa一致性度量,其检查胃癌术前肿瘤侵犯程度的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939,P<0.001);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及MPR技术检查胃癌术前淋巴结转移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666,P<0.001)。结论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及MPR技术对胃癌患者术前的肿瘤侵犯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均具有诊断价值,其检查肿瘤侵犯程度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淋巴结转移情况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分期 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 多平面重建 评估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早期肺癌的效果探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海东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3期44-45,共2页
目的 :探讨用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肺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50例患者均使用CT动态增强扫描和病理检查进行诊断。然后,比较这些患进行CT动... 目的 :探讨用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肺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50例患者均使用CT动态增强扫描和病理检查进行诊断。然后,比较这些患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和病理检查的结果及早期肺癌患者与良性肺结节患者的CT参数。结果 :这些患者CT动态增强扫描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的结果基本相符,二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早期肺癌患者的血容量、血流量、表面渗透性、通过时间与与良性肺结节患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用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早期肺癌的准确率高。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动态增强扫描 诊断 早期肺癌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动态增强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16
作者 卢良健 罗晓东 陈再智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7期771-772,共2页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ct动态增强 定性诊断 转移性腺癌 经皮穿刺活检 淋巴结肿大 细胞学诊断 病理组织学 周围型肺癌 病例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创撑 田景坤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7期36-37,共2页
目的 :探讨对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意义。方法 :对近期我院收治的47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47例患者均进行胸部螺旋CT扫描及CT动态增强扫描。在为患者注射对比剂的各个时间点,... 目的 :探讨对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意义。方法 :对近期我院收治的47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47例患者均进行胸部螺旋CT扫描及CT动态增强扫描。在为患者注射对比剂的各个时间点,分别测量其CT值,并比较这些患者肺部病灶CT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检查结束后,对原发性肺癌、结核瘤、炎性假瘤患者的病灶进行CT平扫的结果相比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在注射对比剂后的各个时间点,结核瘤、炎性假瘤患者病灶的平均CT值相比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原发性肺癌患者病灶的平均CT值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在注射对比剂后的第60s,原发性肺癌患者病灶的平均CT值最大。结论 :对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效果显著,可以准确地判断出患者肺部病灶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 孤立性肺结节 鉴别诊断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平扫及其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检查诊断肝癌的价值
18
作者 张东青 林立夫 +2 位作者 欧春燕 陈俏倩 余佐时 《华夏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平扫及其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检查诊断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6例疑似肝癌患者,分别采用螺旋CT平扫及其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检查。以手术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分析螺旋CT平扫及其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检查诊断肝癌的应用价... 目的:探讨螺旋CT平扫及其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检查诊断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6例疑似肝癌患者,分别采用螺旋CT平扫及其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检查。以手术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分析螺旋CT平扫及其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检查诊断肝癌的应用价值及两种检查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的一致性。结果:手术病理学检查86例疑似肝癌患者,48例为肝癌,38例为良性病变;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检查肝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平扫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检查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的一致性较低(Kappa=0.365),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检查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82)。结论: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检查诊断肝癌的价值高于常规CT平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螺旋ct平扫 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EOB-MRI与DCE-CT对慢性肝病患者肝脏非典型增生结节的动态观察结果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8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Gd-EOB-MRI)、动态增强CT功能成像(DCE-CT)对慢性肝病患者肝脏非典型增生结节(简称结节)恶性转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慢性肝病伴肝脏结节患者入院时及随访期间(24个月)肝脏Gd-EOB-MRI及DC...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Gd-EOB-MRI)、动态增强CT功能成像(DCE-CT)对慢性肝病患者肝脏非典型增生结节(简称结节)恶性转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慢性肝病伴肝脏结节患者入院时及随访期间(24个月)肝脏Gd-EOB-MRI及DCE-CT的结节影像学改变。将结节增大(较入院时直径增加2 cm)和(或)伴有血管增生判定为结节恶性转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结节恶性转化的结节直径最佳临界值,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结节恶性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24例患者入院时肝脏GdEOB-MRI及DCE-CT显示结节103个,直径5-30 mm、平均8.4 mm,均经针吸活检证实为良性结节。随访期间31个结节(12例)恶性转化(均经针吸活检病理学检查证实),72个结节(12例)无变化。ROC曲线显示,结节直径9mm是预测结节恶性转化的最佳临界值。入院时Gd-EOB-MRI显示结节直径≥9 mm及DCE-CT延迟期图像中出现低密度影是结节恶性转化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入院时Gd-EOB-MRI显示结节直径≥9 mm及DCECT延迟期图像中出现低密度影均可作为结节恶性转化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脏疾病 非典型增生结节 钆塞酸二钠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动态增强ct功能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结节与结核球、炎性假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9
20
作者 黄继成 毛峰 +1 位作者 张传军 汪毅 《安徽医学》 2008年第2期150-151,154,共3页
目的探讨肺癌结节与结核球、炎性假瘤的螺旋CT对比增强表现特点与诊断价值。方法16例肺结节均行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后20s开始,再于1min、2min、3min及4分钟各扫描1次,测得多期CT值,绘制出时间-CT增加值曲线。结果肺癌... 目的探讨肺癌结节与结核球、炎性假瘤的螺旋CT对比增强表现特点与诊断价值。方法16例肺结节均行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后20s开始,再于1min、2min、3min及4分钟各扫描1次,测得多期CT值,绘制出时间-CT增加值曲线。结果肺癌结节增强峰值出现较晚呈慢升慢降型,炎性假瘤增强峰值出现早,增强更显著呈快升慢降型或快升快降型,结核球无增强峰值类似直线型。结论分析时间-CT增加值曲线,可以基本做出结核球的诊断,肺癌结节与炎性假瘤的时间-CT增加值曲线有交叉,需详细分析其增强峰值出现的时间、大小、延迟后所持续的时间,再结合平扫结节的CT征象,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结节 结核球 炎性假瘤 动态增强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