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增强CT扫描联合应用于中央型肺癌患者放疗评估中的价值
1
作者 魏江漫 庞军 +2 位作者 王钺 刘金良 刘志静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5年第3期73-78,93,共7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MR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CT)增强扫描相较于单一成像技术,在提高中央型肺癌放疗效果评估准确性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7月期间在沧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放疗治疗的100例中央型肺癌...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MR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CT)增强扫描相较于单一成像技术,在提高中央型肺癌放疗效果评估准确性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7月期间在沧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放疗治疗的100例中央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所有患者均在放疗前和放疗后接受增强CT扫描和DWI-MRI检查。CT扫描使用飞利浦Brilliance 128进行,扫描参数设定为层厚6 mm,电压135 kV,螺距1.2。DWI-MRI检查则采用西门子3.0T设备,其扫描参数包括回波时间(TE)49 ms、重复时间(TR)1398 ms、翻转角度90°、视野(FOV)115 mm×115 mm、层厚8 mm和层间隔25%。根据治疗效果,患者被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表现扩散系数(ADC),同时评估不同检查方式在检测中央型肺癌及其放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发现,联合应用DWI-MRI与增强CT扫描能显著提高中央型肺癌放疗效果评估的准确性。在放疗后各时间点,缓解组的ADC值均显著高于未缓解组(P<0.05)。同时,联合检查在纵隔淋巴结肿大、肺门区肿块和支气管腔内的检出率以及评估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单独DWI-MRI或增强CT扫描(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DWI-MRI与增强CT扫描联合应用可为中央型肺癌患者的放疗效果评估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影像学信息,有助于指导临床决策,制定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型肺癌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增强CT扫描 放疗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峰度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不同中医证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金艳 王彦辉 +3 位作者 赵庆 李彩霞 赵福香 王唯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5-60,共6页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乳腺癌不同中医证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70例,其中肝郁痰凝证88例,冲任失调证45例,正虚毒炽证37例,所有病例均行DKI及DCE-MRI检查。分析两组...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乳腺癌不同中医证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70例,其中肝郁痰凝证88例,冲任失调证45例,正虚毒炽证37例,所有病例均行DKI及DCE-MRI检查。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病例资料、常规MRI征象和DKI模型的平均扩散率(MD)、平均扩散峰度值(MK)及DCE-MRI模型的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速率常数(Kep)和容量转移常数(Ktrans)值;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诸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肝郁痰凝证、冲任失调证及正虚毒炽证病灶形态及强化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27)。肝郁痰凝证组的MD值小于冲任失调证组及正虚毒炽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郁痰凝证、冲任失调证及正虚毒炽证组的MK值逐渐减小(P<0.001),且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虚毒炽证组的Ktrans及Kep值最大,其次是冲任失调证组,肝郁痰凝证组最小(P<0.001),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MRI模型中病变形态特征及强化方式对鉴别正虚毒炽证与非正虚毒炽证乳腺癌有意义,ROC曲线下面积为0.772。DCE-MRI模型的Ktrans值对正虚毒炽证的诊断效能最高,AUC均大于其他定量参数(Z=2.729~3.852,P<0.05)。DKI模型(MD+MK)的AUC为0.745;DCE-MRI模型(Ktrans+Kep)的AUC为0.902,大于DKI及常规MRI模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002,P=0.003;Z=2.113,P=0.035)。DCE-MRI+DKI模型AUC为0.917,诊断效能高于DKI及常规MRI模型(Z=3.834,P<0.001;Z=2.556,P=0.011);DCE-MRI+DKI模型的准确度91.8%,均高于DCE-MRI、DKI及常规MRI单一模型。结论DKI和DCE-MRI模型可用于中医证型乳腺癌的鉴别诊断,其中DCE-MRI模型的Ktrans值诊断效能最高,DKI联合DCE-MRI模型对乳腺癌中医证型的鉴别能力优于单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中医证型 磁共振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预测小肝癌微血管侵犯的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志 瞿刚 +1 位作者 刘朝敏 李进涛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DWI)预测小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MV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90例小肝癌患者(术前1周内均接受MRI增强扫描)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检查...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DWI)预测小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MV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90例小肝癌患者(术前1周内均接受MRI增强扫描)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MVI阳性组(n=25)和MVI阴性组(n=65),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增强扫描特征及DWI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MVI的影响因素。基于回归分析结果建立评分模型,绘制评分模型预测小肝癌患者MV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90例小肝癌患者中MVI阳性率为27.78%(25/90)。MVI阳性组低分化、动脉期瘤周强化、肿瘤边缘不光滑、肝胆期瘤周低信号的占比高于MVI阴性组,而D值、ADC值低于MVI阴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期瘤周强化、肿瘤边缘、瘤周低信号、D值、ADC值是小肝癌MVI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回归分析建立的评分模型预测小肝癌患者MV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8,最佳截断值为5分,其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920、0.877。结论MRI增强扫描联合DWI可有效预测小肝癌患者的MVI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增强扫描 弥散加权成像 小肝癌 微血管侵犯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胆道狭窄性质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李智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3期98-100,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胆道狭窄性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十堰市郧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胆道狭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学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根据胆道狭窄性质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 目的:分析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胆道狭窄性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十堰市郧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胆道狭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学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根据胆道狭窄性质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即良性组(60例)和恶性组(40例)。两组均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结合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应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对两组患者病灶定位的准确率均为100%。两组患者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的结果显示,良性组患者狭窄胆管长度、壁厚及上方扩张段末端管径分别为(9.56±1.06)mm、(1.99±0.16)mm、(8.67±0.43)mm,均短于恶性组患者的(14.68±2.06)mm、(3.02±0.46)mm、(11.36±0.56)mm(P<0.05);良性组患者狭窄胆管管径为(2.86±0.65)mm,长于恶性组患者的(1.60±0.78)mm(P<0.05)。两组患者行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结果显示,良性组患者延迟期、门静脉期、动脉期狭窄段管壁强化程度分别为(23.87±2.16)Hu、(27.57±1.48)Hu、(15.68±1.06)Hu,低于恶性组患者的(42.56±2.45)Hu,(44.98±2.51)Hu,(29.98±2.06)Hu(P<0.05)。结论:对胆道狭窄患者进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各具优势,均有助于鉴别诊断胆道狭窄的性质,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临床可将两者结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CT动态增强扫描 胆道狭窄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值对外周带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5
作者 刘婷婷 王晓辉 +3 位作者 王洪兴 潘锋 李昊 胡海峰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3期71-76,共6页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诊断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经穿刺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31例和前列腺炎27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DCE-MRI定量...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诊断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经穿刺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31例和前列腺炎27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DCE-MRI定量参数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患者的DCE-MRI特征。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基于DCE-MRI定量参数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对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与前列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31例前列腺癌患者中,T2加权成像(T2WI)以外周带结节状低信号为主,占58.06%;DWI以结节状、弥漫性高信号,ADC值下降为主,占51.61%;DCE-MRI可见病灶早期强化,以延迟后病灶造影剂退出,强化曲线呈流出型为主,占64.52%。27例前列腺炎患者中,T2WI以外周带单侧或双侧弥漫性不均匀低信号为主,占51.85%;DWI可见外周带单侧或双侧不规则高信号,ADC值降低为主,占59.26%;DCE-MRI可见病灶早期强化,以延迟后造影剂退出不明显,强化曲线呈流入型为主,占81.48%。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患者ADC值低于前列腺炎,速率常数(Kep)值、转移常数(K^(trans))高于前列腺炎(P<0.05)。DCE-MRI定量参数联合ADC值诊断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的AUC为0.862(95%CI:0.659,0.865)、敏感度为87.10%,特异度为81.48%,准确度为84.48%,阳性预测值为84.38%,阴性预测值为84.62%。结论DCE-MRI定量参数联合ADC值对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良好,能显著提高临床检出率,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炎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病理学 诊断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曲线下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患者在检查期间接受全方位系统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6
作者 张永芳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12期949-952,共4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患者在检查期间接受全方位系统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197例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98例)和B组(99例)。A组采用常规检查护理,B组采用常规检查护理...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患者在检查期间接受全方位系统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197例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98例)和B组(99例)。A组采用常规检查护理,B组采用常规检查护理+全方位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B组各项安全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患者在检查期间接受全方位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安全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 全方位系统护理干预 心理状态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列线图对直肠癌淋巴血管浸润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叶清岚 敖炜群 +3 位作者 侯金丹 蔡磊 王能 茅国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1期10-15,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技术定量参数在评估直肠癌淋巴血管浸润(LVI)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住院治疗的7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LVI阴性组及LVI阳性组...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技术定量参数在评估直肠癌淋巴血管浸润(LVI)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住院治疗的7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LVI阴性组及LVI阳性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两组DCE-MRI的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比值(V_(e))、速率常数(K_(ep))]及表面扩散系数(ADC);分析LVI阳性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各参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79例患者中,LVI阴性46例,LVI阳性33例。两组病理T分期、病理N分期、长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I阳性组K^(trans)、K_(ep)、V_(e)值高于LVI阴性组(P<0.05);两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OR=143.46)和V_(e)(OR=50.92)为直肠癌LVI阳性的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直肠癌LVI阳性的曲线下面积值高于V_(e)(P<0.05)。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对直肠癌LVI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结论利用DCE-MRI定量参数K^(rans)、V_(e)值构建的列线图在预测直肠癌LVI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动态对比增强扫描 淋巴血管浸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及弥散加权成像参数与乳腺癌肿瘤突变负荷的相关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崇杰 杨珏红 +1 位作者 王俊波 郝晓宁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14-419,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参数与乳腺癌肿瘤突变负荷(TMB)的相关性,评价DCE-MRI及DWI在乳腺癌免疫治疗中的潜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运城医院暨第八临床医学院2019~2021年共100例乳...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参数与乳腺癌肿瘤突变负荷(TMB)的相关性,评价DCE-MRI及DWI在乳腺癌免疫治疗中的潜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运城医院暨第八临床医学院2019~2021年共10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前MRI检查结果。根据TMB值的中位数(5.4/Mb),将100例患者分为TMB高表达组(TMB≥5.4/Mb,n=28)和TMB低表达组(TMB<5.4/Mb,n=72)。提取DCE-MRI及DWI的影像特征,计算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动态增强曲线类型等参数。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的基因突变情况,计算TMB值。分析DCE-MRI及DWI参数与TMB值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乳腺癌病理指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Ki67]之间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TMB值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DCE-MRI及DWI参数中,ADC值、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峰值信号强度、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斜率等与TMB值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峰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下面积等与TMB值呈正相关关系(P<0.05)。乳腺癌病理指标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Ki67的表达与TMB值均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C值、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和峰时是影响TMB值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CEMRI及DWI参数与乳腺癌TMB值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作为评估乳腺癌免疫治疗效果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扩散加权 肿瘤突变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峰度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9
作者 尹思远 高缇 +2 位作者 刘慧君 胡喜斌 王唯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三阴性及非三阴性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64例,其中三阴性组46例,非三阴性组118例,所有患者均行DKI及DCE-MRI检查。分析两组间的临床...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三阴性及非三阴性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64例,其中三阴性组46例,非三阴性组118例,所有患者均行DKI及DCE-MRI检查。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病例资料、常规MRI征象和平均扩散峰度值(MK)、平均扩散率(MD)及容量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和速率常数(Kep),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诸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三阴性组的病灶不规则形较非三阴性组少见,强化多不均匀,环形强化占比较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P=0.043);三阴性组的MK、Ve值小于非三阴性组(P<0.05),呈低度负相关(r=-0.212,P=0.006;r=-0.480,P<0.001);而三阴性组的MD、K^(trans)、Kep值大于非三阴性组(P<0.05),呈低度正相关(r=0.209~0.294,P<0.05)。其中Ve值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8,大于其他定量参数(Z=2.192~2.895,P=0.028~0.038)。DCE-MRI模型的AUC为0.851,大于DKI模型(AUC=0.684)和常规MRI模型(AUC=0.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068;P=0.022;Z=3.546,P<0.001)。DKI联合DCE-MRI模型的AUC为0.885,诊断效能高于单一模型(Z=1.890~4.888,P<0.05)。结论DKI和DCE-MRI模型可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其中DCE-MRI模型的Ve值诊断效能最高,DKI联合DCEMRI模型对鉴别三阴性及非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效能优于单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三阴性 磁共振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癌肝内病灶的价值探析
10
作者 王玉立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65-66,74,共3页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癌肝内病灶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2月我院108例具有肝内病灶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对比MRI平扫和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方...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癌肝内病灶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2月我院108例具有肝内病灶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对比MRI平扫和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诊断预测值;统计MRI多期动脉增强扫描对恶性病灶的显示结果。结果108例具有肝内病灶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病理结果确诊恶性79例、良性29例;采用MRI平扫诊断出恶性67例(真恶性60例、假恶性7例)、良性41例(真良性22例、假良性19例);采用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出恶性75例(真恶性72例、假恶性3例)、良性33例(真良性26例、假良性7例)。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灵敏度91.14%(72/79)、准确度90.74%(98/108)高于MRI平扫75.95%(60/79)、75.93%(82/108),漏诊率8.86%(7/79)低于MRI平扫24.05%(19/79)(P<0.05)。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00%(72/75)、89.55%(60/67),均高于MRI平扫的78.79%(26/33)、50.00%(22/41)(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T1WI、门静脉、延迟期以低信号为主,T2WI、动脉期以高信号为主。结论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和预测值,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磁共振 多期动态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和弥散加权成像对肝结节性病变与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11
作者 于呈祥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9期112-114,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DCE-MRI)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小细胞肝癌(小肝癌)和肝结节性病变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在巨野县北城医院治疗的12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先后对其进行DCE-MRI...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DCE-MRI)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小细胞肝癌(小肝癌)和肝结节性病变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在巨野县北城医院治疗的12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先后对其进行DCE-MRI检查以及DCE-MRI+DWI联合检查,对比单一检查和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检查和确诊用时、灵敏度、特异度、漏诊误诊发生率。结果:DCE-MRI+DWI联合检查明显比单一DCE-MRI检查结果更为精准(P<0.05)。DCE-MRI+DWI联合检查的漏诊误诊的发生率较低(P<0.05)。DCE-MRI+DWI联合检查的灵敏度明显更高(P<0.05)。两种检查方式在检查和确诊用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DWI联合检查对于肝结节性病变与小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 弥散加权成像检查 小肝癌 肝脏占位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对宫颈癌放化疗疗效评估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程 徐列印 《华夏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134-138,共5页
随着磁共振(MRI)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宫颈癌的临床应用由常规显示病灶形态转移到观察病变的微观情况。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反应组织内部水分子微观运动情况,通过表观扩散系数ADC来量化水分子扩散运动的变化程度,从而反应组织病... 随着磁共振(MRI)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宫颈癌的临床应用由常规显示病灶形态转移到观察病变的微观情况。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反应组织内部水分子微观运动情况,通过表观扩散系数ADC来量化水分子扩散运动的变化程度,从而反应组织病变,在评价肿瘤复发、监测疗效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可以很好反映肿瘤血流灌注情况,在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疗效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宫颈癌 放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评估前列腺病变性质的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丹卉 史展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21期3994-3997,共4页
目的探析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DCE-MRI)评估前列腺病变性质的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拟接受手术治疗的65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DWI、DCE-MRI检查,... 目的探析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DCE-MRI)评估前列腺病变性质的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拟接受手术治疗的65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DWI、DCE-MRI检查,并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探析DWI联合DCE-MRI评估前列腺病变性质的价值。结果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65例患者中良性组41例(63.08%),其中前列腺炎24例,前列腺增生17例;恶性组24例(36.92%),其中小细胞癌12例,黏液腺癌10例,导管腺癌2例;b值为1000 s·mm^(-2)时恶性组融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高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K^(trans)、K_(ep)高于良性组(P<0.05);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ADC、K^(trans)、K_(ep)单独及联合定性评估前列腺病变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且三者联合检查的评估价值最高。结论DWI联合DCE-MRI检查可有效评估前列腺疾病患者病变性质,且两者联合评估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病变 弥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润性乳腺癌动态增强磁共振与分子分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天瑞 高文怡 +2 位作者 姚娟 邹振宇 杨建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动态增强磁共振影像特征及其与分子分型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7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析患者的DCE-MRI影像学特征。根据瘤体免疫组织化学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动态增强磁共振影像特征及其与分子分型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7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析患者的DCE-MRI影像学特征。根据瘤体免疫组织化学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Ki-67的表达情况,将乳腺癌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四个亚型,比较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DCE-MRI影像学特征。结果57例患者中Luminal A型占21.1%(12/57),Luminal B型占47.4%(27/57),HER-2过表达型占17.5%(10/57),三阴性乳腺癌占14.0%(8/57);Luminal型乳腺癌MRI检查表现为不规则或分叶状肿块,三阴性乳腺癌边缘较光整且呈环形强化,HER-2过表达型通常为快进快出的强化模式,即Ⅲ型TIC曲线类型。结论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动态增强磁共振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具有相应的特征,可辅助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并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分子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MR动态增强扫描在宫颈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廖玉平 黄文飞 唐庆健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5期182-185,共4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MR动态增强扫描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云浮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明确诊断为宫颈癌患者70例,均行DWI及MR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女性70例作为对... 目的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MR动态增强扫描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云浮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明确诊断为宫颈癌患者70例,均行DWI及MR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女性7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DWI、M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比较两组间扩散系数(ADC)、转运系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容积分数(Ve)水平。结果DWI、M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检查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ADC水平低于对照组,K^(trans)、Ke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V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M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检查对宫颈癌的诊断效能高于单一DWI、MR动态增强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MR动态增强扫描 宫颈癌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b值DWI扫描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兴胜 李维 +2 位作者 李丰华 傅伟琪 周旭洋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7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前列腺癌及57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了磁成振成像(MRI)常规扫描、DWI(b=0、800、1500 s/mm2)和DC... 目的探讨磁共振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前列腺癌及57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了磁成振成像(MRI)常规扫描、DWI(b=0、800、1500 s/mm2)和DCE-MRI扫描,测量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观察病灶常规MRI、多b值DWI和DCE-MRI特征,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SI-T曲线),曲线分成3型:Ⅰ型为上升型;Ⅱ型为平台型;Ⅲ型为速升速降型。比较不同组织和病灶间差异。结果大多数前列腺癌在低和高b值的DWI图像上都呈高信号,大多数前列腺增生病灶在低b值的DWI图像上呈高信号,但是在高b值的DWI图像上呈等或低信号。前列腺癌患者癌结节进行测量并进行标准差计算ADC值为(0.83±0.15)×10^(-3)mm^2/s,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增生结节进行测量ADC值并进行标准差计算ADC值为(1.34±0.13)×10^(-3)mm^2/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两者强化特征而描述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具有明显差异,前列腺增生结节曲线类型多数为平台型,前列腺癌主要表现为速升速降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b值DWI、DCE-MRI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提高了DCE-MRI诊断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疾病 高b值 弥散序列 动态加强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肝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方芳 蒋烈夫 张新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5期4761-4763,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在肝局灶性病变(FLL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南阳张仲景医院收治的87例FLL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DCE-MRI扫描、DWI扫描检查。分析扩...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在肝局灶性病变(FLL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南阳张仲景医院收治的87例FLL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DCE-MRI扫描、DWI扫描检查。分析扩散敏感系数(b值)为500 s·mm^(-2)时不同病变表观弥散系数值(ADC)及不同病变DCE-MRI参数[正性增强积分(PEI)、最大下降斜率(MSD)、最大上升斜率(MSI)、信号增强率(SER)、峰值(PV)],并比较DCE-MRI检查、DCE-MRI联合DWI检查对肝血管瘤、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的检出率。结果b值为500 s·mm^(-2)时,肝血管瘤ADC值大于原发性肝癌及肝转移癌,且肝血管瘤患者PEI、MSD、MSI、PV均大于原发性肝癌及肝转移癌患者(P<0.05);DCE-MRI联合DWI检查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转移癌检出率(95.83%、100.00%、93.33%)均高于DCE-MRI(72.92%、75.00%、53.33%)(P<0.05)。结论应用DCE-MRI联合DWI诊断FLLs,能有效反映病变性质,提高不同病变检出率,有利于临床早期明确病情,制定综合、合理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局灶性病变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灌注直方图参数对子宫肌瘤病理分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6
18
作者 王苏波 赵振华 +4 位作者 章俞 杨立铭 黄亚男 阮雅文 王诚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7-105,共9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灌注直方图参数在子宫肌瘤病理分型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Ki-67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肌瘤35例患者(普通型15...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灌注直方图参数在子宫肌瘤病理分型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Ki-67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肌瘤35例患者(普通型15例,富细胞型8例,退变型12例)的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盆腔DCE-MRI检查,计算各定量灌注参数包括容量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_(e))、血管间隙容积分数(V_(p))的直方图参数(中位数、平均值、偏度、峰度、能量、熵),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不同参数在鉴别子宫肌瘤病理分型中的效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子宫肌瘤Ki-67蛋白表达,比较不同病理类型Ki-67蛋白表达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直方图参数与Ki-67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富细胞型组K^(trans)、K_(ep)、V_(e)、V_(p)的中位数和平均值均大于退变型组和普通型组(P<0.05或P<0.01);V_(e)的偏度、K_(ep)的偏度和峰度均小于普通型组(均P<0.05);K^(trans)的熵高于退变型组和普通型组(均P<0.05);V_(p)的熵高于普通型组(P<0.01)。K^(trans)的中位数、平均值和偏度,K_(ep)的中位数和平均值,V_(e)的中位数和平均值,V_(p)的中位数、平均值、能量和熵均与Ki-67表达水平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K^(trans)中位数阈值为0.994/min时,其诊断富细胞型子宫肌瘤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77.8%,ROC曲线下面积为0.949;当K^(trans)平均值阈值为1.170/min时,其诊断富细胞型子宫肌瘤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77.8%,ROC曲线下面积为0.958;K^(trans)的熵,K_(ep)的中位数和平均值,V_(p)的中位数、平均值和熵诊断富细胞型子宫肌瘤的ROC曲线下面积也较高(0.755~0.907)。结论:DCE-MRI定量灌注直方图参数对不同病理类型子宫肌瘤尤其是富细胞型子宫肌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病理分型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KI-67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与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0期45-46,共2页
目的分析对乳腺良恶性肿瘤使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和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效果。方法 40例经病理确诊为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分别实施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与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并做联合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的良性检... 目的分析对乳腺良恶性肿瘤使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和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效果。方法 40例经病理确诊为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分别实施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与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并做联合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的良性检出率为40.00%、恶性检出率为80.00%,超声弹性成像的良性检出率为40.00%、恶性检出率为73.33%,联合检查的良性检出率为90.00%、恶性检出率为96.67%。联合检查的良性检出率、恶性检出率均高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和超声弹性成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和超声弹性成像的良性检出率、恶性检出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和超声弹性成像的效果类似,动态增强磁共振略优于超声弹性成像,但联合诊断的检出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 超声弹性成像 乳腺良恶性肿瘤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6
20
作者 周雁玲 郑国良 陈其锋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8期1363-1366,1373,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前列腺癌及31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进行了MR常规扫描、DWI和DCE-MRI扫描,测量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观察...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前列腺癌及31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进行了MR常规扫描、DWI和DCE-MRI扫描,测量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观察病灶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MRI特征,绘制信号强度-时间曲线(SI-T曲线),SI-T曲线分成3型:Ⅰ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仍持续增高;Ⅱ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出现平台期;Ⅲ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出现下降期。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织和病灶间差异。结果经DCE-MRI检查,2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17例病灶区呈Ⅲ型曲线,2例呈Ⅱ型曲线,1例呈Ⅰ型曲线;3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中26例呈Ⅰ型曲线,4例呈Ⅱ型曲线,1例呈Ⅲ型曲线。前列腺癌组与BPH组的SI-T曲线类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例前列腺癌病灶于DWI上为高信号,于ADC图上呈明显低信号,ADC值为(1.18±0.08)×10-3 mm2/s,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外围叶于DWI、ADC图上均呈等信号,ADC值为(2.67±0.09)×10-3 mm2/s;3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央叶和外围叶于DWI、ADC图上均呈等信号,ADC值分别为(1.87±0.07)×10-3 mm2/s、(2.64±0.11)×10-3mm2/s。除前列腺增生的外围叶与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外围叶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的外围叶和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外围叶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和DWI联合应用在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达80%以上。结论 DCE-MRI、DWI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2种方法联合应用提高了MRI诊断前列腺癌的诊断和分期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疾病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