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良恶性病变动态增强MRI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苏建 周长玉 +1 位作者 于泽平 郑晓刚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39-142,F003,共5页
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核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模式与其组织学特点、血管生成间的关系,探讨 动态增强MRI在评价乳腺病变血管生成及相关病理学变化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40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乳腺 良、恶性病变患者的动态增强... 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核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模式与其组织学特点、血管生成间的关系,探讨 动态增强MRI在评价乳腺病变血管生成及相关病理学变化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40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乳腺 良、恶性病变患者的动态增强MRI资料及病理资料进行对照研究。MRI动态增强扫描采用脂肪抑制3D FSPGR序 列,运用Functool2功能软件在伪彩图上选择感兴趣区,绘制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并计算早期强化率、信号强度峰 值(Emax)、最大信号到达峰值时间(Tmax)。所有患者均行免疫组化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检测,并在苏木精 伊红(H E)染色切片观察炎性反应程度。 结果:40例VEGF低度表达者与高度 表达者间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良、恶性病变的MVD和VEGF表达水平及炎性反应程度差异均 有显著性意义(P<0.01);良、恶性病变动态增强参数指标中早期强化率和Tmax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恶性 病变组Emax高于良性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病变的时间 信号曲线类型差异有显著性意 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Emax与MVD及VEGF分级,早期强化率与VEGF分级无相关性(P>0.05),其余指标 均显示有相关性(P<0.05),其中Tmax与MVD、VEGF分级、炎性反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动态增强 磁共振成像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X 9501炸药动态增强因子的预测公式 被引量:2
2
作者 崔云霄 陈鹏万 +2 位作者 刘龑龙 戴开达 钟方平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58,共5页
为量化应变率效应对PBX炸药力学性能的影响,引入动态增强因子的概念。以PBX 9501炸药为研究对象,总结并收集了其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应变率下的压缩强度和拉伸强度数据,利用WLF时温等效原理将不同温度下的数据换算成室温条件对应应变率下的... 为量化应变率效应对PBX炸药力学性能的影响,引入动态增强因子的概念。以PBX 9501炸药为研究对象,总结并收集了其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应变率下的压缩强度和拉伸强度数据,利用WLF时温等效原理将不同温度下的数据换算成室温条件对应应变率下的值,补充了缺少的强度数据。基于实验数据,分别拟合了PBX 9501炸药压缩强度和拉伸强度的动态增强因子的预测公式。结果表明,随着应变率的变化,PBX 9501炸药的压缩强度和拉伸强度在双对数坐标下均呈现双线性增长趋势,但是压缩强度和拉伸强度的变化趋势是不同的。在给定的应变率范围内,压缩动态增强因子的最大变化值超过40,而拉伸动态增强因子的最大变化值小于10。用这些经验公式,可预测不同应变率下PBX 9501炸药的强度变化,便于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PBX 炸药 动态增强因子 应变率效应 拉伸强度 时温等效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格朗日反分析法的砂岩动态力学特性
3
作者 张子健 陈骏 +3 位作者 朱锐 余浩然 李冉鑫 张渊通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6,共13页
为深入研究深部地层中砂岩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力学特性,建立了一种改进的霍普金森压杆实验系统,对灰砂岩长杆试件开展了不同加载速率的动态压缩实验,并结合高速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监测试件表面位移场和应变场的演化过程,探讨了... 为深入研究深部地层中砂岩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力学特性,建立了一种改进的霍普金森压杆实验系统,对灰砂岩长杆试件开展了不同加载速率的动态压缩实验,并结合高速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监测试件表面位移场和应变场的演化过程,探讨了灰砂岩在近场冲击加载下的拉伸破坏的规律。从DIC分析得到的位移场中提取出不同质点位移时程曲线,进行了拉格朗日反分析算法计算,获得了灰砂岩材料的全场应力-应变规律。结果表明:灰砂岩长杆试件以拉伸破坏为主,且出现了近加载端破碎、远离加载端层裂的现象;灰砂岩长杆试件的动态抗压强度因子随应变率增大而增大,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随着加载速率升高,各测点应力峰值与应变峰值均呈增大趋势;在同一加载速率下,灰砂岩长杆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出近端测点曲线包络远端测点曲线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力学特性 数字图像相关法 拉格朗日反分析 砂岩 动态强度增强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动态增强MRI参数与肿瘤血管的相关性及其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51
4
作者 李敏 金真 +5 位作者 李功杰 张磊 曾亚伟 李科 崔彦 张建忠 《磁共振成像》 CAS 2010年第1期36-42,共7页
目的探讨乳腺动态增强(DCE)MRI的各项参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早期增强率(EER)、最大线性斜率(slope)、最大强化率(SImax)、达峰时间(Tpeak)、MIP图血管计数(NTV)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乳... 目的探讨乳腺动态增强(DCE)MRI的各项参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早期增强率(EER)、最大线性斜率(slope)、最大强化率(SImax)、达峰时间(Tpeak)、MIP图血管计数(NTV)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价值。方法对52例确定一周内手术治疗的乳腺疾病患者行术前DCE-MRI扫描,记录上述参数。对切除病变行常规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观察边缘MVD(mMVD)、中心MVD(cMVD)和VEGF的表达。将DCE-MRI各项参数与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病变的mMVD、VEGF表达与TIC类型、Tpeak、及NTV有相关性;其中TIC类型与mMVD关系最为密切,Tpeak与VEGF之间的关系最密切;cMVD与各参数间无明显线性关系。52例患者中乳腺癌22例,良性病变30例。恶性病变的TIC呈Ⅲ或Ⅱ型,EER、NTV和MVD、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病变,而Tpeak及SImax显著低于良性病变(P<0.005)。Slope在良、恶性病变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乳腺DCE-MRI多项参数中,TIC类型、NTV、Tpeak与MVD和VEGF有相关性,反映了良、恶性病变的血管生长差异,具有很大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动态增强 磁共振成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与HIF-1a预测食管鳞癌放化疗敏感性
5
作者 李飞平 卢强 +4 位作者 唐姣 王晖 张百华 周斌 于小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23-428,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定量参数与乏氧诱导因子-1a(HIF-1a)预测食管鳞癌放化疗敏感性的价值。方法:对22例食管鳞癌患者行常规MRI、DWI、DCE-MRI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分为HIF-1a阴性组(n=13)及HIF-1a阳性组(n...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定量参数与乏氧诱导因子-1a(HIF-1a)预测食管鳞癌放化疗敏感性的价值。方法:对22例食管鳞癌患者行常规MRI、DWI、DCE-MRI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分为HIF-1a阴性组(n=13)及HIF-1a阳性组(n=9),比较治疗前两组间DCE-MRI定量参数值之间的差异及治疗前后各参数值、肿块体积的差异。并以ROC曲线来评价治疗前Ktrans值区分HIF-1a阴性/阳性表达的效能。结果:1治疗前HIF-1a阴性组与阳性组间Ktrans值有显著差异(P=0.001);2治疗前后HIF-1a阴性组Ktrans值、肿块体积(V)有显著差异(P=0.002,P=0.001),而阳性组DCEMRI定量参数、肿块体积(V)无明显差异;3采用ROC曲线评价治疗前Ktrans值对判断食管鳞癌HIF-1a阴性/阳性表达的效能,曲线下面积为0.932,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6.4%。结论:食管鳞癌HIF-1a阴性表达患者可能对放化疗更为敏感,治疗前Ktrans值对判断食管鳞癌HIF-1a阴性/阳性表达及对其放化疗敏感性的预测可能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动态增强磁共振 乏氧诱导因子-1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肿瘤动态增强MRI与血管生成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耿承军 陈君坤 +3 位作者 卢光明 陈自谦 李苏建 刘光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9期1350-1354,共5页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评价脑肿瘤血管生成的价值。方法 对 3 9例脑肿瘤动态增强MRI及病理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绘制动态图像信号强度 时间曲线 ,计算首过斜率、渗透斜率 ;肿瘤行MVD和VEGF检测。结果 各级脑肿瘤MVD值有上升趋势 ,但差...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评价脑肿瘤血管生成的价值。方法 对 3 9例脑肿瘤动态增强MRI及病理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绘制动态图像信号强度 时间曲线 ,计算首过斜率、渗透斜率 ;肿瘤行MVD和VEGF检测。结果 各级脑肿瘤MVD值有上升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VEGF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首过斜率与MVD及组织学分级成正相关。渗透斜率与VEGF成弱相关 ;渗透斜率与组织学分级成正相关 ,各级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动态增强MRI可较好地评价脑肿瘤血管生成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动态增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PE混杂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动态压缩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堂军 李亮 +1 位作者 王子晨 姜锡权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0-1148,共9页
将钢纤维和PE纤维混杂掺入水泥基基体材料中,控制纤维体积总掺量为2%,通过改变两种纤维比例,制成E2、E1.5S0.5、E1S1、E0.5S1.5和S2试件,应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SHPB)装置,开展了钢-PE混杂纤维水泥基复... 将钢纤维和PE纤维混杂掺入水泥基基体材料中,控制纤维体积总掺量为2%,通过改变两种纤维比例,制成E2、E1.5S0.5、E1S1、E0.5S1.5和S2试件,应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SHPB)装置,开展了钢-PE混杂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在高应变率(30~120 s^(-1))条件下的动态压缩试验,从试件破坏形态、材料的动态抗压强度、韧性及其应变率效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①钢-PE混杂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率效应,其动态抗压强度、韧性以及动态抗压强度增长因子(Dynamic Increase Factor of Compressive Strength, DIF)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提高。应变率为60-80 s^(-1)时,PE纤维增韧效果更好;而应变率为100s^(-1)时,钢纤维增韧效果更优。②随着PE纤维掺量的增加,材料应力-应变曲线的应变硬化现象更明显。而钢纤维掺量达到1.5%以上且继续增大时,材料的动态抗压强度和韧性得到提高,表明一定掺量的钢纤维可以提高材料动态抗压强度的应变率敏感性。③两种纤维混杂的试件其动态压缩力学性能要优于单掺PE或钢纤维的试件,综合动态抗压强度、韧性以及DIF,得出抵抗冲击压缩荷载的最优纤维配比是0.5%的PE纤维+1.5%的钢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PE混杂纤维 动态压缩 动态抗压强度增强因子 应变率效应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SAP水泥基材料动态力学性能演变规律研究
8
作者 李剑峰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2-2030,共9页
关于高应变速率下含高吸水树脂(SAP)水泥基材料力学行为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压汞法和图像法研究了含SAP水泥基材料的总孔隙率和宏观孔(>100μm)孔隙率;分析了SAP粒径和补偿水对改性材料准静态(10~(-5)s^(-1))和动态(60~110 s^(-1))... 关于高应变速率下含高吸水树脂(SAP)水泥基材料力学行为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压汞法和图像法研究了含SAP水泥基材料的总孔隙率和宏观孔(>100μm)孔隙率;分析了SAP粒径和补偿水对改性材料准静态(10~(-5)s^(-1))和动态(60~110 s^(-1))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裂缝扩展行为的研究,解析了高应变速率下水泥基材料的破坏行为。结果表明:添加补偿水和增大SAP粒径均会提升材料的宏观孔孔隙率和总孔隙率,从而降低准静态和动态压缩作用下试样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添加补偿水和增大SAP粒径还会提高水泥基材料的抗压强度动态增加因子和弹性模量动态增加因子,这是由于总孔隙率和宏观孔孔隙率的增加会引起裂缝扩展路径的改变、破碎程度的增加以及应变响应的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材料 高吸水树脂(SAP) 孔结构 动态力学试验 断裂行为 动态增加因子(di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T-VIBE序列DCE-MRI:血流动力学参数与乳腺癌预后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25
9
作者 武峰 李亚光 +2 位作者 胡益祺 艾涛 夏黎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基于CAIPIRINHA-Dixon-TWIST-VIBE(CDT-VIBE)序列高分辨率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分析乳腺癌血流动力学参数与预后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对96例经组织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的患者,采用容积内插屏气扫描(CDT-VIBE)序列结合超... 目的:基于CAIPIRINHA-Dixon-TWIST-VIBE(CDT-VIBE)序列高分辨率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分析乳腺癌血流动力学参数与预后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对96例经组织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的患者,采用容积内插屏气扫描(CDT-VIBE)序列结合超快速并行采集(CAIPIRINHA)、水-脂分离(Dixon)及时间分辨交叉随机轨迹成像(TWIST)三种技术进行3.0TDCEMRI检查,共采集35期图像(空间分辨率为1.0mm×1.0mm×1.5mm,每期扫描时间11.24s)。测量所有病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Ktrans、Kep、Ve)。对乳腺肿瘤的病理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查,获得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和Ki-67的值。采用t检验比较乳腺癌ER、PR、HER-2和Ki-67不同表达状态间DCE-MRI定量参数的差异。结果:PR阴性组(n=28)和PR阳性组(n=42)的Ktrans值(0.40±0.16vs 0.32±0.11)min-1和Kep值(0.96±0.26vs 0.81±0.26)min-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Ve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低表达组(n=22)和高表达组(n=48)的Ktrans(0.39±0.14vs 0.27±0.11)min-1、Kep(0.93±0.26vs0.76±0.27)min-1和Ve(0.44±0.11vs 0.38±0.10)值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定量参数在ER和Her-2不同表达状态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的高分辨率DCE-MRI定量参数值与预后因子(PR、Ki-67)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其在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免疫组化检查 预后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细菌觅食耦合双曲线变换的彩图增强算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戈 曾智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2-99,共8页
为了解决当前高动态范围图像增强算法易改变图像色相以及存在光晕效应等不足,提出了细菌觅食耦合S-矩形双曲线变换函数的彩图增强优化算法。利用阈值与图像曝光参数,将其分割为过度与曝光不足区域;并改进了S变换函数,增强曝光不足像素... 为了解决当前高动态范围图像增强算法易改变图像色相以及存在光晕效应等不足,提出了细菌觅食耦合S-矩形双曲线变换函数的彩图增强优化算法。利用阈值与图像曝光参数,将其分割为过度与曝光不足区域;并改进了S变换函数,增强曝光不足像素的灰度水平;根据曲率形状控制参数,推导出矩形双曲线模型;构造图像信息熵函数,定义模糊对比度与质量因子,建立全局视觉因子模型,并设计目标函数;再设计了混合细菌觅食算法,确定出最佳参数,对增强的模糊隶属度值进行解模糊化。仿真结果显示:与当前图像增强算法相比,该算法的增强效果更佳,失真度最小,图像细节更加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范围 图像增强 细菌觅食 矩形双曲线函数 全局视觉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珊瑚海水混凝土动态冲击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岳承军 余红发 +3 位作者 麻海燕 章艳 梅其泉 达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697-2703,共7页
通过掺加剑麻纤维和使用碱式硫酸镁水泥(Basic magnesium sulfate cement,BMSC)两种方法提高全珊瑚海水混凝土(Coral aggregate seawater concrete,CASC)的冲击强度和韧性。试验采用直径为75 mm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 通过掺加剑麻纤维和使用碱式硫酸镁水泥(Basic magnesium sulfate cement,BMSC)两种方法提高全珊瑚海水混凝土(Coral aggregate seawater concrete,CASC)的冲击强度和韧性。试验采用直径为75 mm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得到CASC在四个应变率下的冲击压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ASC具有明显的应变率硬化效应,当应变率在56~137 s^-1范围内时,综合应用碱式硫酸镁水泥和剑麻纤维的CASC的动态增强因子(DIF)是普通硅酸盐水泥CASC的1.19~1.29倍;剑麻纤维和BMSC对CASC均具有增韧作用,综合应用两者后在四个应变率下CASC的韧性指数分别提高了2.24倍、1.86倍、1.35倍、1.18倍;在掺加剑麻纤维(含量3 kg/m^3)或使用BMSC后,CASC的冲击抗裂性能均有增强,综合应用剑麻纤维和BMSC比单独使用其中一种增强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珊瑚海水混凝土(CASC) 霍普金森压杆(SHPB) 剑麻纤维 碱式硫酸镁水泥(BMSC) 应变率效应 动态增强因子(di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应变率下沙漠砂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及本构模型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明虎 刘海峰 +1 位作者 马映昌 车佳玲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60-2166,I0023,共8页
为研究沙漠砂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利用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进行不同沙漠砂替代率下沙漠砂混凝土动态压缩试验;分析沙漠砂替代率和应变率对沙漠砂混凝土动态抗压强度和强度增强因子的影响,探讨低应变率下沙漠砂混凝土动态破坏模式;在非线... 为研究沙漠砂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利用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进行不同沙漠砂替代率下沙漠砂混凝土动态压缩试验;分析沙漠砂替代率和应变率对沙漠砂混凝土动态抗压强度和强度增强因子的影响,探讨低应变率下沙漠砂混凝土动态破坏模式;在非线性热黏弹性本构模型(ZWT模型)基础上,建立沙漠砂混凝土动态本构模型。研究表明:沙漠砂混凝土具有率相关性,随着应变率增大,沙漠砂混凝土动态抗压强度和强度增强因子逐渐增加;保持应变率不变,沙漠砂替代率为0%的沙漠砂混凝土强度增强因子最小;随着沙漠砂替代率增加,沙漠砂混凝土动态抗压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沙漠砂替代率为40%时,沙漠砂混凝土动态抗压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砂混凝土 低应变率 沙漠砂替代率 动态抗压强度 强度增强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应变率下废玻璃粉混凝土动态压缩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曾泽强 甘元初 +2 位作者 马宇昂 雷晴 谢水波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26,35,共5页
为研究废玻璃粉混凝土(waste glass powder concrete,WGPC)在高应变率下的动态压缩性能,试验使用分离式霍普金森杆(SHPB)装置,以4个递增的应变率,对6组不同废玻璃粉掺量的混凝土试块进行了试验,分析试验所得的动态抗压强度、峰值应变、... 为研究废玻璃粉混凝土(waste glass powder concrete,WGPC)在高应变率下的动态压缩性能,试验使用分离式霍普金森杆(SHPB)装置,以4个递增的应变率,对6组不同废玻璃粉掺量的混凝土试块进行了试验,分析试验所得的动态抗压强度、峰值应变、应力应变曲线、动态增强因子(DIF)等特性随应变速率和废玻璃粉掺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应变率的增加,WGPC的动态抗压强度具有显著的应变率效应;在多组试验中,掺量为10%的混凝土试块动态抗压强度最高,达到58.45 MPa,相对静态抗压强度增幅为166%;与其他掺量试块相比,W10混凝土动态抗压强度、动态峰值应变均更有优势,表明此次试验中废玻璃粉最优掺量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玻璃粉 应变率 SHPB 动态增强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舰用复合材料DMA动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国威 梅志远 +1 位作者 李华东 周军 《玻璃钢/复合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72,共7页
典型舰用复合材料体系以玻璃纤维(SW220(S2))、碳纤维(T700)等为增强纤维,乙烯基类(430LV、3201)树脂和环氧类(350)树脂等为基体,以其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不同纤维和基体组成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动态热机械分析(DMA)试验,得到以上... 典型舰用复合材料体系以玻璃纤维(SW220(S2))、碳纤维(T700)等为增强纤维,乙烯基类(430LV、3201)树脂和环氧类(350)树脂等为基体,以其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不同纤维和基体组成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动态热机械分析(DMA)试验,得到以上材料体系在不同温域和频域内的阻尼特性,并对树脂基体种类、铺层角度和增强纤维类型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树脂基体是影响FRP阻尼特性的主要因素,三种树脂基体中,tanδ_(max(430LV))≈0.88,tanδ_(max(3201))≈0.8,tanδ_(max(350))≈0.7,常温段(0℃~30℃)损耗因子基本相同,约为0.05,加入纤维后,FRP的损耗因子下降至0.035左右,但储能模量提高了7倍~8倍;常温段,与0°/90°铺层方向相比,±45°铺层复合材料的损耗因子提高约0.025,储能模量下降6 GPa^8GPa;0℃~30℃,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相比,玻纤增强复合材料(GFRP)损耗因子是其两倍,但储能模量只有其1/3。实验频率从1 Hz增加到1000 Hz,FRP的损耗因子降低45%~70%,储能模量上升1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阻尼 损耗因子 时-温等效 动态热机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低速冲击响应和破坏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敏 文鹤鸣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33,共12页
碳纳米管/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nanotube/carbon fibre reinforced plastic,CNT/CFRP)是一种多尺度复合材料,比传统CFRP有更好的综合性能和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对CNT/CFRP在低速冲击下的响应和破坏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基于... 碳纳米管/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nanotube/carbon fibre reinforced plastic,CNT/CFRP)是一种多尺度复合材料,比传统CFRP有更好的综合性能和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对CNT/CFRP在低速冲击下的响应和破坏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基于先前的研究通过引入基体增韧因子、残余强度因子并改进损伤耦合方程,建立了新的FRP动态渐进损伤模型;然后,利用新建立的本构模型并结合黏结层损伤模型,对4种碳纳米管含量的增韧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在5个能量下的冲击实验进行了数值模拟;最后,将模拟结果与文献中的相关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并讨论了冲击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建立的FRP本构模型能够预测CNT/CFRP层合板在低速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响应、破坏过程和分层形貌,模拟得到的载荷-位移曲线和破坏形貌与实验吻合较好;冲击速度会影响CNT/CFRP层合板拉伸和压缩破坏的比例,相同的冲击能量下,更大的冲击速度会造成更多的拉伸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 碳纳米管 动态渐进损伤模型 黏结单元模型 基体增韧因子 残余强度因子 损伤耦合 冲击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胶结充填体动态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业繁 石英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2年第4期574-584,共11页
为了研究凿岩爆破对不同磷石膏新型砂浆配比和不同养护时间的磷石膏胶结充填体稳定性的影响,利用Hopkinson压杆实验装置,以不同加载速度轴向冲击充填体试样,对其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动态冲击下充填体的波形曲线、应力—应变曲... 为了研究凿岩爆破对不同磷石膏新型砂浆配比和不同养护时间的磷石膏胶结充填体稳定性的影响,利用Hopkinson压杆实验装置,以不同加载速度轴向冲击充填体试样,对其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动态冲击下充填体的波形曲线、应力—应变曲线,动态抗压强度、强度增强因子(DIF)与平均应变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磷石膏胶结充填体的波阻抗较小,能够对应力波产生阻尼作用;在相同配比和相同养护时间下,不同应变率的充填体应力—应变曲线的下降段基本一致,而上升段差异较为明显;随着应变率的提高,上升段曲线随之平缓;动态抗压强度和DIF均随着平均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加,且均能用多项式函数分别来描述动态抗压强度、DIF与平均应变率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胶结充填体 霍普金森杆 应变率效应 动态抗压强度 力学特性 强度增强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麻纤维混凝土的动态压缩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仰涛 王宝珍 罗皓鹏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09-1114,共6页
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对5种体积分数(0%、0.5%、1.0%、1.5%、2.0%)的黄麻纤维混凝土(jute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JFRC)进行冲击压缩试验,得到其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由此分析了... 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对5种体积分数(0%、0.5%、1.0%、1.5%、2.0%)的黄麻纤维混凝土(jute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JFRC)进行冲击压缩试验,得到其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由此分析了应变率和纤维体积分数对黄麻纤维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麻纤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具有显著的应变率效应,随着应变率的增加,抗压强度显著增加;抗压强度的动态增强因子随应变率和黄麻纤维体积分数的变化而单调变化,应变率越高,相同纤维体积分数混凝土的动态增强因子越高,然而黄麻纤维体积分数越高,同组应变率下混凝土的动态增强因子越低;黄麻纤维混凝土的韧度指数明显高于素混凝土,表明黄麻纤维的加入大大改善了混凝土的冲击吸能特性。但韧度指数并非随着应变率和纤维体积分数单调变化,而是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由此给出了韧度指数与应变率和纤维体积分数之间的经验关系式,并计算出了高应变率下利于冲击吸能的最优纤维体积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麻纤维混凝土 应变率效应 动态增强因子 吸能性能 韧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E-MRI和DWI瘤内及瘤周的影像组学预测乳腺癌HER-2状态的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雨薇 孙敏 +2 位作者 刘凤海 康立清 全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6-123,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预测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预测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状态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采用ITK-SNAP软件手动勾画病灶瘤内感兴趣区,使用PHIgo-AK软件进行瘤周的扩展并提取瘤内及瘤周的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max-relevance and min-redundancy,mRMR)算法等选择DCE-MRI、DWI瘤内及瘤周的最优特征数。分别建立单序列及联合序列的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各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分析,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选出预测效能最高的模型,在训练组中从临床及常规影像学特征中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预测HER-2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合预测效能最高模型的影像组学标签评分(radiomic score,rad-score)建立融合模型,并以诺模图(nomogram)展示,采用AUC值,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效能及临床价值。结果基于DCE-MRI和DWI瘤内及瘤周的影像组学联合模型预测HER-2状态的AUC值在训练组和验证组分别为0.953和0.948,效能最高。肿瘤最大径是区分乳腺癌HER-2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最终结合rad-score和肿瘤最大径建立的融合模型对乳腺癌HER-2状态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在训练组的AUC值为0.961,验证组为0.958。结论基于DCE-MRI和DWI瘤内及瘤周的影像组学方法对乳腺癌HER-2状态的预测具有良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影像组学 瘤周 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损伤混凝土模型的FRP-混凝土界面有限元分析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晓琴 陈建飞 +2 位作者 陆勇 杨贞军 许清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2-65,共4页
基于局部损伤混凝土模型建立了FRP-混凝土搭接接头的精细有限元模型,对其界面在准静态荷载和动力荷载下的粘结性能进行了研究.将准静态有限元模拟结果与FRP-混凝土搭接接头单剪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同时完成了该局部损伤混凝土模型的各... 基于局部损伤混凝土模型建立了FRP-混凝土搭接接头的精细有限元模型,对其界面在准静态荷载和动力荷载下的粘结性能进行了研究.将准静态有限元模拟结果与FRP-混凝土搭接接头单剪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同时完成了该局部损伤混凝土模型的各参数分析,详细讨论了混凝土断裂带宽度和断裂能等因素对有限元计算的影响.该模型计算得到的准静态荷载-滑移及应变分布曲线均接近试验结果,且通过数值分析还能详细展示FRP-混凝土界面的损伤、传递及破坏过程,预测构件的静态承载能力和FRP-混凝土粘结滑移行为.在此准静态精细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引入与应变率相关的混凝土动力增强因子(dynamic increasing factor,DIF),针对不同加载速率下FRP-混凝土粘结滑移行为进行了初步讨论,指出高加载速率会导致FRP-混凝土界面承载能力的提高和有效搭接长度的增长,并扩大破坏区域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损伤模型 RP-混凝土搭接接头 动力增强因子(dif) 加载速率 动态粘结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监测兔VX2瘤脑脊液源性转移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康安 张贵祥 +4 位作者 张峰 赵京龙 李玉洁 王夕富 胡运胜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0-185,共6页
目的:分析兔VX2瘤脑脊液源性转移动物模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MRI动态监测动物模型的形态学变化,分析其参数与肿瘤VE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两组。每次MRI检查前,分别抽取实验兔的脑脊液... 目的:分析兔VX2瘤脑脊液源性转移动物模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MRI动态监测动物模型的形态学变化,分析其参数与肿瘤VE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两组。每次MRI检查前,分别抽取实验兔的脑脊液和血液样品做VEGF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MRI扫描后处死所扫描实验兔,获取病理标本,行HE染色及VEG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经t检验,参数SLE及MER在VEGF表达分组中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免疫组化在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膜以及部分细胞核中均可见VEGF阳性颗粒,对照组呈阴性。DCE-MRI参数与VEGF表达经Spearman's等级相关法分析,SLE与肿瘤组织免疫组化VEGF表达呈正相关(P<0.01),而MER与肿瘤组织免疫组化VEGF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兔VX2瘤脑脊液源性转移中,VEGF呈高表达,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可有效地监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为评价脑脊液源性转移是否采用抗血管治疗及判定治疗效果提供可靠的影像学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酶联免疫吸附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脊液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