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动态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基坑底抗渗流稳定性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
8
1
作者
章丽莎
应宏伟
+1 位作者
王迪
谢康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4-640,共7页
针对地下水位动态变化条件下基坑工程的渗流稳定性问题,基于越流理论,给出基坑底靠近支护结构处的出逸比降解析解答,提出考虑非稳定渗流的基坑底抗渗流稳定性简化计算方法。通过算例计算,进行出逸比降的解析解正确性验证和影响因素分析...
针对地下水位动态变化条件下基坑工程的渗流稳定性问题,基于越流理论,给出基坑底靠近支护结构处的出逸比降解析解答,提出考虑非稳定渗流的基坑底抗渗流稳定性简化计算方法。通过算例计算,进行出逸比降的解析解正确性验证和影响因素分析,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工程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当基坑土体渗透系数较大时,考虑非稳定渗流的出逸比降解析解答与传统稳定渗流假定的结果一致,验证了解析解的正确性;出逸比降的影响因素可通过与土体渗透系数、压缩模量正相关,与地下水位变化的角频率和计算模型细粒土层总厚度的平方负相关的量纲一因子θ统一表示;在实际工程中,出逸比降与地下水位的变化不同步,应注意工程降水时出逸比降未能及时有效减小的情况,避免基坑工程的抗渗流破坏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稳定渗流
出逸比降
抗渗流稳定性
动态地下水位变化
基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小波变换的煤矿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2
作者
陈云民
李媛
+2 位作者
苏士杰
吴永辉
周新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53-162,共10页
基于2012—2023年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煤矿区地下水监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含水层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各含水层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各异。第四系含水层水位波动较小,年均降幅约0.26 m;白垩系含水层水位在2015年前稳定,之...
基于2012—2023年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煤矿区地下水监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含水层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各含水层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各异。第四系含水层水位波动较小,年均降幅约0.26 m;白垩系含水层水位在2015年前稳定,之后缓慢下降,年均降幅6.40 m;侏罗系含水层水位2015年后快速下降,年均降幅21.1 m, 2019年后趋稳。小波分析显示,各含水层水位主要呈现5 a和6~7 a周期变化,降雨和蒸发分别呈现1~2 a、3 a和5 a,以及1~2 a周期变化,矿井涌水量则呈现1~2 a和2~3 a周期变化。小波相干分析表明,第四系和侏罗系含水层地下水位年际变化主要受降雨及蒸发影响。对于多年周期变化,降雨和蒸发对第四系和侏罗系含水层5 a周期变化有影响,6~7 a周期主要受蒸发影响;白垩系含水层5 a和6~7 a周期均主要受蒸发影响。此外,煤矿开采活动对地下水动态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对侏罗系含水层,由于各含水层之间隔水层厚度稳定性较差,开采活动引起的侏罗系含水层水位下降可能通过垂向补给影响上部含水层水位。各含水层水位与矿井涌水量在2016—2023年间高度相干,地下水动态滞后矿井涌水约1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地下
水位
动态
变化
小波变换分析
水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干旱灌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
9
3
作者
张叶
刘兵
+2 位作者
何新林
张少博
彭飞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67,共5页
地下水作为干旱区的主要水源,研究其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玛纳斯河流域典型灌区147团1996-2010年的地下水位监测资料,采用水均衡法对灌区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
地下水作为干旱区的主要水源,研究其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玛纳斯河流域典型灌区147团1996-2010年的地下水位监测资料,采用水均衡法对灌区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地下水位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该地区地下水动态处于正均衡状态,均衡差为246.322万m3/a,地下水年内、年际变化的趋势都逐渐减小。人为因素的影响占64%,比自然因素对该地区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大,其中灌水量和开采量是影响该地区地下水埋深的主要因子,它们的荷载分别为0.945和0.9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
水位
动态
变化
水均衡
主成分分析
驱动因素
干旱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动态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基坑底抗渗流稳定性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
8
1
作者
章丽莎
应宏伟
王迪
谢康和
机构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工程学院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滨海和城市岩土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4-640,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78523
51338009)~~
文摘
针对地下水位动态变化条件下基坑工程的渗流稳定性问题,基于越流理论,给出基坑底靠近支护结构处的出逸比降解析解答,提出考虑非稳定渗流的基坑底抗渗流稳定性简化计算方法。通过算例计算,进行出逸比降的解析解正确性验证和影响因素分析,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工程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当基坑土体渗透系数较大时,考虑非稳定渗流的出逸比降解析解答与传统稳定渗流假定的结果一致,验证了解析解的正确性;出逸比降的影响因素可通过与土体渗透系数、压缩模量正相关,与地下水位变化的角频率和计算模型细粒土层总厚度的平方负相关的量纲一因子θ统一表示;在实际工程中,出逸比降与地下水位的变化不同步,应注意工程降水时出逸比降未能及时有效减小的情况,避免基坑工程的抗渗流破坏风险。
关键词
非稳定渗流
出逸比降
抗渗流稳定性
动态地下水位变化
基坑
Keywords
unsteady seepage
exit gradient
seepage stability
dynamic groundwater level variation
excavation
分类号
TU46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小波变换的煤矿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2
作者
陈云民
李媛
苏士杰
吴永辉
周新河
机构
中天合创煤炭分公司地测水文部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矿山透明地质与数字孪生技术国家矿山安监局重点实验室
出处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53-162,共10页
文摘
基于2012—2023年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煤矿区地下水监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含水层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各含水层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各异。第四系含水层水位波动较小,年均降幅约0.26 m;白垩系含水层水位在2015年前稳定,之后缓慢下降,年均降幅6.40 m;侏罗系含水层水位2015年后快速下降,年均降幅21.1 m, 2019年后趋稳。小波分析显示,各含水层水位主要呈现5 a和6~7 a周期变化,降雨和蒸发分别呈现1~2 a、3 a和5 a,以及1~2 a周期变化,矿井涌水量则呈现1~2 a和2~3 a周期变化。小波相干分析表明,第四系和侏罗系含水层地下水位年际变化主要受降雨及蒸发影响。对于多年周期变化,降雨和蒸发对第四系和侏罗系含水层5 a周期变化有影响,6~7 a周期主要受蒸发影响;白垩系含水层5 a和6~7 a周期均主要受蒸发影响。此外,煤矿开采活动对地下水动态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对侏罗系含水层,由于各含水层之间隔水层厚度稳定性较差,开采活动引起的侏罗系含水层水位下降可能通过垂向补给影响上部含水层水位。各含水层水位与矿井涌水量在2016—2023年间高度相干,地下水动态滞后矿井涌水约15 d。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地下
水位
动态
变化
小波变换分析
水害防治
Keywords
Ordos Basin
dynamic changes of groundwater level
wavelet transform analysis
mine water hazar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分类号
TD741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干旱灌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
9
3
作者
张叶
刘兵
何新林
张少博
彭飞
机构
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出处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67,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203282
51469028)
+1 种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4BAC14B01
2015BAD20B03)
文摘
地下水作为干旱区的主要水源,研究其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玛纳斯河流域典型灌区147团1996-2010年的地下水位监测资料,采用水均衡法对灌区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地下水位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该地区地下水动态处于正均衡状态,均衡差为246.322万m3/a,地下水年内、年际变化的趋势都逐渐减小。人为因素的影响占64%,比自然因素对该地区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大,其中灌水量和开采量是影响该地区地下水埋深的主要因子,它们的荷载分别为0.945和0.930。
关键词
地下
水位
动态
变化
水均衡
主成分分析
驱动因素
干旱灌区
Keywords
groundwater level change
water balanc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driving factor
arid irrigated area
分类号
S273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P333.1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动态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基坑底抗渗流稳定性计算新方法
章丽莎
应宏伟
王迪
谢康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小波变换的煤矿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陈云民
李媛
苏士杰
吴永辉
周新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干旱灌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张叶
刘兵
何新林
张少博
彭飞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