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适应动态周期下的移动水声网络自定位算法
1
作者 高婧洁 王威 申晓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58-1665,共8页
针对移动水声网络中定位精度与通信开销之间的矛盾,提出一种自适应动态周期下的移动水声网络自定位算法.该算法根据系统状态估计与观测采样之间的残差,设计自适应的动态周期选择机制和非均匀的动态更新网络定位周期,进而实现非均匀动态... 针对移动水声网络中定位精度与通信开销之间的矛盾,提出一种自适应动态周期下的移动水声网络自定位算法.该算法根据系统状态估计与观测采样之间的残差,设计自适应的动态周期选择机制和非均匀的动态更新网络定位周期,进而实现非均匀动态周期下的移动水声网络高精度预测定位.该算法无需大量通信观测即可实现移动节点位置的实时跟踪,达到了定位精度与通信开销间的平衡.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既保证了网络的定位估计精度,又减小了冗余定位通信开销,实现了有限通信开销下的高精度定位,更适用于精度要求高且通信带宽有限的水下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水声网络 自定位 自适应动态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优化周期的风光氢储耦合系统改进能量管理策略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辰 汤奕 郑晨一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53,共12页
电/氢混合储能对离网风光发电系统的功率调节能力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未充分考虑能量管理的综合性能。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优化周期的改进能量管理策略。首先,以系统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进行日前优化。然后,在日内滚动优... 电/氢混合储能对离网风光发电系统的功率调节能力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未充分考虑能量管理的综合性能。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优化周期的改进能量管理策略。首先,以系统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进行日前优化。然后,在日内滚动优化的过程中自适应调节权重因子,合理协调短期功率平抑和长期状态优化,并对滚动优化周期进行动态调节,在减少冗余调节的同时,提升控制器的实时响应能力。最后,在实时校正层分别使用逐次变分模态分解和双层模糊控制对混合储能功率进行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充分利用混合储能的运行特性并提升系统鲁棒性。算例分析表明,与传统策略相比,改进能量管理策略可使系统运行成本、能量失衡率和计算时间分别降低38.3%、63.1%和57.9%,提高了系统能量管理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氢混合储能 能量管理 自适应权重 动态优化周期 逐次变分模态分解 双层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扫描周期的多属性垂直切换算法 被引量:4
3
作者 陶洋 纪瑞娟 +1 位作者 杨理 王进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9-325,共7页
当终端处于动态的异构无线网络环境下,为在减少终端能耗的同时,及时检测到周围可用的无线网络并从中快速选择一个合适的接入网络,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扫描周期的多属性垂直切换算法。在网络发现阶段根据终端接收到的当前接入网信号强度和... 当终端处于动态的异构无线网络环境下,为在减少终端能耗的同时,及时检测到周围可用的无线网络并从中快速选择一个合适的接入网络,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扫描周期的多属性垂直切换算法。在网络发现阶段根据终端接收到的当前接入网信号强度和终端的移动速度动态调整扫描周期,减少终端接口激活次数。在网络选择阶段采用多属性判决法综合考虑多种网络属性,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根据业务类型不同对各参考属性进行权值分配,引入微小阈值对网络进行过滤。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算法相比,所提算法能够在减少终端能耗的同时,及时地为终端选择出最佳的接入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无线网络 动态周期 多属性判决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延的动态非连续接收周期调整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黄波 田辉 徐海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07-1113,共7页
针对LTE系统的下行非连续接收(DRX)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业务时延要求的动态非连续接收周期配置算法.首先网络侧按照正常的非连续接收机制对终端侧进行节能配置,然后利用实时的时延大小对非连续接收周期进行动态控制.数值分析表明,业务... 针对LTE系统的下行非连续接收(DRX)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业务时延要求的动态非连续接收周期配置算法.首先网络侧按照正常的非连续接收机制对终端侧进行节能配置,然后利用实时的时延大小对非连续接收周期进行动态控制.数值分析表明,业务时延与网络负载有密切的关系,用户DRX周期配置需要与网络当前负载相结合;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时延的动态周期调整机制,能够即时的适应网络状况以及自身需求的变化,与固定非连续接收周期相比,在用户满意度以及节能性上都有更好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连续接收(DRX) 时延要求 动态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产品生物碳通量的动态生命周期评估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珊珊 张寒 +1 位作者 聂影 杨红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5-73,共9页
将时间因素和生物碳通量纳入林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通过动态生命周期分析法(Dynamic Life Cycle Assessment,DLCA),确定林产品生产、使用和废弃阶段替代化石能源的净温室气体减排和对森林碳损失的净弥补时间。首先,建立温室气体排... 将时间因素和生物碳通量纳入林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通过动态生命周期分析法(Dynamic Life Cycle Assessment,DLCA),确定林产品生产、使用和废弃阶段替代化石能源的净温室气体减排和对森林碳损失的净弥补时间。首先,建立温室气体排放和封存的动态生命周期清单,评估刨花板全生命周期的碳动态和碳足迹;其次,根据ISO 14040和PAS 2050标准提供的静态生命周期分析法分别核算包含与不包含碳储计算的碳足迹,量化时间因素和生物碳通量对于碳足迹结果差异的影响程度;最后,对比自然生长状态的森林碳汇情境,评估刨花板使用和废弃阶段替代化石燃料实现净气候减排所需的时间。研究表明:①时间因素和生物碳通量核算对碳足迹结果影响较大(223.34%),忽视时间因素会低估刨花板的减排贡献(18.98%)。②动态生命周期分析法可准确评估生物碳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时间问题,但对时间范围非常敏感(75.19%和113.25%)。③生产、使用林产品以及林产品对化石能源的替代是实现长期气候减排的有效方式,在100a的时间范围能够弥补因森林砍伐造成的碳损失,从而实现碳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生命周期分析 时间因素 生物碳通量 碳中性 碳足迹 刨花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动态生命周期的虚拟团队关键成功因素模型构建 被引量:2
6
作者 肖伟 赵嵩正 魏庆琦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0-114,共5页
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从虚拟团队动态生命周期出发,分析、提炼了各阶段的关键成功因素,构建了面向动态生命周期的虚拟团队关键成功因素模型。利用该模型,虚拟团队管理者可以针对各阶段的特点制订相应的管理策略,帮助提升虚拟团队绩... 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从虚拟团队动态生命周期出发,分析、提炼了各阶段的关键成功因素,构建了面向动态生命周期的虚拟团队关键成功因素模型。利用该模型,虚拟团队管理者可以针对各阶段的特点制订相应的管理策略,帮助提升虚拟团队绩效和项目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团队 动态生命周期 关键成功因素(CSF) 动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生命周期评价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被引量:9
7
作者 陈莎 孙中梅 +2 位作者 李素梅 刘影影 石晓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764-4771,共8页
生命周期评价(LCA)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清单和评价方法缺乏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主要表现为缺乏对产品能源系统随时间变化的考虑,使用静态的过时的清单数据而非基于时间的动态生命周期清单数据,以及影响评价方面缺乏... 生命周期评价(LCA)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清单和评价方法缺乏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主要表现为缺乏对产品能源系统随时间变化的考虑,使用静态的过时的清单数据而非基于时间的动态生命周期清单数据,以及影响评价方面缺乏动态特征因子的选择和计算方法.动态生命周期评价(DLCA)是针对工业和环境系统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动态建模过程的评价方法,可大大提高传统生命周期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本文从3个方面对动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进行总结和评述,即将时间信息作为不确定因素的动态建模分析;生产过程或污染物排放的实时数据的获取;基于时间分化的动态特征因子的影响评价方法.通过目前的动态生命周期评价的研究现状来看,其方法框架并不统一,另外缺乏科学的时间分化的LCI计算的数学模型和软件以及生命周期影响评价的建模解决方案.因此,本文对DLCA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LCA方法的研究、应用、发展和完善提供更多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生命周期评价 时间信息 动态建模 动态数据 动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支架与围岩双周期动态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尹希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072-3080,共9页
为揭示液压支架与围岩的动态作用机理,将工作面开采过程分为若干个顶板活动周期,将每一个顶板活动周期分为若干个采煤循环周期,在研究支架载荷变化特征的基础上,综合"砌体梁"理论、弹性基础梁理论以及牛顿第二定律,提出了支... 为揭示液压支架与围岩的动态作用机理,将工作面开采过程分为若干个顶板活动周期,将每一个顶板活动周期分为若干个采煤循环周期,在研究支架载荷变化特征的基础上,综合"砌体梁"理论、弹性基础梁理论以及牛顿第二定律,提出了支架与围岩在双周期内的动态作用模型。在顶板活动周期内,研究认为"砌体梁"结构中的关键块A触矸是判断循环末阻力变化趋势的关键节点,关键块A触矸前循环末阻力逐渐增加,触矸后逐渐减小。在采煤循环周期内,研究认为"砌体梁"结构主要由煤壁、液压支架和采空区矸石组成的不同弹性模量支撑体共同承担,根据增阻特征的不同,将采煤循环内支架与围岩的作用过程分为给定变形和给定载荷两个阶段研究,提出了液压支架动态增阻函数,认为在给定变形阶段液压支架时间序列曲线符合对数函数,在给定载荷阶段符合指数函数。通过寺河矿及新元矿综采工作面实测数据分析,认为现场实测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以上研究成果可为顶板灾害预测预报及顶板岩层控制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工作阻力 周期动态作用 支架增阻函数 “砌体梁”结构 支架与围岩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星齿轮箱太阳轮故障动态啮合周期特性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冕 王科盛 李亚鑫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63-270,共8页
与定轴齿轮箱相比,行星齿轮箱内部齿轮副复杂的相对运动所引发的振动响应更加复杂多样,因而对其关键部件进行故障诊断颇具挑战。当内部轮齿发生故障时,由于故障啮合位置的动态性引起传递路径的时变性,固定在系统箱体上的单个传感器观测... 与定轴齿轮箱相比,行星齿轮箱内部齿轮副复杂的相对运动所引发的振动响应更加复杂多样,因而对其关键部件进行故障诊断颇具挑战。当内部轮齿发生故障时,由于故障啮合位置的动态性引起传递路径的时变性,固定在系统箱体上的单个传感器观测到的故障信息强度亦将呈现不规则变化的独特性。若想恰如其分的利用这些故障信息实现简单而有效的诊断,需重点关注故障啮合位置的周期特性,而后基于该周期所观测的信号进行“统筹兼顾”的分析,便可突显出各类故障的差异性。该研究在深入研究行星齿轮系统内部齿轮副的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确定太阳轮故障动态啮合位置周期的方法,并考虑了以下两种情况:行星轮各不相同;行星轮完全相同。基于上述两种情况分别推导出太阳轮和行星架所需的最小旋转圈数的一般性表达式,该表达式可用于计算齿圈固定型的行星齿轮箱中的太阳轮故障啮合位置的运动周期。最后通过实验提出并验证了基于上述周期的故障诊断最小数据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故障动态啮合周期 传递路径 故障振动响应强度 最小数据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界干扰量的动态清蜡周期预测新模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万有 郑春峰 李昂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4-132,共9页
渤海油田井筒动态结蜡剖面受流体温度场、压力场分布影响无法准确预测,易使结蜡电泵油井的生产协调点向左偏移,生产井产量下降、井底流压升高。首次定义了临界干扰产液量、临界干扰产量百分比、临界干扰结蜡厚度及对应的清蜡周期,按照... 渤海油田井筒动态结蜡剖面受流体温度场、压力场分布影响无法准确预测,易使结蜡电泵油井的生产协调点向左偏移,生产井产量下降、井底流压升高。首次定义了临界干扰产液量、临界干扰产量百分比、临界干扰结蜡厚度及对应的清蜡周期,按照不同程度的临界干扰百分比将清蜡周期划分为安全生产、过渡生产和危险生产等3个生产区域。应用节点系统分析方法,综合考虑动态结蜡剖面、温度、压力与产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建立了一种基于临界干扰量的动态清蜡周期预测新模型,并对金县1-1油田3口井15个清蜡周期内的生产动态及清蜡周期影响因素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新模型预测的清蜡周期与实测数据平均误差为10.6%,可满足现场需要;在相同临界干扰产量百分比条件下,随着产液量、含水率以及气油比的增加,清蜡周期随之增加。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油田清防蜡工艺优选、生产制度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干扰量 动态清蜡周期 预测模型 电泵井 渤海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环境下混流装配生产车间的动态物料配送策略 被引量:15
11
作者 蒋增强 金阳 +1 位作者 梁军义 鄂明成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08-2118,共11页
为使生产车间的物料配送环节适应当前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和个性化市场的需求,从分析生产车间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入手,通过建立不确定环境下的配送成本期望模型,确定了物料的最佳配送区间;结合混流装配生产线的特点,设计了基于动态周... 为使生产车间的物料配送环节适应当前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和个性化市场的需求,从分析生产车间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入手,通过建立不确定环境下的配送成本期望模型,确定了物料的最佳配送区间;结合混流装配生产线的特点,设计了基于动态周期的物料配送策略;基于该策略,建立了以最小化配送成本和最大化满载率为目标,物料需求时间和线边库存容积以及行进路径为约束的优化模型,并针对该模型的设计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求解算法。最后,针对实际应用场景,通过eM-plant软件搭建仿真模型,分别模拟传统的配送策略和所设计的配送策略,对比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策略的优越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环境 混流装配生产 最优配送区间 动态周期配送 遗传算法 eM-Plant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埋管换热器动态热负荷下地层温度场的解析解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嘉舒 戴传山 +1 位作者 雷海燕 马非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8-206,共9页
垂直地埋管换热器(borehole heat exchanger,BHE)是利用浅层地热能的主要换热装置,如何确定合理的地埋管间距对地源热泵系统(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GSHPs)的传热性能与经济性影响很大。以往工程应用中未考虑地埋管热负荷的动... 垂直地埋管换热器(borehole heat exchanger,BHE)是利用浅层地热能的主要换热装置,如何确定合理的地埋管间距对地源热泵系统(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GSHPs)的传热性能与经济性影响很大。以往工程应用中未考虑地埋管热负荷的动态变化,常采用最大延米热/冷负荷(即最不利情况下)的影响半径作为设计依据,使设计参数趋于保守,很难实现地源热泵系统的技术和经济优化,而考虑负荷变化的数值模拟方法耗时复杂,不便于工程应用。文章提出了一种在地埋管实际热冷负荷动态变化条件下,计算地埋管换热器影响半径的简单数学方法。该法首先推导了地埋管换热器在周期性热流边界条件下,井筒周围地层温度场的解析解,在此基础上将地面建筑物全年周期下的实际波动热冷负荷进行傅里叶级数近似展开,最后通过线性叠加每个周期函数对应的解析解,得到建筑物实际动态热冷负荷下的地层温度动态分布。提出的解析解实时耦合了地面建筑动态热冷负荷,计算结果接近实际应用,具有计算精度高、简单方便快捷的优点,便于在工程实际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系统 埋管换热器 解析解 周期动态负荷 傅里叶级数展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理想林业经营周期探讨 被引量:13
13
作者 高京华 柏钦战 +2 位作者 张德全 焦继波 田文侠 《林业科技开发》 2003年第3期6-8,共3页
根据山东的实际情况 ,以发挥生态、社会、经济三者综合效益为最高目标 ,得出山东省林业静态理想经营周期为 2 4.5 6a ,动态理想经营周期为 3 6.11a。动态理想经营周期的研究中充分考虑了林业发展的可行性与现实性 。
关键词 山东 林业经营周期 综合效益 动态理想经营周期 静态理想经营周期 林种 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美丽 白宗文 《电子测量技术》 2015年第9期55-57,共3页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由于爆胎而引发的交通事故成了"头号杀手",要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就要对因汽车轮胎漏气、充气压力不足或充气压力过大等引发轮胎爆胎的异常状况进行监测。因此轮胎压力检测(TPMS)系统已经越来越受瞩目,但目...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由于爆胎而引发的交通事故成了"头号杀手",要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就要对因汽车轮胎漏气、充气压力不足或充气压力过大等引发轮胎爆胎的异常状况进行监测。因此轮胎压力检测(TPMS)系统已经越来越受瞩目,但目前市场上TPMS成本高、价格贵。为了降低系统的成本,引入了LF低频唤醒技术,设计了一款集低功耗、抗干扰、低成本等优点于一体的基于PIC系列单片机的汽车轮胎TPMS。通过实验仿真,该系统能够检测汽车轮胎压力状况等信息,具有高性价比和一定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MS 射频通信 低频唤醒技术 动态周期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韩运营铁路隧道检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勇 安哲立 +2 位作者 马伟斌 郑泽福 郭小雄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35-1145,共11页
我国运营铁路隧道总体规模巨大,传统隧道检测方式难以满足大规模运营隧道检测及时、高效的需求,融合隧道检测新技术、优化运营铁路隧道既有检测方式是运营铁路隧道检测降本增效的关键。基于以上问题,对中国、日本及韩国隧道检测技术进... 我国运营铁路隧道总体规模巨大,传统隧道检测方式难以满足大规模运营隧道检测及时、高效的需求,融合隧道检测新技术、优化运营铁路隧道既有检测方式是运营铁路隧道检测降本增效的关键。基于以上问题,对中国、日本及韩国隧道检测技术进行调研,从图像类、探测类以及集成综合类3个方面梳理中日韩隧道检测技术发展现状。提出运营铁路隧道检测技术以快速综合检测、数据智能化判释、隧道状态协同评估为主的发展趋势,分析适用于我国运营铁路隧道实际情况的隧道检测模式,提出应重视铺轨前的隧道检测,确保隧道初始状态信息的全面和真实性,加快建设隧道状态信息库,基于快速、综合、智能化的隧道检测技术体系,实现运营期铁路隧道的动态周期检测,以实现运营隧道降本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运营期 检测技术 检测模式 动态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机电振荡的非线性现象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雅博 张毅威 +1 位作者 陈磊 闵勇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2-177,共6页
大型互联电力系统受大、小扰动后,其机电振荡对系统稳定性构成了严重威胁。基于机电振荡的一般性数学描述和线性特征分析法,定义了动态周期、动态衰减速度和非线性度,用于表征非线性系统的机电振荡。在单振荡模式情况下,研讨电力系统非... 大型互联电力系统受大、小扰动后,其机电振荡对系统稳定性构成了严重威胁。基于机电振荡的一般性数学描述和线性特征分析法,定义了动态周期、动态衰减速度和非线性度,用于表征非线性系统的机电振荡。在单振荡模式情况下,研讨电力系统非线性特性对响应轨迹的形态和周期的影响,并据此讨论了电力系统的超低频振荡现象;另外,分析了非线性机电振荡的衰减特征,阐明了线性化系统与非线性系统响应在形态和性态上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振荡 非线性系统 动态周期 动态衰减速度 非线性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改进遗传规划方法的快堆功率控制策略 被引量:4
17
作者 方涛 陆道纲 段天英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05-1109,共5页
由于快中子增殖反应堆的功率变化与反应性变化会相互影响,因此很难找到一个有明确物理含义的数学模型;而且其衰变功率在非稳态运行条件下,极易引起反应堆功率控制的过冲现象.针对快堆功率控制的这些特点,把改进后的遗传规划方法与反应... 由于快中子增殖反应堆的功率变化与反应性变化会相互影响,因此很难找到一个有明确物理含义的数学模型;而且其衰变功率在非稳态运行条件下,极易引起反应堆功率控制的过冲现象.针对快堆功率控制的这些特点,把改进后的遗传规划方法与反应堆动态周期方程相结合,得到了一个反应性控制的预测模型,同时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反应性预测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很好,总反应性的相对误差率甚至不超过1%,从而可以看出在整个控制过程中没有明显的过冲现象出现,模型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中子增殖反应堆 反应堆功率控制 反应性过冲 遗传规划方法 动态周期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监控网络节点休眠调度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傅质馨 李乔木 +2 位作者 袁越 赵敏 刘振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53-860,共8页
为减少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监控网络中传感器节点的能耗,延长网络的使用寿命,针对监控网络节点常因能量耗尽而失效的特点,在充分考虑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输出特点、光照强度和环境温度日变化规律以及监控网络中信息传输拓扑结构的基础上,... 为减少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监控网络中传感器节点的能耗,延长网络的使用寿命,针对监控网络节点常因能量耗尽而失效的特点,在充分考虑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输出特点、光照强度和环境温度日变化规律以及监控网络中信息传输拓扑结构的基础上,从动态调整监控网络节点的采样周期和使节点在休眠、唤醒状态之间进行合理转换两个方面考虑,提出传感器节点动态采样周期的最小深度休眠调度机制。首先利用曲线拟合的方法,确定在典型天气条件下,传感器节点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动态采样周期;然后根据所构建的监控网络的拓扑结构,对位于网络中不同深度的传感器节点采用最小深度休眠调度机制;最后根据监控网络的运行特点和节点的能耗模型,对网络的运行能耗和使用寿命进行仿真模拟。仿真结果表明:传感器节点动态采样周期的最小深度休眠调度机制可有效减少节点能耗,延长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监控网络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无线传感器网络 动态采样周期 最小深度 休眠调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昌黎井水位破年变异常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盛艳蕊 张子广 +2 位作者 张素欣 杨歧焱 于春颂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9-408,共10页
井水位破年变异常是中强震前中短期异常的重要表现形式,但降雨、地下水开采等因素也会引起水位年变动态的改变。本文利用动态年周期方法识别出2000~2013年昌黎井水位破年变异常,结果显示,2010、2012年该井水位破年变是与地震活动有关的... 井水位破年变异常是中强震前中短期异常的重要表现形式,但降雨、地下水开采等因素也会引起水位年变动态的改变。本文利用动态年周期方法识别出2000~2013年昌黎井水位破年变异常,结果显示,2010、2012年该井水位破年变是与地震活动有关的前兆异常,其他时段的水位破年变异常多为降雨、井孔条件改变、附近井孔抽水等因素引起,表明该井水位异常可以为震情判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水位 破年变 动态周期方法 异常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顾微气象预警的输电线路人机巡检计划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欧阳森 陈义森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3,共7页
针对传统固定巡检周期无法依据微气象变化进行动态调整的问题,提出一种兼顾微气象预警的输电线路人机巡检计划优化方法。首先,将线路故障归结为老化失效、运行工况、微气象的共同作用,利用比例风险模型抽离微气象影响,基于风险评估理论... 针对传统固定巡检周期无法依据微气象变化进行动态调整的问题,提出一种兼顾微气象预警的输电线路人机巡检计划优化方法。首先,将线路故障归结为老化失效、运行工况、微气象的共同作用,利用比例风险模型抽离微气象影响,基于风险评估理论制定线路基础巡检周期;然后,通过微气象预警与故障事件的关联规则计算附加故障概率,定义巡检密度系数判断是否提前巡检和计算预警日前累积故障隐患来判断是否额外巡检,以实现线路巡检的动态调整;其次,基于微气象预警的动态周期建立计及可靠性与经济性的巡检计划优化模型,定义微地形匹配度对人、机巡检方式的分配进行惩罚以降低巡检工期;最后,以某地区实例验证上述方法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巡检周期 微气象预警 巡检计划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